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退汇业务处理不规范引发的风险事件
错帐冲正业务后续帐务处理不规范的案例

错帐冲正业务后续帐务处理不规范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网点柜员,办理一笔活期异地续存冲正业务,客户填单办理现金汇款500元,由于柜员工作疏忽误输金额为50元,发现后做错帐冲正处理。
后续正确帐务处理应为:交易冲正后,将款项转入待处理出纳长款户,再使用交易从待处理出纳长款户办理内部户现金支取后重新汇款。
由于柜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冲正后续业务还未处理完整就先办理了现金汇款,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导致帐务处理不规范,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在办理业务时思想不集中导致金额记错,在对自己发生的错误进行纠正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因凭证金额记错进行冲帐后,再次引发后续帐务处理不规范的错误行为。
一是反映出网点柜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
二是反映出网点柜员不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违规操作的随意性很大。
(二)各级审核人员未能履行事中控制职责,未能对柜员重要操作事项进行严格把关,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柜员业务处理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失去了其应有的风险屏障作用。
三、案例启示
(一)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制度执行力。
加强对柜员业务操作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培训力度,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求员工要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处理任何业务时都不能粗心大意,要专心致志。
把重要风险点和风险防控措施牢记在心,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的错误。
(二)加强履职管理,提升核算质量。
各级审核人员要切实履行事中风险控制职责,认真审核柜员办理的每笔业务,严格把关,在不断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柜员的业务辅导,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柜员差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差错事故和操作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发挥事中风险控制的作用。
业务处理不当带来隐患的案例

业务处理不当带来隐患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日前,一客户手持定期一本通存折到柜台前要求将存折内的存款取走,柜员进行业务处理时发现该帐户需补实名。
柜员进行补输实名交易时,显示该客户已是实名客户。
经过查询发现,该客户所存的信息与其帐户信息完全不同,由于前期处理身份证重号业务不当造成的影响,使该客户的帐户下挂到另一客户的客户信息号下。
二、案例分析
(一)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不当引起客户资金权属关系发生变更引起客户信息混乱,造成客户的存款转移,严重危害客户财产安全。
易引发法律纠纷,对工行的信誉造成恶劣影响。
(二)不了解流程或制度规定,未对操作流程领悟透彻。
以至处理业务不正确,形成安全隐患。
这些未被发现的问题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引发事故的原因。
(三)现场管理人员事中监管不利,对柜员的操作失误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要端正工作态度。
在操作中,要严格审核相关资料,规范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仔细录入相关信息,防范因内部操作因素引发经济纠纷和资金损失。
(二)加强业务知识与制度要求的学习,提高柜员业务素质,规范前台柜员的操作行为,严禁随意性违规操作。
(三)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履职管理,对先审后授的业务需严格把好审核关,真正发挥事中控制的作用,将操作流程落到实处。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使用电子支付方式,现金业务逐渐减少。
然而,在一些特定场景下,现金业务依然不可或缺。
然而,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事件。
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A银行支行的小明是一名现金柜员,负责办理现金存取业务。
一天,一名客户小王前来存取现金。
小明应该按照银行的操作流程来办理,但是他为了提高操作效率,决定采取一些缩短时间的方法。
小明首先要办理的是小王的现金存款业务。
按照操作流程,小明应该先核实小王的身份并记录相关信息,然后清点现金并登记存款金额。
但是,小明因为比较熟悉小王,直接接过小王递过来的钱包,然后使用称重机将现金称重并登记存款金额。
接下来,小明应该将小王的存款记录到系统中。
按照操作流程,他需要在系统中手动输入存款金额并打印存款凭证。
然而,为了节省时间,小明决定直接复制上一笔存款的数据并修改金额。
这种操作违反了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
如果小明不按操作流程办理业务,银行的系统无法记录准确的存款数据。
同时,这也意味着银行的账务系统与实际现金流向不相符,给客户和银行带来潜在的风险。
例如,如果银行系统中的存款记录与实际现金不符,当客户要求取款时,银行可能无法提供正确的现金金额。
最后,小明应该将现金存入保险柜,并在系统中记录保险柜号码。
而小明为了绕过这个步骤,选择将现金暂时放在办公室的抽屉中,并安排稍后再存入保险柜。
这种操作可能导致现金的丢失或被盗窃。
由于现金没有存入保险柜,它们处于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中,任何人都有机会接触并盗取现金。
如果发生丢失或盗窃,小明可能难以得知丢失的现金数额以及负有责任。
综上所述,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可能引发一系列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事件包括接受假钞、产生账务不准确的风险以及现金丢失或被盗窃的风险。
因此,为了防止这些风险的发生,银行和柜员都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
汇款业务险些造成逆向操作风险的案例

汇款业务险些造成逆向操作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某客户在柜面办理转账汇款,柜员使用交易受理。
根据客户填写的填单凭证,输入汇款信息。
现转标志选“现金”,输汇款人身份证号,进入核查画面。
此时柜员恍惚觉得前一个画面标志选错,客户并没有拿现金来。
等到核查结果打印出来,就返回查看画面信息,发现果然选错。
然而交易画面的现金或转账交易并无区别。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操作失误,风险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案例分析
交易在确认前发觉选错,要更改当然好办,只要返回画面,重新操作就行。
还好发现得早,不然转账汇款办成现金汇款,而客户此前也没有现金来,就是逆向操作的交易了。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风险防控水平,要时时刻刻紧绷这根弦不放松。
此外,要从系统硬件方面下功夫,通过交易不断优化达到堵塞漏洞、杜绝风险的目的。
三、案例启示
(一)增加区别提示。
交易的现金和转账方式画面没有区别,虽然第一个画面的现转标志可以直观看出,但到第二个画面就看不到。
要是选择失误的话,就会造成逆向操作的风险。
(二)加强风险防控。
柜面受理的业务多种多样,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风险事件,因此加强风险意识教育非常重要。
要以真实案例为教材,开展分析讨论会,切实提高安全风险防控水平。
(三)集中精力办理。
受理业务要做到集中注意力,了解客户的需求,熟悉所办的业务,那么操作就能做到忙中不乱,熟能生巧。
办理准、快、好,既是业务的要求,也是服务的规范。
操作失误导致反交易的案例

操作失误导致反交易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柜员为客户办理银行卡支取港币*万元,该柜员误将币种录入为人民币,交易成功后发现错误即做反交易处理,再为客户取港币时又发现客户卡内没有港币,与客户再次沟通后,才知道客户是用人民币购汇港币,取*万港币现金。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在办理业务前,没能做到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盲目地进行操作,导致差错的发生。
(二)柜员在处理业务过程中,过分依赖系统的提示,没能做到先查询后操作,柜员如先查询客户卡内的外币账户是否存在,就可以避免这笔差错的发生。
(三)发生差错后需要做后续的处理,从而延长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影响银行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必须认真的询问客户办理什么业务,处理业务中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避免由于分心发生差错。
(二)柜员要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各项业务操作规程,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办理每一笔业务,规范操作流程,从而有效的杜绝风险的发生。
(三)负责人和营业经理要通过晨会对柜员薄弱环节加强学习和巩固,对相关规章制度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对差错事件认真进行总结和分析,教育柜员处理业务时要严谨,减少差错的发生。
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柜员违规操作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客户要求办大额汇款,柜员在做联网核查时发现客户系统内所录入的身份证号码与客户持有的二代身份证号码不符且联网核查不匹配。
在此情况下,柜员绕过正常业务流程,随意转换客户角色,将存款人本人信息录入为代理人信息,违规为客户办理了大额汇款,此笔业务被评定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一)柜员随意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是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柜员发现客户机内身份信息有误,应提示客户提供可以证明二个身份证为同一人的有效依据;然后,通过“修改个人客户信息开立三要素”交易,选择“证件号码变更调整”,通过交易核验客户所提供的业务介质和密码无误后,经有权人员审核授权后为客户办理证件要素变更后,柜员再办理相关业务。
(二)柜员风险敏感度薄弱、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柜员办理的每一笔业务,关乎到银行的声誉和资金安全,业务凭证和个人客户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则是判断业务的真实性的依据之一。
柜员已发现客户机内身份信息不正确,还违规为客户办理大额汇款业务,为该笔业务埋下了资金安全隐患;一旦引发经济纠纷,银行将有可能要为之买单,严重影响银行声誉。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是所有业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负首要责任。
因而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认真审核凭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杜绝因责任心不强、随意操作而形成的差错事故,避免业务处理完成后不合规引发的风险事件。
(二)现场管理人员作为事中控制风险的第一把关人,要充分发挥现场监督的作用,认真审核业务的真实性,督促柜员严格按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
现金取款业务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现金取款业务的反交易引发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近日,A单位持现金支票到X网点办理现金取款业务,因为A单位事先电话预约,并告知网点急需用钱,所以A单位到达X网点后,受理柜员受理支票后便办理现金取款业务,但取款完成后核对取款打印信息,发现现金支票收款人与银行预留印章不符,经与客户核实原来客户因急用钱导致支票上印章加盖有误,柜员便进行了反交易,反交易后客户回单位重新开立正确的现金支票,网点根据客户换好正确的支票重新为其办理现金取款业务,但支票盖错章形成反交易的业务被确认为风险事件。
二、案例分析
柜员熟悉网点的每一单位客户很正常,但熟悉并不代表可以简化业务流程,柜员受理单位客户提供的现金支票,首先要审核凭证的要素是否齐全与合理,同时,还要核对支票上的预留印章,但此案例的受理柜员没有按制度要求核对现金支票上的预留印鉴,结果因预留印鉴不符导致反交易,并形成风险事件。
三、案例启示
(一)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的要求认真审核业务凭证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且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不折不扣,不能因为是网点的常客就随意简化操作流程,要努力提高制度执行力,以避免不必要风险事件的形成。
(二)积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活动。
网点要经常组织员工对全辖发生的风险事件有重点地进行剖析,并要对照本行业务进行分析,自查自纠,引以为戒,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制度执行力,为有效压降运营风险和业务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不按操作流程办理现金业务引发风险事件的案例
一、案例经过
某日某柜员为客户办理现金支取人民币22500元时未按正确配款操作流程进行业务处理,凭空配款及未登记券别,误支付实物现金25000元,造成短款2500元,午间结账时才发现,通过检查凭证及柜员回忆,即时联系客户追回多付现金。
(客户是经常来办理业务的单位出纳,客户未当面清点现金及支取后未用。
)
二、案例分析
柜员风险意识不强,未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工作流于形式,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贪图快捷,付出现金时,没有严格执行相关业务操作制度,简化了现金业务最基本的操作流程,导致最终发生短款的业务风险,且对我行声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三、案例启示
(一)要加强学习培训和风险警示教育,强化柜员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合规意识,认真学习《业务操作指南》,对指南规定的业务操作流程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认真按照指南中的业务处理流程执行操作。
(二)加强新员工的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进行业务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让柜员熟悉业务操作流程,要求员工在操作各个业务环节必须按制度和流程办理。
(三)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杜绝随意操作业务流程,漠视规章制度的情况发生。
(四)业务主管加强现场巡查,切实承担起事中控制和现场管理职责,保证柜员业务办理的合规性,及时纠正业务差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金退汇业务处理不规范引发的风险事件
一、案例经过
客户来网点办理跨行现金汇款业务,因客户提供收款人账号有误当日退汇入内部账户。
柜员在办理应解汇款内部账户退汇时,未收回客户原交易回单原件且未要求客户提供书面说明,内部记账凭证未经客户签名确认,产生风险隐患。
二、案例分析
一是柜员在办理应解汇款内部账户退汇时,未收回原回单且未要求客户提供说明,内部记账凭证记录未经客户签名确认。
一旦客户日后凭原交易回单索要未达账汇款资金,因现场监控录像资料不是永久保存,银行将无法举证客户已领取退回的款项,由此会产生纠纷风险,直至败诉、赔款。
二是应解汇款内部户退汇是严控交易,风险度较高。
该交易需经现场主管审核后,经远程授权才能完成。
形成本案事实,说明现场主管、远程授权人未起到事中风险控制作用,是导致本案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风险防范技能有待提高。
三、案例启示
一是网点现场主管、柜员、远程授权人员应加强学习《会计核算规程》。
熟练掌握退汇业务操作流程,深度理解制度规定,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防范风险的所以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履职能力。
二是现金退汇业务在客户因故不能交回原汇款回单原件时,应要求客户提供书面说明,相关交易记录必需经客户本人签名确认,防堵外部欺诈风险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