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创新思路 推进艺体课程改革
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校园文化环境育人为了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气息,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把建设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西社初中就此宗旨实施了以下方案一、校园设施齐全学校现有博学楼、综合楼、教工楼、餐厅各一座,男女公寓各一座,配备各种功能室,大门、旗台旗杆、围墙、橱窗、宣传黑板、公示黑板、垃圾池、车棚等完整、美观;校牌、科室牌、班牌、宿舍牌卫生包干区标志、上下楼梯印有诗句的标志、紧急疏散路线标志、安全出口标志、厕所标识等标准统一、美观大方、醒目规范、版面质地好能体现学校特色。
二、校园环境优美1、校园卫生整洁。
对整个校园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
及时清运校园垃圾,做好清扫保洁工作。
做到校园卫生整洁,环境宜人。
2、校园绿化美化。
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校园的对外形象为出发点合理规划校园绿化分布,采用青草与花,树合理配置不同外型,不同季节的植物品种。
校园处处有绿化,四季有花香,校园整体美观,为师生创造一个绿色、优美、舒适、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文化品位提升(一)、墙体文化1、教学楼:正前面是办学理念: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学会求知学会做人;求知、做事、共处、做人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其中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学会求知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即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在于知识本身。
倡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侧面:知识改变命运;享受生命快乐;奋斗成就未来。
2、女生公寓院内墙:和声细语显才女气质,女公寓楼后墙是感恩篇。
女公寓楼东墙是三风一训。
诚信做人:诚信做人,就是为人处事要坚持原则,道德上严守清白,精神上追求高尚,行为上坦荡磊落。
踏实做事:踏实做事,就要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就要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勤勤恳恳工作,任劳任怨奉献社会。
生命视角下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反思与重构

生命视角下对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反思与重构发表时间:2020-11-09T07:43:55.642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23期作者:吕帅[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生命教学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逐渐受到重视。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体育在我国小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生命教学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逐渐受到重视。
在小学体育融入生活化的过程中,使体育教学更加深入,使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基础时期,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生命观是非常重要的。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良好发展。
因此,广大教研人员应把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重视程度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生命视角;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策略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将尊重生命有效地落实到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中,仍然是现阶段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基于此,广大教研人员要继续从生活的角度探索体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重点从生活化的角度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希望能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一、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前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不少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为了有效地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广大教研人员利用好小学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生命观的教学,以尊重生命和树立正确的体育精神为教学前提。
生命是为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而生的。
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体育来增强体质,而且要有效地利用体育来强化学生的生活观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精神。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学习的基本时期,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生命观的关键时期。
课程统整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思考

课程统整视域下小学音乐教学的美育思考发布时间:2021-10-27T01:38:44.2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6月第16期作者:顾建兰[导读] 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中小学校园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顾建兰无锡市新吴区锡梅实验小学摘要:当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席卷全国中小学校园时,“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此时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包括独立思考能力、良好的创造力、沟通合作能力、优良的道德品质等。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课程中的重要一员。
以课程统整的视角探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美育价值和实施路径,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人文情怀,开阔学生视野和提高音乐表现力是新时期音乐美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课程统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美育渗透一、课程统整与音乐美育的内在联系21世纪的中小学教育在教育目的、教育形式与内容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单一追求过高的考试成绩,而是在保障学生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科知识与美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心智和情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让音乐的育人价值最大化[1]。
课程统整是对课程开发、实施中对多学科知识、儿童生活经验、社会热点问题,甚至是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其优势是突破了传统学科本位的理念,符合当前小学生智慧课堂构建的需求[2]。
音乐本身是流动的、复杂的、多方面的,音乐中从来不缺少美,美的存在形式也不拘一格,这为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
美育实则是一种善教的慧心和言行,也是对学生美好心灵的一种塑造。
在音乐教学中要有动态性和审美性,去引导学生用美的价值取向、美学视角和美学立场去对话交流,去欣赏作品中的美学文化,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审美体验。
此外,美育是一种理念和实践上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理解生活能力的一种教育。
1无锡新区坊前小学

1.无锡新区坊前小学、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领导、老师来校参观12月1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浔溪小学、无锡新区坊前小学、吴江市松陵镇中心小学50多名领导、老师来校参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蒋俊兴校长向客人介绍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情况。
2.我校举行“与学生一起成长”班队工作研讨活动在张家港市“班主任成长节”活动拉开帷幕之际,我校举行了“与学生一起成长”班队工作研讨活动。
优秀班主任代表就如何理解班主任的成长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家长沟通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蒋俊兴校长与会并进行了讲话,围绕“什么叫‘与学生一起成长’”、“成长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怎样成长”三个话题展开探讨。
蒋校长建议班主任老师要在读书中拓展视野、夯实底子;要带着思考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育人水准,追求精神生活的充实。
蒋校长的讲话给全体班主任以深刻的启迪,也让班主任老师更明确了工作的方向。
在班队研讨中,德育处俞亚萍主任还具体布置了“班主任成长节”的各项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真正意义上转变了我们班主任老师的育人理念,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育人的方法和艺术,努力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总编:蒋俊兴 主编:徐芳 责任编辑:周春燕 章春燕 严建红 赵晓燕3.我校与常熟市实验小学举行“挂联名校结对名师”签约仪式12月11日,蒋校长率领我校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赴常熟市实验小学举行“挂联名校结对名师”签约仪式。
4.与学生一起成长——我校举行班主任成长节系列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切实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借市第二届班主任成长节之东风,我校围绕活动主题“与学生一起成长”,举行了班主任成长节系列活动。
我们在德育校本培训、班主任沙龙研训活动中,拓展了视野。
我们在优秀主题班会教案评比、班主任成长节收获与反思的交流中生发智慧。
我们树立典型,在优秀班主任的引领中加快成长。
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美术教育也亟需进行改革创新,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下面是一些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优秀案例。
1. 推行综合性美术课程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通常将绘画、手工等单一技能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然而,推行综合性美术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
该案例中,学校将绘画、雕塑、摄影、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式研究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创作和表达。
2. 引入数字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数字化技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在该案例中,学校引入了数字绘画、数字设计、动画制作等技术,通过让学生使用电脑和专业软件进行艺术创作,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感知能力。
3. 强调艺术体验和实践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实践。
这种案例中,学校通过组织艺术展览、参观艺术展览和艺术工作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这个案例中,学校引入了创意绘画、想象力训练等活动,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达。
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分享给其他同学和老师,培养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
5. 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加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在这个案例中,学校注重教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艺术作品。
通过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能力。
以上是一些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的优秀案例。
这些案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跨学科能力。
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其他学校的美术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作者:刘学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09期摘要: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哲学、学校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它对师生员工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
建设体现主流价值和导引师生行为的学校文化,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文化丰厚的书香校园、师生相长的精神家园是坊小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学校文化;适合;美善相谐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9-012-2什么是“学校文化”?我查了大量资料,普遍认同的说法是: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识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它包括学校组织中文化的各个层面,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体系和精神文化等底蕴,具体表现为学校所拥有的办学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
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具有浓郁先进的学校文化,进而成为师生成长的精神家园,这样的家园是用人类文明财富营造起来的。
我们说学校文化,而不是说校园文化,它比校园文化的含义更加广泛。
我们所说的学校文化主要包括学校哲学、学校价值观、学校道德、学校精神、学校标识、学校环境、学校制度、学校行为和学校形象等多个方面,它对师生员工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
基于坊小实际,我校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学校文化建设提出了这样的思路:坚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学理念,实施“美丽坊小”建设行动,探索“美善相谐”的育人文化,强化“正毅”品质的培育,用“人本”的文化精神来锻造活力、睿智的教师团队和乐学、善思、好问的坊小学子,进一步追求“以人为本,美善相谐”的学校文化特色,实现学校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建设体现主流价值和导引师生行为的学校文化,把学校办成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文化丰厚的书香校园、师生相长的精神家园。
让每一个孩子向着美好生活奔跑——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办学巡礼

名 校 巡 礼创新时代 2018.09 61让每一个孩子向着美好生活奔跑—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办学巡礼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 刘佳锋/文无锡市新吴区坊前实验小学,地处锡城东南,位于无锡新吴区商务商贸核心区、无锡市第一街道—江溪街道坊前片区。
学校起源于1900年建立的“倪氏私立承志学堂”,是无锡市历史最长的小学之一。
悠悠伯渎,润泽一方水土;芳菲校园,培育万千桃李。
坊小人以“正毅”为校训,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继承和发展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以奋发有为、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不断追求卓越,打造高品质的教育生活,构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态文化,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坊小人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奏响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凯歌,绘制了一张张令人振奋的捷报。
学校先后荣获了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单位等称号。
与时代共进,同生命共鸣,百年坊小已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一方沃土。
学校在发展中始终关注课程建设、教师发展、活动开展,始终关爱教育,以期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美好生活引路,为学生的全人发展铸魂,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守望。
课程: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坊前实验小学根据现有“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关要求,遵循“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在夯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多样化的、具有选择性的课程。
学校将课程分成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三级。
基础性课程是立足于学科教学,传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的必修课程,它是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根基;拓展性课程是在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为满足广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结合地域文化或教师特点自主开发的“超市式”课程,主要包括剧本表演、古诗文诵读、项目化课程、数学游戏等,在每周三的下午采用自选、走班的方式组织学习;研究性课程是为促进学生向高层次发展,形成学校品牌特色而精心打造的选修课程,包括管乐、合唱、舞蹈、乒乓、轮滑、羽毛球、足球、棋类、国画、书法、写生等课程。
美善相携芳菲满园

龙源期刊网
美善相携芳菲满园
作者:
来源:《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2014年第04期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坊前实验小学起源于1900年建立的“倪氏私立承志学堂”,至今已有113年历史,现有51个教学班,2482名学生,170名教职工。
全校教师14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126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28名,无锡市级骨干教师8人。
传承着百余年优良办学传统,彰显着“正毅”学校文化,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为办学理念,注重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了“环境教育”“艺体教育”“五级书香网络”三大特色。
学校的“手拉手地球村”环保项目被评为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特色项目,并成为“无锡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培育体教结合乒乓教学特色,被评为无锡市、江苏省乒乒运动传统学校;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社团影响力不断扩大,被评为市中小学艺术团建设学校、市中小学艺术团校园剧基地;学校通过“五级书香网络”建设来改进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有益探索,被评为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案例。
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双有”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多媒体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江苏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德育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