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湖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湖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1题;共42分)1.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开学考)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 .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B .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D .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2. (2分)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 . 十分完美B . 是君主专制建立和存在的基础C . 能有效的选拔官员D .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3. (2分) (2017高一上·宜昌期中)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
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 . 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B . 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C . 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D . 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4. (2分) (2016高三上·襄阳月考) “纵观明代内阁发展史,除了张居正当国的十年外,几乎在所有重大事件上,内阁都难于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局势,在各种政治风云中,大多扮演着失败的角色。
”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 . 决策权受到严重限制B . 阻碍了明代社会发展C . 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D . 是为皇帝服务的工具5. (2分) (2017高三上·黑龙江期末)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 . 继承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 . 实行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 . 完全依赖文书发挥功能D .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6.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
湖南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湖南省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一上·河北开学考)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直接()A . 破坏了当时的分封制B .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C . 否定了当时的宗法制D . 动摇了王位世袭制2. (2分)(2020·番禺模拟) 雅典的建筑吸引了一大批建筑家、雕刻家来到雅典;它的内部兴起渊源于雅典的戏剧;它的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成为说话的艺术即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
据此可知,当时希腊()A . 不受束缚的思想自由B . 民主政治宽松的环境C . 宗教信仰观念的淡化D . 人文主义个性的影响3. (2分)“(东方文明)试图借训诫与榜样,造出些具有人为的高度伦理义务感的人;他们认为,靠这种培育,这些人便一定能够依据明智的判断治理同胞,而尽可能不援引固定的法律条文。
这种思想模式,迥异于正常的西方习惯——后者乃是强调,政治的核心是法理而非伦理。
”可见A . 中国古代没有成文法律存在B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本质是人治C . 西方政治文明先进于中国D . 西方自古就是法治社会4. (2分)有观点认为: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这主要体现在()A . 实行代议制民主B . 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C . 主权在民的原则D . 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5. (2分)最先规定帝国主义国家有权对中国进资本输出的不平等条约和最早掀起瓜分国狂潮的国家分别是A . 《马关条约》、德国B . 《北京条约》、英国C . 《天津条约》、德国D . 《马关条约》、英国6. (2分)(2018·眉山模拟) 下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1.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秦朝的“乡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进行严格管辖,以建立规划整齐、空间封闭的闾里为主,闾里建有闾门和垣墙。
西汉的“乡野聚落”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且大多没有闾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
由此可知,西汉( )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B.国家基层治理能力下降C.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D.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3.1801年3月,美国总统亚当斯在去职前几个小时突击任命42名联邦党人为治安法官,而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就任后马上清洗了这些“午夜任命”的官员。
1828年民主党安德鲁•杰克逊就任总统后,也用本党党员更换了1/5的政府官员。
这些事例说明美国( )A.国家治理缺乏专业性B.权力制衡机制已被打破C.官员任命具有随意性D.党派利益影响官员任命4.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
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
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 )A.民族文化的交融B.审美标准的趋同C.戏曲艺术的成熟D.女性地位的提高5.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6.明清时期的士人充分发挥专长,将原来作为士人雅趣和素养的琴棋书画文等变为谋生的技能,并由此分化出琴人、画家、作家等职业群体。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二年级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段考毕业会考试题高二历史试题【理科】一、选择题(本题有且仅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共60分。
)1.《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下列制度中与“祀“联系最密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2.下图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示意图,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 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C. 形成对周王室的集权格局D.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3.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制“弗能改”的主要原因是A. 符合中央集权需要B. 两千年惯性使然C. 符合地方发展需要D. 古今上下皆安之4.《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所载描述的朝代是A. 汉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5.“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这三个阶段依次是A. 分封制、三省制、军机制B. 分封制、六部制、内阁制C. 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6.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里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
这说明A.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B. 希腊民主在雅典的完美体现C. 直接民主易群体非理性决策D. 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7.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
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B. 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C. 目的在于限制贵族特权D. 以往所有习惯法的汇编8.《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精品推荐2017-2018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 历史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每题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1.《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
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 B.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C.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 D.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2.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鑱,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鑱,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3.中国在春秋以前没有大型水利工程。
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铁制工具的使用 B.社会局面的稳定C.水利技术的提高 D.小农经济的发展4.《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5.我国古代农业发达。
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
这些措施体现出A.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B.政府直接控制农户生产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D.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6.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7.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
高 一历史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Ⅰ卷(共40分)一、单项选择1.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与下面两图密切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分别是()A.分封制行省制B.内阁制分封制C.分封制郡县制D.察举制行省制2.诗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A.学校体系的完备B.商品经济的活跃C.文学艺术的昌盛D.科举制度的推行3.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
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皇权受到制约B.君主专制强化C.世袭制度消亡D.地方权力削弱4.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A.中华民族的奋起B.西方列强的入侵C.晚清政府的改革D.近代的民主革命5.下列文献中,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6.某同学的笔记把“梭伦”“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作为关键词。
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B.古罗马政制与法律C.应该的制度创新D.北美大陆的新体制7.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8.二战后,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两个敌对堡垒”这一说法刻画出的是()A.和平与发展B.欧洲一体化C.美苏冷战D.多极化格局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说:“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富而且最勤勉的国家。
”他赞扬的是古代中国的()A.商品经济B.工场手工业 C.对外贸易D.小农经济10.明太祖曾告谕“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与此相一致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盐铁专卖C.重农抑商D.海禁11.1922年,由北京、上海等地的报社举办了一次民意调查,实业家张謇被民众选为“最景仰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