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作业题目与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作业题目与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形考作业题目与答案)选项秩序可能打乱,但题目不变,大家注意活动一:认识国家开放大学(形考作业1)一、多选题(每题5分,共计10分)题目1:同学们,在学习了“任务一”的相关内容后,请将你认为适合描述为国家开放大学特色的选项选择出来。

(BCDE)A.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与普通高校学习方式相同的大学B. 国家开放大学是一所在教与学的方式上有别与普通高校的新型大学C. 国家开放大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殊的大学D.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数字化的学习资源E. 国家开放大学是为没有条件参与全日制校园学习的人群提供学习资源的大学F. 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参与活动必须要到校园中和课堂上题目2:请将下列适用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的方式选择出来。

(ABCD)A. 利用pad、手机等设备随时随地学习B. 在集中面授课堂上向老师请教问题C. 在网络上阅读和学习学习资源D. 在课程平台上进行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10分)题目3:制定时间计划,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需要实时地调整计划,是管理学习时间的有效策略。

(“对”)题目4: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中,有课程知识内容请教老师,可以通过发email、QQ群、课程论坛等方式来与老师联络。

(“对”)题目5:远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比传统的课堂学习简单,学习方法并不重要。

(“错”)题目6:纸质教材、音像教材、课堂讲授的学习策略都是一样的。

(“错”)题目7:在网络环境下,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无法协作完成课程讨论。

(“错”)活动二:完成专业学习(形考作业2)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10分)题目1:开放大学学制特色是注册后(D)年内取得的学分均有效。

选择一项:A. 10B. 3C. 5D. 8题目2:请问以下是专业学习后期需要完成的环节?(D)选择一项:A. 了解教学计划B. 入学测试C. 课程形成性评价D. 专业综合实践题目3:请问以下不是专业学位授予的必备条件?(D)选择一项:A. 通过学位英语考试B. 课程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C. 毕业论文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相关要求D. 被评为优秀毕业生题目4:学生本人要在学期开学后(D)内向学籍所在教学点提出申请,并填写《国家开放大学学生转专业审批表》,经国开分部审核批准后,即可办理转专业手续。

安全教育作业及答案小学

安全教育作业及答案小学

一、作业题目1. 了解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2. 结合自身经历,列举至少三种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安全知识宣传海报,并说明设计理念。

4. 编写一篇关于安全知识的短文,内容要求包括防火、防盗、防溺水等方面。

二、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结合小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

2. 作业形式多样,可以图文并茂,也可以文字叙述。

3. 作业字数不少于1500字。

三、作业内容(一)了解并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1. 家庭安全隐患(1)电源插座附近有水,容易触电。

(2)煤气泄漏,可能导致爆炸或中毒。

(3)高处作业,如攀爬家具、窗户等,容易坠落。

2. 学校安全隐患(1)楼梯、走廊、教室等地有障碍物,容易绊倒。

(2)体育活动中的运动器材不安全,容易造成伤害。

(3)校园周边的交通不安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 社会安全隐患(1)水域、山崖等自然景观存在安全隐患,如溺水、坠落等。

(2)施工现场、工地等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等安全隐患。

(3)公共场合的拥挤、踩踏事件,如商场、电影院等。

(二)结合自身经历,列举至少三种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1. 家庭安全措施(1)定期检查家中电源插座、电线,确保无破损。

(2)安装煤气报警器,及时检测煤气泄漏。

(3)高处作业时,确保家具、窗户等稳固,防止坠落。

2. 学校安全措施(1)上下楼梯时,注意观察前方,避免绊倒。

(2)使用运动器材时,遵循正确操作方法,防止受伤。

(3)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避免交通事故。

3. 社会安全措施(1)游玩水域、山崖等地时,注意安全警示标志,遵循相关规定。

(2)施工现场、工地等区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意外伤害。

(3)在公共场合,保持秩序,避免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

(三)设计一个简单的安全知识宣传海报,并说明设计理念海报设计:1. 标题:安全知识我知道2. 内容:(1)家庭安全:电源插座、煤气泄漏、高处作业等。

(2)学校安全:楼梯、走廊、运动器材、交通等。

商务谈判作业及答案(远程-专)

商务谈判作业及答案(远程-专)

1.第1题既理性又富有人情味的谈判类型是 ( )A.让步型谈判B.软式谈判C.价值型谈判D.立场型谈判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2.第2题谈判中表达难以接受或不满时,通常用( )A.正调B.降调C.升调D.反调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3.第10题对方坚持不合理要求,导致僵持时,应作出()A.重大让步,以利于协议达成的决定B.明确而又坚决的反应,使对方明白施加压力无效C.拒绝对方要求,让谈判破裂的决定D.进一步让步以示诚意,让谈判继续进行的决定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11题谈判地点的不同,可将谈判分为()A.技术谈判,贸易谈判,价格谈判B.价格谈判,外交谈判,军事谈判C.国际谈判,国内谈判,中立地谈判D.主场谈判,客场谈判,中立地谈判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5.第12题谈判是追求()的过程。

A.自身利益要求B.双方利益要求C.双方不断调整自身需要,最终达成一致D.双方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智力较量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6.第13题谈判中以与别人保持良好关系为满足的谈判心理属于是( )A.进取型B.关系型C.权力型D.自我型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14题商务谈判中,作为摸清对方需要,掌握对方心理的手段是( )A.问B.听C.看D.说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8.第15题谈判中最为纷繁多变,也是经常发生破裂的阶段是谈判( )A.初期B.中期C.协议期D.后期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9.第16题若对方对本次交易的行情不了解,则我方可选择( )A.后报价B.先报价C.难以确定D.无所谓顺序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0.第17题谈判中的讨价还价主要体现在()上。

A.叙B.答C.问D.辩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11.第18题商务谈判中所谓合理价格,是指能()的价格。

高起专学员计算机基础作业及答案

高起专学员计算机基础作业及答案

高起专学员计算机基础作业及答案1.第1题在Excel 2010中求一组数值的平均值函数为____。

A.A VERAGEB.MAXC.MIND.SUM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2.第2题在Excel 2010中,若需要删除一个工作表,右击它的表标签后,从弹出的菜单列表中选择____。

A.“重命名”选项B.“插入”选项C.“删除”选项D.“工作表标签颜色”选项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3.第3题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

A.计算机病毒程序可以通过链接到Word的宏命令上去执行B.计算机病毒程序可以链接到数据库文件上去执行C.木马程序可以通过打开一个图片文件去传播D.计算机病毒程序可以链接到可执行文件上去执行您的答案:B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4.第4题在Excel 2010中,利用“查找和替换”对话框____。

A.只能做替换B.只能做查找C.既能做查找又能做替换D.只能做一次查找或替换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5.第5题FTP的主要功能是__。

A.传送网上所有类型的文件B.远程登录C.收发电子邮件D.浏览网页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6.第6题在PowerPoint 2010中,要设置幻灯片循环放映,应使用的选项卡是____。

A.开始B.视图C.幻灯片放映D.审阅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7.第7题域名服务DNS的主要功能是____。

A.解析主机的IP地址B.查询主机的MAC地址C.为主机自动命名D.合理分配IP地址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8.第8题计算机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这种分类的依据是计算机的____。

A.功能和价格B.性能和规律C.处理数据的方式D.使用范围您的答案:C题目分数:2.0此题得分:2.09.第9题以下四项不属于Windows操作系统特点的是____。

公民作业最新版题目及答案

公民作业最新版题目及答案

一、判断题(4.5.6.11.12错,其他都对)1 . 在南非,直到20世纪90年代,黑人才获得了和白人一样的权利。

(√)2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多社会关系,许多重要的事务和行为,都是由我们的公民身份而产生的。

(√)3 . 现代社会通常以国籍为公民身份的唯一条件。

(√)4 . 有的人因为犯罪而被剥夺了部分公民权,这些人不是公民。

(ⅹ)5 . 在美国,直到1824年才经由立法程序把公民的范围扩大到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

(ⅹ)6 . 关于公民身份,各国一般都是《民法》中规定的。

(ⅹ)7 . 臣民社会本质上是君臣关系的共同体,是君的绝对权力和臣民的绝对服从,是君的高高在上和臣民的屈辱地位。

(√)8 . “国家”从国家对内管理和对外代表的功能来看,则是政权,这个意义上的国家即英语的state。

(√)9 . 爱国是所有国家对公民的一项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10 . 五常其实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的,只不过在古代社会它被赋予的一些特定内涵,已经不适用于今天了。

(√)11 . “国家”从人口的角度上讲,它是具有一定领土的国度,即英语中的country。

(ⅹ)12 . “国家”从地理意义上讲,国家是一个或数个民族的集合体,用英语来表示即nation。

(ⅹ)13 . 在当代社会,每一个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都生活在特定的国家当中,没有人能完全脱离国家而存在。

(√)14 . 从历史来看,国家的组织和治理形式主要有专制和民主两种。

(√)15 . 专制统治的特征是由少数人或个别人垄断国家权力,统治者的权力高度集中,不受制约、不受监督、不负责任。

(√)二、单选题(C D A D B C D)1 . 对于出生国籍的立法,我国采用什么原则?( C )A.血统原则B.出生地原则C.以血统原则为主,而以出生地原则为辅D.以出生地原则为主,而以血统原则为辅2 . 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认知更多的是( D )A.公民B.国民C.人民D.臣民3 . 以下关于公民的分析,错误的是( A )A.获得了中国公民的资格,具有了公民身份,也具有现代公民的素质和意识B.如果只是具有公民的法律资格,而不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就不能真正像一个公民那样享受权利,承担义务;就枉有公民的外部特征,思想行为却与臣民无异C.“群众”并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就是说,在法律上,并没有确认一个被称为“群众”的社会群体,使其与其他群体不同D.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认知主要是臣民4 . 以下关于公民与人民的分析,哪个是错误的?( D )A.“人民”是政治术语,“人民”概念有特定的含义,它往往和“敌人”相对B.公民主要是法律概念,一个人的公民身份和他道德上的“好坏”?政治上的“敌我”没有关系,而只和国籍相关C.公民的范围要比人民大,既包括“好人”,也包括“坏人”;既包括了“敌”,也包括了“我”D.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人民”是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爱国人士5 . 以下关于爱国的分析,错误的是( B )A.我们需要把爱国与爱民、爱己结合起来。

现代汉语平时作业题目(语音部分)-答案

现代汉语平时作业题目(语音部分)-答案

语音部分一、填空1、语音有____音高________、___音强________、_______音长_____、__________音色____四个基本要素。

2、语音有_____物理属性_______、___生理属性________、社会属性____________ 三种性质,其中___社会属性_______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3、造成不同音色的原因主要有三个____发音体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发音方法不同_____、___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_____ 。

4、人的发音器官分为三大部分____呼吸器官____________、_____喉头和声带_________、_咽腔、鼻腔和口腔_____________ 。

5、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的地方特征,一是语音的___民族_________特征。

从语音的物理性质来分析,“梅”和“妹”是音高的不同,“啊”和“乌”是______音色___的不同。

6、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素,音素可以根据声源特性的不同划分为_辅音__________和_元音__________。

此外,可以从音韵学的角度把音节划分为___声母________和_韵母__________。

7、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___音位__。

8、《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共有字母表_____________、__声母表___________、_____韵母表________、____声调符号_________、___隔音符号___________ 五个部分。

9、普通话语音里面共有22个声母,其中_____21_______个辅音声母,__________1__个零声母。

普通话的辅音中,共有______5___个浊辅音,分别m、n、l、r、ng__。

10、普通话语音32个音素里面有_____10______个元音音素,_______22____个辅音音素。

工程基础终板--作业及答案--土木工程管理本科课程

工程基础终板--作业及答案--土木工程管理本科课程

基础工程第一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0道小题)1. 通常,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与土的()密切相关。

(A) 强度(B) 压缩性(C) 渗透性(D) 前述三项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2. 由于大量抽水导致了地下水位的下降,由此可能产生的结果是( )。

(A) 土层中有效应力增大,地表上升(B) 土层中有效应力减小,地表下(C) 土层中有效应力不变,地表下沉(D) 土层中有效应力增大,地表下沉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3.以下哪些基础形式属浅基础()(A) 沉井基础(B) 桩基础(C) 地下连续墙(D) 地下条形基础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4. 对砌体承重结构,其地基变形验算应以哪种变形特征做控制()(A) 沉降量(B) 局部倾斜(C) 相对弯曲(D) 倾斜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5. 若土的级配曲线很平缓,则表示()(A) 不均匀系数小(B) 粒径分布不均匀(C) 粒径分布较均匀(D) 级配良好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6.下列钢筋混凝土基础中,抗弯刚度最大的基础形式是()(A) 柱下条形基础(B) 十字交叉基础(C) 箱形基础(D) 筏板基础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7. 当土中一点的孔隙水压逐渐消散时,该点的有效应力()(A) 逐渐增大(B) 逐渐减小(C) 保持不变(D) 始终为0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8. 浅埋刚性基础通过()防止基础因挠曲而发生破坏。

(A) 配置钢筋(B) 采用强度高的混凝土(C) 加大基础的底面(D) 控制刚性角你选择的答案: D [正确]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9. 以下哪些基础形式属浅基础()(A) 沉井基础(B) 桩基础(C) 地下连续墙(D) 地下条形基础你选择的答案: D [正确]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10. 浅基础设计时,若()应进行基坑底被顶坏的检算。

(A) 有软弱下卧层(B) 基础位于水中(C) 坑底下为厚度不大的不透水层,而其下为承压水层(D) 下卧层很硬你选择的答案: C [正确]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完整版,深度好文2)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完整版,深度好文2)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答案(完整版,深度好文2)介绍本文档是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作业本的完整答案。

通过本文档,学生和家长可以方便地查阅每一课的作业题目的答案,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一单元算法与加减法第一课加作业题目:1.24 + 17 = ?2.56 + 39 = ?3.88 + 41 = ?答案:1.24 + 17 = 412.56 + 39 = 953.88 + 41 = 129第二课减作业题目:1.58 - 23 = ?2.74 - 39 = ?3.87 - 52 = ?答案:1.58 - 23 = 352.74 - 39 = 353.87 - 52 = 35第二单元平方数与立方数第三课平方数作业题目:1.2的平方是多少?2.5的平方是多少?3.10的平方是多少?答案:1.2的平方是42.5的平方是253.10的平方是100第四课立方数作业题目:1.2的立方是多少?2.3的立方是多少?3.4的立方是多少?答案:1.2的立方是82.3的立方是273.4的立方是64第三单元分数与小数第五课分数作业题目:1.把6/9化为最简分数。

2.8/12和2/3哪个更大?3.1/4和3/8哪个更大?答案:1.6/9化简为2/3。

2.8/12和2/3一样大。

3.3/8更大。

第六课小数作业题目:1. 2.5写成分数。

2.0.75写成分数。

3.0.125写成分数。

答案:1. 2.5写成分数是5/2。

2.0.75写成分数是3/4。

3.0.125写成分数是1/8。

第四单元长度与周长第七课长度作业题目:1.用厘米表示2米5厘米长度。

2.用米表示850厘米长度。

3.用千米表示950米长度。

答案:1.2米5厘米表示为205厘米。

2.850厘米表示为8米50厘米。

3.950米表示为0.95千米。

第八课周长作业题目:1.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2.长方形的周长是42厘米,它的长和宽分别是7厘米和多少厘米?3.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如果其中两边的长度分别是12厘米和15厘米,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答案:1.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一方面商品必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两者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在交换中使用价值和价值必然分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他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两种劳动;对立性表现在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前提,在交换中卖者得到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卖方得到各种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两者相分离。

正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所以商品才有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是以商品交换为特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的种类、数量等,直接表现在私人劳动,但是其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有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这种间接途径而实现。

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的条件是商品交换,而交换则是依据具体劳动形成的不同使用价值为前提,将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从而表现出价值。

可见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都是缘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都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具有间接的社会劳动的特性所决定的。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要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个人所有,每个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己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但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必须互通有无,把自己的产品和别人的交换,以满足自己的多样化需要,也就是说个人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

私人劳动要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只能在流通过程中把产品当作商品来交换而实现。

只有这样具体劳动才转化为抽象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才能表现为价值。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由于私有制下的私人劳动的盲目性与社会劳动的比例性冲突,个人生产的产品最终能不能在市场上卖不出去,价值能不能实现,都要看私人劳动的生产的使用价值的质与量,所以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试述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要点: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量的计量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而劳动时间又是用一定的时间单位如小时、日等作尺度。

决定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量也不变;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

劳动生产率也称劳动生产力,就是劳动生产的能力或效率,即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

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单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生产的商品越多,那么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就减少,但是同一劳动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当个别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个别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单位时间生产产品数量增加,可以实现更多的价值。

另外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劳动者生产技能的提高,即劳动的复杂程度增加,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要倍加于以前,那么社会总价值将增大。

第二章1.试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关系。

要点: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的社会经济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发达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充当商品的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便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流通手段。

货币的第二个职能是流通手段,即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产生之后,商品交换从物物交换转化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这一交换把一个统一的商品交换过程分解为两个过程:出卖与购买。

货币充当流通手段,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3)贮藏手段。

当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时,货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贮藏手段,因为其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贮藏货币意味着随时将其转变为现实的商品。

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贮藏货币具有自发的调节货币流通的特殊作用。

(4)支付手段。

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就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产生于赊买赊卖的商品交换中,是与商业信用联系在一起的。

在支付手段条件下,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解决了买者暂时不能支付的矛盾,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可能带来货币危机。

(5)世界货币。

随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货币也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于是货币就具有了世界货币的职能。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作为国际间的一般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b、作为国际的一般购买手段,主要是一国单方面向另一国购买商品;c、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

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的联系着的,它们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在货币的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因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能够表现与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本特征。

当货币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时,就发挥了价值尺度职能;当货币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时,就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此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使货币的基本职能,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才是人们产生了贮藏货币的动机;也只有当一种商品成为货币后,它才成为价值的独立体现物,从而它才会因里流动的中断而转入贮藏。

但贮藏手段是潜在的流通手段,它会重新进入流通。

因此贮藏手段职能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紧密联系。

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又是以前三种职能的发展为前提的。

在进行信用买卖或以货币偿还债务时,货币发挥着支付手段职能。

但是在信用条件下,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前首先发挥价值尺度职能。

同时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也是基于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职能的发展。

世界货币职能是最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职能,以前四种职能为前提。

如果货币不是在各国国内已经发挥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它就决不能成为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财富转移手段。

总之,货币的各种职能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使货币一般等价物作用在商品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表现。

2.试述货币流通规律。

要点: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表现为商品流通,货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也是由商品流通的规模和速度决定的。

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1)待流通的商品数量;(2)商品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

在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即M=PQ/V 。

当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之后,可以延期支付或通过银行相互冲账,从而引起货币需要量的变化。

上述公式调整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全部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其支付总额-相互抵消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以上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适用于一切存在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社会。

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形式,纸币流通规律必须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决定的货币需要量为依据。

3.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4.利用已学原理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要点: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特有现象。

(1)通货膨胀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增加一部分需求,从而刺激生产,出现经济的虚假繁荣。

二战后有些国家把其作为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但是通过增发货比索增加的需求,不是真是需求,没有相应的物资供应作为保证,因此它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有支付能力需求之间的矛盾。

(3)在私有制社会中通货膨胀还是剥削阶级及其国家掠夺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

(4)严重的通货膨胀将危及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通货紧缩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这里必须强调一般物价水平和持续下跌。

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危害是严重的。

(1)持续的通货紧缩会使消费者推迟购买,以等待更低价格的出现,这会使企业产品销售遇到困难,生产信心大减。

(2)产品供给过剩的矛盾会迫使企业削减生产,压缩存货,从而形成开工不足,导致就业减少。

(3)这样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也会相应减少,并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

(4)更为严重的,通货紧缩还会引发银行业危机,大大提高实际利率水平,引发企业破产的浪潮,以至于使局部的债务链条中断从而导致整个信用体系的紊乱甚至崩溃,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或萧条。

5.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2000 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 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 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 亿元。

根据经验统计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 次,当年发行纸币1500 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每元贬值了多少?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3)请写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是什么?解:根据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当年所需要的货币流通量:M = (12000 + 4000 −3500 −2500) ÷8 =1250亿元纸币贬值后每元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发行货币量1250 亿元÷1500 亿元=0.83 元1 元-0.83 元=0.17 元答:(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为1250 亿元。

(2)纸币每元贬值了0.17 元;纸币贬值后每元值0.83 元。

(3)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用公式表示:M = P⋅Q/V(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纸币流通规律是以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因为纸币只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