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何会引起腹泻
医学基础知识: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总结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方面在我们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所以总结一下有助于考生提高准确率。
今天今天就给大家梳理关于糖尿病的病理总结。
1型糖尿病胰岛病理改变特征为胰岛B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及胰岛炎,病程短于1年死亡病例的B细胞数量仅为正常的10%左右。
50%~70%病例有胰岛炎,表现为胰岛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其他改变有胰岛萎缩和B细胞空泡变性,少数病例胰岛无明显病理改变。
分泌胰高糖素、生长抑素及胰多肽的细胞数量正常或相对增多。
2型糖尿病胰岛病理改变特征为淀粉样变性,90%患者的胰岛在光镜下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毛细血管和内分泌细胞间,其程度与代谢紊乱程度相关;此外,胰岛可有不同程度纤维化。
胰岛B细胞数量中度或无减少,胰高糖素分泌细胞增加,其他胰岛内分泌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为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中、小动脉硬化,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100 m的毛细血管和微血管网的病变。
常见于视网膜、肾、肌肉、神经、皮肤等组织,特征性病变是PAS阳性物质沉积于内皮下,引起毛细血管基膜增厚。
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引起肝脂肪沉积和变性(脂肪肝)。
总结,糖尿病病理改变如下:(1)结节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有高度特异性。
(2)弥漫性肾小球硬化型病变,最常见。
对肾功能影响最大,但特异性较低、在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亦可见相似病变。
(3)渗出性病变,但也可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故特异性不高。
扩充知识点。
糖尿病分期:Ⅰ期:肾增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30%~40%,但无形态学改变、若有良好治疗,可恢复正常。
Ⅱ期:发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多在正常范围,或呈间隙性增高。
Ⅲ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尿白蛋白排泄率介于20~200ug/min 之间。
Ⅳ期:尿蛋白逐渐增多,UAE 200ug/min,24小时尿蛋白0.5克,可伴有浮肿和高血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功能逐渐减退,晚期伴氮质血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糖尿病的症状表现及相关原因

糖尿病的症状表现及相关原因1.多尿症状糖尿病的患者首先就会出现多尿的症状,这种症状是由于血糖过高之后了,那么就会导致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够完全的被肾小管吸收,这样也就会导致渗透性利尿发生了,并且患者的血糖越高,那么患者的尿量也就会越多。
尿量变多之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水分也就会丢失的过多,这个时候患者也就会出现口渴的现象了。
2.多食症状糖尿病的患者会出现多食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者是胰岛素不敏感导致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陈萱下降,虽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是比较高的,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却很小,这也就会导致组织细胞经常处在一个饥饿的状态之下,从而也就会导致患者经常感觉到饿,要多食很多的食物来填补。
3.消瘦症状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消瘦的症状,这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在缺乏之后,那么糖尿病患者的机体也就不能够充分的利用葡糖糖来产生能量,从而也就会导致脂肪和蛋白质加速的分解,一旦消耗过多,患者自然也就出现了消瘦的症状了。
4.视力下降症状糖尿病初期的患者还会出现视力下降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晶体渗透压改变引发晶体屈光度发生看变化,糖尿病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出现了视力下降的症状了。
但一般早期出现这种症状大多是功能性的改变,只要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控制,那么糖尿病患者的视力还是可以恢复的。
一、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着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
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三、久病劳伤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病程较长,病久劳伤。
吃降糖药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和注意事项

吃降糖药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和注意事项对于许多糖尿病朋友来说,或许都存在这个烦恼,那么吃降糖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呢?本文是吃降糖药拉肚子是什么原因,吃降糖药拉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吃降糖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1、吃降糖药为什么拉肚子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卡波糖降糖药,有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是由于这类药物属于抑制小肠的α葡萄糖苷酶,降糖机理是通过抑制食物的多糖分解,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从而减少餐后高血糖,故常用于治疗餐后血糖较高的患者。
2、什么是降糖药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按作用的机理共分为八种,主要有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磺脲酰类促泌剂、二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促敏剂、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GLP-1受体激动剂、DDP-4酶抑制剂和中成药九大类多个品种。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者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外周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降糖化学药可大致分为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
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类、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噻唑烷二酮衍生物、DDP-4酶抑制剂等;其中促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
注射降糖药物有胰岛素及类似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等。
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
由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传统煎煮方剂的使用更为普遍。
但传统煎煮方剂的疗效更为理想。
3、拉肚子的定义腹泻是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黏液。
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糖尿病患者便秘腹泻反复交替怎么办?

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糖尿病患者便秘腹泻反复交替怎么办?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有60%-70%死于心脑血管病变,包括心肌梗塞及脑梗塞。
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往往发现其全身很多血管存在病变,闭塞严重。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前多有胸闷或胸痛等症状,但糖尿病合并心梗时,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心梗,即缺乏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仅仅只感到轻微的胸闷。
所以,糖尿病患者平时一定要留意观察身体上的小变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糖尿病患者便秘腹泻反复交替怎么办?一、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都有哪些?对于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意识淡漠、面色苍白等。
主要原因为患者对疼痛反应不明显,痛阈提高。
心慌、气短、咳嗽、呼吸困难等。
当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时,出现心力衰竭,患者出现胸闷、气促等临床表现,要高度怀疑心肌梗死可能,此类患者症状容易与呼吸道疾病相混淆。
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难以发现原因在于:1.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多有神经病变,当植物神经尤其是心脏的痛觉传入神经—迷走神经损伤时,心脏的痛觉就会减退甚至消失。
2.高龄:老年人心肌梗死中无痛性心梗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老年冠心病旷日持久,已经形成了丰富的侧支循环,而且老年人冠脉血管痛觉感受器功能减退,脑缺血、缺氧使痛阈提高,部分老年人还存在精神障碍,语言表达功能欠佳,从而难以发现。
3.病变严重: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梗,常有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心律失常、休克等,常掩盖胸痛的症状。
所以,从上文中不难得知,糖尿病无痛性心梗的临床表现是很难被发现和识别的,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人一旦发生心梗,便十分危急、死亡率高的原因所在。
除了心肌梗死这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以外,还有很多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患者便秘腹泻反复交替的情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二、糖尿病患者便秘腹泻反复交替糖尿病患者便秘腹泻反复交替主要是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病变所致胃肠功能紊乱的表现之一。
吃降糖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_0

吃降糖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一、吃降糖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二、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哪些三、降糖药物的服用方法
吃降糖药拉肚子是怎么回事1、吃降糖药为什么拉肚子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卡波糖降糖药,有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是由于这类药物属于抑制小肠的α葡萄糖苷酶,降糖机理是通过抑制食物的多糖分解,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从而减少餐后高血糖,故常用于治疗餐后血糖较高的患者。
2、糖尿病吃二甲双胍就拉肚子服用二甲双胍头一两周,尤其是空腹服药,有10%-20%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不适,包括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中有金属味、腹泻等。
这是高浓度的盐酸二甲双胍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的。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持续3-10天就能自行缓解。
但还是建议有不适症状的患者及时咨询医生。
服药期间稍作注意就可以减轻或者避免这些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不要在空腹或饭前服药,在进餐过程中服用。
这样,药物的吸收并不会受到影响,而不良反应会显着减少。
对于刚刚开始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可以在第一周的晚餐时服用一次药物。
这些不良反应常与剂量有关,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量,从小剂量开始。
使用肠溶片、缓释片等剂型。
这些剂型比起普通剂型来说,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少。
3、降糖药的副作用
降糖药共同的副作用为低血糖。
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
一、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二、诱发糖尿病的原因都有哪些三、糖尿病患者怎么护理好
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1、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糖尿病是指血糖中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过高, 进而出现了糖尿的症状,引发了人体脂质蛋白质代谢紊乱,在临床方面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三高一低,患者一般都会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但是人体消瘦,这就是常见的的三高一低的症状。
血糖过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有的患者甚至是一天可以料量达到10000毫升,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通常都会出现烦渴等症,访客就会导致患者多喝水,多喝水就会进一步加重的症状,人体的主要能量都是糖类,但是糖尿病大部分糖会从尿液中流失,就会造成人体能量缺失引起了饥饿感,所以患者就会见识比较多,糖尿病患者虽然食欲正常,但是体重会下降,患者还会有另外一个症状就是乏力,主要是葡萄糖不能完全被氧化,人体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乏力的症状。
2、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
2.1、糖尿病性足病: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2、糖尿病性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2.3、糖尿病性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2.4、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它影响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调节,导致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多饮、多尿和多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由于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血糖升高,尿液中的葡萄糖排出增多,进而引起渴舌、多饮、多尿以及食欲增加。
糖尿病患者常常口渴难耐,尿频尿急,尤其是夜间尿频,需要频繁排尿。
其次,体重下降和乏力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由于机体胰岛素的异常,细胞无法正常利用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身体组织无法充分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供应,导致患者感到乏力,而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增强,使体重下降。
第三,手脚发麻和视力模糊也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糖尿病引起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导致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会表现为手脚发麻、疼痛和感觉异常,而微血管病变则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视力模糊和甚至视力丧失。
此外,长期存在的高血糖还会影响各个脏器系统,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
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也较为明显,会导致慢性肾脏病和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此外,糖尿病还会引发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等。
面对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患者需要及早就医、确诊和治疗。
糖尿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体检和血糖检测非常重要。
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管理,包括控制饮食、进行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等。
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密切关注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保持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正常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乏力、手脚发麻、视力模糊等。
这些临床症状往往与高血糖和胰岛素异常相关。
及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需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龙源期刊网
糖尿病为什么会引起腹泻?
作者: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17期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近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腹泻,医生说这是糖尿病引起的。
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湖北宜昌荆海鹏
糖尿病是一种对人体多系统、多器官均可造成损害的疾病。
持续的高血糖或长期服用西
药(如二甲双胍、阿长波糖等),均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而造成肠道功能紊乱,使得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而引起排便次数增多和便稀。
同时,自主神经病变能引起肛门括约肌松弛、感觉功能障碍,导致大便增多,甚至大便失禁。
另一方面,食物通過小肠的时间延长,肠道内细菌过度生长,也会引起腹泻。
有些糖尿病还会导致患者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电解质紊乱而引起腹泻。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一般发生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呈间歇性腹泻,仅少数呈持
续性腹泻。
发作时间也不规律,有时在进食后,有时在夜间发作,常与情绪波动、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和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治疗糖尿病引起的腹泻要控制好血糖,忌油腻、生冷饮食,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以及营养神经药物。
赵英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为何会引起腹泻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32期
临床病例
李先生不知何故经常拉肚子,每天2至4次,大便呈稀糊状,偶尔水样便,但既不发烧,也无腹疼及里急后重。
起初李先生以为是吃坏肚子,自己从药店买了些抗生素及止泻药服用,但效果都不理想。
去医院消化科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均未见异常,考虑是“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前两天,朋友建议李先生到糖尿病科就诊。
通过询问病史得知,最近一年李先生体重掉了十多斤,但饭量却比从前还大。
医生给患者化验了甲功(FT3、FT4、TSH)及血糖,结果甲功正常,但血糖明显升高,最终真相大白,李先生的腹泻原来是由“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所致。
经过降糖、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患者腹泻症状明显减轻。
腹泻大多是由于受凉、饮食不洁、消化不良、肠道感染或慢性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等引起,有些腹泻则是由消化道以外的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如甲亢、糖尿病、胃泌素瘤等等。
胃肠道正常的生理活动,是在植物神经的有序调节下进行的。
由于长期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损害了支配胃肠道的植物神经,造成糖尿病人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腹泻,或是腹泻与便秘交替,此外,也有少数病人表现为顽固性便秘。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临床上并不少见,属于糖尿病比较常见的慢性神经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
严格控糖这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
尽量选择胰岛素,避免服用可致消化道反应的口服降糖药,如a-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
營养神经可给予弥可保(甲基维生素B12)、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硫辛酸等等。
对症处理止泻可酌情选用易蒙停(洛哌丁胺)、思密达(十六角蒙脱石)等药物。
糖尿病引起的腹泻属于非感染性腹泻,切忌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肠内的菌群失调。
临床上,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口渴、多饮、多尿等典型症状,而是以胃肠道症状(如腹泻、便秘等)作为突出表现,这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诊为慢性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因此,
当临床上遇到慢性腹泻病人,尤其是慢性非感染性腹泻时,不仅要想到肠道疾患,还要注意排除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
(摘自《医药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