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寻的成语19个,带解释例句
含逐的成语18个,带解释例句

含逐的成语18个,带解释例句韩卢逐块hán lú zhú kuài成语解释:比喻白费精力。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
”如蝇逐臭rú yíng zhú chòu成语解释:象苍蝇跟着有臭味的东西飞。
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或一心追求钱财、女色等。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成语解释:舍:舍弃;逐:追求。
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例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随波逐流suí bō zhú liú成语解释:逐:追随。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成语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例句:你心胸开阔,气度那么从容!你不随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酒食征逐jiǔ shí zhēng zhú成语解释:征:召唤;逐:追随。
指酒肉朋友以吃喝交往。
成语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随行逐队suíxíng zhú duì成语解释:指跟着大家一道行动。
喜逐颜开xǐ zhú yán kāi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
形容十分喜悦,满脸笑容。
例句:学道看罢,不觉喜逐颜开,一天愁都没有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笑逐颜开xiào zhú yán kāi成语解释: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
含寻的成语

成语拼音:bō cǎo xún shé成语解释: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回生》:“咳,柳郎真信人也。
亏杀你拨草寻蛇,亏杀你守株待成语拼音:bá shù xún gēn成语解释:比喻追究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成语拼音:chāo hū xún cháng成语解释: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极不公平、极粗鲁或极不正义成语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五章:“张义民以超乎寻常的忍耐力来对待这场决定他命运、前成语拼音:chǐ wǎng xún zhí成语解释:枉:弯曲;寻:古长度单位,1寻=8尺;直:伸。
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
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成语拼音:diào gǔ xún yōu成语解释:吊:凭吊;幽:幽境。
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成语拼音:dōng xún xī mì成语解释:指到处张罗成语出处:《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7打着灯笼没处寻成语拼音:dǎ zhe dēng lóng méi chù xún成语解释: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要错过了,打着灯笼没处寻!”8成语拼音:fù jiāo xún lù成语解释:覆:遮盖;蕉:同“樵”,柴。
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成语拼音:fù lù xún jiāo成语解释:覆:遮盖;蕉:同“樵”,柴。
形容复杂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复杂的成语30个

形容复杂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复杂的成语30个多歧亡羊duō qí wáng yáng 成语解释: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也比喻学习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成语出处:《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例句:然尝闻之,大道以多歧亡羊。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百感交集bǎi gǎn jiāo jí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
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
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例句: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大风大浪dà fēng dà làng 成语解释:指巨大的风浪。
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
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例句:然而她到底是经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深知躲避不了的烦恼,只有昂起头来硬顶。
(高阳《母子君臣》)万缕千丝wàn lǚ qiān sī成语解释:千条丝,万条线。
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
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成语出处: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
”例句: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宋·辛弃疾《蝶恋花·送佑之弟》词)峰回路转fēng huí lù zhuǎn 成语解释: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参差错落cēn cī cuò luò成语解释: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寻 找 四字词语

寻找四字词语1. 寻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耐人寻味、寻欢作乐、寻章摘句、非同寻常、自寻烦恼、寻花问柳、自寻短见、寻源讨本、穷根寻叶、寻风捕影、寻消问息、拔树寻根、逐影寻声、寻行逐队、寻幽探奇、寻流逐末、尺枉寻直、呵笔寻诗、异乎寻常、寻瘢索绽、无迹可寻、吊古寻幽、寻幽访胜、寻行数墨、讨是寻非、寻争寻闹、经丘寻壑、寻常管弦、寻死觅活、拨草寻蛇2. 关于寻找的四字成语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
比喻读书无关痛痒,难以取得成果。
【偷偷找乐子】:偷偷的:背着你,偷偷的。
暗地里寻找快乐。
【别开生路】:别:另外。
另外寻找出一条谋生之路。
【吹灰找缝】:吹掉灰尘,寻找细小的缝隙。
形容挖空心思,寻找可乘之隙。
【吹毛求瘢】:求:寻找;瘢:疤痕。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别人毛病,找错误。
【吹毛求疵】:把头发从皮肤上吹下来找疤痕。
比喻故意挑别人毛病,找错误。
【吹毛求疵】:瑕疵:玉石中的瑕疵、缺陷或毛病。
把皮上的毛吹掉,找里面的瑕疵。
比喻故意挑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错误。
【吹毛索瘢】: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吹毛索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吹毛去垢】:把皮上的毛吹掉,寻找疤痕。
比喻故意挑别人毛病,找错误。
【吹毛洗尘】:吹掉皮肤上的毛,洗去隐藏的污垢。
比喻寻找别人的缺点或不足。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
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导以取保】:劝诱犯人寻找保证人,缴纳保证金。
【倒裳索领】:索:搜寻、寻求。
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
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稻粱谋】:谋:谋求。
禽鸟寻找食物。
比喻人求温饱。
【吊古求隐居】:吊:吊;安静:安静。
死守古迹,寻觅幽僻之处,惋惜过往。
【东撞西撞】:指没有自信的到处跑找。
成语解释及例句

初二上语文期末复习之成语运用专项训练1.恍如隔世:恍惚如同相隔了一辈子。
喻事物变化发展很快,变化很大。
例句:他曾因躲避战乱而隐居深山,和平后下山才发觉人间变化巨大,真是感觉恍如隔世。
2.轻描淡写:原意是绘画时用浅淡颜色轻轻描绘。
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
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例句:医生未说实话,看他可怜,就用轻描淡写的话安慰他。
如此严重的问题,轻描淡写地说了说就算完了?3.与狼共舞:跟恶狼一起跳舞,比喻跟所谋求的对象有利害冲突,决不能成功。
后多指跟恶人商量,要他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定办不到。
也说比喻与恶人在一起,随时都有危险,须特别谨慎。
例句:没有比与狼共舞更危险的事情。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狼就是狼,无论外表装饰得如何漂亮,不管如何能言善辩,狼就是狼,早晚会露出凶残、狡猾的真面目。
4.林林总总:林林:树木聚集成片的样子;总总:全部汇集状。
形容人或事物繁多。
例句:在林林总总的这类故事中,也有一个是说鲁班学习海龙王宫殿的建筑艺术。
5.不速之客:速:邀请。
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例句:我们正在聚餐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真是不速之客。
大会主席团作出决定,会议期间不准无故迟到,对那些不遵守大会纪律的不速之客要通报批评。
(不是突然来到的人。
语意不符)6.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例句:杨丽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保护洱海,她责无旁贷,同时她欢迎广大媒体、网友监督。
作为课题负责人,他责无旁贷地走向主席台。
(用“当仁不让”更合适,语意不符)7.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例句:过了两年“五四运动”发生了。
报纸上的如火如荼的记载唤醒了他的被忘却了的青春。
8.鳞次栉比:形容房屋密集,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例句: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在霍尔河畔奇迹般地崛起,让人以为自己仿佛到了纽约。
形容恶人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恶人的成语15个

形容恶人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恶人的成语15个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拨草寻蛇bō cǎo xún shé成语解释: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例句:现今惧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拨草寻蛇,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第十二回)不得善终bùdé shàn zhōng成语解释:善终:正常死亡。
指人不得好死。
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为虎添翼wèi hǔ tiān yì成语解释:替老虎加上翅膀。
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成语出处:《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剪恶除奸jiǎn è chú jiān成语解释:剪、除:扫除。
扫除恶人与奸人。
例句:似你我行侠尚义,理应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清·石玉昆《七侠五义》第六十回)与虎谋皮yǔ hǔ móu pí成语解释: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成语出处:《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天堂地狱tiān táng dìyù成语解释:原为佛家语。
指善人死后升入天堂,恶人死后堕入地狱。
佛家用以劝善惩恶。
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境遇。
成语出处:《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例句:天堂地狱门相对,任君拣取那边好。
含搜的成语5个,带解释例句

------------------------------精选公文范文-----------------------------含搜的成语5个,带解释例句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搜索枯肠sōu suǒ kū cháng成语解释: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
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
成语出处: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例句:今日宝云姐姐务要想个好顽的,若再教我搜索枯肠,那真坑死人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搜岩采干sōu yán cǎi gàn成语解释: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成语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搜章摘句sōu zhāng zhāi jù成语解释:搜:寻求;摘:选取。
指抄袭他人文章的词句。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例句: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摘句,不足以立功。
”乃弃去。
(《新唐书·段秀实传》)搜根剔齿sōu gēn tī chǐ成语解释: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精选公文范文---------------- 1。
参考范文:形容追问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追问的成语6个

形容追问的成语解释例句有哪些?常用描写追问的成语6个
莫可究诘mò kě jiū jié成语解释:究:追查;诘:追问。
无法追问到底。
例句:宗支荒忽,莫可究诘。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寻根究底xún gēn jiū dǐ成语解释: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
例句: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寻根追底xún gēn zhuī dǐ成语解释: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例句: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追底。
追根究底zhuī gēn jiū dǐ成语解释:追究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例句:学习上追根究底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不可究诘bù kě jiū jié成语解释:究:追查;诘:追问。
无法追问到底。
例句:好好一座中国江山,被这班强有力的大人先生,闹的四分五裂,不可究诘,共和在那里?(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寻的成语19个,带解释例句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拨草寻蛇bō cǎo xún shé成语解释: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例
句:现今惧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拨草寻蛇,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第十二回)拔树寻根báshù xún gēn成语解释:比喻追究到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例
句:雪娥恐怕西门庆来家拔树寻根,归罪于己,在上房打磨。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六回)寻事生非xún shì shēng fēi成语解释: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枉尺直寻wǎng chǐ zhí xún成语解释:枉:弯曲;直:伸直;寻:古量名,八尺。
屈折的只有一尺,伸直的却有一寻。
比喻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
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
”吊古寻幽diào gǔ xún yōu成语解释:吊:凭吊;幽:幽境。
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三十卷:“游山玩水,吊古寻幽,赏月吟风,怡情遣兴,诗赋文词,山川殆遍。
”寻根追底xún gēn zhuī dǐ成语解释: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例
句: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追底。
异乎寻常yì hū xún cháng成语解释: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
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例
句:我跨上列车,心情是异乎寻常的,仿佛这紧张生动的生活节奏,将我全身的“螺丝”也拧紧了。
(茹志娟《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寻花问柳xún huāwèn liǔ成语解释: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娼妓。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
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成语出处:唐·杜甫《严中丞枉驾见过》诗:“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处。
”例
句: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
(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 成语解释: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
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成语出处: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例
句: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寻死觅活xún sǐ mì huó成语解释:寻:求,找。
闹着要死要活。
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二折:“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例
句:直至日晚,身边无银子还酒钱,便放无赖,寻死觅活,自割自吊。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六)寻瑕伺隙xún xiá
sì xì成语解释: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
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
指待机寻衅。
例
句:此校学生曾起反对校长风潮,后虽平息,而常愤愤,每寻瑕伺隙,与办事人为难。
(鲁迅《两地书》四九)寻消问息xún xiāo wèn xī成语解释:寻、问:打听。
打听消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通言》卷十三:“今日慕小妹之才,虽然炫玉求售,又怕损了自己的名誉,不肯随行逐队,寻消问息。
”寻根究底xún gēn jiū dǐ成语解释:追求根底。
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例
句: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寻枝摘叶xún zhī zhāi yè成语解释: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建安之作全在气象,不可寻枝摘叶。
”寻踪觅迹xún zōng mì jì成语解释: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
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成语出处: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经丘寻壑jīng qiū xún hè成语解释:指游览山水。
成语出处:宋朝胡继宗《书言故事·地理类》:“游览自娱,曰得经丘寻壑之乐。
”寻行数墨xún háng shǔ mò成语解释: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
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
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成语出
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口内诵经千卷,体上问经不识。
不解佛法圆通,徒劳寻行数墨。
”例
句:读书初时,尽且寻行数墨,久之,自有见处。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朱子书》)寻章摘句xún zhāng zhāi jù成语解释:寻:找;章:篇章;摘:摘录。
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
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
”裴松之注引《吴书》:“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例
句: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唐·李贺《南园》诗)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