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成就资料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政策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东北抗 抗日战争期间, 抗日战争期间 日联军在朝鲜、 鄂伦春、达斡尔、 日联军在朝鲜、满、鄂伦春、达斡尔、赫 鄂温克、锡伯等少数民族的支持下, 哲、鄂温克、锡伯等少数民族的支持下, 开辟了抗日游击区;在内蒙古, 开辟了抗日游击区;在内蒙古,创建了大 青山抗日根据地; 青山抗日根据地;在陕甘宁边区的回族和 蒙古族群众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力量。 蒙古族群众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装力量。 此外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多块抗日 民主根据地, 民主根据地,为抗日的胜利共同作出了努 力。
西藏经济“开放格局”日益凸显 西藏经济“开放格局”
-=> 上市公司 西藏矿业(000762) 走势 刷新 西藏矿业 分时图 | 日 K 图 | 周 K 图 | 月 K 图
2007年,西藏对 年 外贸易出口总额 3.26亿美元,比 亿美元, 亿美元 上年增长46.8%。 上年增长 %。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西 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西 藏自治区最大的综合性矿产资源开发 上市公司。 的上市公司。
五 个 省 级 自 治 区 的 建 立
1958年建立宁夏 1958年建立宁夏 自治区
1965年建立 1965年建立 自治区
1958年建立 1958年建立 自治区
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 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 藏自治机关将“藏历新年” 雪顿节” 藏自治机关将“藏历新年”、“雪顿节” 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又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 又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 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 小时, 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 小时, 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 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 小时
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1 9 8 9年
第5 期
党
的
民 族 政 策 的 伟 大 胜 利
阿吾 提
、
托 乎提
( 维吾 尔族 )
今年 1 0 月 各 族人 民
日
。
1日
,
是 我 们伟大 的 中 华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4 0 周 年
、
。
生 活 在 社 会 主 义祖 国 的 欢庆这 一 全 民 的 盛 大 节
,
, ,
,
就 在 祖 国 的大 地 上 繁 衍
,
共 同劳 动
在 漫 长 的 历 史 发展 过 程 中
,
。
各 民 族 劳 动 人 民 共 同 发 展 了 祖 国 的经 济
、
创 造 了 光 辉 灿 烂 的文 化 缔 造 了 多 民 族 的 伟大 祖 国 建立 和 发 展 了 友 好关 系 和 政 治 济 面 文 化广 泛 而 密 切 的 联 系
,
阶 级 残酷 压 迫 和 剥 削 的 同 时
还 遭 受 其 他 民 族 掌握 国 家政权 的统 治 阶 级 的 民族 压 迫 和 剥
。
这 是 我 国 各 民 族历 史 关 系 的 另 一 面
, ,
在 近现 代史上
。
我 国 和 我 国各 民 族 人 民又 遭 受
,
到 帝 国主 义 列 强 的 侵 略 和 压 迫
感受 是 铭心 镂 骨 全面地
、
生 活 在 新 疆 的各族 人 民
,
对 这一 伟大 胜 利 的
沦 肌 侠 髓的
、
。
认真地
锲而不 舍 地 实 行 民 族 区 域 自治
、
。
一 步解 决 我 国 民 族 间 题 气 基 本政 策 和 重大 措 施 家解决 我 国民 族 问 题 深 入 发 展 的 重要 阶段 所 谓 民族 问 题 务
民族融合成绩

民族融合成绩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民族实体。
在中国,民族融合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
经济发展与扶贫政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各民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遇,减少了民族间的经济差距。
同时,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地区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
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中国政府大力倡导民族团结,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不同民族之间推广双语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改善: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了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往来。
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民族自治地方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中国的民族融合成绩显著,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合作日益加深,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发展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中国的民族政策旨在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平等和共同发展,并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在民族政策的推进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的民族政策基于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根据宪法规定,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享有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自由,并有权维护和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的政策,努力消除民族间的差异和不平等,促进民族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二、民族政策的实施与成效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
首先,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增强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心。
其次,在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政策支持,提升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民众生活质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状况,提高了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民族关系的稳定与和谐中国坚持民族团结的方针,致力于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
政府通过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加强民族地区与内地间的交流,减少民族间的沟通障碍,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流。
此外,政府还鼓励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民族团结的共同认同感。
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尽管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需要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
其次,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的民族文化和习俗带来了冲击,需要政府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最后,民族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力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民族政策成就

一、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成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56个民族长期共存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民族平等政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相同的内容。
现在实施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
为保证各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有关法律和政策又具体规定每个民族不分大小,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都同样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民族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民族享有同等的就业权利,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等。
(二)民族团结政策。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专门法令,废止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和匾联等。
其后颁布的《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也有类似论述。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政治制度。
早在1947年,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施并于2001年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民族政策多民族的统一与多元文化的保护

中国的民族政策多民族的统一与多元文化的保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根据宪法,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是国家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多民族的统一与多元文化的保护是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民族政策背景、具体措施以及其实施情况。
一、中国的民族政策背景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文化和不同的社会习俗。
多民族的统一与多元文化的保护,是中国特有的政策需求。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民族政策始终致力于构建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社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
二、多民族的统一在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多民族的统一是基础。
这意味着各民族在政治、制度上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中国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设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自治权利。
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支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水平,促进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
三、多元文化的保护多元文化的保护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之一。
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民族传统文化,如汉族文化、藏族文化、维吾尔族文化等,这些文化代表着各民族的独特价值观和艺术表达形式。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
通过设立民族文化保护法律,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挖掘和保护,组织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鼓励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习俗的传承和发展。
四、民族政策的实施情况在中国,民族政策的实施情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中国的民族关系和谐稳定,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密切,文化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也要认识到中国的民族政策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差距,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一些基层政府和官员对于民族政策的宣传和执行不到位,造成了一些不合理和不公正的行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的辉煌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的辉煌成就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在民族团结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一成就不仅体现在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还表现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团结一直是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中国的繁荣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国内民族团结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问题。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隔阂,民族团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首先,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平等政策。
宪法明确规定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各民族都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权利,这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保障。
其次,新中国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为各民族提供了广泛的自治权力。
自治区和自治州的建立,使各民族能够自主管理本地事务,保护和发展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此外,新中国还大力推进了民族团结教育。
通过学校教育、宣传媒体等渠道,普及各民族之间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同时,新中国还积极开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日益加强。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民族关系日益和谐稳定。
中国的民族团结成为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民族团结的推动与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民族团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各国的民族团结作出了努力。
中国始终主张国家间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民族歧视。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工作,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诉求,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方针,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民族平等和团结。
我国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保障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各民族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
同时,我国民族政策还倡导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促进民族团结。
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二、保护少数民族权益。
我国民族政策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保障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权利。
在教育、就业、宗教信仰等方面,我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少数民族的权益。
同时,我国还鼓励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民族政策注重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步伐。
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我国都给予了民族地区更多的支持和倾斜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我国民族政策还加强了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教育,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同时,我国也积极开展对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总之,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的方针,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这一政策体现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4至今 建国初期
1964~1985 1964~1994
序号
8
9 10 11 12 13
14
序号
财政优惠 政策
国家对边疆民族地区设置补助专款 中央对民族自治区的补助数额每年递增 百分之十 云南省对民族地区实行一次性财政补贴 国家设立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 国家设立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国家对贫困地区棉布提价实行补贴 云南省地方经济发展基金对民族地区投 放借款优先
1991~1994
5 国家对民贸茶叶生产加工定点企业信贷贴息
1991至今
6 国家对边境小额贸易实行“自找货源、自找销路、
自行谈判、自行平衡、自负盈亏”的优惠政策 1984~1995
பைடு நூலகம்
序号
地区贸易优惠政策
起止时间
7
国家对边境贸易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8
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外汇补助
9
国家对12大类162个品种的边贸进口商品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所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 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 权,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 政治制度。早在1947年,中国共产党就建立了省一级的内蒙 古自治区。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施行《民族区域自治 实施纲要》,1954年和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84年颁布实施并于 2001年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化、 法律化奠定了基础。由于这一制度既充分保证了国家在大政 方针上的集中统一,又充分保证了各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因而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最佳政治制度。
在经济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二是经济实力显 著增强。1999年,云南民族自治地方国内生产总值达561.71 亿元,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99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49元。
在社会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教育、科技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民族地区教育已基本建立寄宿半寄宿制学校、民族中小学、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
民族平等政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天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 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相同的内容。现 在实施的1982年制定的《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压迫”。为保证各 民族一律平等落到实处,有关法律和政策又具体规定每个民族不 分大小,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 全体公民不分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都同样地享有选举权和被 选举权;各民族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各民族享有同等的 就业权利,都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 等。
民族团结政策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专门法令, 废止历史遗留下来的种种带有歧视和侮辱少数民族 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和匾联等。其后颁布的 《宪法》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 团结、互助关系”,“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 族分裂的行为”。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 法》,也有类似论述。
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政策
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系列政策中,民族之间的 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共同 发展、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目标,而民族区 域自治则是实现上述原则和目标的基本制度保障。 而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政策又包含以下 一系列具体政策: 1.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政策。 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3.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序号 财政优惠政策
1
国家对云南专设直接过渡经费
2
国家设置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
国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预备费高于一
3
般地区
国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另加百分之五的
4
机动金
5
国家规定对边疆干部生活实行补贴
6
国家规定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超收分成收
入留用
7
国家对云南给予自治区财政体制照顾
起止时间 (年) 1956~1964 1955至今
免税及减税
10 国家对云南中缅边境小额贸易货物的税
收给予优惠
1991~1995 1991~1995 1992~1995
1994至今
在这一整套民族政策体系的作用下,中国政府走出了一条具 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道路,推动少数民族和民 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仍以云南为例:
地区贸易优惠政策
起止时间
1972~1975
1980~1988 1986至今 1977至今 1980至今 1983~1985
1986至今
起止时间
1
国家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价格补贴
1950~1970
2
国家允许民族贸易企业利润留成
1951~1983
3
国家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资金拔补
1952~1983
4
国家对民族用品生产定点企业减免税
政策与成就
为推动各民族尽快走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国家还在财政、税收、金融、贸易、 资源开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以及民族干部的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特殊 优惠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例如云南省,从建国到1997年,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制 定的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就达144项,其中,仅财政优惠政策和民族贸易优 惠政策就有下列多项 :
中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成就
制作人员名单 组长:刘翔瑞 组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面对中国56个民族长期共存 且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比汉族相对滞后的实 际情况,中国政府逐步制定了一整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体 系,其主要内容 为:
(一)民族平等政策。
(二)民族团结政策。
在政治方面,云南自建国后已先后建立了8个自治州、29个 民族自治县和197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国土 总面积的70%。民族自治地方的州长、县长均由实行自治的 民族的公民担任;民族乡的乡长亦由建立民族乡的民族的公 民担任。1999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已有26.7万人,占全 省干部总数的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