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合集下载

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8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李育书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

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

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

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

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

”(《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

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

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

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

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它心里有一个的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

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很高兴,杂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百合说:“我会开花,________。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1)请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嘲讽,又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2)文中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一下·鄂尔多斯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

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

【精品】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精品】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8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君子道德当代困境李育书道德学说在儒家学说中历来占据重要位置,同时儒家道德有较强的对象性,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君子。

君子主要指士大夫阶层,既有政治内涵,也有道德内涵;平民指普通百姓。

在对君子平民作出区分的基础上,儒家道德学说主要对君子提出了道德要求。

对于平民的道德要求就是成为一名君子,在儒家道德中,没有专门针对平民的道德要求,可以说,平民并没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平民在道德地位上依附于君子,在这层意思上讲,儒家道德根本上是君子道德。

儒家的君子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政治意涵,二是道德意涵。

政治意涵是政治上的执政者,是有位之人;道德意涵是道德上的贤人,是有德之人。

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就曾指出:“君子,谓贤士大夫也。

”(《论语集注·先进》)在君子的界定上,儒家思想存在政治与道德的混同。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倾向就是平等化,人和人之间人格平等,同等享有基本的政治权利,固定的等级、阶级逐渐消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变小。

这一过程笔者称之为“同质化”。

市场化改革以来,意识中的平等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再次说明,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平等意识愈加深入人心。

在此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了极大发展,从自我意识出发,经济、政治、道德等领域的平等观念取得全面支配地位,人与人在意识层面的差别日益变小,道德地位上的差距也被抹平,不再有君子和平民的自我区分与定位。

儒家道德中君子平民之分的目标指向是君子,其道德要求是让所有人都成为君子,强调的是道德主体性。

现代社会君子和平民都变成了公民,而儒家道德学说中,缺少与公民政治生活的对接。

儒家道德主体性未能延伸到政治主体性,对此,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同时,儒家道德对平民缺少约束力。

同质化带来的结果是,在平等基础上,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君子,所有人都成了平民,平民道德缺失的问题就进一步暴露出来。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仙游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仙游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2016-2017学年下学期莆田第六中学高二期末质量检查语文注意: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古代姓氏浅谈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

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

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

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氏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

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

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

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

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

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查试卷语文(必修Ⅲ、Ⅳ)

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查试卷语文(必修Ⅲ、Ⅳ)

莆田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质量检查试卷语文(必修Ⅲ、Ⅳ)注意: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24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奋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原因C.作《师说》以贻.之遗留D.蒙故业,因.遗策沿袭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B.以致..天下之士来招纳C.宽厚而爱人..爱护人民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识渊博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而耻学于师”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为天下笑者,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非铦于钩戟长铩也4.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的用语,南北朝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无常:佛教用语,原指世间一切事物都处在生起、变异、毁灭的过程,没有常住性,后引申为死的意思。

C.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易》久已失传。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他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6.根据情境提示,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1)《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是“”。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3)《雨霖铃》中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写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句子是“,。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体现周瑜指挥若定的一句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裕的“”与其子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相比,这是以历史上英主与庸才之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莆田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莆田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莆田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二下·承德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错误的一组是()①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②世间还是需要多些热心肠的人,如果在别人有难之时,每个人都是木人石心,不施援手,那样的社会未免太冷漠无情了。

③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进审判,辩护律师竟将被告人的行为解释为“激情杀人”,并以其系初犯、偶犯为由,认为被告人罪不容诛。

④宁波的驴友在驱车穿越林地时迷失了方向,当时天色渐晚,路况不清,又难以求田问舍,所以被困在山上了。

⑤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⑥喧嚣一时的天价豪宅“汤臣一品”,急剧放大了房产商的暴利野心,更为上海市房价高涨推波助澜。

公众为其豪奢的装修和价格而震惊,房地产商却在弹冠相庆。

A . ①④⑤B . ②④⑤C . ①⑤⑥D . ②③⑥2. (2分) (2018高一下·长沙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这些从地方“车改”中冒出来的问题有的是技术性的,有的则是体制性的。

随着“车改”的深入推进,更多的利益会被触动,困难也会更多。

B . 当前,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清廉的,节俭的,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存在不清廉的冋题,突出表现就是在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接待上。

C . 在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下,已经结束了的四次国庆演练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了筹备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D . 矿难发生后,大批子弟兵在前往救援时,许多专业心理救助人员也赶赴救援现场,第一时间对获救矿工及遇难矿工家属进行心理治疗。

3. (2分) (2019高一下·北仑期中)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理论上讲,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论,②他们的怀疑不无道理,③“黑洞可能就是广义相对论外推到不合适地步的一个例子”。

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南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批评者通过突破狭隘与打破局限而形成共识,在客观对象和主观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一致性体认与规律性认知,从而真正发现文学发展的特性与规律,是文学批评期待达成的目标之一。

但面对同一个作家、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批评者有自己的独特发现,亦是文学批评的必然。

()。

当批评的对象过于复杂,难以概括,必然会在众多批评者之间,形成“差异化”理解与“多样化”解读,此时,当然不能因强调“共识”,而减弱对批评对象的全面而丰富的。

此外,诸多有自己独特见识与新颖见解的批评者,也会从各自的视角,进行“只眼独具”的解读和“”的阐述,时常呈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给人以独到的启示。

它们极有可能在众声喧哗中,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接受和理解。

但经过时间的淘洗,随着认知的拓展,这种“偏见”终会获得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可。

而此种“偏见”当然越多越好。

它能够打破人云亦云、众口同辞的固有格局,引发文学界真正的思考与辩证的认知,把真正的好的作家作品出来,把文学批评引向全面而深入,从而引导甚至促进整个文学的繁荣发展。

从此意义而言,“偏见”也有其可深思细究之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诠释匠心独具真知灼见甄别B . 阐释匠心独具一得之见挑选C . 阐释蹊径独辟真知灼见甄别D . 诠释蹊径独辟一得之见挑选(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因而,不应排除可能出现另一种形态的“偏见”B . 因而,不应排除“偏见”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形态C . 因而,不可能排除“偏见”出现的另一种形态D . 因而,不能排除“偏见”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形态(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它们极有可能在众声喧哗中,不同流俗,曲高和寡,甚至一时之间难于被理解和接受。

2015莆田质检 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5莆田质检 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莆田市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查试卷语文(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请务必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作答。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艰难苦恨繁霜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既加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谏《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法华山①着梅记(明)杨师孔余性酷喜看梅。

西于湖一片胭脂气味,初至武林,未敢唐突。

闻古荡二十里梅花,心神已飞越矣。

花盛时天雨如注,淋漓暗淡,阴云不开。

私意谓护花风雨,差.可于桃李场中争胜,岂得碍此冰雪姿耶?于十一日定游期,拉计部谢二兑、李顺嵩,乡神杨紫沂,决意走绿萼丛中,一畅此神情也。

先期听檐溜淙淙有声。

黎明见一碧轻云,四山如黛,山容初浴,溪流送响,树色花光,俱如晓仕初罢。

迢迢一舆,从雨缝中度去,绝不见一沾洒。

出郭至昭庆,转松木场,望保俶塔下一带,渐有山林气色。

行二三里许,小桥流水,修竹长松,茅屋一两家,掩映于深翠浓荫中。

童子村妪,蔽.竹窥人,一如武陵人初入桃花源惊喜相问时也。

再三里至古荡,紫沂携家童候本家庄上。

竹径逶迤,茶香正熟,指隔溪梅花,数枝如雪,此时已窥见一斑矣。

茶毕,同登笋舆②至佛慧寺,一派绿云波荡中,点缀积雪数亩,已自不暇应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六中2015-2016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共8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

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

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

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

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

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

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

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

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

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

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

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B.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对匈奴仍需武力讨伐,在疆域及兵力影响方面东汉与西汉相比没有变化。

C.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统治。

B.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要祭祀供献死者,但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C.东汉时由于由上至下的官府司法机构主要用刑法治理,没有民法的支持,所以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两汉的疆域及兵力威势相差不大,汉武帝竭全国之力伐匈奴,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东汉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这说明这种统治政策很好,两汉一直贯彻这一政策是英明的。

D.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

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

九岁,州辟主簿。

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

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阁祭酒。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

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

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

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

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馀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寻除都官尚书,仍领本州中正,转兼吏部尚书。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

以名家子历任清华,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①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

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

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

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绸为信。

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②然。

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二年,出为熊州刺史。

寻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北齐书·袁聿修列传》)注:①戢:此处指深藏在心里。

②间(jiàn):空隙。

此处指寻其间隙而非议之。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彦深后被沙汰停秩/ 门生藜藿/ 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 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 盖亦由其接引。

B.彦深后被沙汰停秩/ 门生藜藿/ 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 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 盖亦由其接引。

C.彦深后被沙汰/ 停秩门生/ 藜藿聿修/ 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 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D.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 聿修犹以故情存问/ 来往彦深/ 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 盖亦由其接引。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先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后来把官府征召授予官职也称“辟”。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也指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及第授官。

C.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

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D.刺史,又称刺使,其原来职责是巡行监察郡县。

后来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称刺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聿修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任博陵太守期间,大有政绩,声誉颇佳,得到远近百姓的称赞。

B.袁聿修他为政清静。

在信州的周围,御史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C.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袁聿修立碑,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皇帝下诏同意。

D.袁聿修在尚书省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邵派人送去白绸,袁聿修没有受礼。

邢邵因此称之为清郎清卿。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5分)(2)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8~9题。

唐崇徽公主①手痕②欧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

据《唐会要》卷六载:“公主,仆固怀恩女,大历四年五月二十四日出嫁回鹘可汗。

”②手痕:在今山西灵台。

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今灵台有一手痕碑。

8、同是咏叹远嫁,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说昭君去世后“环佩空归夜月魂”,欧阳修在这里说崇徽公主是“青冢埋魂知不返”,一说魂归,一说魂埋,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分)9、《朱文公语录》推崇《唐崇徽公主手痕欧》这首诗颈联道:“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对于这样的盛誉,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赏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2)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3)《陋室铭》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