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中考每日一练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基础每日一练

初中化学-基础每日一练

每日一练Day1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2、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3、5个铵根离子4、中和酸性土壤5、(2014龙岩)(10分)右图装置用于制取某些气体。

(1)填写下列仪器的名称:a:;b: .(2)若用KMnO4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不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3)虽然常温常压下乙烯(C2H4)不与空气反应,但因密度很接近空气而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烯,将;排水法收集乙烯时,待导气管口连续稳定地冒出气泡才开始收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Day21、2个硝酸根离子2、地壳中含量最多元素形成的离子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4、发酵粉5、(2014泉州)(14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

(1)从图1的装置中任意选择一种仪器,写出它的名称:,简要说出它的用途:.(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择图1中的(填标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和.收集二氧化碳通常选择图2中的(填标号)仪器进行组合.欲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收集一段时间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若火焰不熄灭,则可能的原因是 .Day31、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构成氯化钠的粒子为3、4个氯离子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5、(2014•定西)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b.(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代号).实验结束后,通过溶解、、洗涤、干燥等操作步骤,可以从生成物中分离出二氧化锰.(3)若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还需要的药品是,选择的发生装置时(填序号),收集装置时(填序号),验满的方法是.(4)实验室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Day41、标出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2、5个碳酸根离子3、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4、食醋中的主要成分5、(2014广州)(2分)甲、乙两个装置均可用于证明SO2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易错题集锦

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易错题集锦

(每日一练)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

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下表的探究实验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实验方案设计”的是A.AB.BC.CD.D答案:D解析:A、“主要成分是未燃烧的石蜡蒸汽形成的固体小颗粒”属于结论,故A错误;B、“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还可补充氧气”属于解释原因,故B错误;C、“外焰氧气浓度大,反应剧烈,温度高”,属于实验现象分析,故C错误;D、“用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稍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行为中,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A.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中,用自来水冲走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要对着自己C.实验室中可以品尝药品的味道D.酒精灯碰倒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答案:D解析:A.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中,用自来水冲走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腐蚀管道,造成危险等,错误。

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他人,也不要对着自己,以免液体喷出伤人,错误。

每日一练(高考化学复习)

每日一练(高考化学复习)

人生中再也不会有哪个时期像那时一样专一地,单纯地,坚决地,几近固执而又饱含信仰和希冀地,心无旁骛乃至与世隔绝地,为了一个认定的目标而奋斗。

唯有高考,坚定不移! 每日一练016姓名: 时间: 年 月 日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明矾净化水B .纯碱去油污C .食醋除水垢D .漂白粉漂白织物2.在浓盐酸中H 3AsO 3与SnCl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 2++2H 3AsO 3+6H ++18Cl -===2As +3SnCl 2-6+6M 。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H 3AsO 3 ①还原性:Cl ->As①每生成1 mol As ,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①M 为OH - ①SnCl 2-6是氧化产物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只有①①3.氮化钠和氢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如下:Na 3N +H 2O―→NaOH +NH 3,NaH +H 2O―→NaOH +H 2。

有关它们的叙述:①与水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都显碱性;①与盐酸反应都只生成一种盐。

正确的是( )A .①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4.锑(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

从锑的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2Sb 2S 3+3O 2+6Fe===Sb 4O 6+6FeS①Sb 4O 6+6C===4Sb +6CO↑①关于反应①和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①中每1 mol Sb 2S 3参加反应时,共转移6 mol 电子B .反应①中的氧化剂是Sb 2S 3和O 2,①中的氧化剂是Sb 4O 6C .反应①说明高温下C 的还原性比Sb 强D .每生成4 mol Sb 时,反应①与反应①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①15.按要求填空。

专练10(常考计算20题)-2021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30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专练10(常考计算20题)-2021年九年级化学中考备考考点必杀300题(人教版)(解析版)

中考复习考点必杀300题 专练10(常考计算20题)一、化学式计算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至此,整个系统55颗卫星织成一张“天网”。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常规燃料有偏二甲肼(C 2H 8N 2)、液氢,助燃剂有四氧化二氮(N 2O 4)、液氧。

(1)偏二甲肼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写出求算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___________。

(3)ag 四氧化二氮与32g 氧气中氧元素质量相等,则a=___________。

【答案】(1)7∶2 (2)164100%142164⨯⨯⨯+⨯ (3) 46【详解】(1)偏二甲肼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8)=7:2 (2)四氧化二氮中氧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164100%142164⨯⨯⨯+⨯;(3)有题意可知,ag×164100%142164⨯⨯⨯+⨯=32g ,解得a=46。

2.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 4H 5O 5Na )是低钠盐的一种。

药店销售一种苹果酸钠盐口服液,治疗效果非常好,该口服液的说明书如图。

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由 种元素组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

(3)若某病人每天服用4.68g 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 g 钠元素。

(4)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 苹果酸钠盐,试计算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四;(2)3:5;(3)0.69;(4)15.6%【详解】(1)根据苹果酸钠盐的化学式,可知其中含碳、氢、氧、钠四种元素; (2)苹果酸钠盐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4):(16×5)=3:5;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 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234.68g 100%0.69g 124516523⨯⨯=⨯++⨯+;(4)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 苹果酸钠盐,每日3次,每次一支,则每支含苹果酸钠盐的质量为4.68g 3 1.56g ÷=,每支10g ,则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为1.56g100%=15.6%10g⨯。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日常饮品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酸奶B.可口可乐C.雪碧D.矿泉水答案:A解析: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属于混合物。

在外界条件不改变时,放多久都不会有溶质析出,酸奶属于乳浊液,时间略久就会有浑浊物出现。

可口可乐、雪碧、矿泉水都属于均一、稳定的溶液。

故选A。

2、下面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高温煅烧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镁和锌至过量C.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D.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坐标图,经常涉及的是催化剂、金属与酸,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应熟练掌握分析能力。

A、高温煅烧大理石主要涉及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开始固体就开始减少到不变。

故A正确;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镁和锌至过量产生的氢气的质量相等。

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在同等情况下镁的反应速率大于锌。

故B正确;C、等质量的大理石分别与等量且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最终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故C错误;D、二氧化锰起到催化作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D正确。

故选C。

3、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A.碳酸钠 NaCO3B.氯化氢 ClHC.氧化铁 FeOD.三氧化硫 SO3答案:D解析:A、碳酸钠中碳酸根是-2价,钠离子是+1价,所以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

故A错误;B、由氢元素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学式,一般氢元素写在左边,其他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故氯化氢的化学式为HCl。

故B错误;C、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铁元素为+3价,所以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故C错误;D、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为-2价。

所以三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SO3。

故D正确。

故选D。

4、2021年5月30日5时01分,我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引起世界关注,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转场B.燃料加注C.点火发射D.自动对接答案:C解析: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来解答此题。

2021河南中考化学考前每日一练活页检测

2021河南中考化学考前每日一练活页检测

(4)干冰是

(5)矿石(赤铁矿、磁铁矿、石灰石等)、糖水、稀盐酸、浓硫酸等都是

(6)澄清石灰水是

2. 用“A. 分子”“B. 原子”或“C. 离子”进行填空(填序号)
(1)甲烷、氨气、氧气、水、双氧水、乙醇、氯化氢是由
构成;
(2)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晶体硅、红磷、水银、铁、铜是由
构成;
(3)C60 是由

(2)向氢氧化钠中不断滴加稀盐酸:

(3)氢氧化铝与稀硫酸的反应:

(4)硫酸除铁锈:

(5)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

三.常见的沉淀汇总(用化学式填空)
(1)蓝色沉淀指的是
,红褐色沉淀指的是

(2)白色沉淀(六个):

四.粗盐提纯(NaCl 中混有泥沙、氯化镁、硫酸钠和氯化钙)
第一步:依次加入过量的 NaOH、BaCl2、Na2CO3

烧碱属于 (填“酸”、“碱”或“盐”)
3. 纯碱/苏打:

纯碱属于 (填“酸”、“碱”或“盐”)
4. 小苏打:
,它是
的主要成分。
食盐指的是

草木灰主要成分:

5. 制备波尔多液的一种碱和一种盐分别为:


6. 最常见的复合肥是
。尿素属于
肥。
7. “双氧水”指的是

8. 铁锈与赤铁矿的主要成分都是
, 磁性氧化铁是指

3. 打开瓶装汽水时会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请结合气体溶解度加以分析: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不能使用稀硫酸替换稀盐酸的原因是:

5. 处理酸性尾气时常使用浓碱吸收法,一般会将尾气通过浓 NaOH 溶液,请解释为何不用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重点归纳笔记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三中考化学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如下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变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D.该反应中消耗的和生成的质量比为1:2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反应后存在1个氧分子,故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错误;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正确;D、该反应中消耗的甲烷和生成的甲醇的质量比为(2×16):(2×32)=1:2,正确;故选B。

2、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答案:D解析:A、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A错误。

B、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B错误。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接触面积,C错误。

D、面粉容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正确。

故选:D。

3、“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

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Rb+核外电子数为38C.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D.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答案:B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B、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Rb+是铷原子失去1个电子得到的,核外电子数37-1=36,说法错误;C、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7,说法正确;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基本知识过关训练

(每日一练)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基本知识过关训练单选题1、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

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篝火B.油灯C.蜡烛D.电灯答案:D解析:A、篝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B、油灯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D、电灯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的蒸发水的凝固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C.葡萄酿酒葡萄腐烂D.火药爆炸车胎爆炸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水的蒸发和水的凝固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正确;B、海水制碱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海水晒盐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C、葡萄酿酒生成新物质乙醇,属于化学变化,葡萄腐烂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火药爆炸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车胎爆炸是体积膨胀所致,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 不正确。

故选C。

小提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A.燃烧匙B.分液箱斗C.试管夹D.烧杆答案:A解析:根据已有的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A、该仪器表示的是燃烧匙,故选项正确;B、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故选项错误;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故选项错误;D、该仪器表示的是园底烧瓶,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水分蒸发B.蜡烛燃烧C.矿石粉碎D.铁铸成锅答案:B解析:物理变化指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A、水分蒸发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B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冲刺(1)——酸、碱、盐2.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氯化钠 B.盐酸 C.氧化镁 D.氢氧化铝3.磷酸二氢铵(NH4H2PO4)可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这种化肥是()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C.甲烷、食盐、冰水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5.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正确的是()A.纯碱:NaHCO3 B.小苏打:Na2CO3 C.熟石灰:Ca(OH)2 D.烧碱:KOH7.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的是()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9.鉴别下列物质所使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A.氧气与氮气—闻气味 B.氯化钠与碳酸钠—用稀盐酸C.铝与铝合金—比较硬度 D.氯化钾与氯化铵—用熟石灰10.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X一定是CuCl2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C.Y可能是H2O D.Y可能是Na2SO42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A.向一定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锌粉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加氢氧化钠溶液D.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不断加氯化钡溶夜12.要将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后停止加热B.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8g,水42gC.粗盐溶解和过滤操作时,都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相同D.配制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13.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14.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B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银 溶于水、过滤 C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 加盐酸 D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或盐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15.(3分)从C 、H 、N 、Cl 、Fe 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符号按要求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2)氯化亚铁中的阳离子______(3)含氯元素的氮肥_______16.(5分)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NaHCO3;②Na2CO3;③Ca(OH)2;④CaO;⑤CuSO4;⑥CuSO4·5H2O;⑦ SO2。

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填空。

(1)俗名叫纯碱的是_______ ,叫熟石灰的是_______ ,叫胆矾的是 _______ 。

(2)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_______ ,在空气中会导致酸雨形成的是 _______。

17.(6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诗中的“锄”是由__________合金制成,“汗”中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

(2)“盘中餐”中大米人体提供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

(3)在种植水稻和蔬菜的过程中需要施用一定量的氮肥。

氮肥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

(4)有一种氮肥,受猛烈撞击易爆炸分解成两种空气中较多的气体和一种常见液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小红家是农场种粮大户,小红经常利用所学知识帮父母解决实际问题。

(1)今春垦区普遍低温,小红建议适当增加下列化肥中 _______(填字母序号)的施用量,以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A .NH4ClB .K2SO4C .Ca(H2PO4)2(2)她用pH 试纸测得自家土壤浸出液的pH 为5,应施用 _______ 来改良土壤。

她告诉父母该物质不能与硝酸铵等铵态氮肥共同施用,否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她还要帮助父母配制100kg 16%的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需称量 _______kg 氯化钠。

计算题10.(6分)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 g ,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求生成最大沉淀量时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g沉 /中考冲刺(2)——物质的构成、2.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C.分子的质量D.分子的种类3.某粒子核内所含的质子数多于其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一定是()A.原子 B.分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A.蒸馏水 B.氯化钠 C.金刚石 D.C605.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原子核内的中子数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6.已知锰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5 B.30 C.55 D.808.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对该离子的说法错误的是()+1 2 8 2 A.核电荷数为12 B.核外有3个电子层C.带12个单位正电荷 D.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上的2个电子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离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固体难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隔11.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C.两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12.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gC.钠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13.最近,“镉大米”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据了解,含镉的大米对人的肝肾损害比较大。

镉(Cd)的原子序数为48,中子数为6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镉原子的质子数为48 B.镉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gC.镉是金属元素 D.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814.下列图中,“ ”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15.(3分)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

请用化学符号....或文字..填空: (1)钙离子 (2)二个氢原子 (3)5N 2 16.(5分)请从H 、C 、O 、Ca 四种元素中选一种或几种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能供人体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是_________;(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4)能还原氧化铜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19.(5分)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 ,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1)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碘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你学过的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填一种元素)。

(3)加碘盐中所指的碘是指碘酸钾(KIO 3)中的碘元素,则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_ _价(4)我们炒菜时,等到菜快出锅时才放碘盐,这说明碘酸钾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 __。

15.(9分)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 和固体NaOH 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 2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 、固体NaOH ;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 3和Na 2CO 3。

则CaO 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 (“吸收”或“放出”)热量。

(2)【实验】如下图所示:(3)【判断】a .若Ca(OH)2、CaCO 3和Na 2CO 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填:“成立”、“不成立”。

下同。

)b .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为 ;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 。

c .综合a 和b 的结论,判断该样品变质情况为 。

(4)【拓展】由上述实验说明,实验室中“碱石灰”应 保存;操作③的名称是 ,玻璃棒在其中的作用是 。

碱石灰样 品取少量于试管中1加足量水2用手触摸试管试管外壁发热3浊液滤液滤渣滴入稀盐酸气泡滴入稀盐酸气泡滴入澄清石灰水白色沉淀456中考冲刺(3)1.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状态 B.溶解性 C.密度、硬度 D.可燃性2.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A.瓷碗破碎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纸张燃烧3.葡萄酒营养丰富,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4.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量体裁衣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风吹草动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资源 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C.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 D.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放热7.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取暖8.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粉笔写字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它原子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变化3.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O2 B.SO2 C.CO D.PM10、PM2.54.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5.下列做法会加剧大气污染的是()A.风力发电 B.焚烧秸杆C.处理尾气 D.植树造林10.2013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工业废渣的任意排放,不会污染水体 D.城市浇花,使用喷灌、滴灌技术1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引起当地水质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B.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C.志愿者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