循环结构典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

高二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

高二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1.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特征是:()A.远看是山,近看是川B.地形崎岖,溶洞广布C.地表破碎,千沟万壑D.地面坦荡,一望无垠【答案】C【解析】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多降暴雨,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成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沟壑纵横,故答案选C。

【2】形成黄土高原目前的地貌特征主要原因是()A.断裂下沉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物理风化【答案】C【解析】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多降暴雨,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成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沟壑纵横,所以说形成黄土高原目前的地貌特征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故答案选C。

【3】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A.水土流失严重B.人地矛盾突出C.土地荒漠化严重D.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答案】D【解析】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多降暴雨,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使地表形成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沟壑纵横,水土保持能力很差,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故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读太平洋某岛屿形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该群岛的主要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答案】B【解析】图示岩浆从板块交界处喷出,形成了岛屿或海底山脉。

所以应是喷出岩,B对。

形成侵入岩的岩浆不会喷出地壳,而是侵入地壳上部,A错。

岛屿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属于岩浆岩,C、D错。

【2】图示板块的水平运动()A.地质构造B.岩浆活动C.内力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C【解析】图示板块的水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C对。

地质构造是岩层受挤压变形后的形态,不是板块的运动,A错。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B、D错。

【考点】岩石的类型,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

3.读“等温线及地质剖面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乙处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山地、背斜B.山地、向斜C.盆地、向斜D.盆地、背斜【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分析,乙处气温高,周围气温低,地貌状况可能是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C语言试题库-循环结构

C语言试题库-循环结构

一、选择题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do-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不能用其它语句构成的循环来代替。

B: do-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只能用break 语句退出。

C: 用do-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在while 后的表达式为非零时结束循环。

D: 用do-while 语句构成的循环,在while 后的表达式为零时结束循环。

2.下面有关for 循环的正确描述是A: for 循环只能用于循环次数已经确定的情况B: for 循环是先执行循环体语句,后判定表达式C: 在for 循环中,不能用break 语句跳出循环体D: for 循环体语句中,可以包含多条语句,但要用花括号括起来3.C 语言中while 和do-while 循环的主要区别是A: do-while 的循环体至少无条件执行一次B: while 的循环控制条件比do-while 的循环控制条件严格C: do-while 允许从外部转到循环体内;D: do-while 的循环体不能是复合语句;4.下列关于switch 语句和break 语句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break 语句是switch 语句中的一部分B: 在switch 语句中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或不使用break 语句C: 在switch 语句中必须使用break 语句D: switch 语句是break 语句的一部分5..以下正确的描述是A: continue 语句的作用是结束整个循环的执行;B: 只能在循环体内和switch 语句体内使用break 语句;C: 在循环体内使用break 语句或continue 语句的作用相同;D: 从多层循环嵌套中退出时,只能使用goto 语句;6.语句while(!e);中的条件!e 等价于A: e==0B: e!=0C: e!=1D: ~e7.在以下给出的表达式中,与while(E)中的E不等价的表达式是A: !E=0B: E>0||E<0C: E==0D: E!=08.在C 语言中,当do-while 语句中的条件为()时,结束该循环。

高一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

(2)B图是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地区。

近年来由于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 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上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解析】(1)A图为河口三角洲,是由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形成的。

(2)B图是沙丘地貌,往往形成于风力作用较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过牧、过樵、过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保护植被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根本措施。

(3)由图中等高线可看出,该地海拔低于250米,坡度较和缓,应为丘陵地形;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判断,该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是一种地形倒置的现象。

【考点】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A.岩浆岩和沉积岩B.岩浆岩和变质岩C.变质岩和岩浆岩D.变质岩和沉积岩【答案】B【解析】花岗岩是岩浆向上侵入过程中,冷却凝固形成,属于岩浆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

(完整版)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水循环测试题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冰川和地下水B.河流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地下水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是()A.A>B>C>D B.B>A>C>DC.B>A>D>C D.D>C>B>A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为动力型气压带 B.A为动力型气压带,B为热力型气压带C.A为热力型气压带,B为动力型气压带 D.A、B均为热力型气压带5.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指外力作用 B.C的最典型特征是层理构造C.A可能是大理岩 D.④指重熔再生6.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均为寒流 B.①为寒流,③为暖流C.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D.C地可能形成渔场7.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人类最难影响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9.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10.图中⑤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11.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二.综合题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3.2 循环语句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中必修3数学试题

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3.2 循环语句练习(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中必修3数学试题

3.2 循环语句填一填1.For语句(1)格式For ________________ To ________循环体Next(2)适用X围For语句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循环结构.2.Do Loop语句(1)格式(2)适用X围Do Loop语句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循环结构.判一判1.循环语句与算法框图中的循环结构相对应.( )2.For语句与Do Loop语句都是循环语句.( )3.所有的循环结构框图都可以用For语句与Do Loop语句描述.( )4.For语句不能用来描述循环次数不确定的循环结构.( )5.Until语句中先进行条件判断,再执行循环体;While语句中先执行循环体,再进行条件判断.( )6.循环语句中一定有条件语句,条件语句中一定有循环语句.( )7.直到型循环语句和当型循环语句执行循环体的次数都可能是零.( )8想一想1.提示:循环语句中一定有条件语句,条件语句是循环语句的一部分,离开条件语句,循环语句无法循环,但条件语句可以脱离循环语句单独存在.可以不依赖循环语句独立地解决问题.2.直到型循环语句的设计策略是什么?提示:(1)直到型循环语句中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满足,以决定继续循环还是退出循环.(2)在循环体内要有控制条件的改变,否则会陷入死循环.(3)控制循环次数的变量要综合考虑初始化时和Loop Until后两处,若初始值为1,则循环体中控制循环次数的变量要累加,若初始值为循环的次数,则循环体中控制循环次数的变量要递减.3.当型循环语句的设计策略是什么?提示:(1)当型循环也叫“前测试循环”,也就是先判断后执行.(2)While语句中的条件是指循环体的条件,满足此条件时执行循环体,不满足时,则执行循环结构后面的语句.4.用循环语句编写程序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提示:(1)解决具体问题构造循环语句的算法时,要尽可能少地引入循环变量,否则较多的变量会使设计程序比较繁杂,并且较多的变量会使计算机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导致系统缓慢.(2)While循环与Until循环一般可以相互转化.(3)恰当地设置判断条件,以控制循环的次数.思考感悟练一练1.下列关于WHILE语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给定的条件成立(真)时,反复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不成立(假)时,才停止循环B.WHILE语句有时也称为“前测试型”循环C.WHILE语句结构也叫直到型循环D.任何一种需要重复处理的问题都可以用WHILE语句来实现2.下面的程序,执行完毕后a的值为( )A.99 B.100C.101 D.1023.在上面的程序中,输出的结果应为( )A.7 B.8C.3,4,5,6,7 D.4,5,6,7,84.下列程序的功能是( )S=0For i=1 To 5S=S+1/(2]Next 输出S .A .计算S =12×1+12×2+12×3+12×4+12×5 B .计算S =12×1+12×3+12×5C .计算S =12×5D .无法确定5.下列程序中循环语句的循环终止条件是( ) m =1 Dom =m +3Loop While m <10 输出m .A .m =10B .m <10C .m >10D .m ≥10知识点一 For 语句的应用1.下列语句运行的结果是( ) S =0For i =-1 To 11 S =i *i Next 输出S .A .-1B .11C .100D .1212.画出求1+12+13+…+11 000的值的算法框图,并用For 语句描述该算法.知识点二 Do Loop 语句的应用3.当x =2时,下面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A .3B .7C .15D .174.下面是求满足1+3+5+…+n >2 020的最小自然数n 的程序框图,试把它设计成程序.综合知识循环语句5.写出下列框图所对应的算法语句.6.画出计算12+32+52+…+9992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程序.基础达标1)①输入每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求全班60名同学的平均分;②求从1开始的连续100个整数的和;③求函数f(x)=|x|的函数值;④输入100个数,从中找出最大的数.A.1个 B.2个C.3个 D.4个2.For语句中,循环变量的初始值为2 002,终值为2 016,循环变量的值每次增加1,则循环体执行的次数为( )A.12 B.13C.14 D.153.以下算法运行的结果为( )t=2For i=2 To 8 Step 2t=t*iNext输出t.A.96 B.192C.394 D.7684.下列程序中的For语句终止循环时,S等于( )S=0For M=1 To 13 Step 3S=S+MNext输出S.A.1 B.5C.10 D.355.若i的初始值为0,当执行完Do i=i+1 Loop While i≤10后i的值变为( ) A.9 B.10C.11 D.126.下面算法语句的功能是( )S=0For i=1 To 100S=S+iNext输出S.A.求1×2×3×…×100的值B.求1×3×5×…×99的值C.求1+2+3+…+100的值D.求1+3+5+…+99的值A.程序不同,结果不同B.程序不同,结果相同C.程序相同,结果不同 D.程序相同,结果相同8.执行下面的程序,输出结果为________.S=0i=1DoS =S +iLoop While i <5 输出S .9.给出下列For 语句: S =0For i =1 To 10 S =S +i Next循环变量是________,循环变量的初始值是________,循环变量的终值是________,循环体是________.10.如图,把求11×4+12×5+13×6+…+150×53的值的程序补充完整,则(1)________;(2)________.11.分别写出下列算法语句A 和B 运行的结果:A :________;B :________.A : s =0 i =1Do s =s +i i =i +1Loop While s <20输出i .B : s =0 i =1Do i =i +1 s =s +iLoop While s <20输出i .12.执行下面的算法语句,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 A =1 B =1 DoA =A +B B =A +BLoop While B <15 C =A +B 输出C .13.以下给出的是用循环语句编写的一个算法,写出该算法的功能,并画出相应的算法框图.I =1 Doa =I Mod 2If a =0 ThenEnd IfI=I+1Loop While I<=10014.给出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测试成绩,60分及60分以上的为及格,要求统计及格人数、及格人数的平均分、全班同学的平均分,画出框图,并用语句描述该算法.能力提升15.根据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写出相应的程序.16.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价格为1 150元的冰箱,如果购买时先付150元,以后每月付50元,加上欠款的利息,若一个月后付第一个月的分期付款,月利率为1%,那么购买冰箱的钱全部付清后,实际共付出多少元?画出程序框图,写出程序.3.2 循环语句一测基础过关填一填1.(1)循环变量=初始值终值(2)预先知道循环次数2.(1)条件为真(2)预先不知道循环次数判一判1.√ 2.√ 3.× 4.√ 5.× 6.×7.×8.×练一练1.C 2.B 3.D 4.A 5.D二测考点落实1.解析:S=11×11=121.答案:D2.解析:算法框图为:用For语句描述算法为:S=0For i=1 To 1 000S=S+1/iNext输出S.3.解析:0×2+1=1,1×2+1=3,3×2+1=7,7×2+1=15,i=5>4,跳出循环,故输出s的值为15.答案:C4.解析:程序如下:5.解析:用算法语句描述为:S=1For i=3 To 99 Step 2S=S*iNext输出S.6.解析:由题意知各项指数相同,底数相差2,可以借助于循环语句设计算法.①程序框图:②程序为:三测学业达标1.解析:①②④中涉及数目较多,算法应设计为循环结构,故可用循环语句来描述;函数f(x)=|x|可看作是分段函数,而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应选用条件语句,故用不到循环语句.答案:C2.解析:一共循环了(2 016-2 002)+1=15次.答案:D3.解析:第一次循环t=2×2=4,第二次循环t=4×4=16,第三次循环t=16×6=96,第四次循环t=96×8=768.答案:D4.解析:S=1+4+7+10+13=35.答案:D5.解析:由Do Loop语句的形式和执行条件易得循环结束后,i=11.答案:C6.解析:由“S=S+i”可知该算法解决的是累加问题;由循环变量i的增量为1,从1到100可知,求的是1+2+3+…+100的值.答案:C7.解析:S甲=1+2+3+…+1 000,S乙=1 000+999+…+2+1,即甲、乙的程序不同,结果相同.答案:B8.解析:输出结果为S=2+3+4+5=14.答案:149.解析:循环变量是i,循环变量的初始值是1,循环变量的终值是10,循环体是S=S+i.答案:i 1 10 S=S+i10.答案:(1)S=S+1/i*(i+3) (2)i<=5011.解析:A:s=21,i=7时终止循环;B:i=6,s=20时终止循环.答案:7 612.解析:如果没有循环条件的限制,程序中的循环结构连同初始值,将依次给A,B 赋值为1、1,2、3,5、8,13、21,…,其中第1,3,5,…个数为A的值,第2,4,6,…个数为B的值;可见,当B=21时,循环结束,此时A=13,所以C=A+B=34.答案:3413.解析:该算法的功能是输出1至100的正整数中的所有偶数.算法框图如图所示.14.解析:框图如图:用语句描述为:M=0i=1S=0T=0Do输入x;If x>=60 ThenS=S+xM=M+1End IfT=T+xi=i+1Loop While i<=50P=S/MT=T/50输出M,P,T.15.解析:由算法框图可知,算法的功能是求12+32+52+…+9992的值.法一:用Do Loop语句描述如下:S=0i=1DoS=S+i2i=i+2Loop While i<=999输出S.法二:用For语句描述如下:S=0For i=1 To 999 Step 2S=S+i2Next输出S .16.解析:购买时付款150元,余款1 000元分20次付清,每次付款数组成一系列数. a 1=50+(1 150-150)×1%=60,a 2=50+(1 150-150-50)×1%=59.5,…,a n =50+[1 150-150-(n -1)×50]×1%=60-12(n -1)(n =1,2,…,20). 所以a 20=60-12×19=50.5. 总和S =150+60+59.5+…+50.5=1 255(元).程序框图如图.程序:a =150m =60S =0S =S +ai =1DoS =S +mm =m -0.5i =i +1Loop While i <=20输出S .。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试题

初二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试题1.西瓜的果实中水分充足,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A.植物生长B.蒸腾作用C.形成果实D.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而约1%的水分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因此在结果期间,西瓜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

2.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A.根B.叶C.所有器官D.茎【答案】B【解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气孔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于叶片的上、下表皮,它是指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叶。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理解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3.控制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A.气孔B.叶片C.表皮细胞D.叶肉细胞【答案】A【解析】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气孔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因外侧壁较薄而内侧壁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细胞厚度增加,两细胞分离,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收缩,细胞厚度减小,两细胞合并,气孔闭合.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气孔开放,蒸腾作用增强,所以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结构是气孔.【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受气孔控制.点评:对于此类题目,学生应该知道蒸腾作用的概念,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可结合气孔的结构图与保卫细胞的特点进行记忆.分清保卫细胞吸水、失水与气孔张开与闭合的关系.4.有的参天大树可达数百米高,它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能向上输送到顶端,动力主要来自()A.输导作用B.蒸腾作用C.光合作用D.吸收作用【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C语言全国试题(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C语言全国试题(五-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填空题(全国二级C 2008C2-8)
若有定义:int k;,以下程 序段的输出结果是__#_#_2_#_#_4__。
for (k=2; k<6; k++,k++ ) printf (“##%d”,k);
选择题(全国二级C 2007Q1-22)
C 有以下程序,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
#include <stdio.h>
{ int i;
for ( i=1 ; i<=40; i++)
{ if (i++%5==0)
if (++i%8==0)printf("%d ",i); }
printf("\n"); }
A) 5
B) 24
C) 32
D) 40
选择题(全国二级C 2005Q1-27)
设变量已正确定义,则以下能正确
计算f=n!的程序段是 D 。
有以下程序段,且变量已正确定义和赋值
for ( s=1.0,k=1;k<=n; k++ ) s=s+1.0/(k*(k+1));
printf(“s=%f\n\n”,s); 请填空,使下面程序段的功能与之完全相同
s=1.0; k=1; while ( ___k_<_=_n__ ) { s=s+1.0/(k*(k+1)); __k_+_+__ ; } printf(“s=%f\n\n”,s);
以下程序的功能是计算: s=1+12+123+1234+12345。请填空。 main( ) { int t=0, s=0, i; for(i=1; i<=5; i++)

高一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 2013年8月18日下午,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

大量火山灰直冲云霄。

图甲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昭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图甲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昭和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喷出型岩浆岩,再根据图甲和所学地壳物质循环知识,有一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岩,因此答案选D项。

【2】图乙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阻挡了太阳射向地面,直接使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数码②减弱,因此B项正确。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大气受热过程2.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1)~(5)题。

(13分)材料一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方框代表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数字代表各种地质作用。

材料二亚洲东岸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1)材料一图A中代表岩浆的是________(填字母);图A中的地质作用与图B中乙、丙两处岩石的形成对应的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填数码)。

(2)图B中丙岛屿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的原因是由于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相撞挤压附近,地壳运动活跃。

(3)图B中甲、乙两处出现地形倒置的是处,原因是。

(4)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应选择____________(甲或乙)处,理由是。

(5)据图B分析,甲地东西侧谷地发育的河流流域面积相当,但东侧河流水量较小。

请从河谷成因差异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1)a ②①(2)亚欧太平洋(3)甲该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地(4)乙乙处岩层为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5)甲地东侧为断层构造,岩层断裂,河水下渗明显;西侧为背斜谷,河流水不易下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3.1 典型等考试题剖析3.1.1 选择题【例1】若有如下程序段,其中s、a、b、c均已定义为整型变量,且a、c 均已赋值(c大于0)s=a;for(b=1;b<=c;b++) s=s+1;则与上述程序段功能等价的赋值语句是_______。

(等考2003年9月第22题)A)s=a+b; B)s=a+c; C)s=s+c; D)s=b+c;✧考点:本例考查for循环。

✧分析:初始赋值时s=a,那么s的值一定与a有关,C、D答案中不含a所以排除掉。

只用清楚for循环的次数,不管b以前的值为多少,第一次循环时b=1,当b>c时循环结束,那么显然s要加c次1。

所以s的值为a与c的和。

✧答案:B【例2】设x和y均为int型变量,则执行下面的循环后,y值为。

(等考1998年9月第29题)for(y=1,x=1;y<=50;y++){if(x>=10) break;if(x%2==1){x+=5;continue;}x-=3;}A) 2 B) 4 C) 6 D) 8✧考点:本例考查for循环中break和continue的用法,以及区别。

✧分析:break用在循环中,只能退出一层循环。

尤其是在嵌套循环中,只能退出它所在的那一层循环。

不能期望用break从最内层循环一下子退出最外层循环(可以用goto实现)。

continue语句只能用在循环中,它的作用是跳过其后面的语句,直接将控制转移到下一轮循环条件的测试。

语句“if(x>=10) break;”中的break只有当x>=10时,才会执行,并且跳出for循环;语句“x+=5;continue;”是每次执行完一次跳过其后面的语句,直接将控制转移到下一轮循环条件的测试for(y=1,x=1;y<=50;y++)中。

✧答案:C【例3】以下程序中,while循环的循环次数是_______。

(等考2002年4月第25题)main(){ int i=0;while(i<10){ if(i<1) continue;if(i==5) break;i++;}......}A) 1 B) 10 C) 6 D) 死循环,不能确定次数✧考点:本例考查while循环的用法,以及continue和break的分别。

✧分析:本题要求的是循环次数,首先要检查while中的判断条件,i<10是有限循环,然后再观察while内部,if(i<1) continue;第一次循环i=0,满足if条件,执行continue直接跳出循环,不再执行循环内部的其它语句,再次执行while(i<10),而此时i的值仍为0,无疑仍然重复以上步骤,那么i的值没有变化,循环继续,本题是死循环。

✧答案:D【例4】假定a和b为int型变量,则执行以下语句后b的值为。

(等考1998年9月第32题)a=1;b=10;do{b-=a;a++;}while(b--<0);A) 9 B) –2 C) -1 D) 8✧考点:本例考查do-while循环的用法。

✧分析:第一次循环a=1,b减去a后b=9。

然后执行“while(b--<0);”,为假跳出循环。

所以本程序的循环仅执行1次,9-1=8。

✧答案:D【例5】设j为int型变量,则下面for循环语句的执行结果是。

(等考1998年9月第33题)for(j=10;j>3;j--){if(j%3)j--;--j;--j;printf("%d ",j);}A) 6 3 B) 7 4 C) 6 2 D) 7 3✧考点:本例考查for循环的用法。

✧分析:本题的难点可能是几个“j--;”、“--j;”容易让人混淆第一次循环j=10,j%3后j连续减三次1,得到7,继续第二次循环;第二次循环j%3后j连续减三次1,得到4,结束循环。

✧答案:B【例6】在下列选项中,没有构成死循环的程序段是。

(等考1999年4月第29题)A) int i=100;while(1){i=i%100+1;if(i>100) break;}B) for(;;);C) int k=1000;do{++k;} while(k>=1000);D) int s=36;while(s);--s;✧考点:本例考查死循环。

✧分析:A)要退出循环必须满足i>100,但是执行语句“i=i%100+1;”后,i不可能超过100;B)没有循环条件,显然为死循环;C)经过“k++”后,k的值一定是大于1000的,所以也为死循环;D)中while的循环体语句是个空语句,--s不属于while语句。

✧答案:?【例7】运行以下程序后,如果从键盘上输入china#<回车>,则输出结果为。

(等考1999年4月第32题)#include<stdio.h>main(){int v1=0,v2=0;char ch;while((ch=getchar())!='#')switch(ch){case 'a':case 'h':case 'o': v2++;default: v1++;}printf("%d,%d\n",v1,v2);}A)2,0 B)5,0 C)5,5 D)5,2✧考点:本例考查switch的用法。

✧分析:本题的程序是为了检查输入字符中a、h、o的个数。

✧答案:D【例8】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等考2002年4月第26题)main(){int a=0,i;for(i=1;i<5;i++){ switch(i){ case 0:case 3:a+=2;case 1:case 2:a+=3;default:a+=5;}}printf("%d\n",a);}A) 31 B) 13 C) 10 D) 20✧考点:本例考查for循环中switch的用法。

✧分析:可以看出此题和上一例题类型一样,只不过上一例题考的是while和switch,而此题考查的是for和switch。

大家在分析历年考题时会发现很多题型多次重复出现,所以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以前试题要详加分析。

分析本题得到,for一共循环4次,每次循环内部再执行switch,但是有一个问题,本题的case没有break语句结束,所以要从case i一直执行到default,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不难发现,i=1时,a=a+3+5=8;i=2时,a=a+3+5=16;i=3时,a=a+2+3+5=16+10=26;i=4时,a=a+5=31。

✧答案:A【例9】以下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等考1999年4月第46题)main(){int i,j,x=0;for(i=0;i<2;i++){x++;for(j=0;j<3;j++){if(j%2) continue;x++;}}printf("x=%d\n",x);}A)x=4 B)x=8 C)x=6 D)x=12✧考点:本例考查for嵌套。

✧分析:本题有两层for循环,内层for循环中嵌套if判断。

首先从i=0,j=0开始,x=x+1=0+1=1;j%2=0%2,则x=x+1=1+1=2,再执行内层循环,i=0,j=1,x=3;继续i=0,j=2,j%2=2%2=0,跳出循环;再执行i=1,x=x+1=3+1=4;接着i=1,j=0,x=5;i=1,j=1,x=6,再下来j=2跳出循环,最终x=6。

这一题关键要看x能循环几次。

✧答案:C【例10】运行以下程序后,如果从键盘上输入65 14<回车>,则输出结果为。

(等考1999年4月第48题)main(){int m,n;printf("Enter m,n:");scanf("%d,%d",&m,&n);while(m!=n){while(m>n) m-=n;while(n>m) n-=m;}printf("m=%d\n",m);}A)m=3 B)m=2 C)m=1 D)m=0✧考点:本例考查while嵌套。

✧分析:本题主要是为了比较m和n的大小,用了两层while循环,直到m=n了才退出循环(注意循环结束的条件)。

开始循环m=65 n=14,65>14,所以执行”while(m>n)m-=n;”,m=m-n=65-14=51,又51>14,接着m=m-n=51-14=37,直到m<n,m=9,n=14,继续执行”while(n>m)n-=m;”,n=n-m=14-9=5,再执行”while(m>n)m-=n;”,m=m-n=9-5=4。

4<5,再执行”while(n>m)n-=m;”,n=n-m=5-4=1,接下来m>n,再继续m=m-n,一直到m=1,此时m=n=1不再循环。

本题还可以这样看,当m>n时,循环执行m-n,所以65除以14,商4余9,9是最终执行m-n的结果m=9;再来当n>m时,循环执行n-m,所以14除以9,商1余5,此时n=5,m=9,接着m>n,再执行m-n,同样9除以5,商1余4,m=4,n=5,再来用5除以4,余1,此时n=1,最后不难得到m=1,m=n=1,不再循环。

本题可以看作是求m和n的公因数。

✧答案:C【例11】有以下程序main(){int i=0,s=0;do {if (i%2) {i++; continue;}i++;s += i;} while(i<7);printf("%d\n", s);}执行后输出结果是。

(等考2003年4月第24题)A)16 B)12 C)28 D)21✧考点:本例考查continue。

✧分析:初始赋值时s=0,由题意知s的值与i有关。

if (i%2) { i++;continue; }则i=1,3,5时,执行s+=i;即s=1+3+5+7=16。

while(i<7)退出循环。

✧答案:A3.1.2填空题【例1】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等考2003年9月第9题)main(){ int i,m=0,n=0,k=0;for(i=9; i<=11;i++)switch(i/10){ case 0: m++;n++;break;case 10: n++; break;default: k++;n++;}printf("%d %d %d\n",m,n,k);}✧考点:本例考查for循环与switch的结合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