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合集下载

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

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
存在性质 适用范围 社会主义制度下 公有制经济 劳动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点】 分配尺度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⑵原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按 劳 分 配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生产资料 公有制 生产力发 展水平 劳动的性 质和特点
社会占有, 由社会分 配 不高, 不平衡 存在差 别,谋 生手段
2.兼顾效率与公平
• ⑴效率
•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 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 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 标之一。
• ⑵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①是什么——二者的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
的关系。第一,两者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 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第二,两者又是一对矛盾。提高效率必然牺牲一 些公平;保证公平必须放弃一些效率。
2.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 一致性: 率
对立性:
物质前提
保证
公 平
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2011高考江苏卷)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 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 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 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
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
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s【特别提示】
工资收入不都 属于按劳分配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生活与哲学》第七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学案【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普遍性、客观性。

二、明白得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联系的多样性。

3、重难点把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知识梳理】一、联系的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总特点是:。

2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普遍性表此刻: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有着如此或那样的联系。

(事物之间)②每一事物各个部份、要素之间是彼此联系的。

(事物内部)③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各类联系交织起来的丰硕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整个世界)(3)方式论:要求咱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二、联系的客观性分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讲,能够分为(1)(2)3、联系的客观性方式论要求:(1)咱们要从事物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能够依照事物联系,改变,调整原有的联系,成立新的具体联系。

三、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二、联系的多样性方式论要求:(1)要求咱们。

(2)咱们在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中,既要注重,又要适当运用自身的;既要把握事物的,又要关注事物的;既要熟悉事物的,又要重视事物的。

总之,一切以、、为转移。

四、易错点明白得:、不要把联系的普遍性明白得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所谓联系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每一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当中。

从内部组成要素看,是普遍联系的;从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看也是普遍的;从事物进展的历史趋势看,该事物与过去和以后的联系也是普遍的。

②联系这种关系活着界万物中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此是普遍的。

每一事物与其周围事物的联系又是具体的、有条的、相对的。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公有制 经济形式 ①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 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 ②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的承包收入属 于按劳分配。
承包土 地赚钱
奖金
工资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9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 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劳动产品也没有极大丰富。 在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这 两种分配方式中,应该实 行哪种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劳动者 的劳动能力存在着明 显差别,劳动还是谋 生手段。在平均分配 和按劳分配两种方式 中,哪一种更合理?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金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 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 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意义 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为什么
多种所 有制经 济共同 发展
按生产要素分配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请判断以下收入属于哪种收入分配形式?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 按劳动要素分配 ) 2、小李(管理硕士)是某外资企业的经理,年 薪15万。 ( 按管理要素分配 ) 3、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 20万。 ( 按资本要素分配 )
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就是:每个人尽责任的劳作,然后索取自己的需求。
社会财富人人有份,劳动成果平均分配,干多干少一 平均分配:
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3、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1)坚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无答案):13-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无答案):13-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学案(无答案):13-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______。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按需分配)。

4.按劳分配的地位和意义。

(1) 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________,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_______。

(2)意义: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②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_______,提高________,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________的社会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________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的原因(1)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________的确认。

(2)体现了国家对公民____________的尊重,对劳动、________、人才、________的尊重。

(3)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组内研学】活动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小张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大型国企工作。

小张凭借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工作业绩突出,工资迅速升到了令工友们大为羡慕6000元/月。

工友小王说:小张每月6000元,我只有3000元,不公平。

我们是国有企业,应该实行平均分配。

工友小陈说:平均分配并不是最好的,如果实行按需分配,那才叫好呢。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7.1我国的分配制度详解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7.1我国的分配制度详解
——对社会的积极意义
公有制
60%
①公有制占主体
②就
业劳
5.按劳分配 的地位
动者
最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情境探究三
最近我家开了 个小商店收入 比我工资还高
小 李
该国有企业车间的成员们有 了工资外的收入了。
我利用双休日为一 家私营企业当技术 顾问, 报酬很丰厚
我买了一支股 票,每股升了 两元。




初级技工
② 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 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及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 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 造福于人民。
试试身手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决定
生产关系
所有制形式 人与人关系 分配方式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
决定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为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客观必然性
(1)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根本原因
(2)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铃木购买股票,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5、小王老家的房子租给一商人,房租一年4000元(土地 )
6、某股民炒股票赚了3万元( 资本 )
7、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元( 信息 )
8、小孙是卖服装的个体户, 一年净赚2.5万( 个体劳动所得 )

政治高考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PPT课件

政治高考复习  经济生活 第七课PPT课件
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5
45: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 1[、特按别劳提分醒配] 的含义
•• (范①围不、能基认本为内“容按、尺劳度分、配要意求味) 着等量 • 2劳、动按必劳分然配获的得原等因量报酬。” •• (现②实不经能济认条为件“:公前有提、制基范础围、内直只接有原因) • 3按、劳按分劳分配配,的不作存用在与其意他义分配方式”。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
(5)它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促进经济发展。
14
• [特别提醒]
• 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被称为第一次分配 (如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都属于初次分 配);
A.29760元 17000元 B.49760元 20000元 C.48800元20000元 D.44260元 3000元
B
10
4.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
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
资、奖金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劳动
获得的收入
③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
④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入
• ③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 ④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 A.①②
B.②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C
9
• 3、某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技术员王某 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得3000元, 他还将自己的专利技术投入公司入股,年终 又获得17000元,全年他共得工资款36000元, 岗位津贴960元,奖金12800元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一框

26 000元 19 000元 21 000元 11 000元
【解析】
本题考查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我国个人收
入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个体劳动 成果分配。材料中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为36 000+ 8 000=44 000元,按生产要素收入为5 000+6 000=11 000 元,15 000元属于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正确选项为D。
3.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涵,联系现实生活事 例,说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 区别,以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重点) 4.积极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 制度对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及促进社会财富创 造和发展生产的作用。
新知预习
1.按劳分配的性质、基本内容和要求、必然性、意 义、地位分别是什么 1 (1)性质:按劳分配是 □ ________经济中个人消费品 分配的基本原则。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课时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提高学习
课时作业




课前预习· · · · · ·· · · · · ·· · · 有的放矢 · · · · · ·· · · · · ·· · · ····· ····· ···
目标要求
1.通过对生产决定分配的认识,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2.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及作用,能够判断一种分配方 式是否属于按劳分配。(重点+难点)
2 (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 □ ________经济中,在对社 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 3 4 □ ________(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 □ _____ 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经济生活第7课第1框

经济生活第7课第1框

高一政治学科导学案
:第一课第二框货币的演变——纸币、信用工具和外汇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再生产的基本环节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学完这一课之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
1、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王某是私营企业老板,月投资利润20000元;其妻在国有企业工作,月收入2500元,女儿是外企会计,月收入4000元。

王某、其妻、其女的收入分配方式依次是
①按劳分配②按资本要素分配③按劳动要素分配④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A.④①③
B.④③③
C.④②②
D.②①③
3、有一家庭,丈夫在国有企业月工资收入2600元,妻子在外资企业月工资收入3000元,炒股月收入1000元左右,儿子独自经营一家小服装店月收入5000元,下列款项中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共
A.5600元
B.4000元
C.7600元
D.9000元
4、下列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
①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
②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③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④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 必然性
(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2)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重要性(意义)
(1)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 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 促进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是对几千年来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 动者的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价格、供求等信息获得的收 入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 (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 (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 得的收入。
注意的问题:
(1)劳动收入是不是都是按劳分配? ①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 ---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2)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 ①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股票,年终分得红利1万元;甲出租住房,年
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 )
A.4万元 C.6万元
B.5万元 D.7万元
B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 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 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 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 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 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按资本要素分配


产 要
按技术要素分配

分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分红或股 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 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 让的收入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所 得的收入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
A
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 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 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公有制企业中职工的收入是不是全部都是按劳分配? 绝大部分是按劳分配,除了按劳分配的还有其他分配
方式取得的收入比如存款获得的利息收入或炒股取得的 收入是按资本取得的收入。
(4)科技人员的收入是不是都是按技术取得的收入? ①公有制经济---按劳分配
②私营或外资---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 ③科技入股---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自己研究,转让成果专利---按技术要素分配
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1、是什么?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为什么?
(1)生产决定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生产力多层次,不平衡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
1、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范围(仅限于此)
分配尺度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B
c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 七 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自主学习
阅读P58-60,思考如下问题:
1、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的?为 什么要实行这一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坚 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3、什么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表现形式有哪些?意义?
津贴; 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等。
注: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 探究:我国现阶段,能否实行按需分配或平均分配?
按需分配
根据社会成员需求, 对社生会产产力品? 进行分 配,即需要什么就 分配什么
平均分配
不论工作态度、工 作成劳绩动、的贡性献质大、小、 效率特高点低? 等等,实 行大平均,大锅饭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 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 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对象
分配结果
2、性质: 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表现形式: 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
的工资、奖金、津贴; 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
3、地位: 主体地位 基本原则
小调查
• 你家庭成员中有哪几个人有收入? • 都从事什么工作? • 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 1、生产要素:
为了进行产品的生产所投入的的各种经济资源。
在现代,劳动、资本、土地、信息、管理、 技术等都是基本的生产要素。
2、表现形式: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信息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 / 按资本要素分配
5、黄教授向某农民提供一条致富信息,收费200

按生产要素 / 按信息要素分配
2.意义:
①两个确认: 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两个尊重: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
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两个有利于: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 判断:下列收入分配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
1、小明是某国有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3000元。
按劳分配
2、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3200元。
按生产要素 / 按劳动要素分配
3、小李是外资企业的经理,年薪10万。
按生产要素 / 按管理要素分配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年纯利润12万。
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
按劳分配 为主体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按劳分配的客 观必然性
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按劳分配的意义地位
其他分 配方式
按生产要素分配
形式: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 土地、信息等
意义
1、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甲利用空
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甲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