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 经济-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思维导图

高考一轮复习 经济-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思维导图

坚持效率与公 平并重原则
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


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

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

重要

措施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有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实施主体和依据
国家 法律
分 配
社会保 障收入
形式
众基本生活水平,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
意义
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坚持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原则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障
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
坚持共同富裕原则
坚持共同富裕、维护收入公平是坚持协调、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社会整体消费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反对收入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 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形式:工资、奖金、津贴
按劳分配
特点
多劳多得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原因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意义
体现了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分配领域:各种所有制经济——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混合所有制经济等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中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政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练习必修1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16·巴中零诊]某村民今年将自己承包的50亩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担任技术员,合作社按每亩地800元的标准给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并按月支付劳动工资。

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社流转的做法有利于()①转变经营方式,完善所有制结构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④解决分配不公,实现社会的和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B解析土地经营权向合作社流转的做法,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②正确;此举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发展,③正确;此举并没有改变我国的所有制结构,①排除;此举只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但并不能解决分配不公问题,④排除。

2.[2016·洛阳期中]目前,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和信托、基金和保险等。

这种经济现象说明,在我国()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③经济建设资金充足④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且风险不断降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理财等,这些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①正确;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多元化,说明我国居民财产配置多元化,②正确;个人收入增加并不能说明国家经济建设资金充足,③排除;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并不意味着投资风险不断降低,④排除。

3.[2016·遵义联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得到国家保护和社会认可。

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①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②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③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终奖金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 B解析除了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之外,其他的收入都属于非劳动收入,①②当选;③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④属于按劳分配,排除。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优质课件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不能实行平 均分配
意义 (why

地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效率与公平:收入
(2)精准扶贫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分配方式对效率、
3.强化重点题型:原因意义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公平的影响;提高
类选择题;图表类、举措
3.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
效率,促进公平
类主观题
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考点一、 生产决定分配 (我国的分配制度)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 的环节,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和纽带。
生产
决定
分配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定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第 七课个 人收入 的分配 (共3 4 张P P T )
(2020·四川·月考试卷)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生活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 产品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方法技巧
如何判定分配方式 (1)所有制性质判定 ,公有制经济里面主要是按劳 分配 ,其他经济成分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2)通过参与方式判定:如果通过付出劳动参与分 配。那么在公有制里面属按劳分配。在非公有制中属 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其余参与方式,如技术、资金等都 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考纲 展示 1.分配制度 2.收入分配 与社会公平 1.从考查内 考情 分析 容上看 2.从考查形 式上看 式并存。 (1)收入分配公平;(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近年来本课的高频考点主要集中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处理 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试题主要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以非选择题的 形式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党和政府的做法。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 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 的保证。 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兼顾效率与公平,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 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 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面稳步前进。
(2)维护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比重再分配: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 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个人收入的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3)我国多种分配方
基 础 整 合 热 点 聚 焦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练习7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后练习7个人收入的分配新人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七) 个人收入的分配(限时:45分钟)(对应活页卷第285页)一、选择题1.小张一家三口,父亲在国企工作,月工资2 200元;母亲自己开了个小店,月收入1 600元;小张在外企工作,月收入2 600元;此外还有股票收入3 000元。

该家庭月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有___________元、劳动收入有________元、财产性收入有_________元。

( )A.2 200 4 200 3 000 B.2 200 6 400 3 000C.3 800 7 200 0 D.5 200 6 400 4 600B[小张父亲在国企工作的工资所得为按劳分配收入,为2 200元;小张父亲、小张母亲、小张在外企工作所得均为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总计为2 200+1 600+2 600=6 400元;小张一家的财产性收入为股票收入所得,为3 000元,故本题选B。

]2.村民崔某用自己承包的3亩地入股,成为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和员工。

崔某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2017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 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

崔某一年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属于按劳分配③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崔某在农业科技公司获得的土地租金收入、土地入股分红收入和工资性收入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获得的收入,故①符合题意。

按劳分配的范围是公有制经济,故②与题意不符。

分红的收入依据是自己的土地入股,红利收入主要是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未涉及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故④与题意不符。

] 3.(2017·眉山中学5月考试)微信“打赏”是读者在微信订阅号上阅读完原创文章后,如果认可这篇文章,点击文章下方的“打赏”链接,并支付一定的金额给作者的行为。

微信公司在汇总“打赏”后,会把所得金额如数支付给文章作者。

这样的“打赏” ()①变革了原有支付模式,能够提高作者的收入②增加了读者的支出,会降低读者的消费体验③增加了微信公司的收入,提高了其经营效益④体现了社会对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尊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微信“打赏”是对原有的支付方式的创新,能够增加创作者的收入,也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①④符合题意。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1_第3单元_第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1_第3单元_第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最新考纲]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1.生产决定分配提醒 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提醒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如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另外还存在着发放福利等平均分配形式。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形式:劳动、资本、⑥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⑦合法性的确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⑧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提醒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问题导引]2017年12月李冰一家的月收入为26 000元。

李冰的父亲是国有企业职工,月工资4 000元;李冰的母亲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6 000元;李冰本人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月投资税后利润收入10 000元;李冰之妻是外资企业会计,月收入6 000元。

(1)李冰一家的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的收入?(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提示](1)李冰父亲的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李冰母亲是按技术要素分配;李冰本人是按资本要素分配;李冰的妻子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2)体现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规律总结]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1)分配形式在经济生活中的体现[点拨]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

导与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导与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题扫角描度(s3ǎom维iát护oí))探(:w2究é01i4h年ù)大公纲全国文综,26, 选平;2的01措4年施广东,26,选;2013年重庆,13(3),非
选;2013年江苏,35,非选;2012年新课标全国文 综,16,选。
典例导引 (2014年大纲全国文综,26,4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深化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 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第十一页,共35页。
特别 (tèb走ié出) 按劳分配理解中的几个误区 (1提)公示有制经济中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在 公有制经济中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 (shè huì bǎo zhànɡ)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属
4.效率与公平(gōng píng)的关系
含义不同
矛盾性 一致性
如何协调 二者关系
效率
公平
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 效利用的程度
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 能过大(不能出现两极 分化或者平均主义)的 程度
强调生产和财富的增加
强调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 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 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 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七页,共35页。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①的济②又(①2二二效发)正提率者率展者确高具的社分处效别有会理一主强效先致 义调促平率。富性 市不;。进与另奉神保证(ohn帮b。 场同zgè公献公ǎ一)一 经的存盾精平方方 济方在的面面面,矛关初,,,公物(前系次效w平质提分率ù收殊是z配是h入提ì)和公悬高再平经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9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4、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 本原则。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总结:理解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为什么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②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和材料
③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题都是考查的重点,选择题聚焦于分
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配方式和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
①收入分配公平 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材料题多立足生产、分配、消费的关 系,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对我国 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措施。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1)内容:
①按资本要素分配:突出强调“投资收益”,如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 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 ②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③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劳动者所得,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
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④按技术要素分配:
突出强调“技术贡献”,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2.→ 如知何个识参人入的分配体与如系分何:税配参生收(与产:财分(政配创与(税税依造税分收收法财的的纳收配富基种税)制)本类是度特公→与征民分分的配配基(原本财义则富务)的与分国配家)
考点考向概览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概览
考向定位
7、个人收入的分配 ⑴分配制度 ①生产决定分配
1.从知识的考查看:重点考查收入 分配方式和社会公平的维护。社会公 平的维护经常与宏观调控、经济发展 方式转变相结合
配的物质基础。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 退,普遍贫穷。
3、意义(作用)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 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 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 位,是分配制度的伟大变革。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搞平均主义,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普遍贫 穷。
3、按劳分配的意义(作用):
激发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劳动者: 推动劳动者努社会地位。
社 会
历 史:
有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
⑤按管理要素分配:强调的是企业中的经理等管理者的年薪及奖励 ⑥按信息要素分配:指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点子)的收入。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2)意义
•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 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 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生产要素)
•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个人)
(2)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 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拓展思维】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理论前提: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 式; (2)根本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3)直接原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4)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制度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 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宏观把握知识 第三单元的内容结构
个 人 我国的
收 收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分配制度)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入 的
收入分配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和实现
(分配政策)

分 配
与社会公平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分配原则)



财政的巨大作用
家 财政: 财政收入与支出
1.一条收主线: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生产
决定
分配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决定
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关系)
决定
分配制度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多层次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考点一、生产决定分配
【特别提示】
(1)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是处于决定作用的环节,分 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 (2011湖南模拟)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消费品的 分配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 ①农民承包土所得的收入
• ②个体劳动所得
• ③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和奖金、津贴
• ④某外资企业员工的工资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下列收入分配符合按劳分配基本原则的有( )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
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
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
企业存、在公性有质制控股的社股会份主制义企制业度中下职工的工
【注意点】资 营、 所适奖 得用金都范、属围津于贴按与劳农分公村配有经。制济土经中地济的经承营包权土流地转经所
得不分属配于尺按度劳分配,而劳属动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公有制经济内不仅有按劳分配,还有其他分
配方分式配。对象
个人消费品
分配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考点二、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2、原因: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 ②王某在农村集体经济承包经营中获得的收人 ③孙某在某国家机关工作获得的工资收入 ④李某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考点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