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02 八年级上册-初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通用版)

02 八年级上册-初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背诵(通用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通用版)一、诗词部分(一)野望(王绩)1.王绩在《野望》中点明“望”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野望》中描写秋天的静景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4.《野望》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5.《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野望》中抒发了诗人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王绩《野望》中写出了山野之人放牧归来的热闹而温馨的场景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8.王绩《野望》中写近处之动态景物的两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9.《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满目浓浓秋意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0.王绩在《野望》中放声高歌,怀念古时的隐者伯夷和叔齐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王绩在《野望》中抒发自己的忧郁之情,感觉自己无法融入诗一般的田园风光,只好向先贤寻找慰藉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2. 《野望》中诗人王绩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写出自己精神得不到慰藉的苦闷。

13.《野望》一诗中写出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4.人生不如意,选择且前行。

有人选择消极躲避,躲进深山成一统,如王绩在诗歌《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唐朝王绩《野望》一诗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体现了避世修身的高洁志趣。

16. 《野望》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夕阳下诗人隐居的清幽秋景。

(二)黄鹤楼(崔颢)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期末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专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专题: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一、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句子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3.曹植的《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衬托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的诗句是: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4.《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第13课《唐诗五首》】1.《野望》中诗人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写,使人感觉到山野间光与色的强烈辉映的句子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黄鹤楼》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崔颢用对偶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渡荆门送别》中抒发作者思乡深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春天万物复苏,绿草悠悠,百花齐放,我们可以引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7.《钱塘湖春行》通过写鸟儿快乐忙碌的生活展现早春景色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第26课《诗词五首》】1.《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饮酒(其五)》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3.《春望》中表达伤感别恨,用拟人手法所写的对偶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5.《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渲染了黯然、凝重的氛围,村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的句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7.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使你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画面的句子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9.李清照《渔家傲》回答了天帝的话,交代了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光明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5.晏殊在《浣溪沙》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4.欧阳修《采桑子》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的句子是: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15.《相见欢》中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的句子是: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16.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二、古文理解性默写【第10课《三峡》】1.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诗词理解性默写强化.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诗词理解性默写强化.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诗词理解性默写强化1、《桃花源记》描绘桃花林美景: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句子是:出自本文成语2、《陋室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描写陋室环境之致: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表现陋室主人生活之雅:用类比赞美陋室: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3、《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莲美好形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义相反: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作者把莲比作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4、《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9、《望岳》:①近处望岳:具有不怕困难、敢攀绝顶,俯视一切的的诗句(点明全诗主旨)是:10、《春望》:①言明春望所见的年名句是:用美景反衬忧伤之情: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写自己心念远方家庭安危,又自叹年老的句子是:11、《石壕吏》①诗中可以判定老妇人后来的确被抓走了的诗句是:②写吏与妇尖锐矛盾:12、《使至塞上》: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王维诗中有画)13、《归园田居》①写诗人耕种辛劳的句子是:②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14、《渡荆门送别》①传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的句子是:②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16 >《长歌行》晓喻青少年珍惜青春,奋发努力的两句是:。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苏轼的“谁道人生无再少?!。

”17、《野望》中表现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一句是:。

1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诗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②作者委婉地表达出求仕之心的诗句是:19、《黄鹤楼》①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②表现诗人浓浓乡愁的句子是,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20、①古代与季节有关的诗词多悲秋喜春。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部编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 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023年初二语文上册全册理解性默写课文重点句+古诗词

2023年初二语文上册全册理解性默写课文重点句+古诗词

学习期末复习| 初二语文上册全册【理解性默写】一、课文重点句《三峡》1.《三峡》中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三峡》中直接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一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三峡》中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三峡》中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6.《三峡》中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三峡》中描写春冬季节三峡中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8.《三峡》中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三峡》中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1.《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3.《答谢中书书》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答谢中书书》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课内古诗、词、文背诵默写(一)填空式默写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4、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9、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10、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1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17、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二)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陶渊明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美好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班级姓名(一)《三峡》(郦道元)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2.从侧面烘托三峡山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是:,。

3.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4.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对偶句是: “,”。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晨昏变化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5. 仰慕康乐公,与其比肩,共赏美景的闲适自豪,。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

2.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 ? 。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2.文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

3.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异水。

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

,。

,。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5.文中描写天籁动听的句子:,;,。

,。

6.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归隐林泉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初中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古诗文默写

【参考答案】
(1)似曾相识燕归来
(2)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星河欲转千帆舞
(4)猿鸟乱鸣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去年天气旧亭台
(7)轻舟短棹西湖好
(8)惊起一滩鸥鹭
(9)簪缨散
(10)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11)长河落日圆
(12)烟波江上使人愁
(13)苦其心志
(14)铜雀春深锁二乔
(1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6)夕阳西下几时回
(17)感时花溅泪
(18)星河欲转千帆舞
(19)长歌怀采薇
(20)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1)半卷红旗临易水
(22)似曾相识燕归来
(23)常记溪亭日暮
(24)入则无法家拂士
(2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6)欲辨已忘言
(27)我报路长嗟日暮
(28)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29)故君子有不战
(3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1)采菊东篱下
(32)恨别鸟惊心
(33)天接云涛连晓雾
(34)无可奈何花落去
(3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36)似曾相识燕归来
(37)东风不与周郎便
(38)黑云压城城欲摧
(39)飞鸟相与还
(4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1)志在千里
(42)此中有真意
(43)曾益其所不能
(44)鸢飞唳天者
(4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6)家书抵万金
(47)轻舟短棹西湖好
(48)出入之迂也
(49)失道者寡助
(5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八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最新完整版)

八上古诗词理解性默写(最新完整版)一)野望(XXX)XXX在《野望》中点明了“望”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他运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景象:“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此外,他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他引用典故,追古怀伤,表现了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的心情:“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最后,他抒发了向先贤寻求慰藉的苦闷和怅惘之情:“相顾无相识长XXX。

”二)黄鹤楼(XXX)唐代诗人XXX在《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昔人已乘XXX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他记述了神话传说,抒发了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XXX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他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此外,他还通过描写日暮乡关,表达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一诗句的意境与XXX的《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相仿,直抒胸臆。

最后,他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使至塞上(XXX)XXX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叙述了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他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了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

”2、XXX在《使至塞上》中巧妙地将自己的孤寂情绪融入大漠景象之中,表达出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的句子。

3、XXX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手法,表达出诗人惆怅、抑郁的心情,写道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

4、XXX在《使至塞上》中通过描写行踪和暗示排挤的情况,表达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写道征蓬出汉塞、归雁入XXX。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

三峡一、《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略无]毫无。

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

亭,正当。

[夜分]半夜。

[荣]茂盛。

[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

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

属,连续。

引,延长。

【其他词语】[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

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 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

[回]回旋。

[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理解探究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理解性默写专题复习桃花源记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

[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数]几。

[芳]香花。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缤纷]繁多样子。

[复]再。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才]仅。

[平旷]平坦开阔。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悉、咸]全,都。

[黄发]指老人。

[垂髫]指小孩。

[怡然]形容喜悦。

[乃]竟然。

[具]详细。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延]邀请。

[语(yù)]告诉。

[扶]沿,顺着。

[向]从前,旧的。

[及]到。

[诣]到。

[遣]派。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果]实现。

【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â)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

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

“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爱莲说基础知识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文言词语◆常规词语【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植】立。

【亵(xiâ)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

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

(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

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

”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

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

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

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

(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