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docx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教案-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

最新初中教案-鲁科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

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授课日期:课题: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

教学用具: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教学思路:1、结合课本图,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

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演示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及,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对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师演示,同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展示燃烧和爆炸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识记,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5、课本习题1、2、3、及课本讨论内容通过课堂讨论随堂解决。

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并完成下列预习题:(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4)引起可燃物爆炸的原因是什么?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二、引入新课: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三、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课题1 燃烧和灭火[讨论] 结合课本P89页图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教案

第四复习[主要内容]1. 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能用化学反应的实质解释该定律,并能运用它解释有关问题及进行某些计算。

2. 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会正确书写并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熟练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3.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牢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4.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5. 知道煤和石油的形成和主要组成元素,简单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知识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上的一个基本定律,是自然界一切化学变化所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1、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实质(为什么守恒):从分子—原子观点看,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变成生成物。

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也,所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

2、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一般步骤:①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找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③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④对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必须换算成其纯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为什么?⑤列出比例求解。

(2)计算类型:①已知反应物质量求生成物质量;②已知生成物质量求反应物质量;③已知一种反应物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质量;④已知一种生成物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质量。

(二)二氧化碳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CO 2俗称 。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支持呼吸,无毒。

与灼热的炭反应:CO 2 + C =与水反应:溶于水的CO 2少部分与水反应生成H 2CO 3 CO 2 + H 2O = (因此,CO 2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H 2CO 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 2CO 3 = CO 2 + H 2O ) 与碱反应: CO 2 + Ca(OH)2 =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 CO 2 + NaOH =定义:用 表示 的式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 定律①写 等号左边写 ,右边写 。

化学《燃烧与燃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燃烧与燃料》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燃烧与灭火、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进行巩固。

2、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训练,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1. 知道试卷中考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尚未真正掌握;2. 在失误的问题上,哪些是记忆失误,哪些是理解性失误,哪些是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3. 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什么;4. 准备重点听老师评讲哪些知识,自己将如何做好补救工作。

学生课外延续:1.改正错题,并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

2.统计得失分率。

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学生对属于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的,要求学生有所针对性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复习教材、适量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对于因时间不够、考试心理紧张、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如“正确”和“不正确”的选择时学生的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的丢分),则要求学生把平时练习当作考试,做到认真审题时的“眼到”、“手到”和“心到”,解题过程中的细心仔细,解题后检查的一丝不苟等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

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避免学生处于一种模模糊糊的学习状态而没有及时地反思与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专题四燃料与燃烧》教案、教学设计
2.通过展示燃料燃烧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燃料与燃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3.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燃料的分类与性质:教师详细讲解各种燃料的分类、性质、用途,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燃料的特点。
2.燃烧原理:教师运用动画、实验演示等方法,讲解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等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基本原理。
3.实验教学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4.结合能源、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设想:组织学生进行燃料与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燃料的分类、燃烧原理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3.教师挑选部分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燃料与燃烧的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课后复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科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关于燃料与燃烧的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特别是燃料的分类、性质、燃烧原理等核心概念。
(二)教学设想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与燃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燃烧与燃料

第4章燃燒燃料第一節燃燒與滅火知識歸納1.燃燒是一種、劇烈的化學反應。

2.一般情況下,使可燃物質著火燃燒所需的,叫著火點。

燃燒應同時具備的三個條件是:⑴,⑵,⑶。

3.可燃物燃燒可以分為和。

當氧氣充足時,可燃物,放出熱量,可燃物中的碳、氫元素分別生成和;當氧氣不充足時,可燃物,放出熱量,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氫元素生成、等有毒氣體和小的炭黑顆粒的物質。

4.一氧化碳是一種、的氣體,它有,因為它能與血液中的結合,使其喪失功能。

,,都會增加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5.在內,如果發生急速的燃燒,短時間聚集,使氣體的體積,就會引起。

可燃性氣體在空氣中達到時,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爆炸。

6.滅火的方法有:、、。

當被困火災區,應用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貼近地面跑出火災區。

方法研習1.下列情況下所採取的滅火方法中,不恰當的是()A.炒菜時油鍋起火,立即蓋上鍋蓋B.酒精燈不慎打翻起火,用濕抹布撲滅C.電路因短路起火時,用水澆滅D.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圖書檔案等火災2.燒木柴時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燒得更旺,這是因為()A.使木柴與空氣充分接觸B.木柴是可燃物C.溫度易達到著火點D.散熱快3.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我們選用細鐵絲並卷成螺旋狀,這是為了()A.鐵絲不易燃燒B.散熱快C.溫度達到著火點D.使鐵絲和氧氣充分接觸4.下列爆炸屬於化學變化的是()A.火藥爆炸B.蒸汽鍋爐爆炸C.氣球爆炸D.車胎爆炸5.夜間發現煤氣洩露應採取的緊急措施是()A.打開排氣扇,把煤氣抽走B.開燈,仔細檢查洩露處C.關閉氣源閥門,打開所有門窗通風D.立即打電話,請人來維修6.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繼續燃燒,其原因是()A.火柴梗著火點高B.火柴梗接觸氧氣少C.火柴梗溫度不易達到著火點D.火柴梗潮濕7.太空船內充滿了人造空氣,可是宇航員在艙內劃燃火柴後,火焰會馬上熄滅,這是因為()A.艙內氧氣不夠B.在失重情況下,空氣不對流C.艙內溫度過低D.沒有達到著火點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燃物達到著火點,即可發生爆炸B.溫度低於可燃物的著火點就不會燃燒C.爆炸不一定是化學變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場所,嚴禁穿化纖類衣服9.在古代,人類就掌握了鑽木取火的方法,鑽木頭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麵三句話來解釋:甲:木頭內能增大,溫度升高;乙:達到木頭的著火點,使木頭燃燒起來;丙:鑽木頭時克服摩擦做功。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3

燃烧与燃料4.通过学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认识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

5、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能举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3、知道化学变化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控制条件能够促进或抑制化学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懂得保护自然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的国情,树立资源观的树立、环保意识的强化、化学科学价值的体现。

对应课标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2、认识常见化石燃料。

探究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选择燃料时应考虑的因素,学会统筹安排选择合适的燃料。

知道石油、煤的一些代表性的综合利用措施。

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大烧杯罩住,另一支蜡烛放在空气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束将蜡烛吹灭。

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木条和一小块煤,同时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1.酒精为什么会燃烧,而水却没有燃烧?2. 用大烧杯罩住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而没有罩住的蜡烛却能正常燃烧?3.木条要比煤先燃烧?【追问】物质燃烧需要几个条件?这些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还是有一个即可?【板书】燃烧的定义和条件【点拨】着火点:是使物质能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一般不会改变。

【教师演示】将蘸了酒精和水的混合物的手绢点燃。

【引言】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

【展示】多媒体展示火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图片。

在日常生活中你用过哪些灭火方法呢?想想看,在下面的情况下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采用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

【多媒体出示】寻找灭火的方法:【设疑】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比分析,增强理解与记忆。

初中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燃烧和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 能量的重要性。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 的措施。
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
燃烧和燃料 适用年
九年级 级 所需时
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4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 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之一。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 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 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 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 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 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鲁教版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六单元。该主 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 专题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 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 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和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专题二: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 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
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 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其重要性;燃烧 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 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单元4.1燃烧与灭火教案5_2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单元4.1燃烧与灭火教案5_2鲁教版

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情感态度与科学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3)培养内因是变化的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科学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验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烧杯、蜡烛、火柴等
【板书设计】二、灭火的原理和方

清除可燃物
1.原理隔绝氧气温至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化学九年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
1、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灭火的方法:(1)隔绝氧气
(2)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3)移走可燃物
3、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乙炔的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
(1)氧气不充足(不充分燃烧)产生黑烟、一氧化碳和水
(2)氧气充足(充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3)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优缺点充分燃烧能充分利用资源,放热多不充分燃烧浪费资源,放热少
(4)点燃
乙炔 + 氧气二氧化碳+水
C2H2O2CO 2H 2O
2、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
(1)一氧化碳的产生
点燃点燃高温
C+O 2 ===CO 2 (碳充分燃烧 ) 2 C+O 2 ===2CO ( 碳不充分燃烧 ) C+CO 2====2CO (2)中毒的原因
一氧化碳吸入体内,便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能力减弱。

(3)预防: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通道
三、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1、爆炸: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失,气体体积受热膨
胀。

2、分类物理爆炸:气球爆炸
化学爆炸:火药爆炸
3、易燃易爆物及图标(自学)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
一、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吗
1、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原子的种类都不改变(元素种类也
不变)
二、如何表示化学反应1、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
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

点燃 2H2+O 2 ===2H 2O
4 32 36
①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水
② 4 份质量的氢气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或氢气、氧气、水之间的质量比为 4︰ 32︰ 36
(3)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的步骤
例: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
①写:在横线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KClO 3KCl+O 2
②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原则: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面配上系数,使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3× 2=62KClO32KCl+ 3O2
③注:注明反应条件:“↑”“↓”“△”“前气后气不用气”“前固后固不用固”
MNO 2
2KClO3△2KCl+ 3O2↑
④等:
MNO 2
2KClO3△2KCl+ 3O2↑
第三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知识
要点归纳能源利用说明成分或概念

将煤隔绝空气加
分解的产物有
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热分解成许多产
煤焦炭、煤焦油
素物,属于化学变
化石和煤气

燃料
利用石油中各成
产品为汽油、石油混合物,主要含碳、氢元素分沸点不同来分
煤油等
离,属于物理变

天然
沼气
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
的充件:有适当过量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污染
的空气;有足够
分燃
烧大的接触面积
三、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 : 无色 , 无味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 4+2O 点燃
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 2H5OH+ 3O2点燃
2CO+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
业发展 4 )乙醇可以再生
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循环(自学)
1、冬季与夏季二氧化碳含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冬季二氧化碳含量高。

冬季化石燃料使用增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

2、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途径有哪些?
答:产生:化石燃料的燃烧、动植物遗骸被生物分解、动植物呼
吸消耗: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3、温室效应由谁引起的?答:二氧化碳甲烷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原理CaCO3 +2HCl==CaCl 2+H2O+CO 2↑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装入药品
(4)收集: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口,木条熄灭)
(5)验证: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
5、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化学性质用于灭火
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加热
(2)紫色石蕊红色紫色
①②
① CO2+H 2O==H 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H 2CO3 === H 2O+CO 2↑(碳酸不稳定 ,易分解)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Ca(OH) 2+CO 2==CaCO 3↓+H 2O(检验 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