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宜兴市红塔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9.2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苏科版

合集下载

省宜兴市红塔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苏科版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省宜兴市红塔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9.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苏科版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牛顿第必定律1、知道牛顿第必定律2、理解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由;教课目的3、理解惯性,认识全部物体都有惯性;4、经过学习,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要点: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课假想难点:对惯性现象的理解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鸡蛋、教课准备硬纸片、铁架台、细线、纸箱、木块等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新课引入:我们学过了力,全部物体都遇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全部物体都在运动,静止不过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成效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亲密的联系.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两者之间的联系.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他的依据是一个物体(比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一定使劲才能使它不断地运动下去,失掉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物体的运功需要力来保持吗?新课:一.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师重申实验中注意事项: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放,滑究竟端的速度同样,不一样的是水平面资料。

学生要理解实验要求的一些目的演示实验: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1)教师发问:小车为何停下来?(学生回答)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遇到了阻力.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2)教师发问:小车滑行的距离怎么长了?(学生回答)小车遇到的摩擦力变小了3)教师发问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学生回答)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结论:表面越圆滑,小车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行进越远。

假想:假如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特别圆滑、阻力无穷小的圆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怎样?小车应当永久运动下去最后,英国的有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古人研究的成就,成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必定律.全部物体在没有遇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有名的牛顿第必定律.也就是物体在不受力的状况下,也能运动,因此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保持牛顿第必定律是成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获得的非实验定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2节,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内容和意义。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时,还介绍了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2. 掌握惯性的概念,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3.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容,惯性的概念,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思考桌子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是保持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

2. 知识讲解:a.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解释惯性的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c. 讲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惯性与质量: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七、作业设计:a. 乘坐公交车时,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倒。

b. 放在桌子上的篮球,如果不拨动,它会保持静止状态。

2. 答案:a. 乘客会向前倾倒,因为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身体惯性使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车速突然减慢,导致乘客向前倾倒。

b. 篮球保持静止状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篮球会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9.2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 苏科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 苏科版 物理八年级下册

9.2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学年:2022-2023•教材版本: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基本原理。

2.熟悉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实际应用。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简单的物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3.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熟悉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四、教学难点1.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析简单的物理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材《物理八年级下册》苏科版。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等。

3.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航模轨道、各种铅球等。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5分钟)•利用实验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我们在汽车突然停下来时会向前倾斜?–为什么摩擦力会使物体停下来?–为什么摩擦力会使物体的速度减慢?–为什么悬挂的钟摆会停下来?•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问题的共同点,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6.2 讲解(15分钟)•使用PPT或黑板,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基本原理:–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内容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将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是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或者称为“物体的速度将保持不变,直至受到外力的作用”。

–解释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原因。

–解释惯性现象和惯性力的概念。

6.3 实验活动(30分钟)•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实验1:使用弹簧测力计和不同质量的铅球,在水平光滑桌面上进行拉力实验,观察铅球的运动状态和测得拉力。

–实验2:在航模轨道上放置一个铅球,移除挡在前面的障碍物,观察铅球的运动状态。

•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结论,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9.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9.2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主要讲述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本节课将详细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意义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掌握其表述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及意义。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以及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钢尺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牛顿第一定律。

2. 知识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表述及意义,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精选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和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表述:F合=0 → v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意义: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原因,为力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惯性现象。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 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个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2

初中物理苏科版 八年级下册: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2

9.2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3.理解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通过实验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3.了解观察、实验及推理都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科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2.培养学生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安全交通教育【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鸡蛋、硬纸片、铁架台、细线、纸箱、木块等、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从身边的现象开始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小实验:用力推动放在桌上的课本二、新课教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3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Galileo,1564-1642)实验方案实验设计目的: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实验设计思路:以小车为例,尽量减小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看小车运动的情况。

(怎样使小车运动更远?)相同条件:相同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速度相同(同一斜面、从同一高度静止开始下滑)不同条件:表面不同即阻力不同木板、棉布、毛巾、小车、斜面实验器材:木板、棉布、毛巾、小车、斜面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1.在弯曲轨道的一边释放一个小球,观察小球在另一边上升的高度2.逐渐减小轨道与水平倾角 ,直到 减小为零时,再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9.2牛顿第一定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9.2牛顿第一定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设计-9.2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2.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3.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准备1.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2.教具:小车、直线轨道、弹簧、运动计时器、直尺。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对力、质量和加速度的理解。

2.提出问题:当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生什么情况?步骤二:引入牛顿第一定律1.提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它所受合外力为零。

2.分析并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步骤三:拉动式实验1.教师设置一个斜面,将小车放置在斜面上。

先保持小车静止,然后用力拉动小车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醒他们注意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匀速直线运动)。

3.学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总结并解释为什么拉动小车后它会有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4.学生归纳出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步骤四:分析式实验1.教师设置一个弹簧,将小车放置在弹簧上。

先保持小车静止,然后用力推动小车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醒他们注意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匀速直线运动)。

3.学生根据实验得到的结果,总结并解释为什么推动小车后它会有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4.学生归纳出物体在没有合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提出问题: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时,会发生什么情况?请结合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回答。

2.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或情境,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其中的现象。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进行解释?四、教学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9.2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原理;•掌握如何利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原理;•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物体的运动概念,例如:我们走路、跑步、自行车行驶等都是物体的运动。

2. 概念解释(15分钟)•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即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静止物体将保持静止,运动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即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相对的,需要参照其它物体或参考系。

3. 实验演示(20分钟)•设置一个光滑水平桌面,在桌面上放置一个小木块;•用力将小木块推动一下,观察小木块的运动;•重复实验,但这次不用力推动小木块,让其自然滑动;•对比两次实验的结果,让学生发现小木块受力的影响程度是否有所不同。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学生互相讨论,帮助解决各自遇到的问题;•选取几组进行问题解答和回答。

5. 拓展应用(20分钟)•提供一些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小车行驶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不同实际问题中的受力情况,并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6. 总结复习(10分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原理;•总结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对应的受力情况;•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演示和讨论环节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学生完成练习题和拓展应用的活动作业,教师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总结复习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二、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二、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9.2牛顿第一定律【设计思想】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本节课本着新课改的思想,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注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反馈渠道。

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由特殊到普遍,知道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从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对物体运动有影响2、学会设计实验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3、经过实验、分析和推理建立起牛顿第一定律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5、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5、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二、教学重点1、设计出实验方案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经过实验、分析和推理建立起牛顿第一定律三、教学难点1、设计出实验方案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经过实验、分析和推理建立起牛顿第一定律四、教学准备小车、斜面、木板、毛巾、棉布、橡皮【教学过程设计】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3张图片:脚踢足球师问:足球:静止—运动—静止,足球的什么发生了改变?生答:运动状态师问:为什么足球最终停了下来,不再滚动?生答:摩擦阻力活动体验:“手踢橡皮”(二)新课展开一、师演示:斜面小车,将小车放在斜面上,放手后让小车滑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车应该永远运动下去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第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也就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能运动,所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的科学推理得到的非实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解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
重点: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难点:对惯性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鸡蛋、硬纸片、铁架台、细线、纸箱、木块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新课引入:
我们学过了力,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我们也学过了运动,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只是相对的.物体都受力,同时又都在运动,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见,力和物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力和运动二者之间的联系.
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德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的根据是一个物体(例如一辆车)运动起来后必须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运动下去,失去力的作用,运动会停下来.
板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概念: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与物体的速度,体积等无关
教后感:
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
2)教师提问:
小车滑行的距离怎么长了?
(学生回答)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变小了
3)教师提问
能让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再远些吗?
(学生回答)
减小水平面对小车的阻力.
结论:表面越光滑,小车受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前进越远。
设想:如果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滑到一个非常光滑、阻力无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车的运动将如何?
2、惯性鸡蛋实验:突然弹击鸡蛋与水杯间的硬纸片,鸡蛋有惯性,不会随纸片飞出去,而是掉进水杯里。
鼓励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上的雨点,跳远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对汽车之间的车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弯较多的地方限制车速等)
教师强调: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外力、处于何种状态无关。惯性由物体的质量决定,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不是力,
大家要学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也要向他们学习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推理法。
二.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那么,什么是惯性呢?
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1、打棋子实验(学生参与演示)将七个象棋子叠放讲台上,用尺迅速地打出第四个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失去了第四个棋子的支持而落在正下方。
物体的运功需要力来维持吗?
新课: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强调实验中注意事项:同一小车、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学生要理解实验要求的一些目的
演示实验:
小车从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
1)教师提问:小车为什么停下来?
(学生回答)
小车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