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 语文

合集下载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开学考试试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卷满分100分,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驳船天伦之乐山麓.(lù)周道如砥.(dǐ)B.荣膺星临万户豁.免(huò)断璧残垣.(yuán)C.格局随机应变峥嵘.(lóng)怡.然自得(yí)D.增益有利可援糍.(cí)粑万恶不赦.(shè)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不能持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B.湖南卫视着力打造的大型国防教育节目《真正男子汉》寓教于乐,让观众获益匪...浅.。

C.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都是光明的孩子,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长得惟妙惟肖....。

D.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力量的中流砥柱....,担负起抗日救亡的历史责任。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我们必须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B.欣赏戏剧和影视剧,可以使我们见识人生百态,品尝生活百味。

C.地铁5号线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

D.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成功夺冠,球队也获得了直通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资格。

4.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A.③④①②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生命中没有导演,谁都无法为自己的人生进行彩排。

江西省赣州一中高一2016届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试卷

江西省赣州一中高一2016届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试卷

江西省赣州一中高一2016届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文科)试卷语文卷10.12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昆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代表作”,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B.破坏公共设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C.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D.《水浒传》英译本名为《发生在河边的故事》,《西游记》西方通行本名为《猴》,《红楼梦》的俄译本名为《红色阁楼的故事》,中国读者对此简直不可理喻。

2.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最为得体的一项是情境:你的一位朋友送你一张球票,约你一同去看足球赛,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

A、怎么不早说!今天我有事,你另约他人去吧。

B、很对不起!今天我有事情要办一下,下一次再说吧。

C、听说是中巴友谊赛,罗纳尔多、里瓦尔多也来了,只可惜我有事不能与你共享了,谢谢你!D、谢谢你的盛情!你知道我是不太喜欢球赛的,你自己去看吧。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舟楫开门缉盗无赖万籁俱寂B.装潢梳装打扮撒谎谎诞不经C.杂糅矫揉造作回溯扑朔迷离D.禁锢涸泽而渔溪落自辟蹊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就这场战争来看,美国没有获得联合国授权就擅自行动,可能使战后的结果与美国本身意愿大相径庭,也就是说,美国这次擅自攻打伊拉克将得不偿失。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减轻考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考生的身心健康,真可谓两全其美。

C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危机已经迫在眉睫了,我们必须给予应有的关心和重视。

D既破世界纪录又拿金牌的北岛康介,在比赛中有一种不认输的拼劲。

对于这一点,从中学二年级起开始指导他游泳的平井教练赞不绝口。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注: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要求作答。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9分)“微博粉丝”的兴起与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受“粉丝”自身心理因素的驱动。

美国社会学家卡茨认为: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社会、心理需要。

“微博粉丝”的出现也是源于这个群体的特定需求。

“微博粉丝”对于名人的关注很大程度上与传统“粉丝”相类似,是为了追逐体育明星、影视明星和媒体人物等偶像。

偶像的身上体现了大众的梦想,并且为大众建构了生活的幻象。

“粉丝”通过微博通信进行信息沟通,不再单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名人信息,而是通过类似直接的接触途径为自身带来直接的媒介体验,甚至于对自己产生认同。

所以,“粉丝”关注微博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情感的自我需求,并在名人偶像的形象中找到自我认同。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曾撰文指出:“‘粉丝’对于某些实践与文本的投入使得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情感生活获得某种程度的支配权,这又进一步使他们对新的意义形式、快感及身份进行情感投入以应对新的痛苦、悲观主义、挫败感、异化恐惧及厌倦。

”换句话说,“粉丝”对偶像“评论”,为其争取人气,照亮星途,既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实现。

关注机构官方微博和权威人士微博的“非忠实粉丝”虽然不像其他“粉丝”那样狂热,但也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信息的需求而成为“粉丝”的。

我国几个门户网站微博开通以来,吸引了很多官方机构的入驻,这些微博上的信息无疑为关注它们的“粉丝”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也为“粉丝”节省了购买典类信息的人力和财力。

而一些具有休闲娱乐特色的微博也为大众“粉丝”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传统的“粉丝”群体和社团要获得有关“粉丝”客体的信息,通常需由第三方提供,例如借助电视娱乐节目、广播和报纸的娱乐板块,或者是“粉丝”团能够接触到的明星的领导层提供的消息。

江西省赣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态文明美: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陈望衡环境审美观具有历史性。

迄今为止,人类主要经历过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种文明类型。

这三种文明类型的环境审美观各有其独特属性。

当代环境审美的新形态是生态文明美。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兼顾了对象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自然美的基础,社会属性即自然物对人的以“居”为核心的生活的意义,这两者的统一实质就是自然的文明化。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自然属性中彰显了生态性,社会属性中强调了生态性之于人的意义,综合起来就是凸显了生态文明的内涵。

当代的自然环境审美观认为自然环境美,美在生态文明(以生态为载体的文明)。

生态文明时代前的自然环境审美,强调自然环境中的生命意味。

这生命意味的立足点是人的生命,凡是从自然物身上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那对象就具有了生命的意味。

重视自然的生命意味,虽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重视生态,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

一般的重视生命的意味,不会强调生命与生命之间、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考虑到地球上诸多生命良性的发展。

生态着眼于生命的整体性与相关性,关注的是种群的生命,种群的生命实际上并不是由种群自身所决定的,它受制于与它相关的其他种群生命和非生命的自然条件。

生态观对生命的理解较一般的生命观深刻得多。

从生态文明的视界来看自然环境审美,自然环境的美在生态与文明的统一即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的审美视界较之自然生命的审美视界主要有五个方面不同:第一,强调并凸显自然环境美中的生态性。

自然性是自然美得以存在的基础,是其区别于社会美的关键。

生态文明视界下的自然环境审美更强调并凸显自然性中的生态性。

第二,将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到生态平衡的高度。

按生态文明审美观,必须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平衡意义。

失去生态平衡,就是对美的否定,它迟早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遒()() ()()B.衣钵()()()()C.颓圮()()()()D.执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 杀戮 撑长篙 暗然神伤 B.寥廓 蠕动 遭谒制 陨身不恤 C.和蔼 搅绊 意踌躇 博闻强记 D.凋谢 佳肴 万户侯 嬉笑怒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都不以为然,觉得对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的。

B.近日,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使得中日两国关系日益紧张,而日系车更是首当其冲成为“眼中钉”C.最近,市民许女士一不小心就遭遇了保险“鸿门宴”,酒桌上一时冲动购买了一款用不上的保险,等后悔想退保时却为时已晚D.请明星代言虽说有些俗套,但明星身上的光晕和人气却是商家最为看重的元素,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提升产品销量,成为营销界屡试不爽的法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企业根据旅客出行特点作了精心安排,准备了充足运力,各地出现旅客积压滞留的情况。

B.无论在凡尔赛宫、卢浮宫这些旅游景点,在老佛爷百货商店等购物区,中国人的出现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C.文化传统的积淀对文艺家的个性形成以及在艺术表现中呈现独具特色的风貌是大有帮助的。

D.随着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存在教育焦虑症的家长盲目为子女选择出国留学。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好在哪里?D.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6.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之。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2016年10月赣州市厚德学校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信丰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2014.10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女红(gōng)商埠(fǔ) 安土重迁(zhòng)花团锦簇(cù)B.莅临(lì)挟制(xié)大放厥词(jué)蔫头呆脑(yān)C.懦弱(nuò)两栖(qī)年高德劭(shào)沁人心脾(qìn)D.遽然(jù)坍陷(tā)精神抖擞(sǒu)一柱擎天(qí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膏梁青涩雍容华贵豆寇年华B.缴纳戍边平心而论得鱼忘筌C.桀骜羁旅磨肩接踵励精图治D.袅娜覆盖开城布公呕心沥血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谁筑孤亭望瑶鹤,至今不见一归来。

”这诗写给过去还是现在?要问:为什么不见白鹤飞来呢?四十年沧海桑田,一切都在。

只是改变了不该改变的,这才。

A.不禁改变东西匪夷所思B.难免变迁事物难以想象C.不禁变迁事情不可思议D.难免改变对象难以琢磨4.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要防止出现“高考移民”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扰乱教育秩序。

B.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借助微博参与公益活动,将微力量汇聚起来,有效解决了众多的社会性问题和政策。

C.全新的形式、权威的导师、优秀的学员和热情的观众,让“中国好声音”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秀节目,而是一场普及率极高的音乐盛会。

D.这篇文章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详细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晨间听蝉,想其高洁。

,,,,,。

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A、④②①③⑥⑤B、④⑥②⑤③①C、③④⑤⑥②①D、③①④②⑥⑤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诗社,其中成员有稻香老农(李纨)、潇湘妃子(林黛玉)、蘅芜君(薛宝钗)、怡红公子(贾宝玉)、蕉下客(贾探春)、菱洲(贾迎春)、藕榭(贾惜春)。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上个世纪初那种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当时中华民族的精英人士,对家国恨铁不成钢,骂几句祖传典籍,说点“砸烂”、“打倒”之类的话,也确实是出于一种责任情怀和担当意识。

不过有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今天看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家道衰落了,不定全是那些祖传典籍惹的祸嘛。

历史,是一个复杂得不能用任何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任何企图用简单话语归纳历史的做法都是粗暴的和捉襟见肘的。

同样,在今天这个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华家邦兴盛期,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什么典藏翻出来都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恐怕又是另一种“夜郎自大”式的“笑傲江湖”。

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更需要悉心阅读,理性梳理,全息认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美好、持续地活在一个既不自失,也不盲从的精神家园中。

在当下,要想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必须从触摸原典开始。

曾几何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地“花开遍地”,大小书摊,琳琅满目。

几千字的原典,能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你方抡罢我方拍,其中有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者,也有“文抄公”、“瞎蒙公”之流,更有“膨化酥”、“注水肉”之类。

总之,借经典的灵堂,哭自己恓惶者居多,如果一味地想从这些被彻底稀释的“软阅读”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味汁液,多半会倒掉胃口,甚至完全看轻典籍的价值,直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蔑视者”。

其实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这样的开始。

孔子是一种开始,他从周文化原典开始,孟子也是一种开始,他由孔子开始,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是又一种开始。

这种开始都有从原典出发的特征,梳着梳着,后面越来越粗的辫子,就未必还是原来的那缕头发了。

今人梳出的一些“花辫子”,更是焗、烫得油汪水亮,再硬接到孔、孟者的发髻上,文化的庄严感顿失,想要发扬光大,岂不贻笑大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上个世纪初那种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当时中华民族的精英人士,对家国恨铁不成钢,骂几句祖传典籍,说点“砸烂”、“打倒”之类的话,也确实是出于一种责任情怀和担当意识。

不过有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今天看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家道衰落了,不定全是那些祖传典籍惹的祸嘛。

历史,是一个复杂得不能用任何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任何企图用简单话语归纳历史的做法都是粗暴的和捉襟见肘的。

同样,在今天这个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华家邦兴盛期,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什么典藏翻出来都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恐怕又是另一种“夜郎自大”式的“笑傲江湖”。

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更需要悉心阅读,理性梳理,全息认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美好、持续地活在一个既不自失,也不盲从的精神家园中。

在当下,要想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必须从触摸原典开始。

曾几何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地“花开遍地”,大小书摊,琳琅满目。

几千字的原典,能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你方抡罢我方拍,其中有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者,也有“文抄公”、“瞎蒙公”之流,更有“膨化酥”、“注水肉”之类。

总之,借经典的灵堂,哭自己恓惶者居多,如果一味地想从这些被彻底稀释的“软阅读”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味汁液,多半会倒掉胃口,甚至完全看轻典籍的价值,直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蔑视者”。

其实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这样的开始。

孔子是一种开始,他从周文化原典开始,孟子也是一种开始,他由孔子开始,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是又一种开始。

这种开始都有从原典出发的特征,梳着梳着,后面越来越粗的辫子,就未必还是原来的那缕头发了。

今人梳出的一些“花辫子”,更是焗、烫得油汪水亮,再硬接到孔、孟者的发髻上,文化的庄严感顿失,想要发扬光大,岂不贻笑大方。

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典藏“修缮”热,更是牛头不对马面,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实用性”,而惨遭阉割,生生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拉郎配”,让人读后哭笑不得。

问题都出在我们总是怀疑别人的判断力,总是想给人一个现成的思想让人“就范”。

因而,便搞出了许多非驴非马的“精心”篡改。

这种篡改的结果是:传统的似乎很现代,现代的似乎很传统,让人更加难以对这些典籍有好感。

至于各类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对号入座”的“演义”读本,就更是远不止“三俗”,读后只会让人对这些被阉割的传统经典敬而远之。

读中华原典,不仅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更是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

如果不读原典,就难以还原出一位先哲的生命质感。

任何学术,远离了人性温度,就变得枯燥乏味,形同僵尸了。

无论读老子、庄子,还是孔子、孟子,性情的无处不在,也是他们能沧海桑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触摸原典,其实更是触摸先哲们性情深处的本来温度,从而准确把握精神光源对现实世界的可能照耀。

如果直接用现代话语进行勾兑,这些可以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便荡然无存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正面阐释“对经典须怀温情和敬意”的一项是()A.对自己的文化认知,将典藏夸大为“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是一种非理性的态度,不能用粗暴的、捉襟见肘的简单话语归纳历史。

B.要从触摸原典开始全面地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尤其要用尽所有的精力阅读,理性地梳理,全面地认识、了解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

C.若是一味地想借经典来为自己的惊慌和烦恼哭泣,从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汁原味,大多会倒掉胃口,甚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蔑视者”。

D.近年流行的典藏“修缮”热,令人啼笑皆非。

《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实用性”而惨遭阉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上个世纪初的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情况下,精英人士面对祖传典籍痛骂几句,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担当。

B.本可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一旦直接添加进现代话语的元素,那么这可触摸的人性温度也许不复存在了。

C.一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却被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拉郎配”,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想用一个现成的思想去束缚人。

D.触摸原典是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要途径。

文章用“注水肉”之喻,批评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的不正确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之。

B.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的从原典出发的“开始”,后来逐渐地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文化的庄严,想要发扬光大之,简直是贻笑大方。

C.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应持理性态度。

把几千字的原典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不免令人产生“瞎蒙公”、“膨化酥”等嫌疑。

D.读原典就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和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也就是把握先哲们的精神及其影响;不读,则很难还原出先哲的生命质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

父畅,为博士。

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

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

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言毕奔出,咨追以物与之,不及。

由此益知名。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

复拜东海相。

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皓,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皓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

谒咨毕,辞归家。

其为时人所贵若此。

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

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

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

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就:到任。

B.诏书切让.。

让:责备。

C.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躬:亲自。

D.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干预。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清廉俭朴的一组是()①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

②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③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④妻子物余,一无所请。

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咨出身于官宦人家,少年丧父,因行孝道而闻名,州郡长官推举他为孝廉,但他淡泊名利,推辞不就。

B.一伙强盗到赵咨家抢劫,赵咨镇定自若,从容迎盗。

他以孝事母、清正廉洁的德行使盗贼惭叹离去。

C.赵咨上任途中,曹皓路帝迎候而未加停留。

于是曹皓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之后辞官归家。

文中记述这件事,是为了表现曹皓淡泊名利、追慕贤达的思想性格。

D.赵咨去世之后,其子赵胤不忍父亲简葬,打算更改殡法。

故吏将赵咨临终遗命相告,终于按原计划实行。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5分)(2)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本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6分)9.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________ ,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_________ 。

(《诗经·氓》)(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3)民生各有所乐兮,。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在选做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25分)手机羊肠子似的山道上,一辆长途客车蛇样地爬来绕去。

远远望去,倒像一只蜗牛在蠕动。

这是一辆从省城开往乡下的客车,车内座无虚席。

乘客当中,有不少人在“玩弄”着各自手中的手机:一个把头发染成一缕黄一缕红的小伙子捧着手机在认真地打游戏;一个红光满面大腹便便怀里抱着公文包的秃顶男人把手机贴在耳边,颐指气使地说“办公室吗?……”;一个西装革履一只手上戴着两个金光闪闪戒指的中年汉子对着手机吆喝,说“老大……”;一个抱着书包的中学生在用手机播放流行音乐,听得出正在播放的是周华健的《真心英雄》:“……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他们的脸上或幸福或甜蜜或陶醉或灿烂。

车厢最后面的角落里蜷曲着一个乡下汉子,大约三十岁左右,他蓬头垢面胡子拉碴的,身边塞着一个饱满的蛇皮袋。

他是在城里打工今天回家的。

他伸着脖子羡慕地看看这个的手机,瞧瞧那个的手机,偶尔咽一下口水。

他的上衣口袋里也有一只手机,那是他在城里刚刚买来的。

看到大家都在纷纷打电话,他忍不住掏出手机打起来:“梅花吗?我在回家的车上。

嘿嘿,没事,我不是想你们吗?我天黑就到家了……”他的声音不大,生怕大家听见似的。

当客车吭哧着爬到半山腰时,车厢里有了骚动。

有两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把一个小姑娘挤到窗边,动手动脚地猥亵她,一个黑胡子青年去拽小姑娘的衣服……小姑娘发出惊恐的尖叫,她一边挣扎一边用求救的目光望着周围的乘客。

遗憾的是,周围的乘客都闭上眼睛睡着了,那些打手机的乘客不知什么时侯悄悄地关了手机也闭上了眼睛。

这时,只见那个乡下汉子迅速站起来:“住手!你们干啥?”那两个流氓吓了一跳,当看清管闲事的人是谁时,不约而同地冷笑了一下,旋即放过小姑娘朝车厢后面走去。

黑胡青年阴着脸,也不说话,走到跟前,从腰里摸出一把匕首猛地扎向乡下汉子的肚子……看到血流如注的乡下汉子,车上的其他乘客被激怒了,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出手相救。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把两个流氓给捆绑起来。

这当中,有人再次拨打了110,还有人拨打了120。

110把两个歹徒带走了!120把乡下汉子拉走了!乡下汉子失血过多,最终没抢救过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