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针对训练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1_第3单元_第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1.生产决定分配提醒 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提醒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还存在着发放福利等平均分配形式。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形式:劳动、资本、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合法性的确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提醒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问题导引]2017年12月李冰一家的月收入为26 000元。
李冰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月工资4 000元;李冰的母亲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6 000元;李冰本人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投资税后利润收入10 000元;李冰之妻是外资企业会计,月收入6 000元。
(1)李冰一家的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的收入?(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提示](1)李冰父亲的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李冰母亲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李冰本人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李冰的妻子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2)体现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规律总结]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点拨]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
第七课训练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2010·沈阳市中考)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包括( )。
①国有经济②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③集体经济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2010·漳州市中考)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国有经济的是()。
A.肯德基连锁店B.陈雨自己开的杂货铺C.航空航天工业 D.孙跃就职的镇办饲料加工厂3.(2011·龙岩市质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以年均20%的增长速度蓬勃发展,解决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
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 )。
A.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B.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4.(2010·福州市中考)“草根经济”以小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根经济”( )。
A.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B.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C.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2010·宁波市中考)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私营企业有较大的增长。
截止2008年底,私营企业占企业总量的72.5%,占资产总额的12.3%,占工业企业就业人员的44.4%。
由此可见,私营经济( )。
①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得到国家的鼓励、支持、引导④扩大了社会就业,具有生机与活力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关于我国当前各种经济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B.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C.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D.国有经济是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7(2010·福州市质检)在金融危机重创世界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经济仍然增长8.7%。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教案教案: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收入的概念和含义。
2. 了解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3. 了解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的问题。
4.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个人收入的概念和形式2.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劳动所得、资本所得、转移支付、财产所得等3.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4. 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举例,引入个人收入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个人收入的形式(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个人收入的形式,如工资、奖金、利息、股息、房屋租金等。
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15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如劳动所得、资本所得、转移支付、财产所得等。
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各种收入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4. 个人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性和效率性问题(1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公平性和效率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影响。
5. 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收入。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意识和投资意识。
6. 综合训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人收入分配的综合分析和思考。
7. 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重点强调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对公平和效率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四、教学评价1. 针对学生的综合测试2. 针对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总结3. 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五、教学资源1. 教师课件和PPT2. 学生讲义和练习题3. 实际案例和数据材料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理论教学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介绍了个人收入的分配问题。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

体现的 关系 不同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 地位
体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 的雇佣关系。雇主必然 要无偿占有劳动者的一 部分剩余劳动,雇主与 劳动者之间存在不平等
相同点
都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三、多种分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2、为什么?
前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
意义——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的 范围 同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存在雇工经营的非公有 制经济
不 同 点
分配的 方式 不同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 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 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
按劳动力的价值分配, 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 企业将按劳动者的劳动 力价值支付给劳动者报 酬
学习目标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二、按劳分配是什么,为什么? 三、多种分配方式是什么,为什么?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1)根本原因: 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 (2)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二、按劳分配是什么,为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 前 提——公有制
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性质和特点
公有制
60%
②就业劳动者最多
①公有制占主体
按劳分配占主体
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经营风险收入 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社会保障中的福利性分配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按土地要 素分配
高中政治评课稿

高中政治评课稿带着真诚,收获财富今天参加市上组织的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讲课比赛,自己的收益真的是很大。
参赛的题目是“个人收入分配”这是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因为我也正好在下午也讲到这,因为是第一轮带政治,所以每节课我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更好的呈现给我的学生,怎样才能使他们听的容易,而我又讲的轻松。
所以高级中学的XXX老师和XXX的XXX老师给我送来了及时雨。
对于两位前辈,我更多的是研究。
首先是成熟老练的XX,她的果敢干练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XXX对课本的熟识程度,让我钦佩,她几乎是没有漏掉任何一个知识点。
三:XXX的语言组织能力也是非常的精密,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她没有废话,重复啰嗦的,而且根本没有知识上的表述错误,这令我非常的羡慕,也非常值得我研究。
四:课堂思路清晰,整个课堂为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大环节进行。
但课堂XXX的几个细节,我觉得应该再美满一下比如,在导入的时候,XXX在一个个的让学生回到他们父母是干什么的、月收入是多少。
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有点不妥,因为高中生处的这个阶段,自尊心是特别强的,尤其是设计到家庭这一块,他们一般是很不情愿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家庭的一些隐私,比如父母是干什么的,尤其是家庭条件不好的,比如有些父母是收废品的、有些是工地上的工人、有些是摆地摊,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问这些问题很容易伤害到他,甚至影响到他以后在班集体中的生活。
另一方面,XXX在开始的时候就呈现了XXX的材料,让学生判断其中员工的分配方式,XXX也许是想让学生带着问题研究,但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找我的不是很好。
加入吧把这一材料放到知识点讲完之后再呈现,这样不仅可以检测到课堂效果,而且更重要的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
其次是一中的XXX,XXX讲课的风格可以说是幽默一:他的导入很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以自己的收入和足球运动员的收入,还有XXX员工的收入为契机。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 3.7 个人收入的分配

更多查阅
更多查
阅
更多查
阅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导向和减税政策发挥了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当前,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和熟练劳动力出现了短缺,劳动力价格上升,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工资留住劳动力,这使居民收入增加。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意义有哪些?)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更多查阅。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7课 第2框PPT教学课件

• 5.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 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 这说明( )
D.③④
• [解析]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显然不会增强国
有企业的控制力,目的也不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与公平竞争也没有直接关系,①④错误;国 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是调整国家和企业之间收 入分配的一个举措,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 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②③正确。故选C。
• [答案] C
• 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 会范围内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进行必要 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个税调整、支农 补贴等。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 __资__源__有__效__利__用__的__程__度____。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典题导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
(2014·重庆卷)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逐年
提高(如下图所示),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财政实力。
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 )
•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
• 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 ③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
• ④目的是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促进共同富裕。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清理规范隐
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
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为
什么要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如何妥善解决我国收 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学习目标
• 1.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含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了解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 举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西方经济学家斯蒂格里兹说:“竞争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这会使得一部分人缺乏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
”经济学家奥肯则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指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
这主要说明()
A.发展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不公平B.发展市场经济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C.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体现D.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目的
2.2010年1月1日起,国有事业单位将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实现以职工的劳动成果为依据支付劳动报酬。
绩效工资收入所属的分配方式是()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
C.按劳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需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按劳分配
4.现阶段我国坚持和完善占主体地位的按劳分配制度由我国的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这些经济条件指()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国家性质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要求③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对按劳分配理解正确的是()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原则B.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
C.按劳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D.按劳分配直接原因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王某是私营企业老板,月投资利润7000元;其妻是外企会计,月收入6000元;他们的收入体现的分配方式包括()
①按劳分配②按生产要素分配③按劳动要素分配④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为此国家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①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③坚持平均分配,实现社会公平④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大学生小范2012年上半年自办个体打印服务部,取得好的效益;下半年又扩大投资,雇佣工人成立印务有限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
他一年的收入包括( )
①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④合法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A.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小吴的叔叔开了一家个体杂货店,收入不少。
其取得收入的方式属于()
A. 按劳分配
B. 按劳动要素分配
C.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10.某国有控股企业职工持股参与收益分配属于()
A. 按资本要素分配
B. 按技术要素分配
C. 按劳动要素分配
D. 按信息要素分配
11.国有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效益分红。
这些科技人员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
B. 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12.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到: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
这句话说明()
A.公平与效率相对立
B.公平与效率互补的、
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3.下列对收入分配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②有差别就不公平
③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④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下列能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的是()
A.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B.实行高收入者自行纳税申报制度
C.坚持和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D.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5. 要解决漫画中出现的问题,需要()
分配中的比重
②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③政府强化税收调节,整顿不合理分配秩序
④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判断题(对的选A,错的选B,每题1分)
16.只要在公有制内部才能进行按劳分配,公有制内部也只存在按劳分配。
()
17.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
18.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19.劳动收入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一定不合法。
()
20.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2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应没有差距。
()
2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2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前者是后者根源。
()
2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25.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绝对平等。
()
三、问答题(共30分)
26.小张在一家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一年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是4万元,投资股票的收入是1万元。
小张的妻子下岗后,自己开了个小吃店,自己当老板,一年收入5万元。
小张的父母是农民,他们种地一年的收入是8000元。
(1)请分析小张一家的收入分配状况?(5分)
(2)以上材料说明了我国当前实行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并分析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0分)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⑵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