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复习参考资料
山西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作品欣赏

山西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作品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
在山西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名家作品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以供大家欣赏和复习。
一、鲁迅及其代表作《狂人日记》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通过揭露社会黑暗和尖锐的讽刺,震撼了当时的文艺界。
《狂人日记》讲述了主人公厌恶封建礼教和社会伪善的内心世界,以疯狂的笔触展现了现实社会的荒谬和虚伪。
二、韩寒及其代表作《三重门》韩寒(1973年-),代表了中国新生代作家的风貌。
他以鲜明的个人特色和独特的写作风格闻名。
《三重门》是韩寒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都市生活的刻画展示了年轻人的迷茫和无力感,受到了年轻读者的广泛关注。
三、余华及其代表作《活着》余华(1960年-),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的天才作家之一。
他以细腻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农民的艰难生活,反映了社会动荡对普通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引起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四、莫言及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莫言(1955年-),是中国当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人作家。
他以冷峻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乡土气息。
《红高粱家族》以战乱年代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家族的命运,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残酷。
五、贾平凹及其代表作《带灯》贾平凹(1952年-),以其浓重的乡土气息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他通过对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乡村人与都市人的差异和生活的困境。
《带灯》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农村女子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自由和尊严的向往。
以上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的冰山一角,希望大家在山西省考研文学复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名家和他们的作品。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

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精讲考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考查要求非常高,准备考研的同学们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旨在精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是考研中必备的文学作品。
考生需熟悉《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等基本信息,并深入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
掌握《红楼梦》的全貌,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准确判断与该作品相关的题目。
二、鲁迅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考研文学常考的重要人物。
考生需要学习鲁迅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及其主要思想。
《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是鲁迅在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杰作,考生需要详细了解这些作品的内容和意义,理解鲁迅思想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三、现代诗歌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现代诗歌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生需要熟悉著名的现代诗人,如郭沫若、北岛、余光中等,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同时,还需了解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主题以及与传统诗歌的区别和联系。
四、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小说创作占据了重要地位。
徐志摩的《我爱这土地》、巴金的《家》、陈忠实的《围城》等作品都是备受推崇的小说作品。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作品的情节、风格以及作者的生平背景,掌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戏剧戏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在现当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鲁迅的话剧《雷雨》、曹禺的话剧《日出》等作品都是考研中常考的戏剧作品。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戏剧作品的剧情、主题以及与其他文学形式的联系。
六、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的学科。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批评家及其代表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的悟性》、杨宪益的《文艺浩劫与艺术的光辉》等。
同时,也需关注不同批评流派的兴起与发展,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
以上只是对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点的精讲,考生在备考时还需自行扩充阅读和学习。
江西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解读

江西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名篇进行解读,帮助考生在江西省考研文学复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文学作品。
一、《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对贾府荣贾宁府及其他大户人家中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官僚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复杂。
作品中精妙的描写和独特的写作手法体现了作者曹雪芹的才华和智慧。
考生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分析,结合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进行解读。
二、《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作品以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社会观察,点燃了人们对封建旧社会的谴责和对新文化与新生活的向往。
作家通过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悲哀。
考生在复习中应重点分析作品的文学手法和思想内涵,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社会批判的视角。
三、《解放了的潘多拉》《解放了的潘多拉》是江苏省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复习资料中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是阎连科。
作品以女主人公潘多拉在革命和解放运动中的成长为线索,通过对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的交织展示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作品融入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背景,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调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
考生在复习中应关注作品的历史典故和政治背景,从中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四、《白鹿原》《白鹿原》是陕西省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复习资料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作者是陈忠实。
作品以陕西省一个村庄白鹿原为背景,通过对四代人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革和人性的悲壮。
作品以复杂的叙事结构、饱满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引人入胜,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考生在复习中应重点关注作品的结构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中国农村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资料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
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
考核内容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
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
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
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
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
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
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
河南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作品解读

河南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作品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作为河南省考研文学复习资料,本文将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作品进行解读。
一、鲁迅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狂人日记》,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现了主人公在一个疯狂的社会中的思考和反抗。
作品通过狂人的嘴巴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虚伪、愚昧和堕落。
二、鲁迅鲁迅着重揭示社会问题的作品《呐喊》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书由十篇短篇小说组成,以真实、生动的笔触呈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描述人物的贫困、苦难和绝望,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悲剧性。
三、巴金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家》是他的代表之作。
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为背景,写了一个反映封建制度的社会生活。
小说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们在封建制度下的生活困境和对家庭的维护。
四、巴金巴金的另一部作品《沉沦》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一个革命者的悲剧经历为线索,展示了民国时期左翼知识分子的命运。
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悲剧经历,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的黑暗面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五、茅盾茅盾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的作品《子夜》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述一个知识分子的悲剧经历,展示了封建社会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作品通过悲剧性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塑造,传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社会变革的呼唤。
六、茅盾茅盾的另一部经典作品《春蚕》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之作。
该小说揭示了农村妇女的生活困境,以及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的残酷待遇。
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反映了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
以上只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的作品进行的简要解读,每位作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希望广大考生能够深入研读这些作品,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为考试备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江西省考研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解析

江西省考研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解析现当代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
掌握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解析,对于提高考试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江西省考研汉语言文学复习资料中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一部重要小说代表作,出版于1918年。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通过主人公狂人的眼睛,展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的种种不满和愤懑。
鲁迅通过叙述主人公狂人的思考过程,讽刺了旧社会的腐败和愚昧。
二、《家》《家》是巴金先生的一部代表作品,出版于1933年。
小说以“家”为题材,通过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命运。
作品中充满了对家庭、亲情和社会的思考,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
三、《茶馆》《茶馆》是贾平凹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出版于1982年。
小说通过“茶馆”这个场景,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曲折变迁。
贾平凹以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茶馆成为各种人物命运的交汇点,通过对各个人物故事的叙述,呈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四、《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出版于1986年。
小说通过对一个红高粱种植户家族的描写,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战乱和人民的疾苦。
莫言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和顽强。
五、《活着》《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出版于1993年。
小说通过对一个家族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追溯,将人性的善恶、命运的无常展现得淋漓尽致。
余华以朴实的语言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让读者陷入思考和反思。
通过对这些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同时也能够在备考中更加熟悉和熟练地应对相关考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和解析,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备考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文学批评的方法,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解读作品。
上海市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现当代作家与文学思潮

上海市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现当代作家与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中国文学思潮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上海市考研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中的现当代作家与文学思潮。
一、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色彩,充满了激昂的革命精神。
他的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揭露,激起了中国青年的思想火花,成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巴金与鲁迅遗产的继承巴金是鲁迅的学生,他的创作受到了鲁迅的深远影响。
巴金的作品对封建主义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剖析,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疾苦与斗争。
他的代表作品《家》、《激流三部曲》等作品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民众的生活和命运,使其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茅盾与新民主主义文学茅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以较为客观的方式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民众的命运。
茅盾的代表作品有《子夜》、《春蚕》等,这些作品以揭示社会阶级斗争和抗日战争为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四、沈从文与乡土文学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著名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乡土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传统文化。
沈从文的代表作品《边城》、《豆蔻年华》等在揭示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川端康成与日本近代文学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描写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为主题。
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视角深受读者喜爱。
六、三毛与叙事文学的兴起三毛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极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三毛的作品多以个人的经历和情感为主题,融入了对自然与人性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研究生考试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名解简答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提出了民主、科学的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胡适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他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
鸳鸯蝴蝶派: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
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
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
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
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
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黑幕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流派。
约在1915~1918年间与鸳鸯蝴蝶派前后相继,盛行于上海。
当时多种杂志、大小报副刊均刊载这类小说,代表作是1918年出版的《中国黑幕大观》及续集。
此类小说反映了这一流派作者游戏的、消遣的、趣味主义的文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赏析)复习参考资料
说明:本课程教材包括《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严家炎等主编)和《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等主编)两种,由于本学期同学们只领取到第一种,因此,本课程主要考核《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严家炎等主编)所涉及的作家作品,适当选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谢冕等主编)所涉及的部分作家作品。
特此说明。
一、复习篇目
[精读篇目] 《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秋夜》、《天狗》、《荷塘月色》、《死水》、《再别康桥》、《子夜》、《家》、《骆驼祥子》、《边城》、《雷雨》、《雨巷》、《我爱这土地》、《小二黑结婚》、《金锁记》、《围城》、《白毛女》、《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百合花》、《“锻炼锻炼”》、《茶馆》、《永远的尹雪艳》、《小狗包弟》、《致橡树》。
[泛读篇目] 《凤凰涅槃》、《发现》、《一句话》、《雪花的快乐》、《偶然》《别了,哥哥》、《血字》、《我的记忆》、《我用残损的手掌》、《弃妇》、《我是一条小河》、《大堰河—我的褓姆》、《王贵与李香香》、《沁园春·雪》、《有的人》、《回答》、《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鱼化石》、《山民》、《礁石》、《乡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伤逝》、《春风沉醉的晚上》、《春蚕》、《林家铺子》、《寒夜》、《月牙儿》、《莎菲女士的日记》、《荷花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华威先生》、《在其香居茶馆里》、《小城三月》、《我们夫妇之间》、《洼地上的“战役”》、《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受戒》、《异秉》、《陈奂生上城》、《十八岁出门远行》;《寄小读者》(七、十)、《背影》、《傅雷家书》、《怀念萧珊》、《我与地坛》、;《日出》、《三块钱国币》、《屈原》。
二、复习要点
知识类内容:上述作品的作者、体裁、核心意象或基本故事、主要人物、重要句子。
论述类内容:对上述作品展开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分析或意象分析、艺术特色分析。
赏析类内容:从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等角度,赏析一首(或几首)诗、一篇散文或小说的片断。
这些资料都是爱!考老师帮我搜集整理的,也集合了他们多年的经验,很精很准,不用我再浪费时间漫无目的的去找信息,只要按照爱考老师为我量身定制的课程安心复习背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