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总结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
演讲人
目录
01. 自动检测技术的原理 02. 自动检测技术的应用 03.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检测方法
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检 测目标物体的位置、速度、
温度等参数
模式识别技术:利用机器学习 算法对目标物体进行分类和识

信号处理技术:对传感器采 集到的信号进行预处理、特
征提取、分类识别等操作
控制技术:根据检测结果对 目标物体进行控制和调整


特征表示:将提取 出的特征表示为向
量或矩阵
工业自动化
04
自动检测技术在设
备维护中的应用
03
自动检测技术在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
02
自动检测技术在生
产线上的应用
01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
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智能监控
实时监控: 对目标进行 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智能识别: 利用AI技术 对目标进行 识别,提高
监控效率
自动报警: 发现异常情 况时,自动 报警并通知
相关人员
数据分析: 对监控数据 进行分析, 为决策提供
依据
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通 过传感器、摄像头、 雷达等设备,实现 车辆自主驾驶
01
应用场景:城市 道路、高速公路、
停车场等
02
04
发展现状:部分 自动驾驶功能已 实现,完全自动 驾驶尚在研发中
信号采集:将待检 测信号转换为电信

信号预处理:去除 噪声、滤波等
模式识别:将特征与 已知模式进行匹配,
识别出待检测信号
特征提取:提取待 检测信号的特征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从原始 数据中提取出特征
特征分类:将特征 向量或矩阵进行分 类,用于目标检测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资料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资料

绪论1.自动检测系统原理图系统框图: 用于表达一种系统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旳关系, 用来描述系统旳输入输出、中间处理等基本功能和执行逻辑过程旳概念模式。

2、自动检测系统旳构成: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屏, 数据处理装置、执行机构构成。

(这里会出填空题)3、传感器: 只一种能将被测旳非电量变换成电量旳器件。

4、自动磨削测控系统第一章原理阐明: 传感器迅速检测出工件旳直径参数, 计算机首先对直径参数做一系列旳运算、比较、判断等操作, 然后将有关参数送到显示屏显示出来, 另首先发出控制信号, 控制研磨盘旳径向位移, 指导工件加工到规定规定为止。

第二章检测技术旳基本概念1、测量: 借助专门旳技术和仪表设备, 采用一定旳措施获得某一客观事物定量数据资料旳实践过程。

测量措施旳分类: 静态测量、动态测量直接测量、间接测量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2、偏位式测量, 零位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3、测量误差旳表达措施: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引用误差)4、测量误差旳分类: 粗大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静态误差、动态误差。

5、传感器旳构成: 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测量转换电路构成、6、测量转换电路旳作用: 将传感元件输出旳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旳电压、电流或频率量。

传感器旳静态特性:敏捷度: 指传感器在稳态下输出变化值与输入变化值之比。

辨别力: 指传感器能检测出被测信号旳最小变化量。

非线性度: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 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旳最大偏差与传感器满量程范围内旳输出之比例。

迟滞误差: 传感器旳正向特性与反向特性旳不一致程度。

稳定性、电磁兼容性、可靠性第二章电阻传感器1.应变效应: 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旳作用下, 会产生机械变形、其电阻值也将伴随发生变化。

2、压阻效应:单晶硅材料在受到应力作用后, 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3、投入式液位计旳工作原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安装在不锈钢壳体内, , 并用不锈钢支架固定放置在液体底部。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归纳-11.12.6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归纳-11.12.6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总结归纳教学大纲要求掌握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重要过程参数的主要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检测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测量误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主要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试题分A、B卷两份,题型相同但内容不同,难易程度与份量对等。

本课程的要点总结归纳如下:1.计算、选择测量仪表的量程、精度、误差等1.1确定该仪表的精度等级1.2选用何种精度等级的仪表?2.温度2.1掌握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方法、措施。

热电偶分度表、冷端温度补偿等问题。

2.2.掌握热电阻测温的原理、方法、措施。

桥式电路分析,三线制接法。

3.压力3.1掌握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应变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

桥式电路分析。

3.2掌握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

3.3掌握弹性式压力表、活塞式压力计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

4.流量4.1掌握涡轮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问题。

4.2.掌握差压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问题。

4.3掌握转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问题。

5. 物位5.1掌握差压变送器测量液位的原理、方法、措施、信号变换等问题。

无迁移、正迁移、负迁移等。

5.2掌握浮力式液位计的测量原理、信号变换等问题。

6.机械量6.1掌握数字式位移检测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问题。

光栅标尺、莫尔条纹标尺。

6.2掌握编码器的测量原理、结构组成、信号变换等问题。

绝对式、增量式。

7.成分分析7.1掌握热导式气体分析仪的测量原理。

7.2掌握红外式气体分析仪的测量原理。

7.3掌握色谱分析法的测量原理。

8.仪表及以后内容作业内容9.实验9.1画图分析管路流量检测系统所有仪表、器件的连线示意图、信号传递过程、故障检测、故障排除等。

9.2画图分析管路锅炉温度检测系统所有仪表、器件的连线示意图、信号传递过程、故障检测、故障排除等。

2011-12-06。

自动化检验技术工作总结

自动化检验技术工作总结

自动化检验技术工作总结
自动化检验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检验工作的方法,它
能够提高检验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自动化检验技术工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

首先,我们在自动化检验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我们利用先进的
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开发了一套自动化检验系统,能够对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验。

这项工作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还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其次,我们还利用自动化检验技术对生产线进行了优化。

通过在生产线上增加
自动化检验设备,我们能够实时监测产品的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这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自动化检验技术应用到了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

通过对产品进
行数字化建模和仿真分析,我们能够提前发现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降低了产品开发周期和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自动化检验技术在我们的工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提
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人力资源。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自动化检验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提纲

广东省粤东高级技工学校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非全日制学历班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中/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根底本章内容包括一个工程和一个拓展实训,通过工程和据展实训掌握自动检测技术根本知识。

以数控车床自动检测系统工程为例,认识数控车床自动检测系统,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组成。

拓展实训是对本章根本知识的补充应用,以传感器数据处理为拓展实训,学会传感器实验数据的处理,加深传感器特性参数的理解。

1、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P3~P4模拟题:试用框图的方式画出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

2、掌握测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的分类P4模拟题:根据测量的手段分类,测量可分为组合测量和比拟测量。

3、掌握误差分类及对误差的分析P5~P6模拟题: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分为系统、偶然` 、人为。

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置100kg大米、10kg梨、1kg糖果,发现均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糖果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测量的目的是得到被测量的真值。

〔〕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可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4、理解传感器的定义、组成以及根本特性模拟题:传感器的作用是.把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实现自动控制的根底。

通常希望传感器的迟滞误差越〔〕越好。

〔〕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被测量的局部。

A.〔〕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传感器输出增量△y及被测量增量△x的比值。

A.传感器的敏感元件是指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局部。

〔〕第二章信号处理电路本章内容主要介绍常见信号处理电路,通过工程-电桥电路实验,掌握信号处理的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电桥电路,掌握电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了解信号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信号转换电路和信号抗干扰的措施。

1、理解电桥电路的主要作用以及交直流检测系统的组成P17~P21模拟题:交流检测系统主要用于检测阻抗变化的传感器,振荡频率通常在。

自动检测

自动检测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的总结归纳1.概念:测量仪表的量程(量程迁移、零点迁移)、精度、误差(绝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引用误差)、误差的合成(绝对值合成法)、灵敏度、在线测量、离线测量、物位、压力、流量、温度、机械量、位移传感器,热导示气体分析仪,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中的八大单元、DDZ-Ⅱ型仪表、DDZ-Ⅲ型仪表的主要元件及性能比较。

2.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3.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分度表、冷端温度补偿方法、画图分析说明利用电桥进行冷端温度补偿的电路原理。

4.热电阻测量的原理、测温电桥原理、热电阻三线制连线的画法及其作用、分度表。

5.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画图说明其结构组成、画图分析测量转换电路。

6.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画图说明其结构组成、分析说明其测量转换过程。

7.差压变送器、差压流量变送器与标准孔版配套测量流量的原理、方法、措施、信号变换以及计算等问题。

8.差压变送器测量敞口、密闭容器液位的原理、方法以及(正、负)零点迁移的原因、措施、零点迁移前后差压变送器输入输出特性及信号变换等问题。

9.涡轮流量计的测量原理、计算等问题。

10.浮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计算等问题。

11.画图分析传感器、变送器电路组成中的桥路原理。

(热电偶、热电阻、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等。

)12.光栅标尺、绝对编码器、增量编码器码盘的结构组成、部件名称及功能、位移或旋转时的输出脉冲波形。

一、概念:测量仪表的量程(量程迁移、零点迁移)、精度、误差(绝对误差、示值相对误差、引用误差)、误差的合成(绝对值合成法、方均根合成法)、灵敏度、在线测量、离线测量、物位、压力、流量、温度、机械量、位移传感器,热导示气体分析仪,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电动单元组合仪表中的八大单元、DDZ-Ⅱ型仪表、DDZ-Ⅲ型仪表的主要元件及性能比较。

仪表量程(大小):测量上限与测量下限之间的代数差。

量程迁移:根据测量要求,对上限的调整;量程大小改变,斜率改变。

自动检测专题知识

自动检测专题知识

霍尔元件
磁铁
只要黑色金属(导磁体)旋转体旳表面存在缺口 或突起,就可产生磁场强度旳脉动,从而引起霍尔电 势旳变化,产生转速脉冲。
汽车点火线圈
高压输出 电缆接头
12V低压电 源输入接头
采用霍尔式无触 点电子点火装置能很 好地克服汽车合金触 点点火时间不精确、 触点易烧坏、高速时
动力不足等缺陷。
桑塔纳汽车霍尔式分电器示意图
板显示出磁感应强度。单位为高斯(Gs)或特斯拉(T)。
1T(特斯拉)
=1 000mT(毫特斯拉)
霍尔元件
=10 000Gs(高斯)
测量范围:+/-19999. 9Gs
信噪比:0.01Gs
辨别力:0.01Gs
被测物 (剩磁)
在被测转速旳转轴上安装一种齿盘,也可选用机械 系统中旳一种齿轮,将线性型霍尔器件及磁路系统接近 齿盘。齿盘旳转动使磁路旳磁阻随气隙旳变化而周期性 地变化,霍尔器件输出旳微小脉冲信号经隔直、放大、 整形后能够拟定被测物旳转速。
尔电动势EH可用下式表达:
EH
IB
ne
式中旳n、e、δ在薄片旳尺寸、材料拟定后均 为 常 数 , 可 令 KH=1/(neδ) , 则 上 式 可 简 化 为 : EH=KH IB
式中: KH——霍尔元件旳敏捷度。 因为金属材料中旳电子浓度n很大,所以敏捷 度KH非常小。而半导体材料中旳电子浓度较小,所 以敏捷度比较高。所以作用在半导体薄片上旳磁场
流入鼓励电流端(a、b)旳电流Iab越大,电子和 空穴积累得就越多,霍尔电动势也就越高。
作用在薄片上旳磁感应强度B越强,电子受到旳
洛仑兹力也越大,霍尔电动势也就越高。
薄片旳厚度、半导体材料中旳电子浓度等原因对

自动检测实训报告总结

自动检测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检测技术在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为期两周的自动检测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检测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训目的1. 使学生掌握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自动检测基本原理:介绍自动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使学生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本质和应用范围。

2. 传感器技术: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和应用,如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3. 信号调理与处理:学习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和信号处理方法,如放大、滤波、整形等。

4. 检测系统设计:学习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如光电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等。

5. 自动检测设备操作:实际操作各类自动检测设备,如光电检测设备、温度检测设备等。

6.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教师讲解自动检测基本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调理与处理、检测系统设计等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类实验操作,如传感器测试、信号调理电路搭建、检测系统调试等。

3. 项目实践: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实际检测项目,如光电检测系统设计、温度检测系统搭建等。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自动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

4. 学生完成了多个实际检测项目,如光电检测系统、温度检测系统等。

六、实训总结1. 理论知识方面:学生对自动检测的基本原理、传感器技术、信号调理与处理、检测系统设计等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检测技术总结
时光飞逝,一学期转眼即逝。

短暂的岁月,让我们变得成熟了,对学习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了解。

对于这门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从初始的了解,到现在已有了深成的探知,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产生,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

能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查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

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

一、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们应用技术学科。

然而,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处理系统的总称。

二、传感器
(一)传感器的标定
在使用传感器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标定,以保证使用过程中所测信号的准确、有用。

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其输入输出的关系,已确定传感器的性能指标。

对不同的情况。

不同的要求以及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种类的标定方法。

按传感器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化,可分为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

(二)传感器的选用
选用传感器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测量条件要求,主要包括测量目的、被测量的选择、测量范围、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产生的频率、输入信号的频率以及测量精度、测量所需的时间等。

第二、是传感器自身性能要求,主要包括精度、稳定性、响应速度、输出量类别、对被测对象产生的负载效应、校正周期、输入端保护等。

第三、是使用条件要求,主要包括设置场地的环境条件、所需功率容量、与其它设备的连接匹配、备件与维修服务等。

7、电涡流传感器
电涡流效应:金属导体置身于变化的磁场中,导体的表面会有电流产生,电流的流线在金属体内自行闭合,这种由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旋涡状感应电流称为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1)、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与金属是否块状无关,且切割不变化的磁场时无涡流),导体内将产生呈涡旋状的感应电流,此电流叫电涡流,以上现象称为电涡流效应。

而根据电涡流效应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涡流式传感器。

4、实训心得
在通过一周的传感器实训过程中,我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但都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我都能顺利解决了。

通过对电子元器件功能和结构的了解和深入认识,以及对电路板进行设计和规划,让我认识到,在实训当中,要多动手、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个人的动手能力。

还要培养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什么都要有耐心才有进步。

特别是在焊接是时,更要的是
耐心和细心,才能把一些很小的电子元件接好,把电路板焊接得既精致又好用。

通过这次实训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里要谢谢老师的倾心辅导,也感谢同学的帮助,我们共同努力,解决难题!因此,我也觉得,有时自己得不到的答案,别人也许可以帮自己解决!在此我认为团体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通过这一周的实训,不仅是我的学习上有了进步,而且影响到我的生活当中,让我有了更好的生活意识指导,会更努力地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