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目及答案
作业3题目及参考答案(1)

作业3题目及参考答案(1)练习九一.单选题:1. 认知价值定价法运用的关键是(D )A. 确定适当的目标利润B. 准确了解竞争者的价格C. 正确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D. 确定顾客对产品的认知水平2.Intel公司是美国占支配地位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商,当他们推出一种新产品时,定价总是比同类产品的定价低,在销售的第一年他们可能获利很小,但他们很快就把产品打入了市场,第二、三年便会大量销售产品而获利。
他们采用的是(B )定价策略。
A. 撇脂定价B. 渗透定价C. 弹性定价D. 认知价值定价3. 在企业的几种定价目标中,有一种只能作为企业的短期目标,这就是(A )A. 维持企业生存目标B. 市场占有率最大化目标C. 当期利润最大化目标D. 稳定价格目标4. 在赊销的情况下,卖方为了鼓励买方提前付款,按原价给予一定的折扣,这就是(B )。
A. 功能折扣B. 现金折扣C. 季节折扣D. 数量折扣5. 某企业欲运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其销售量,一般情况下,这种策略对下列(B )类产品效果明显。
A. 产品需求缺乏弹性B. 产品需求富有弹性C. 生活必需品D. 名牌产品6. 以下属于需求导向定价法的有(B )。
A. 成本加成定价法B. 认知价值定价法C. 随行就市定价法D. 目标利润定价法7. 生产厂家为了促使某些中间商愿意执行某些市场营销功能而给他们的一种折扣,称为(D )A. 数量折扣B. 季节折扣C. 现金折扣D. 功能折扣8. 市场上有甲乙两种产品,如果甲产品价格下降引起乙产品需求的增加,那么(B )A. 甲和乙产品是互替商品B. 甲和乙产品是互补商品C. 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 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9. 电话局在一天中对电话费按不同的标准收费,这种定价策略叫(B )A. 认知价值定价法B. 区分需求定价法C. 心理定价策略D. 习惯定价法10. 当市场有足够的购买者,它们的需求缺乏弹性时,应使用(B )A. 折扣定价B. 撇脂定价C. 渗透定价D. 尾数定价11. 卖主和买主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这种市场结构是(A )A. 完全竞争B. 纯粹垄断C. 垄断竞争D. 寡头竞争12. 中国服装设计师李艳萍设计的女士服装以典雅、高贵而享誉中外,在国际市场上,一件“李艳萍”牌中式旗袍售价高达1千余美元,这种定价策略属于(A)A. 声望定价B. 尾数定价C. 招徕定价D. 需求导向定价13. 某乡镇企业制定了当期利润最大化这一定价目标,则它必须充分了解(C)A. 现金流量B. 投资回报率C. 需求和成本D. 市场占有率14. 某冶金企业采用了成本加成定价法,这其中“加成”的含义是指(A )A. 一定比率的利润B. 一定比率的价格C. 固定比率的利润D. 固定比率的成本15. 政府采购机构使用了密封投标定价法,各供货企业报价的制定依据应是(B )A. 企业的目标利润B. 对竞争者报价的估计C. 企业的成本费用D. 市场需求二. 多选题:1. 以下哪种价格形式属于区分需求定价?(ABCE )A. 公园门票对某些社会成员给予优惠B. 在节假日或换季时机举行的“大甩卖”、“酬宾大减价”等活动C. 对不同花色、不同款式的商品所定的不同价格D. 对大量购买的顾客所给予的优惠E. 剧院里不同位置的座位的票价不同2. 影响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很多,以列哪些情况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小(ABCE)A. 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必需品B. 缺少替代品且竞争产品也少的产品C. 知名度高的名牌产品D. 与生活关系不十分密切且竞争产品多的非必需品E. 消费者认为价格变动是产品质量变化的必然结果的产品3. 企业采取渗透定价须具备的条件是(ABD )A. 市场需求对价格极为敏感B. 市场规模较大,存在着强大的竞争潜力C. 低价会引起实际和潜在的竞争D. 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会随着产量和销量的增加而下降E. 低价不会提高市场占有率4. 竞争导向定价法包括(AD )A. 随行就市定价法B.习惯定价法C.盈亏平衡定价法D. 密封递价法E. 区分需求定价法5. 需求导向定价法包括(CDE )A. 密封递价法B. 盈亏平衡定价法C. 认知价值定价法D.逆向定价法E. 习惯定价法6. 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应具备的条件是(ABCD )A. 新产品比市场上现有产品有显著的优点B.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C. 竞争对手少D. 新产品较难被仿制E. 市场规模大7. 成本导向定价法包括(ABC )A. 成本价成定价法B. 盈亏平衡定价法C. 目标利润定价法D. 区分需求定价法E.习惯定价法8. 导致企业降低价格的原因是(ABCD )A. 市场需求不振B. 存货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C. 应对竞争者的价格挑战D. 生产经营成本下降E. 产品供不应求三、是非题1. 产品的最高价格取决于产品的成本费用。
《行政管理课程设计》大作业题目及要求 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管理课程设计》大作业题目:学习中心:层次:专业:年级:年春/秋季学号:学生:辅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注意:完成以下题目后请阐述自己的学习心得案例:大兴安岭林区的行政组织结构与火灾1987年5月7日,我国大兴安岭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
熊熊烈火烧过100万公顷土地,焚毁了贮存木材85万立方米,193人葬身火海,5万居民无家可归。
森林起火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统一指挥下,经过5万军民25个昼夜的英勇战斗,才予以扑灭。
这次罕见的灾害给我国造成了重大损失,留下了沉痛的教训。
火种的引发是偶然的。
但是,火种酿成大祸并不是必然的。
如果组织结构合理,管理机制健全,安全可以防患未然。
当时大兴安岭林区是林业部的直属森工企业,由林业部直接领导,但是,该林区行政区域又归属黑龙江省,而地域版图又属内蒙古自治区。
因此,大兴安岭林区每年的盈利都要向几个“婆婆”交纳。
黑龙江省要收几百万管理费。
而林区建设却谁也没有负起责任,特别是护林防火建设投资极其有限。
如名义上几千万元的育林基金,七除八扣,真正用来森林保护的只占9%,其中用于森林防火的,微乎其微。
案例思考:1.从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看,大兴安岭林区的行政组织结构存在什么问题?2.如何吸取教训,建立科学的行政组织体系?答案:1.从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看,大兴安岭林区的行政组织结构存在什么问题?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作为一段震撼人心的史实,留在1987年中国的以及人类同大自然相互征服的史册上。
它向我们发出了红色的警告,也给我们留下了沉重的思考。
总的来看,它暴露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种种弊端,即行政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和组织制度的不完善,具体表现在:第一,条块分割,多头领导。
行政组织建立的原则之一,就是指挥要统一。
一个单位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挥,不能多头领导。
在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情況下,也要明确以谁为主。
而大兴安岭是林业部直属的森工企业,地方行政却归黑龙江。
【2023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

【2023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2023最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全册参考答案本文档提供了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全册的参考答案。
以下是各个单元的作业题目及对应的答案:第一单元:认识音素1. 作业一:【题目】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
【答案】 1. 爷爷yé yé 2. 奶奶nǎi nai 3. 妈妈mā ma 4. 爸爸 bà ba2. 作业二:【题目】下面的词语哪个不属于上音素?【答案】1. 说话 2. 撒谎3. 睡觉4. 读书3. 作业三:【题目】找出下列音节中含有清音的词语。
【答案】1. 动物 2. 讲台 3. 淡水4. 猜谜第二单元:查阅资料1. 作业一:【题目】在图书馆里,你可以查阅到哪些资料?【答案】 1. 图书2. 报刊3. 杂志4. 电子资源2. 作业二:【题目】介绍一本你最喜欢的图书。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3. 作业三:【题目】用你自己的话介绍一本你在图书馆借到的书。
【答案】学生根据借阅的书进行介绍。
第三单元:运动会1. 作业一:【题目】在运动会上,你参加了哪些项目?【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2. 作业二:【题目】运动会上你取得了哪些成绩?【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3. 作业三:【题目】运动会上你最喜欢的比赛是哪一个?【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依次类推,提供后续单元的作业题目及答案)请根据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的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题目,并对答案进行适当的检查和评价。
华师12年春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满分

华师12年春大学语文作业及答案-满分1.第1题李商隐是下列哪个时期的著名诗人()。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
A.对比B.比喻C.排比D.夸张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是()。
A.杰克.伦敦B.德莱塞C.马克.吐温D.欧.亨利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满招损,谦受益”一语出自()。
A.《滕王阁序》B.《论语》C.《项脊轩志》D.《五代史伶官传序》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在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中,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6题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国语》B.《左传》C.《史记》D.《战国策》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萧伯纳是哪国的作家()。
A.法国B.美国C.英国D.俄国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8题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李白B.屈原C.曹操D.陶渊明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9题选自《国语》的作品是()。
A.《召公谏厉王弭谤》B.《李将军列传》C.《五代史伶官传序》D.《冯谖客孟尝君》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0.第10题下列先秦散文中属历史散文的是()。
A.《论语》B.《孟子》C.《左传》D.《庄子》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1.第11题《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抒情诗,它的作者是()。
A.庄子B.屈原C.宋玉D.老子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2.第16题《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
A.柳永B.秦观C.睢景臣D.张养浩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13.第17题“七绝圣手”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
开大作业2题目及参考答案 (2)

练习五一.单选题:1. 一个企业若要识别其竞争者,通常可从以下(A )方面进行。
A. 产业和市场B. 分销渠道C. 目标和战略D. 利润2. 某些竞争者对不同的市场竞争策略作出有区别的反应,这类竞争者称为(B )A. 迟缓型竞争者B. 选择型竞争者C. 凶猛型竞争者D. 随机型竞争者3. 选择跟随策略的突出特点是(D )A. 仿效B. 低调C. 合适地保持距离D. 跟随与创新并举4. 当一个企业规模较小,人力、物力、财力都比较薄弱时,应当采取(B )竞争策略。
A. 进攻策略B. 专业化经营C. 市场多角化D. 防御策略5. 杜邦公司发明尼龙后,不断发现这种产品的新用途,从最初的制作降落伞绳、到妇女丝袜,再到用于制作汽车轮胎、地毯等,使其产品用途不断增加,这是市场领先者采取的(A )策略。
A. 扩大市场需求总量B. 保护原有市场份额C. 提高市场占有率D. 专业化6. 精心服务于总体市场中的某些细分市场,避开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竞争,只是通过发展独有的专业化经营来寻找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企业称为(D )A. 市场领先者B. 市场挑战者C. 市场跟随者D. 市场补缺者7. 企业对市场竞争因素变化作出的反应是随机的,使竞争对手觉得不可捉摸。
这类竞争者称为(D )A. 迟缓型竞争者B. 选择性竞争者C. 凶猛型竞争者D. 随机型竞争者8. 当规模较小、力量较弱的小企业发动进攻时,比较适合的策略是(C )A. 正面进攻B. 侧翼进攻C. 游击进攻D. 围堵进攻9. 市场补缺者的策略是(C )A. 多角化B. 一体化C. 专业化D. 无差异化10. 以进攻为核心是(B )的竞争策略。
A. 市场领先者B. 市场挑战者C. 市场跟随者D. 市场补缺者二. 多选题:1. 以下哪几个是市场领先者的策略?(ABD )A. 开辟产品的新用途B.提高市场占有率C.市场多角化D. 阵地防御E. 正面进攻2. 补缺基点的特征主要有:(ACE )。
现代汉语平时作业题目(语音部分)-答案

语音部分一、填空1、语音有____音高________、___音强________、_______音长_____、__________音色____四个基本要素。
2、语音有_____物理属性_______、___生理属性________、社会属性____________ 三种性质,其中___社会属性_______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造成不同音色的原因主要有三个____发音体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音方法不同_____、___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_____ 。
4、人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____呼吸器官____________、_____喉头和声带_________、_咽腔、鼻腔和口腔_____________ 。
5、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的地方特征,一是语音的___民族_________特征。
从语音的物理性质来分析,“梅”和“妹”是音高的不同,“啊”和“乌”是______音色___的不同。
6、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音素可以根据声源特性的不同划分为_辅音__________和_元音__________。
此外,可以从音韵学的角度把音节划分为___声母________和_韵母__________。
7、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___音位__。
8、《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共有字母表_____________、__声母表___________、_____韵母表________、____声调符号_________、___隔音符号___________ 五个部分。
9、普通话语音里面共有22个声母,其中_____21_______个辅音声母,__________1__个零声母。
普通话的辅音中,共有______5___个浊辅音,分别m、n、l、r、ng__。
10、普通话语音32个音素里面有_____10______个元音音素,_______22____个辅音音素。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完整版,深度好文2)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完整版,深度好文2)介绍本文档是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的完整答案。
通过本文档,学生和家长可以方便地查阅每一课的作业题目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单元算法与加减法第一课加作业题目:1.24 + 17 = ?2.56 + 39 = ?3.88 + 41 = ?答案:1.24 + 17 = 412.56 + 39 = 953.88 + 41 = 129第二课减作业题目:1.58 - 23 = ?2.74 - 39 = ?3.87 - 52 = ?答案:1.58 - 23 = 352.74 - 39 = 353.87 - 52 = 35第二单元平方数与立方数第三课平方数作业题目:1.2的平方是多少?2.5的平方是多少?3.10的平方是多少?答案:1.2的平方是42.5的平方是253.10的平方是100第四课立方数作业题目:1.2的立方是多少?2.3的立方是多少?3.4的立方是多少?答案:1.2的立方是82.3的立方是273.4的立方是64第三单元分数与小数第五课分数作业题目:1.把6/9化为最简分数。
2.8/12和2/3哪个更大?3.1/4和3/8哪个更大?答案:1.6/9化简为2/3。
2.8/12和2/3一样大。
3.3/8更大。
第六课小数作业题目:1. 2.5写成分数。
2.0.75写成分数。
3.0.125写成分数。
答案:1. 2.5写成分数是5/2。
2.0.75写成分数是3/4。
3.0.125写成分数是1/8。
第四单元长度与周长第七课长度作业题目:1.用厘米表示2米5厘米长度。
2.用米表示850厘米长度。
3.用千米表示950米长度。
答案:1.2米5厘米表示为205厘米。
2.850厘米表示为8米50厘米。
3.950米表示为0.95千米。
第八课周长作业题目:1.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周长是42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7厘米和多少厘米?3.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如果其中两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和15厘米,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答案:1.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 某数学问题的题目是:“求解方程2x+5=13”。
请问这个方程的解是多少?
2. 某英语问题的题目是:“单词cat的反义词是什么?”请写出cat的反义词。
3. 某历史问题的题目是:“请问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请写出该朝代的名称。
4. 某化学问题的题目是:“请列举出三种常见的酸性物质。
”请写出这三种酸性物质的名称。
二、参考答案:
1. 解方程2x+5=13:
首先将方程中的5移到等号右边,得到2x=13-5,即2x=8。
然后将方程中的系数2除以2,得到x=8/2,即x=4。
所以,这个方程的解是x=4。
2. 单词cat的反义词是dog。
3.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清朝。
4. 三种常见的酸性物质:
- 硫酸 (H2SO4)
- 盐酸 (HCl)
- 硝酸 (HNO3)
以上为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参考要点:资本总公式即为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W-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要求不等价交换至之间的矛盾。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等价的原则进行。
流通只会引起商品价值形态变化,并不改变商品的价值量。
在任何商品经济社会里,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然而在资本流通公式中,资本不仅保存了自身价值,而且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显然是同价值规律相违背的。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即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形成。
首先商品生产者在流通之外不可能与其它商品生产者接触,也就不可能增殖,所以价值增殖必须在流通中形成;其次,在流通中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所以价值增殖必须在生产中产生。
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由于流通领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那么价值变化只能发生在总公式的第一阶段所购买到的商品——劳动力上。
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能创造出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
参考要点:(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第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是使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已使劳动者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第四、资本主义早期经常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到一定时期,多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事实上两种方法是经常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
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多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
参考要点:劳动创造价值,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这里所指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1)从一般劳动过程来理解,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直接、间接创造物质产品有关。
马克思认为,从劳动过程本身来看,只有以产品为结果的劳动才是生产的。
因此这里所指的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
这种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其外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扩大。
(2)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又可这样规定,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
这是适用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
(3)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为资本家生产或者带来剩余价值,对于资本家来说,只有生产或者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
这反映劳动从属于资本,是直接为资本充当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这表明生产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同他的物质规定性相脱离。
反映物质规定性的生产劳动概念与反映其社会规定性的生产劳动概念,前者有扩大的趋势。
4.试述工资的本质。
参考要点: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1)把工资看成是劳动的价值是一种虚幻的外观或假象,是不正确的。
因为,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价值量就无法计算;第二,劳动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不能作为商品出卖;第三,把劳动看作商品,不是违反价值规律就是违背剩余价值规律。
(2)实际上,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才是商品,劳动者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因此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工资的特点及其支付形式本身产生的。
(3)马克思是在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的工资理论。
(4)工资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反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社会主义工资是社会主义市场型按劳分配的结果和形式。
5.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 斤。
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 元,平均使用年限5 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 元;雇佣工人50 人,每月平均工资80 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解:(1)每日固定资产折旧费 = 60000 元÷(12×5)= 1000 元每月工人工资 = 80×50 = 4000 元每月总产值 = (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 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 = 25000 元÷10000 = 2.5 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1 倍,即产量增加到20000 斤,原料耗费为16000 元×2 = 24000 元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2)C+4000V+4000m = 41000 元当月社会价值 = 2.5 元×20000 斤 = 50000 元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 = 50000 元– 41000 元 = 9000 元(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 =(9000 + 4000)m÷4000v = 325%答:(1)每千克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 元。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9000 元。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325%.第四章1.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参考要点:把剩余价值在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是私人资本积累的实质。
无论在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由于剩余价值和竞争规律的作用,资本积累都具有客观必然性。
影响或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基本因素:(1)剩余价值量中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
当剩余价值量一定时,积累基金的比例越大,资本积累量越大。
(2)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剩余价值率越高,那么同量的可变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资本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多。
(3)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单位商品的价值就会下降,通过几个方面的影响,资本积累量增加。
(4)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的大小。
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越大,那么无偿提供服务的劳动资料越多,产品中用于补偿资本耗费的部分就越小,产品价值下降,个别企业得到超额剩余价值;一般企业得到相对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积累量增大。
(5)预付资本的多少。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付资本量越大,可变资本量就越大,可以使用的劳动者数量就越多,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多,从而资本积累量就越大。
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参考要点:资本的构成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有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它们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有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可用c:v 表示。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会与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因此会增加,按照供求规律,这将会引起工资水平的提高,对劳动者是有利的。
但是,由于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任何企业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含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可见,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必然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人口过剩,给无产阶级的命运带来严重的影响。
相对人口剩余是指劳动的供给超过资本对它的需要。
虽然资本有机构成随着资本积累而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的绝对量有可能增加,但是它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却下降。
因为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取决于总资本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可变资本的大小。
原来资本在提高有机构成的基础上更新,造成对劳动力需求的绝对减少,追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造成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新式机器代替旧式机器则不仅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较少,而且会造成“机器排挤工人”。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相对的,有时甚至是绝对的减少了,但是劳动的供给却在资本积累的进程中增加了,因为妇女、儿童的供给,小生产者沦为雇用工人等等。
这样相对剩余人口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3.试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参考要点: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形式。
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己的资本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的总量。
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资本积聚又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个别资本的总额就越大。
资本积聚受到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财富增长总量、社会资本分散程度的限制。
资本集中是指个别资本通过结合而形成较大的资本。
既可以通过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来实现,也可以由原来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成为新的更大的资本。
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他们的区别是:第一,资本积聚是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因此,随着个别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起来;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所以它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要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速度、剩余价值数量及其分为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比例等条件限制,因此资本增大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大量的资本。
他们的联系:一方面,资本积聚的增长,必然增加,必然加速资本集中的进展。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反过来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集中起来的资本越大,约有条件获得剩余价值或超额剩余价值,从而增加资本积累的规模,加快资本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