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
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通用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语文18课《慈母情深》教学反思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进行《慈母情深》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感受一个母亲的慈爱和善良爱,同时体会母亲的慈爱和善良。
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我采用回顾导入诱发兴趣方法:同学们,母爱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慈母情深》,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一番母爱。
通过这样的谈话导入,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进入了读书状态。
二、突出自主,培养能力。
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了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师适宜辅导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正确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本课是怎样表达慈母情深的?学生充分阅读、相互合作、找出了很多答案。
例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接着让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和段落,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话说出所表达的思想,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注重训练。
在学生明白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训练。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是《慈母情深》。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非常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家里很穷,母亲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书,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文章共38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缘由,“我”想买一本一元多钱的书,但家境贫寒,愿望难以实现。
第二部分(6-34自然段)写“我”向母亲要钱的经过。
小工厂里,“我”看到了母亲劳苦的工作状态,但是当“我”提出要买一本书的时候,母亲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我”。
第三部分(35-38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我”拿到钱没买书,却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但母亲又给“我”凑钱买了书。
读完课文,让人被慈母情深深深打动,有一种情,总是让人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有一种爱,总是让人内心震颤,那是慈母的爱。
《慈母情深》课件(共32张PPT)

( )的脊背 ( )的手指 ( )的眼 神 ( )地扫视 ( )地望着 ( )地攥
着
【复习回顾】
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
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
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
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
• 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 缝纫机挨得很近。”──用外貌、动作描写出瘦 弱的母亲!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
裂的手指数着。”──用动作、细节描写出贫苦的
母亲!
8/26/2022
17
探究学习
•1.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 任何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 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
,但她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 “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 如何能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 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8/26/2022
18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
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
碌……”
──用动作描写出辛劳的母亲!
小练笔:
我鼻子一酸, 攥 着钱跑了出去,我在 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 母亲说:“……”
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
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吃过 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我们上床睡,母亲 则在床角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缝补衣裤。 有时我醒夜,仍见灯光亮着,仍见母亲一针 一线地缝补。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 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 那每月27元的工资。
• 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 ,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 看书的”。──用语言描写衬托出有见识的母亲 。
语文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主题解析

语文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主题解析一、背景介绍《慈母情深》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和付出。
这篇课文是围绕着母爱的主题展开的,通过生动的语言、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二、主题解析1. 母爱的伟大: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母亲为孩子无私付出、关爱孩子成长的情节,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崇高。
这种母爱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的满足,更表现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2. 家庭教育的意义:文章中母亲的行为和态度,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关注和引导,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更是塑造孩子性格、品质和价值观的关键因素。
3. 孩子的成长: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自己成长的过程,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母亲的关爱和支持,母亲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三、教学反思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感恩和回报母亲的爱。
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塑造,让学生学会珍惜母爱、感恩母爱,并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
四、拓展思考1. 母爱的普遍性:母爱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情感,它不仅是家庭关系中的一种纽带,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共同情感。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和回报母爱,让母爱在人类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2. 现代社会中的母爱: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母爱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也在发生变化。
母亲们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但她们仍然坚持为孩子付出一切。
这种母爱更加珍贵和感人,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感恩。
3.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更是塑造孩子性格、品质和价值观的关键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总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语言、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珍贵。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 课堂笔记详细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详细标题:慈母情深1. 生字新词在本课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生字新词:•贫寒:指家庭贫困,生活条件不好。
•掏出:指从口袋里拿出钱或物品。
•脊背:指背部,尤其是指弯曲的背部。
•龟裂:指皮肤因干燥而开裂。
•瘦弱:形容身体单薄,力量不强。
•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嚷道:指大声叫嚷。
•打断:指打断别人的说话或影响别人的注意力。
•失魂落魄:形容精神沮丧、情绪低落。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几乎要震破耳朵。
2. 重点句子以下是对文中重点句子的分析:•“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这句话中,“一直”表明“我”的愿望由来已久,“想买”表明“我”的愿望非常强烈,“一元多钱”则表明“我”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这些因素为下文“母亲掏钱买书”做了铺垫。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这句话中,“掏衣兜”说明母亲在平时非常节俭,不舍得花钱;“一卷揉得皱皱的角票”说明母亲很早就开始为买书攒钱;“龟裂的手指数着”则表现了母亲在数钱时的认真和仔细。
这些细节描写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爱意。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采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通过描述母亲的姿势和眼神变化,表现了母亲工作的劳累和辛苦,同时也强调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句话再次强调了母亲的勤劳和辛苦,表现了母亲为了家庭而不断努力工作的形象。
同时,“立刻”一词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心疼和感激之情。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慈母情深》学霸课堂笔记及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 慈母情深课前预习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把课文读通顺。
3.把汉字与正确的读音用直线相连。
魄 抑 颓 纫 噪 褐 耽 兜 龟 权 惫tuí rèn pò yì bèi zào dān hè jūn quán dōu 4.拼读并在田字格中抄写生字。
辞c í 抑y ì 碌li ù 吊di ào 酷k ù 暑sh ǔ 脊j ǐ 械xi è 噪z ào 龟ɡu ī哇w ɑ 忍r ěn 酸su ān 权qu án 竟j ìn ɡ注意:“碌”的左部“石”要写窄。
“酸”笔画较多,右部三、四笔不要忘写。
5.给下列字组词。
辞( ) 抑( ) 碌( ) 吊( ) 酷( ) 暑( ) 脊( ) 械( ) 噪( ) 龟( ) 哇( ) 忍( ) 酸( ) 权( ) 竟( ) 6.理解词语。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一句中“失魂落魄”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7.“我”用妈妈第_____次给“我”的钱,买了__________。
8.你从哪里能感受到慈母情深?选一选。
()A.母亲工作很辛苦,却把买书的钱给了“我”。
B.“我”给母亲买水果罐头。
9.本文的作者是_____,我国作家。
著有__________等作品。
10.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家境贫寒的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梳理作者简介梁晓声 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之后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等;中篇小说《人间烟火》等,长篇小说《浮城》《雪城》等。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从字里行间体悟“一元五角”钱背后母亲独特的情怀,激发孩子设身处地地想想母亲,满含深情地在读出作者内心的感动和感激。
店铺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文原文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肚子里了。
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将那些母亲扫视一遍,却没有发现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找我妈!”“你妈是谁?”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一个老头儿朝最里边的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妈——”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我……”“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然说出来了!“要钱干什么?”“买书……”“多少钱?”“一元五角……”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18慈母情深》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慈母情深》的内容和主题。
2.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
4.懂得感恩,珍惜母爱。
5.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熟练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感悟和情感。
2.加深学生对母爱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谈论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引出对本课文的思考。
2. 学习课文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情节。
3. 谈感想
学生就课文中的感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母爱的态度和想法。
4. 生字词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进行词语解释和造句练习。
5. 课文拓展
以课文为基础,进行一定的拓展阅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和理解程度有待加强,下一次课我会更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
另外,在生字词学习环节,有些学生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词语记忆练习和巩固。
整体来说,教学效果还算理想,但仍有提升空间。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内容。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贡献一份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富蕴县中学秦朗梅《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学段要求,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其中,《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教材,多角度感受母爱。
在《感恩的心》乐曲声中,让学生写出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
目的是把作者热爱母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进行人文教育。
反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这一点来说,朗读还不够深入。
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
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因为时间紧,句子的比较就删掉不上,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