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17 麻雀 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7 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7 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7 麻雀》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讲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勇敢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领悟到亲情的伟大和生命的可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但部分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仍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本文所要传达的亲情、勇敢等情感,还需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雀、脯、拯救”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勇敢、担当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新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感悟课文所传达的亲情、勇敢等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卡片。

4.课堂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麻雀,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麻雀是什么样的吗?它们的生活习性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提问:“课文中的老麻雀为什么要保护小麻雀?它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如:“老麻雀为什么敢于面对猎狗?它有哪些保护小麻雀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微型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微型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微型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自然界中动物生活的短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山林中偶遇一只小麻雀并与老麻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展示了动物世界的亲情与勇气。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较为感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感悟亲情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亲情的伟大,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亲情。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爱,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麻雀》2.多媒体教学设备3.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林、麻雀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麻雀有关的课文——《麻雀》。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麻雀的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角色之间的情感。

教师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麻雀,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思考。

四年级语文《麻雀》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麻雀》课堂实录

四年级语文《麻雀》课堂实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麻雀》课堂实录西金城小学语文张晶晶教学目标: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格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保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格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格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维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师: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谁能举个例子说一下生:强大就是很厉害,像大老虎、大狮子、大力士、变形金刚等等。

生:弱小就是很微弱,像小蚂蚁,小草,小鸟,小兔子等等。

师:很好,顾名思义我们都清楚强大就是很大很厉害不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小就是很小很弱很容易受伤的,那么今天我们要重新来认识我们已经熟悉的一个小动物,我们一向认为它是弱小的,但是她又是强大的,而且有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师:首先我们先认识一下它,它就是课件出示一:麻雀图片师:对,就是麻雀!(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3 麻雀)师:熟悉吗从图片看它是强大还是弱小生:弱小师:的确很普通很弱小,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发生了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让它变得非常强大,那是怎样的故事呢?课件出示二:13 麻雀师: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把上节学习的字词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三:字词师:带着我们已经熟悉的字词来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开始吧!师:通过再次的阅读谁能简单的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生:在我打猎回来的路上,一阵风吹来,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猎狗看见了,想吃掉小麻雀。

正在这时,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落在了猎狗的面前,猎狗没有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往后退,最后我唤回猎狗。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课堂实录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课堂实录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
《麻雀》课堂实录
老师问同学们是否可以提前成为朋友,同学们点头表示同意。

老师分享了自己家窗外的小树林每天早晨会传来悦耳的鸟叫声,并播放了录下的声音。

同学们回答了平时见过的鸟儿,其中最普通的是麻雀。

老师引出了今天要读的文章《麻雀》,并让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

老师发现同学们在读一些生僻词汇时有些吃力,于是帮助同学们读准了这些词汇。

同学们复述了课文内容,老师用教具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故事。

老师要求同学们用简单的话再次复述这个故事。

师:很好,你把这段话读得很有感情。

我们可以想象出老麻雀当时的紧张和担忧。

请你再读一遍。

(生再次读句子)生:我觉得老麻雀当时一定很害怕,但是它还是毫不犹豫地飞下来保护它的孩子。

师:你的想法很有道理。

老麻雀的母爱让它不顾自身安危,去保护自己的孩子。

好,接下来我们继续看下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7《麻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麻雀》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

这篇课文语言简洁,情节感人,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和动物故事比较感兴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或准备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麻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文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情节,如:老麻雀是如何保护小麻雀的?猎狗是什么态度?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17《麻雀》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17《麻雀》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17《麻雀》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麻雀》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勇敢。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感人,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在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情感共鸣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难点: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提高情感共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提高情感体验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重点词语解释卡片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分享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为后续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3. 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课堂实录

【部编版】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课堂实录

16.《麻雀》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麻雀》这篇课文,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

师:麻雀是大家常见的一种普通的鸟儿。

可就在这普普通通的鸟儿身上,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个极不寻常的故事,这个故事也深深地打动了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心,他把这个故事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出示屠格涅夫图片及介绍)这就是屠格涅夫,读过他的文章么?生:(不好意思地)没有。

师:不要紧,相信学习了他写的这篇课文以后,你会喜欢上他的作品的。

他一生创作丰富,著有六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他还是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作家。

被誉为“十九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那么,在这一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连这么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你的教材。

昨天都读书了是么?生:(大声地)读了!师:每当拿到一篇文章,老师也是迫不及待地去读一读,读完之后也总能有点滴的收获。

比如说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了解了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懂了哪句话或哪段文字等,而且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

那你想不想再读课文?生:(情绪高涨地)想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自由地朗读课文,整理一下自己的读书所得,把自己新的发现和疑惑随时标一标记一记,同时在读到使自己心中一动的句子的时候,也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一会儿交流。

开始吧。

生:(读,画,写。

师巡视参与)师:读完了?好,谁愿意把自己的读书所得和大家交流一下?生:老师,我读懂了摇撼是什么意思。

师:哦,你说一说。

生:摇撼是猛烈摇动的意思。

师:文中哪句话用到了这个词?生: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

师:(出示句子)摇是什么意思?撼呢?所以摇撼在这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生:摇动得很猛烈。

师:老师知道你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很好。

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读出了风猛、大)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你都会读了么?(出示)生:(指读,齐读)师: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准确。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7 麻雀》优质课【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7 麻雀》优质课【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17 麻雀》优质课【课堂实录】一、课前准备在这堂《17 麻雀》优质课开始前,教师认真研读了部编四年级上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实录1. 开场导入教师在上课前简要回顾了上一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想并联想,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随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麻雀”,并引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你知道麻雀的生活习性吗?”2. 课文朗读教师让学生自由读一段课文,然后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表现。

3.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麻雀的特点”这个问题,并用一句话总结出小组的讨论成果,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观看视频教师播放了一个有关麻雀生活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影像更加直观地了解麻雀的生活状态,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5. 朗读对比教师选择两名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通过比拼提高自己的朗读表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6. 小组表演每个小组围绕“麻雀的特点”展开小品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角色,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归纳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麻雀”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三、课后延伸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读后感或画一幅描绘麻雀生活的画作,以巩固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和认识,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堂《17 麻雀》优质课的设计与展开,学生不仅提高了语文阅读和朗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17 麻雀》这堂优质课的课堂实录,希望对您有所启发与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麻雀》课堂教学实录
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妙笔生花,他们的笔下诞生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

你能用上大屏幕上的句式来说说这些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生:丰子恺老先生笔下的白鹅十分高傲。

生: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笔下的白公鹅有海军上将的派头。

生: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性格古怪,母鸡又伟大。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的动物朋友——麻雀。

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注意麻雀的右下部分有四横。

读课题。

师:《麻雀》这篇文章是俄国杰出的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故事发生的地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68页,今天我们来赛一赛,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的课文遍数最多。

开始!
生:我读了4遍。

生:我读的比较慢,只读了2遍。

生:我读得快,有5遍。

师:同学们,读书光快可不够,还要看读的效果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

这组词语你会读吗?
(生读词语)
师:其实老师在排列这些词语的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不知道你发现没有?
生:第一组词语是在写猎狗。

师:是的。

那其他几组呢?
生:小麻雀,老麻雀。

师:还有一个角色,请你找到告诉我。

生:猎人。

师:也就是故事中的“我”。

(“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故事就是在这四个角色中展开的。

那你能按照板书,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说这个故事
吗?
生:一天,我带着我的猎狗打猎回来,看到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猎狗打算吃掉小麻雀,老麻雀飞下来拯救小麻雀,最后,猎人唤回了猎狗。

师:你说得很好。

那谁还能站在课文其他角色的角度出发来说说这件事。

生:我站在猎狗的角度来说。

有一天我和我的主人打猎回来,我看到一只小麻雀,想吃掉它,这时候老麻雀飞下来救它的孩子,最后主人把我唤回去了。

生:我站在老麻雀的角度来说。

我的孩子被风吹下去了,这个时候被一只猎狗发现了,我连忙飞下去救它,最后猎人带着猎狗走开了。

师:从同学们的叙述当中,我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深入地学习这篇文章。

我们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

请你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这是一只无可奈何的小麻雀。

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了?
生:它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师:你是从动作上来体会的,不错。

这还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生:这是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师:你又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师:哦。

你是抓住外形描写来理解的,也很棒。

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麻雀,它飞还不会飞。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好。

那你能把这些理解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吗?
师:现在这样一只可怜的、弱小的、又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我的猎狗发现了。

(出示猎狗图片)猎狗给你什么印象?
生:可怕。

生:恐怖。

生:凶猛。

生:凶恶。

师:大家说得都对。

就是这样一只凶猛、可怕的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此时此刻,对小麻雀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时刻?
生:危在旦夕。

师:这个词语用得好。

生:生死攸关。

师:对的。

生:这是一个最危急的时刻。

师:是的,眼看着小麻雀就要被吃掉了。

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或想做的吗?
生:我想叫猎人带走猎狗。

师:嗯,你寄希望于猎人。

生:我想去救那只小麻雀。

师:哦,你很善良。

生:我也会把那只老麻雀一起救走。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善良啊,都想去帮助麻雀。

(出示结尾句子)最后,奇迹发生了,猎狗愣住了,它怎么也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难道是我们的善良打动了猎狗?
生:不是。

师:那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猎人?
生:也不是。

师:那是谁有那么大的本事?
生:老麻雀。

师:哦!老麻雀有那么大的能耐,能斗得过猎狗?怎么回事,我们赶快到文章四、
五自然段中去找找原因吧。

请把相关语句找出来,画下来,慢慢地读,细细地品。

师:我看同学们都画了很多句子,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到猎狗的面前。

师:这里哪几个词语特别打动你?
生:像一块石头似的。

师:像一块石头似的说明什么?
生:说明老麻雀飞下来速度很快。

师:它干嘛那么快的要飞下来啊?
生:因为它的孩子就要被猎狗吃掉了。

师:是的,只要晚上那么一点点的时间,它孩子的命可就没了。

所以它飞得很快,那你能把老麻雀当时着急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
师:嗯,听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老麻雀当时的焦急。

像石头似的,说明力量怎么样?
生:力量很大。

师:力量很大,可以看出什么?
生:可以看出老麻雀很勇敢。

师:老麻雀一定要救小麻雀,可见它的决心。

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句子?
生: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师:扎煞什么意思?
生:就是张开羽毛的意思。

师:理解得很好。

想象一下,扎煞起全身羽毛的老麻雀什么样?
生:很勇敢。

师:是的。

样子像什么啊?
生:样子像刺猬一样。

师:对啊,它要尽全力去救。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我们一起把这段话来读一读。

师:除了这里,还有哪些句子也在写老麻雀拯救小麻雀?
生: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孩子。

师:找得很准。

用自己的身躯救就是用什么在救啊?
生:就是用生命在救。

师:是的。

就算拼了命也要去救,因为那是它的孩子,它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成为猎人的口中之食。

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从原先的尖叫到现在的嘶哑,老麻雀实在已经筋疲力尽。

它退缩了吗?
生:没有。

师:那它是怎么做的?
生: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师:麻雀有多大?猎狗有多大?一只小小的麻雀要和庞大的猎狗去搏斗,它这是在干什么?
生:自讨苦吃。

生:送死。

师:是的,它就是去送命的。

可明知是送命它为什么还要飞下去?
生:因为它的孩子有危险啊。

师:对啊,看到自己的孩子的生命危在旦夕,它又怎么能……(引读)
生: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
生:是母爱。

(板书)
生:是勇气。

生:是关爱。

师:孩子们体会得太好了。

假如现在你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着眼前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牙齿的猎狗,想着身后弱小的,还没有飞上蓝天的幼儿,看着一旁的猎人,你会对他们之中的谁说些什么吗?请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生:我想对猎狗说:请你放了我的孩子吧。

师:危急时刻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孩子。

生:我想对小麻雀说,别怕,我会救你的,你就躲在我身后好了。

师:看,父母永远是孩子忠实的保护伞。

同学们说得都太好了。

这篇文章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他在原文结尾还有这样一段描述。

我们一起读。

生(师):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加强大。

师:是的,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退了猎狗;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我们的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爱,才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