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藤野先生》
1《藤野先生》

1 积累字词; 2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结构; 3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学 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人物 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背景资料
鲁迅到日本去的时候,日本的国力正是逐渐强盛,独霸东亚 的野心也日渐膨胀,又刚刚在甲午海战中歼灭了中国的北洋 水师,举国上下都弥漫着一股鄙视中国人的风气。有的报纸 就公开宣称:“西洋人视中国人为动物,实际确乎不得不产 生动物、下等动物的感觉,因此,他们(指中国人)在生理 上已失去人类的资格。”因此,鲁迅在这个时候去日本留学, 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 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 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 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 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第六段 第九段
表现了藤野先生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人
物特征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正 直 热 诚 治 学 严 谨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没 有 民 族 偏 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藤野先生简介
熟读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
樱 驿 剖 诘 绯 烂熳 鉴 宛 髻 咽 芦荟 芋 抑扬顿挫 畸 逊 匿 漏 凄 杳 诲 瞥 深恶痛疾
•
• • •
yīng 樱
fēi 绯
màn 烂熳
jiàn 鉴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梗概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梗概《<藤野先生>梗概》《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啊,那可老有意思了。
故事是从鲁迅到日本留学开始讲起的。
那时候的鲁迅啊,年轻气盛,满怀着对新知识、新思想的渴望就跑到日本去了。
他在日本的学校里,看到了好多新鲜事儿,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
在学校里呢,就有这么一位藤野先生。
这藤野先生啊,长得有点特别,据说他的脸是黑瘦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
可你别看他外貌普普通通的,这人可有一颗超级温暖又负责的心呢。
藤野先生在鲁迅他们学校里是教解剖学的老师。
他对鲁迅那可是相当的好啊,一点都没有因为鲁迅是个中国人就歧视他。
藤野先生教课特别认真,他会把鲁迅的笔记要过去,用红笔给改得那叫一个仔细,连文法的错误都不放过。
你想啊,这得多负责啊,就像那种特别贴心的长辈,生怕你学不好似的。
而且藤野先生还特别好奇中国女人裹脚的事儿,老问鲁迅,那股子求知欲,真的很可爱。
鲁迅呢,在日本的学习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些日本的同学啊,他们对中国人可就不那么友好了。
这些同学老是怀疑鲁迅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就因为鲁迅是中国人。
这多气人啊,鲁迅心里肯定老难受了。
可是藤野先生呢,他根本就不管这些闲言碎语,依旧对鲁迅那么好,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给鲁迅在异国他乡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但是呢,后来鲁迅还是决定要离开日本了。
他觉得啊,在这个地方,不管他怎么努力,好像总是会被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
他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改变中国的现状。
在他离开的时候,藤野先生还送给他一张照片,并且叮嘱他要继续努力学习,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鲁迅对藤野先生那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啊。
他把藤野先生的照片一直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当看到照片,就会想起藤野先生的好。
这篇文章啊,就像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一封长长的感谢信,充满了对藤野先生的敬重、怀念。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不管在什么时候,真诚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特别珍贵的,就像藤野先生和鲁迅之间的情谊,能跨越国界,温暖人心。
1《藤野先生》

藤野,名严,全名 藤野严九郎。1901年 10月,藤野先生应聘 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 讲师。1904年7月6日, 即鲁迅到仙台前两个 月,藤野由讲师升为 教授。
藤野先生与两个儿子合影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正门
鲁迅上过课的阶梯教室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 自第一篇小说《狂 人日记》开始用鲁 迅作笔名。
5、“我”在仙台还遇到什么事件? 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匿名信事件:有人写信说我的解剖成绩及格 是得了老师漏泄的题目(24—28); ②看电影事件:电影里一个中国人要被日本军 枪毙了,一群中国人却在看热闹(29—31)。
使“我”的意见变化了:弃医从文,提倡 文艺运动。
6、“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答:怀念与感激
主题探究
2、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仙 台弃医从文呢?
(1)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 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 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去仙台学医是 为了“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 (2)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在仙台学医期间发生 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的思想产生了 变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我们的第 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所以弃医从文了。
标致——原是“漂亮”之意,这时是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讽刺一些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不 务正业,注重容貌打扮的丑态。
1、品味课文似褒实贬的讽刺手法:找出下列句子中明似褒 义实为贬义的词语,并体会所表达的讽剌意味。 (2)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 在学跳舞。”
1《藤野先生》

瞥
yù
畸形 杳无音信 花梗
芋头
整体理解课文
《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散文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东京 ,表达对 清国留学生 的厌恶; 2.在 仙台 ,回忆与 藤野先生 的交往; 3.在 北京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感激 和 怀念 。
理清文章段落结构 :
文中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 想品质? 工作认真负责、一 添改讲义 丝不苟 没 严格要求、循循 正 治 有 纠正解剖图 善诱、尊重科学 直 学 民 热 严族 热情诚恳、真 关心解剖实习 诚 谨偏 诚关怀 见 认真求实的精神 了解裹脚 严谨的治学态度
阅读“惜别”
在文中找出 能表明藤野先生感情的词语 ——悲哀 凄然 叹息 叮嘱等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 话”,但为什么“竟没有说”? ——尊重鲁迅先生的人生选择。
合作学习6--23自然段, 概括人物形象。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白描手法勾画人物 典型特征 目睹印象—— 治学严谨
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举止 :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耳闻亲见—— 生活俭朴 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 冬天穿一件旧外套
学者形象
藤野严九郎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 哪几个典型事例?
思想感情
日暮里: 触发忧国之情
去仙台
爱
国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在仙台
虽然得到一些优待和关照,但面对 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 作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感受 到的不是尊重,而是一种辛酸,一 种弱国国民难于承受的内心的辛酸, 这里反映出他极强的民族自尊心。
爱国
阅读“弃医从文”
八下1《藤野先生》ppt

他的故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传递 了对知识、友谊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02
《藤野先生》的创作背景
鲁迅的创作历程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历程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早期的文言文小说到后来的白话文小说、散文、随笔 、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涉猎。
鲁迅的创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思想深邃,擅长通过细节 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幽默风趣
在描绘藤野先生的形象时,作者运用了一些幽默 风趣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增强 了作品的趣味性。
情感真挚
作品中的语言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 的敬爱和感激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 挚情感。
作品结构解析
严谨的结构
01
作品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节发展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使
得整个故事情节紧凑而完整。
《藤野先生》的写作动机
01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 性散文,写作动机主要是为了纪 念他的恩师藤野严九郎。
02
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 间的一位解剖学老师,他严谨的 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关爱对鲁迅的 成长产生了重要影响。
《藤野先生》的时代背景
《藤野先生》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民族危机深重。
鲁迅通过《藤野先生》不仅表达了对 恩师的感激之情,也深刻反思了当时 社会的黑暗和民族尊严的丧失,以及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03
《藤野先生》的主要内容
故事情节概述
故事背景
19世纪末的日本,中国留学生鲁 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期间,结识了 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
情谊。
主要事件
描述了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点滴, 以及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和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1课《藤野先生》

分析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 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 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也许我们 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 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 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 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大家 思考,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回顾旧知——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 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自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 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对留学生的所见所闻----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
----敬仰忧国
匿名信和看电影 ----愤慨心酸、
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
----忧国忧民
暗线 感情线索
本文是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作者的爱国情感
--弃医从文
导学提纲2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 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那文中还写了哪 些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这些事情与写 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藤野先生(18741945)名叫藤野严九郎, 1901至1916年在仙台医专 任教。是鲁迅在仙台学医 时(1904-1906)的老师。
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
课文写于1926年, 回忆了1902—1906年留 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 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 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 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 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 原因。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
1藤野先生

学会 整顿
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色彩旳语言.
1.精读1—2段,思索: (1)“东京也无非是这么”与后文哪几句 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旳情绪?
与“到别旳地方去看看,怎样呢?” “我就往仙台旳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旳情绪和辛辣挖苦旳笔触,描 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旳生活.流露出 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旳复杂情绪. 反衬一种爱国志士忧国忧民旳悲愤.
表白地点转换旳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么”; “我就往仙台旳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相识
仙台
北京
相处 离别
理清文章段落构造 :
第一部分:在东京
(1---3)
相识
第二部分:在仙台 相处
(4---35)
离别
第三部分: 在北京,怀念 (36---38)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旳交往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旳 语气加强肯定,阐明他们无一例外 旳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体现了 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旳极其沉痛 旳情感.“酒醉似旳喝彩”原指日 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 采烈旳体现.句中旳“他们”指麻 木旳中国人.
(3)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旳 转变,对这两件事旳论述侧要点有什么不同?
鲁 迅 1923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变化国民精神入手,
挽救民族危亡。
留 学 日 1923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简介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
等一系列论文。
本 旳 经 1923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历 1923年8月,从日本回国。
阅读课文提醒及 注释,了解文章 写作年代及时代 背景。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1.《藤野先生》

从上述两件事情(匿名信事 件、看电影事件),我们可知像 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 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 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 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 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4.“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怎样的?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 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一 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 大的。” “使我良心又发现,而且增加勇气 了。。。
怀念与感激 作者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 国思想统一起来了,把对藤野的怀念 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了
(二)关于文章的主题
以上几个问题我们都是围绕着鲁迅先 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析的,可以说爱国情 是文章的核心,鲁迅因爱国而厌恶滑稽无 聊的清国留学生,因爱国而弃医从文,因 爱国而犹为感激藤野先生,因爱国而时时 鞭策自己。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贯穿文 章,是文章浑然一体。这与文章表现藤野 先生高尚品质明线并不矛盾,不仅如此,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统一的整体。
第二课时
了解——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
1、阅读6-10段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 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描写? (第6自然段) “是一个黑 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 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 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 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别人是怎么说藤野先生的?这也叫什么 描写? (第9自然段)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 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 寒颤颤的,被别人疑心是扒手。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 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活画出 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 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一测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一些事例表现某 个人物的品质。用到本文的写作方法。
作业
完成《导学与训练》本课部分。
朗读过程中,考虑段落的划分。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时间的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推移
相别后
地点的 东京 转换
仙台
中国
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 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品一品
自读提示: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提示:可以分三部分。段落层次的划分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全文共有38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3段) 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 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全文的主体部分。回忆在仙台与藤 第二部分 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主要写藤 (第4—35段)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自己弃医从文的原 因。
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 第三部分 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 (第36—38段) 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读一读
宛如:正像,好像。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 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 镜子,这里作动词。 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 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 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的一些事 情。 不逊:无礼。逊,谦逊。 诘责:反问并责备。 杳无消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 远得不见踪影。 瞥见:一眼看见。
读一读
自读指导:
边读边思考:本文的选材标准是什么? 提示:作者写看樱花、日暮里、匿名信 等事件有何用意?
1.提问:课文一开头就描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 花和学跳舞两件事,如何理解作者的用意?
描写赏樱花的“清国留学生” “形成一座富士山”, 是形象、夸张的比喻;“还将脖子扭几扭”,他们以丑为 美,丑态百出;“标致极了”是讽刺反语,这些“清国留 学生”白天出入于上野公园,不务正业,游逛丧志。描写 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晚上会馆的地板“咚咚咚地响 得震天”,“满房烟尘斗乱”,这些留学生留而不学,于 国不顾。 作者对此嗤之以鼻。他鄙视、憎恶这种醉生梦死的生 活,作者到日本留学的目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学 习有益的知识和本领,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体现。“东 京无非是这样”,表明东京不足恋,“到别的地方去看看, 如何呢?”一句引起下文,这又为他去仙台结识藤野先生 作了铺垫。
2.提问:作者为什么对“日暮里”和“水户” 有深刻的印象?
“日暮里”,含有“日暮途穷”的意思,屈 原的<离骚>中有“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鲁迅 先生在他的<彷徨>的题辞中曾经引用过。鲁迅来 到异国他乡,必然会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看到 “日暮里”,自然会触动作者思念故国之情。 至于“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朱舜水在明亡后图据舟山为抗清根据地,失败后 亡命日本,在日本讲学二十余载,力图恢复明朝, “自誓非中国恢复不归”,最后客死在异国。鲁 迅很崇敬舜水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志。由此可见, 作者对“水户”有深刻的印象,是他具有强烈的 反对满清统治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表现。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 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 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 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 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 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读一读
自读指导:
写他:“黑瘦”、“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 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 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 外套,寒颤颤的”。
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 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
品一品
自读指导:
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 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 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 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给每件事情拟 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 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测一测
解释词语: 宛如 绯红 油光可鉴
驿站
作业
听写本课生字,家长签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特征刻 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 狭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 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读一读
自读指导:
朗读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 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 先生的初步印象。
3.提问:如何理解“匿名信事 件”?
作者气愤地叙述了这个事件后,又非 常愤慨地议论道:“中国是弱国,所以中 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作者在这里用了 一个本不是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复句,并 且用“当然”加以强调,深刻地揭露了这 种逻辑的错误,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懑 与抨击。然而作者冷静下来后,觉得: “也无怪他们疑惑”,马上意识到,弱国 国民受歧视,遭凌辱是不可避免的,于是 更加激发了作者立志学好本领,来报效祖 国的决心。
4.提问:如何理解“看电影事 件”?
在学习霉菌学的课堂上,“一段落已 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 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 一群中国人。”被杀的是愚昧的中国人, 围观的也是愚昧的中国人,影片的内容震 撼了作者的心。“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 我”,更是刺激了作者,加之周围“酒醉 似的喝彩”。这一切自然加剧了作者“弃 医从文”思想的转变。
议一议—文章的主题
以上五个问题我们都是围绕着鲁迅先 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分析的,可以说爱国情 是文章的核心,鲁迅因爱国而厌恶滑稽无 聊的清国留学生,因爱国而弃医从文,因 爱国而犹为感激藤野先生,因爱国而时时 鞭策自己。这是全文的一条暗线,贯穿文 章,是文章浑然一体。这与文章表现藤野 先生高尚品质明线并不矛盾,不仅如此,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统一的整体。
测一测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一个典型事例 表现某个人物的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 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 例,组织成文。
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册》本课部分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写作方法。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 隘的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 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
事 情
添改讲义 纠正 解剖图
思想品质
对工作 认真负责 热心助人 对学生 要求严格 一丝不苟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为人 热情诚恳 体贴入微
治学 严谨求实
议一议
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 法?可以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哪些借 鉴呢?
写人的作文要注意:
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叙事应该有详较多,小组 讨论,进一步划分层次。
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 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 (第4、5段) 到的优待。
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 第二层 (第6—23段)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 第三层 (第24—31段)热情,准备弃医从文。 第四层 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并与藤野 (第32—35段) 先生依依惜别。
5.提问:在课文最后一段,找出作者因受藤 野先生品质的激励、教育,而决心勇于革命, 为国战斗的句子,并加以体会。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 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 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几句话,作者 把对藤野先生的敬重与自己的爱国思想统一起来 了,把对藤野的怀念与自己未来的使命结合起来 了。作者所说的“良心发现”,就是作为中国人, 为了祖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增加 勇气”,就是增加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以 及它们的御用文人斗争的勇气。作者决心用笔作 刀枪,同“正人君子”们开战,为革命呐喊,为 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藤野先生
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积累并掌握本课出现的重点字词。 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 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 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读一读
驿站(yì ) 教诲(huì ) 系住(jì ) 芦荟(huì ) 瞥见(piē) 畸形(jī) 匿名(nì ) 诘责(jié) 绯红(fēi) 杳无消息(yǎo) 深恶痛疾(wù) 油光可鉴(jiàn)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是一篇写人为 主的散文。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 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 先生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 伟大品格,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 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品一品—本文的写作方法
(1)围绕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 (2)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 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 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 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本文选自 <<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 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 <<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