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常用语言汇总-公务员考试

合集下载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是指从人民日报这个中国的主要官方媒体中选取的精彩、有深度、有启示意义的语句。

以下是一些人民日报金句摘抄的例子:
1.“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2.“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3.“新征程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
态。


4.“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5.“葆有责任感,方可行稳致远。


6.“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7.“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8.“生活过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这些金句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整理汇总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整理汇总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整理汇总
1.民生为本,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

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是人类的
共同责任。

3. 开放包容的态度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尊重多样性、追求共赢。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精神纲领,必须坚持不懈地推
广和践行。

5. 公平正义是社会的基石,要推动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6. 内外联动、互利共赢是大势所趋,中国愿意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7.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根基和力量源泉,必须尊重
人民的主体地位。

8. 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是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必须
时刻铭记和践行。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路径,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0.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基础。

- 1 -。

2023人民日报金句汇总文章大全

2023人民日报金句汇总文章大全

以下是部分2023年人民日报金句汇总:
1. 以道德浸润心灵,以纪律规范行为,才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3.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目标管理、敲钟问响方能积小胜为大胜。

4. 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5.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6. 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7.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8. 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9. 万里山河,万象更新。

1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以上只是部分人民日报金句,人民日报一直关心民生,以尖锐犀利的辞藻点出各种社会问题,金句频出。

这些句子也是非常好用的写作素材,值得积累。

如需获取更多人民日报金句,建议前往人民日报官网进行查看。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申论积累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申论积累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申论积累
人民日报金句摘抄是一种总结和归纳人民日报文章中优秀句子的活动,旨在帮助考生提高申论写作水平。

以下是一些人民日报金句摘抄的例子:
1. 为民情怀最动人。

如何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去想问题、干工作,检验着每一个领导干部的修为和政绩。

2.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

一路通则百业兴。

3. 灾害从来不是假想敌”,防范灾害必须杜绝没想到”。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4.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5. 大时代给小幸福以底气,小幸福给大时代以温暖。

正是每个人为追求小幸福的接续努力奋斗,才推动了时代的变革。

6.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

粮食不仅是民生问题、经济问题,更是安全问题、政治问题。

7.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8. 越是人人渴求,越需要人人共享,也就越需要人人参与。

这些人民日报金句摘抄可以帮助考生提高申论写作水平,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帮助考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人民日报词语整理

人民日报词语整理

人民日报词语整理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主要官方媒体,承载着传递政策信息、报道时事新闻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任务。

下面整理了一些在人民日报中经常出现的不同领域的术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民日报的报道内容。

一、政治术语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 改革开放4. 科学发展观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 精准扶贫9.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经济名词1. 中国经济新常态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4. 绿色发展5. 共享经济6. 新兴业态7. 国有企业改革8.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9. 外汇储备10. 跨境电商三、社会热点词汇1. 互联网+2. 健康中国战略3. 教育公平4. 新型城镇化5. 人口老龄化6.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7. 空气污染治理8. 食品安全监管9.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10. 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四、文化术语1. 中国梦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5. 非遗保护与传承6. 文化产业转型升级7.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8. 网络文化发展与管理9.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10. 文化软实力建设五、国际关系术语1. 一带一路倡议与合作框架2. 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3. 南南合作与发展融资峰会4.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关系5. 国际安全与维和行动。

人民日报申论100金句

人民日报申论100金句

1. 人生的境遇各不相同,奋起的背影何其相似。

2.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3. 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

4. 信仰、信念、信心是最好的防腐剂。

5.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6.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

7. 一个人的成长底色,由所读之书来铺陈。

而读书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袤或贫瘠。

8. 与贫困作斗争,既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9. 做事靠谱、谋事有基、成事有道。

10. 天下事,勇于担当,成事方可冀。

勇于担当,还要善于担当。

11.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第1 页/ 共9 页12. 一系列惠企纾困政策落地生效,正为更多中小企业“活血补气”。

13. 为“擦亮”蓝天,“保卫”碧水,中国始终是坚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

14.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

15. 引人就是引“智”,揽才就是汇“贤”。

16. 揽才,也应多元。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17. 阅读是秉心之烛火,去探访古今智者仁人的精神空间。

18.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19. 阅读是有情怀的文化体验,是有温度的精神旅行。

20.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21.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22. 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

23. 目标决定行动,行动成就未来。

24. 巩固供应链、产业链、数据链、人才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第2 页/ 共9 页25.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

26.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27.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28. 深入开展维护“舌尖上”“脚底下”安全。

29. 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火车头”作用和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

2022年申论经典名句积累,公务员考试大作文用起来!

2022年申论经典名句积累,公务员考试大作文用起来!

申论经典名句积累,公务员考试大作文用起来!写作要想写得好,引经据典少不了!我们为大家整理出了一些,《人民日报》文章中的金句,快和我们一起学起来!1、适用主题:人民至上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

摘自:进展为了人民进展依靠人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民者,民恒敬之。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摘自:“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消退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摘自: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2、适用主题:党性修养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写道:“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不知非”就会停滞在“自是”之中而不知“改过”,更遑论有所精进。

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坚持问题导向,准时检视发觉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才能不断滋养初心,增进勇毅前行的动力。

摘自: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锤炼人格是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修好这门必修课,要靠时刻砥砺初心使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仅看干部怎么说的,更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员干部只有具备顽强的党性、高尚的人格才能真正给人们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说话办事才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摘自:锤炼人格是党员必修课3、适用主题:树立志向“为学须先立志。

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

立志不定,终不济事。

”摘自: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计利当计天下利”,既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又要尽己之力来成人之美,乐观践行“达则兼济天下”,努力做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中国先贤们追求的抱负境界。

摘自:为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注入中华文明才智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我国GDP达到114万亿元,稳稳跻身世界其次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北斗”全球组网、“九章”横空出世、“嫦娥”飞天揽月、“天和”筑梦天河……一项项不凡成就,激励我们不断增加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汇总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汇总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汇总
人民日报每日金句汇总:
1.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

2. 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3.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加强科技研发,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 文化传承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加强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6. 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石,我们要坚持法治原则,加强司法改革,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纽带,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以上是人民日报每日金句的汇总,这些金句涵盖了社会发展、国家建设、人民权益等重要议题,它们体现了人民日报的价值观和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牢记和践行的。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日报常用语言汇总
目录
“三下乡”成功实践的启示 (3)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社论) (4)
促进社会和谐 (6)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6)
发展实践的结晶与升华 (7)
———二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7)
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8)
——一论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领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8)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 (10)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 (11)
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14)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 (15)
———三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 (15)
变废为宝一年多收三十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节约篇) . 16 完善体制机制 (21)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21)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 (22)
———一论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做到“六个必须” (24)
勇于登攀敢于超越 (25)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7)
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28)
自主创新铸辉煌 (29)
———三论学习载人航天精神 (29)
“三下乡”成功实践的启示
今年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十周年。

十年来,在中宣部等十四个部委的大力推动下,“三下乡”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只要看看广大农民欣赏演出时的喜悦、学到实用农业技术时的兴奋、受到医疗救治时的欣慰,就可以知道“三下乡”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在众多服务“三农”的社会事业中,“三下乡”的影响越来越大。

经过十年的实践,“三下乡”内容不断丰富,活动更加完善,一系列涉农的知识、技能、信息、物资、法规等,都已经纳入“三下乡”活动的范畴,“三下乡”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群众受益面日益扩大。

“三下乡”深受农民欢迎,靠的就是服务“三农”的扎实工作。

十年来,许多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畏艰苦,深入基层,在田间地头、在风霜雨雪中奔走,使广大农村群众获得了精神文化的享受,获得了致富的信息和技术,获得了健康知识和医疗服务。

十年的实践表明,“三下乡”是新时期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途径。

“三下乡”把党的方针政策,党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心送到了亿万农民的心中,使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也使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深入了解农村的现状,提高了制定政策的针对性和开展服务的实效性。

“三下乡”所体现的正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十年的实践表明,“三下乡”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

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稳定农业生产、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下乡”向广大乡村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倡导文明生活,符合亿万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为那些急需文化、科技、医疗的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和西部农村雪中送炭,为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际行动。

十年的实践表明,“三下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社会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深刻的变革,农村也同样处于这一历史变革的进程之中。

“三下乡”对于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化解农村的各种矛盾,改变农村的社会风气,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下乡”一定能够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十年奋斗,十年辉煌。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把“三下乡”推向深入,就必须持之以恒,就必须开拓创新,就必须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在“三下乡”活动中能直接受益的农民毕竟有限,只有坚持不懈,把“三下乡”变为“常下乡”,才能使更广大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三下乡”十年来已经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涌现出大批优秀典型,但是如何使“三下乡”制度化、规范化,如何调动更多部门的力量投入“三下乡”,仍有待我们不断探索创新。

农村各地发展条件各异,经济水平不同,风俗习惯有别,如何结合实际,使“三下乡”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要在十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工作,城乡携手,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