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等数学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点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等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等基本知识的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问题,制作PPT。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小明有2/3千克苹果,小华有1/4千克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千克苹果?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等。

同时,给出相应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例如: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计算等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我是公民”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公民与社会等。

2. 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使他们理解公民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3. 通过复,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 公民的基本素质3. 公民与社会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例如:“我们在这个单元中研究了什么?”、“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二)复主要内容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有哪些权利?”、“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等。

2. 公民的基本素质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公民的基本素质。

例如:“假设你是一个公民,你在日常生活中会怎么做?”、“你认为一个好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素质?”等。

3. 公民与社会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作为公民,我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等。

(三)课堂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权利、义务和基本素质。

四、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是公民”的短文,写出你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以及你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

2. 完成课本上的题,巩固复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我是公民”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增强了他们的公民意识。

但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素质等,学生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验和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出丝瓜的神奇之处。

3、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抓住线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丝瓜的神奇,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丝瓜的图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激思1、引入。

大家见过丝瓜吗?说说自己见到过的丝瓜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自己见到过的丝瓜。

(平凡、普通等)2、质疑。

可在季羡林先生笔下,丝瓜却是“神奇”的。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季羡林。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三、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内交流*的主要内容。

★汇报四、自学指导二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1、自读课文,标画生字新词。

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义。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五、自学指导三再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1、自读课文,说说丝瓜的生长过程。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六、小结。

七、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默写词语二、出示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在观察细致、生动描写的过程中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三、自学指导一仔细读5-8段,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丝瓜的神奇。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类复习、集中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回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复习:回顾本册所学生字词,加强重点字词的认读、书写训练。

2. 语法知识复习:梳理本册所学语法知识,如句子结构、词性、短语、修辞手法等。

3. 篇章复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课文进行篇章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4. 阅读理解复习:运用多样的阅读材料,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5. 作文复习:回顾本册所学作文技巧,进行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字词的认读、书写;语法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作文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生字词复习、语法知识复习。

2. 第二周:篇章复习、阅读理解复习。

3. 第三周:作文复习、综合训练。

4. 第四周:期末模拟测试、查漏补缺。

5. 第五周:总结复习、期末考试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检查,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水平及情感态度变化,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法知识、篇章分析、阅读理解、作文指导等课件。

六上数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六上数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六上数学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复习正数、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复习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3) 复习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4) 复习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2. 能力目标。

1) 能够准确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能够熟练运用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3) 能够熟练运用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4) 能够准确比较正数、负数的大小。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正数、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3) 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4) 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

1) 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的灵活应用;2) 正数、负数大小比较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 让学生回顾正数、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让学生回顾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3) 让学生回顾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4) 让学生回顾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2. 知识讲解。

1) 复习正数、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a.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b. 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2) 复习正数、负数的加减法规则;a. 同号相加、异号相减;b. 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 复习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a. 正数、负数相乘的规则;b. 正数、负数相除的规则。

4) 复习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a. 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规则;b. 正数、负数大小比较的综合运用。

3. 练习训练。

1) 练习正数、负数的加减法;2) 练习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3) 练习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4) 综合运用正数、负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活动设计。

1) 分组比赛,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2) 探究活动,正数、负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3)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力量和语言学问及文化学问的统称,为了大家学习便利,我特地预备了六班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5篇,盼望可以关心大家,欢迎借鉴学习!六班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

能背诵古诗。

3、能依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依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

4、熟悉部首“雨字头”。

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

教学重点难点:能在老师的关心下借助“解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老渔翁在安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观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

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同学看图说话。

、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列图上的景象?2、沟通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

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

师: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说得也很完好。

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

今日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

)二、观赏配乐古诗诵读,依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

1、播放媒体,同学赏听。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认真看图,仔细听录音。

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

师: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 师:寒冷的冬天到了,高校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

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单独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复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教学内容1. 课文复- 复上册所有课文的内容,包括课文的主要意思、重点词汇和短语等。

- 练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2. 词语与句子的训练- 复上册的常用词汇,掌握词语的写法和正确用法。

- 练造句,提高句子的表达能力和语法准确性。

3. 阅读理解- 复上册的阅读理解练题,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练阅读理解技巧,如寻找关键词、理解文章结构等。

4. 写作训练- 复上册的写作题目,练写作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

- 提供写作范文,让学生研究优秀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练与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 结合实际生活和故事情节,使研究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生活环境。

- 提供足够的练题和题解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 通过日常课堂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 注重对学生的个人进步和努力程度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

教学资源- 使用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为教学资源。

- 准备相关的复资料和题集,配合教材进行巩固训练。

总结本教案针对湘少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进行复习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进步。

希望通过本次复习教学,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回顾并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点,包括: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比较和计算、小数的认识和读法等。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小组复习、讨论与思考,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实施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3.提倡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复习分数的认识与比较。

2.复习小数的读法与运算。

教学难点1.复习分数与小数的转化。

2.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时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本单元知识点的总结与复习。

2.教学工具:小白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像,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或小数来描述这些图像。

2. 知识点复习•让学生快速回顾并总结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相互转化方法等。

3. 综合运用•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并计算得出结果。

4. 合作探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答案,并探讨解题方法是否有效。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习题。

2.准备下节课的新知识预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回顾并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点,但在合作探究环节,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多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总复习,相信学生们对分数和小数的认识更加牢固,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掌握第一单元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词语,适度拓展延伸。

3.背诵默写《古诗两首》,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合理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复习不仅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延伸拓展,学习到新的知识。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第一单元,相信大家会有收获。

二、梳理整合(一)掌握生字1.交流容易读错的字:镇(前鼻音)脊梁(脊是第三声)涕(tì不是dì)2.交流容易写错的字:瓷(最后一笔是横折弯勾)脊(注意笔顺)兽(下面是个口,不是日)镰(第十三笔是横,要出头)黎(最后四笔是四点)(1)师范写,着重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学生书空练习。

(2)出示形近字比较。

魄()腔()忧()侵()魂()控()扰()浸()3.交流多音字:载(zài zǎi )厦(xià shà)传(chuán zhuàn)(1)这几个字有哪几个读音,分别组词。

(2) 给它们选择正确的读音。

(填序号)载① zài ② zǎi装载()记载()载重 ( ) 三年五载( ) 厦① xià② shà大厦( ) 厦门 ( ) 高楼大厦( )传① chuán ②zhuàn传说 ( ) 自传 ( ) 传奇( ) 小传()(二)掌握词语1.出示词语浇灌气魄谱写史册奋发博大企图镰刀隐蔽瞄准犁地改善流逝倾注勉励胸腔融洽野兽驻军黎明咏唱忧伤巫婆蜡烛慷慨奴隶镇定硕果累累2.自由读,指名读,交流词语的意思。

3.指出易错的字,提醒学生注意。

(三)掌握《古诗两首》1.自背,同桌互背。

2.填空①诗人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他狂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陆游希望死后儿子们在家祭时告知的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即从巴峡穿巫峡,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 _______,初闻涕泪满衣裳。

⑤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 ______。

三、综合练习1.我会书写负()顽抗悲愤欲()弥留之()与世长()银装()裹喜()()外2.我会选择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面画“﹏”。

A:载歌载舞(zài zǎi)横行霸道(hãng hâng )犁耙(bà bǎ)B:(1)这道菜很地道[ dì dao dì dào],不愧出自特级厨师的手笔。

(2)在战争期间,河北人民发明了地道[dìdao dìdào ]战的战术,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3.我会理解解释带点字的意思悲愤欲绝.(.).与世长辞.(.).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我会积累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或诗句。

1.形容郑成功的成语:2.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3.表现爱国情怀的诗:4.形容肖邦的四字词语:5.我会创作仿照《我们爱你啊,中国》第2至第6节写一到两节我们爱你——我们爱你——四、总结完善1.总结本节课复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归纳。

2.与自己的预习情况作比,谈谈本课复习的收获或启迪。

3.明确下节课的复习内容,提出细化的要求。

六上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2.梳理整合,理解关键词句,从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怀。

3.了解自主复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复习模式,培养独立复习能力。

教学重点:1.背出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2.从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等方面,体会人物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自主复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复习模式,培养独立复习能力。

预习导航:1.自主复习第一单元,完成自主复习表。

2. 熟读课文,背熟练要求背诵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复习第一单元。

二、自主复习:同学们已完成了自主复习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并把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

三、梳理整合:(一)交流人物主要事迹:1.小组汇报交流课文中出现人物的主要事迹?2.交流:郑成功——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立下汗马功劳。

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

杜甫——携着妻儿流落在外,听到喜讯不禁欣喜若狂,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陆游——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3.你发现这些人物的共同点了吗?(爱国)总结:古今中外,不管他们身在何地,从事何种工作,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深爱着自己的祖国。

★小练习用合适的词语形容:()的郑成功()的肖邦()的杜甫()的陆游(二)交流饱含深情的句子1.预设交流《我们爱你啊,中国》(1)《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诗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的二至六小节为课文的第二部分,分别从()、()、()、()、()这几个方面来歌颂祖国的。

(2)诗歌的语言是美妙绝伦的,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3)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问我中国到底有多大,我用《我们爱你啊,中国》中的两句诗来回答:“当灿烂的太阳,帕米尔高原依然是;当北国还是,南疆早已。

”(4)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就是地方特色。

你的家乡有什么样的特色呢?先把下面的诗歌补充完整,再仿写。

我们爱你——我们爱你(启东)——桂林山水的杭州西湖的黄山、庐山的长江、黄河的2.预设交流《郑成功》(1)课文从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两个方面,歌颂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作者重点写的是哪部分?(2)课文的重点是收复台湾的经过,着重描写了郑军官兵与荷兰侵略者作战的情景。

请找出这个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3)你觉得哪些句子体现了郑军的英勇善战?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句1:英勇的郑军官兵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驾着舰船向敌军舰队冲去。

句2:他们将敌舰团团围住,使敌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

句3:郑军官兵乘势用钩子钩住敌舰,一个个跳了上去。

(4)小组交流总结:郑军战胜侵略者靠的是什么?严格刻苦的训练师取胜的基础;英勇顽强的作风是取胜的保证;科学合理的方案是取胜的关键。

(5)拓展延伸: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民族英雄?(岳飞、郑和、林则徐、左宗棠……)小练习: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请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使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3.预设交流《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

肖邦为什么要离开祖国?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呢?让我们一起回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分别写了几个场景,你能用小标题概括一下吗?(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2)老师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3)抽背第二自然段。

学生交流记忆方法。

提供记忆线索:告别亲友离开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

(4)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5)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了肖邦的爱国?小练习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作品4.预设交流《古诗两首》(1)这是两首经典的爱国诗篇。

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同: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不同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喜讯后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见到“九州同”。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你从哪句诗中体会到诗人的“喜欲狂”?杜甫为什么会这么高兴?(3)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小练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诗人_____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

诗中描绘了诗人听到________被官军收复,不禁大喜若狂,泪如泉涌,洒满衣襟,因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于是诗篇就有了第三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与升华,从而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示儿》是___朝诗人______的绝笔,以遗嘱的口吻告诉孩子,他为(用自己的话回答)而“”,叮嘱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诗句)。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像这样充满爱国热情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完善1.(出示自主复习表格)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说说通过本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什么收获?2.经过这堂课的复习,我们巩固了已学的旧知,掌握了新知,说不定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希望同学们课后针对自己薄弱的环节再复习,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苏教版六上语文第二单元复习第1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的字、词,正确区分本单元中出现的多音字。

2.归类复习本单元中出现的成语,能正确地书写,并准确地运用。

3. 能联系课文内容,读懂句子包含的意思。

4. 会用成语和简洁的语言评价主人公。

教学重点:掌握字、词的音、形、义,积累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

预习导航:填写自主复习表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本学期,我们认识了很多人,无论是杰出还是平凡,都让我们深深铭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本册的第二单元,相信你会有新的收获。

二、自主复习:同学们已完成了自主复习表,我们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比一比小组中谁自主复习最到位,表格填写最正确、完美。

三、梳理整合:(一)字词赵廉韩惧唇庸曼薄玛泣副秩舰怖乔簸矮胎袜愣餐吻1.容易读错的字预设:簸(第三声)愣(后鼻音)餐(平舌音)糙(第一声)唇(chún,不能读成“chãn”)袜(第四声)多音字:薄(bó)雾●自由读,同桌抽读并校正2.容易写错的字预设:廉惧薄舰簸袜餐庸3.多音字:“薄”(bó báo bò):表示迫近,靠近,读bó,如日薄西山;表示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读báo,如薄板;表示多年生草本植物,读bò,如薄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