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前的回忆
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的经过,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课文较长,故事又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再加上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局势,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没有多深的感触。
所以学习课文前,我一再布置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
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课外补充资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先学环节,我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片段质疑,如在学习父亲被捕时的片段时,我让学生读后思考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
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提出: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北京,出去躲两年再回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我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李大钊的身份:共产党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是北京革命党区的领导者。
家中的书籍和纸片烧掉是不想让敌人搜索到证据,为了不泄露党的秘密。
但因为李大钊是革命党领导身份,所以无论如何敌人都要抓他。
他能离开北京吗?不能。
如果他逃跑了,就会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牺牲,所以李大钊是坚决不会离开北京的。
因为被捕前和被捕时都是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写的,让学生在读中圈点批划,抓住问题:“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点研读描写李大钊言行举止的句子,书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然后再以“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父亲高尚品质的?”这个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对比的写法。
在后教环节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内容“法庭上”时,文中出现了三处描写李大钊的关键语段,由于学生已经采用过圈点批划及写批注的方法,所以在齐读这一部分之后,我便让学生在默读中自己读划,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找到相关的句子,但写感受主要集中在第三处,针对第一处写感触的少之又少。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十前的回忆

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十前的回忆》PPT公开课课件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 “不要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 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 能离开呢?
父亲保持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他们讲任何道理。 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请在文中找出和下列句子相对应的句子:
a: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b: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 到火炉里去。 c: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 里还不见回来。
壮别天涯未许愁,
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 高筑神州风雨楼。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 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 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 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 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 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 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 人绞死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 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 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 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时代背景:
2018-2019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前的回忆》一等奖教案(1)

《十前的回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思考。
2.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
3.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李大钊的言行体会他对亲人的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贞。
4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于李大钊的深深怀念。
感受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高贵品质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先烈的崇敬。
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联系当时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3.教师准备本课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记词语。
2、了解本课的叙述顺序。
3、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吗?今天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一个李老师和大家相识的日子。
那我再写一个日子(板书4月28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是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是一段惨痛的经历。
她给这段记忆起了一个名字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回忆”内容。
1、检查字词,理清顺序。
(1)自由读两遍。
(2)开火车读。
(智慧接力棒一棒接一棒)(3)刚才出示的词语中有一个词语是“不明白”的意思,是哪个词语?(4)在这11个词语中有一个词语,其中一个字是令一个字的偏旁部首,这是哪个字?(5)这11个词语里面有一个词语是说的是一个人,而且这个词里面还有一个字特别难写,这个词语是什么?2、检查课文预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摘要:案学习目标.学会生能正确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学生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程从另侧面体会当形势紧急,.学生汇报被捕部分汇报0段从不慌不忙词体会父亲镇定若体会父亲革命事业早已做各种准备案学习目标.学会生能正确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3.了李钊被捕前、被捕和被捕与敌人作斗争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领悟课前照应表达方法教学重难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感受李钊志革命精神教学准备①收集关李钊②学生新词课安排课教学程课、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学们每当清明节我们都要祭奠世亲人缅怀离世朋友而每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了国放了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革命烈士我们曾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卢沟桥英雄而振奋更狼牙山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清明节即将临际起走进0课深深地怀念国共产党创始人、国革命先驱──李钊志(板课题)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渎课准音通句子.检认生、生词情况3.再课想想按顺序我回忆了父亲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按被捕前、被捕、法庭上顺序默三部分课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语句然、想想你眼前看到了位怎样革命者?.交流讨论被捕前⑴局势越越严重母亲只不再说什么了这段话哪词引起了你特别关?(从坚、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不离开)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籍和件父亲什么而忙碌?⑶填空被捕前父亲是位()革命者⑷指导朗b被捕⑴议句子填空被捕父亲是位()革命者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把闪亮手枪就向外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严峻态对他们没有道理可讲⑵分角色朗法庭上重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革命事业信心段⑴从安定、沉着两词你能感受到什么?⑵父亲什么安定、沉着?(系上下说说)⑶填空法庭上父亲是位()革命者⑷指导朗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让我们再次朗课走进课里行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义凛然革命者英雄气概二课、简介人物丰富认识通上节课学习我们跟随着李钊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被捕前、被捕、法庭上表现李钊志入狱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义凛然97年月8日敌人残害下李钊志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色从容就义年38岁二、回归感悟父亲形象.我们眼里李钊志是位卓越革命者女儿眼里李钊志是位伟父亲课里行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敬爱.再次朗课划出写我心里感受句子想想女儿眼里父亲是位怎样父亲?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语句感受李钊志对孩子慈爱及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父亲形象.父爱如山身革命者李钊不能像寻常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乐但父亲爱国、爱党情怀却给年幼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印象因当李钊志遇难十六年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听老师然段与三然段说说你听出了什么?容上女儿父亲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b写法上通前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怀念.哪部分容也采用了前照应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3.97年春天局势越越紧张候李钊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干什么?被捕他狱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这些容没有写到请你结合借鉴前照应写法任选空白进行补充.交流展示、评价B案课、单元导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们今天我们起走进深深怀念这单元主题请学们单元导想想我们这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十六年前回忆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由谈心疑问).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起走进课寻答案吧三、初课整体感知.由轻声借助工具做到正确流利课.桌相检课检正确流利课情况检生生词掌握情况3.默课思考课按顺序写了李钊哪些事?你从这些事感受到什么?.学生借助课前集有关李钊相交流己初步感受四、熟课动笔写.由练习朗课.写课生、生词二课、主学习交流讨论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了课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钊生前发生哪件事给你留下印象深?作者眼和你心李钊到底是怎样人呢?默课边边思考边做批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学生由汇报被捕前部分课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程从另侧面体会当形势紧急引导学生把己体会和理出课36段引导学生体会向慈祥父亲今天竟含糊回答我问题学们想象当情况再次体会局严重出情况紧急课7段课件出示李钊说话含义从体会父亲把革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重父亲话渡语是啊尽管局势越越严重父亲工作越越紧张尽管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话)父亲话从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高责精神.学生汇报被捕部分汇报0段从不慌不忙词体会父亲镇定若体会父亲革命事业早已做各种准备从父亲语言和动作引导学生出己体会汇报7段体会父亲敌人面前态严峻猜测父亲当心里是怎么想?汇报其他段落从敌人凶残和野蛮体会当社会黑暗尽管敌人似魔鬼般父亲却表现镇定若这样勇敢坚强父亲又怎能不令人敬佩桌合作8-7段3.汇报被捕部分9段从乱篷篷词你想到什么?(出示9段课出己体会)出示段想想父亲心里想什么呢?难道父亲不疼爱己孩子不留恋己妻子吗?教师结父亲了革命事业早已把己生死置外他爱己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人们他愿己所追事业献出己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革命者他刻不忘用己言行教育亲人学生再段三、升华情感写结合.课件出示李钊图片学们刻你眼前李钊到底是怎样人呢?(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用己言行影响亲人).就是这样位孩子眼父亲战友眼志却97年月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学们由9-30段体会全人悲痛心情3.他虽然离我们远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面对眼前这位国共产党优秀缔造者你想说什么呢?拿起你手笔把己想说话记四、领悟表达展示收获.父亲给座每位留下太多感动相信作者写作有己独到处浏览全你领悟到怎样表达方法?教师总结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照应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里行感受作者对父亲敬仰和深深怀念.作业超市()写课要掌握词语()课外《红岩》《烈火金刚》《敌武工队》等籍。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作业本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答案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看拼音,写词语。
han hu jian rui kong bu mo gui(含糊)(尖锐)(恐怖)(魔鬼)ku xing fei tu ju liu shu ji(苦刑)(匪徒)(拘留)(书籍)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1、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一拥而入)2、严肃而厉害。
(严峻)3、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会意)三、选词填空。
残暴粗暴1、匪徒冲着人群(粗暴)地喊叫:“不许过来!”2、(残暴)的敌人用尽酷刑,依然没有使李大钊屈服。
严峻严肃1、老师(严肃)地批评了我,我感到很惭愧。
2、面对猖狂的案犯,刑警队长的神情显得格外(严峻)四、阅读课文并填空。
1、课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发生的事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庭上发生的事,因为李大钊面对敌人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呼应。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是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②说明了作者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日子。
五、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一)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对“我”的问题,父亲平时“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次却“含糊地回答我”,这是为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答: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
从中我体会到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对待工作认真严肃。
(二)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方框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读一读父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顾全大局,不顾个人安危,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了解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内容
学习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一章的主题和背景介 绍
作者的经历和回忆
回忆的内容和感受
学习重点
1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2 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
教学方法
1 构建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提供练习和任务来巩固学习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创造性地表演或绘制相关的情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巩固练习
填空 阅读理解 写作练习
根据故事内容,填写相关词汇和句子的正确形式。
阅读相关文段,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 解。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自己的回忆故事。
2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
教学
师生互动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 的思考。
阅读材料
提供相关文章和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 力。
情境演练
1
角色扮演
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进行角色扮演,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和思绪。
2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Hale Waihona Puke 3情景再现
最新改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0《十前的回忆》

10《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
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板书课题)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2.交流讨论:a 被捕前: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b 被捕时: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色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的经过,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及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课文较长,故事又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再加上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局势,对于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必定没有多深的感触。
所以学习课文前,我一再布置让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
事实证明,学生搜集的课外补充资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先学环节,我着重让学生抓住重点片段质疑,如在学习父亲被捕时的片段时,我让学生读后思考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
在我的鼓励下,有的学生提出:李大钊为什么不先离开北京,出去躲两年再回来?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李大钊把书籍和文件都烧掉了,敌人还抓他?学生提的问题很好,我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介绍李大钊的身份:共产党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是北京革命党区的领导者。
家中的书籍和纸片烧掉是不想让敌人搜索到证据,为了不泄露党的秘密。
但因为李大钊是革命党领导身份,所以无论如何敌人都要抓他。
他能离开北京吗?不能。
如果他逃跑了,就会有更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牺牲,所以李大钊是坚决不会离开北京的。
因为被捕前和被捕时都是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描写的,让学生在读中圈点批划,抓住问题:“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重点研读描写李大钊言行举止的句子,书写自己的读书体会。
然后再以“作者是如何表现出父亲高尚品质的?”这个问题为中心,小组合作学习对比的写法。
在后教环节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内容“法庭上”时,文中出现了三处描写李大钊的关键语段,由于学生已经采用过圈点批划及写批注的方法,所以在齐读这一部分之后,我便让学生在默读中自己读划,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找到相关的句子,但写感受主要集中在第三处,针对第一处写感触的少之又少。
那么,如何突破重点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呢?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在理解“法庭被审”时,我采用“自学法”“演示法”“直观法”教学,通过学生自学默读这部分课文,要求学生画出描写破大钊在被审时的神态词语,然后讨论这些词语。
,提出:你从中体会到李大钊有什么样的品质?是什么力量使李大钊能在凶狠的敌人面前沉着冷静呢?找出原因句,体会李大钊的内心活动,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以达到新旧知识的融洽。
如:复习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演课本剧的形式,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演、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挂图,指导读图,理解“安定、沉着”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