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次打印
论语第一篇原文与解析

论语第一篇原文与解析论语第一篇原文与解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之一,由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录成。
它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论语第一篇进行原文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解析在第一篇的开篇,孔子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际关系的价值。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复的巩固。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感。
孔子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与朋友交流和互动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当朋友从远方来到时,更加令人愉悦。
这表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相互愉悦和相互成长的。
最后,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提到了君子的标志之一。
君子不会因为别人的无知或误解而生气,而是以宽容和理解对待他人。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和待人处事的重要观点。
通过分析论语第一篇的原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人文关怀。
他强调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人际交往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他还提到了君子的品质和态度,对于修养和待人处事提出了要求。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都应该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总结:论语第一篇通过简短而深刻的语句,传递了对学习、人际关系和待人处事的重要观点。
通过深入分析其中的原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智慧和思想。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将这些思想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待人之道。
让我们共同学习孔子的智慧,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论语》第一二章全解.docx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 1 yu e XU e & Sh i X i Zh ι b U y ι yu e h U y (3u P <Bng Z 1 yu Qn f mg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 d b U y 1 l e h u Cn b U Zh i & b U y IJn b U y 1 j Un Z 1 h U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 I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 CU Z 1 yu e q i w C r en y e Xi CO t 1 钱 h co f ∂n Sh Cng Zh e Xi Qn y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 U h CD f C Sh C g 钱 h CD ZU o lu C Zh e W e zh 1 y CU y e j O n Z 1 W U b e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 e l 1 C d CO Sh eng Xi C t 1 y e Zh e q i W C r en Zh 1 b e n y U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孑L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 1),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 C):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 a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
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论语(A4拼音打印版)

论语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 zhōng 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 péng yǒu jiāo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论语打印版原本

论语打印版原本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篇原文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到的东西按时去温习和练习,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一位有修养的君子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校本教材《论语》第一季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汉族,在家族中年龄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老二,春秋时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
祖上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
其父叔梁纥(hé),其母颜氏名徵(zhǐ)在。
孔子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
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关于《论语》】《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一共二十卷,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语录体,是流传下来的语录体的汇编。
可谓汉语文章的典范。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学习《论语》的意义】1、如何做人《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论语》1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热悉夏礼和般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
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体禄就在这里了。”
13.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
对日:“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日:“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
善而教(jiào)不能,则劝。”
[译文]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子日:“道千乘(shèng)之国,敬事
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子日:“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1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圈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论语打印

2.2子曰:“诗三百⑴,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⑵’。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注释】⑴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⑵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
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
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羣,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读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羣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
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事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事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⑴,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注释】⑴文质彬彬——此处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多用来指人文雅有礼貌。
6.29子曰:“中庸⑴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⑵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
”【注释】⑴中庸——这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
“中”,折中,无过,也无不及,调和;“庸”,平常。
孔子拈出这两个字,就表示他的最高道德标准,其实就是折中的和平常的东西。
后代的儒家又根据这两个字作了一篇题为“中庸”的文章,西汉人戴圣收入《礼记》,南宋人朱熹又取入《四书》。
司马迁说是子思所作,未必可靠。
从其文字和内容看,可能是战国至秦的作品,难免不和孔子的“中庸”有相当距离。
⑵民——这“民”字不完全指老百姓,因以“大家”译之。
3.20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论语(A4拼音打印版)

论语(A4拼音打印版)论语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yǒu zǐ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zǐ yuē qiǎo yán lìng sè xiǎn yǐ rén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wèi rén móu ér búzhōng h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yǔ péng yǒu jiāo ér bú xìn hū chuán bù xí h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zǐ yuē dǎo qiān shèng zhī guó jìng shìér xìn jié yòng ér ài rén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shǐ mín yǐ shí使民以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选读
杨伯峻译注(语文组选编)
学而篇第一
1.1 子⑴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來,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通“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1.5 子曰:“道(通“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译文】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老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译文】孔子说:“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力量,就再去学习文献。
”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
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译文】有子说:“所守的约言符合义,说的话就能兑现。
态度容貌的谦恭合于礼,就不致遭受侮辱。
所依靠的人不失其可亲,也就可以尊奉他了。
”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译文】孔子説:“君子,吃食不要求安饱,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⑶’其斯之谓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有钱却谦虚好礼哩。
”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
’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译文】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
为政篇第二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译文】孔子说:“用政法來诱导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
如果用道德來引导他们,用礼教來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越出规矩。
”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译文】孔子说:“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
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
2.12 子曰:“君子不器。
”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
2.13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译文】子贡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
孔子道:“对于你要说的話,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译文】孔子说:“君子是团结,而不是勾结;小人是勾结,而不是团结。
”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2.18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⑶,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译文】子长向孔子学求官职得俸禄的方法。
孔子说:“多德,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说出,就能减少错误。
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足以自信的部分,谨慎地实行,就能减少懊悔。
言语的错误少,行动的懊悔少,官职俸禄就在这里面了。
”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車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做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
譬如大车子沒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
【译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祀他,这是献媚。
眼见应该挺身而
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这是怯懦。
”
八佾篇第三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都可以狠心做出來,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來呢?”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3.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译文】林放问礼的本质。
孔子说:“你的问题意义重大呀,就一般礼仪说,与其铺张浪费,宁可朴素简约;就丧礼说,与其仪文周到,宁可过度悲哀。
”
3.7子曰:“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
【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
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但是当射箭的时候,]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來,然后[作揖]喝酒。
那一种是很有礼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