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概况

合集下载

宁和县简介介绍

宁和县简介介绍
面,空气质量、水质等环境指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目标设定
工作计划
宁和县将继续推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 作,制定更加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 务的具体目标和时间节点。
目标设定
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和需求,设定更加具体、 可行的目标,包括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经济 增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同时,加 强目标考核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 落实。

科技创新能力及成果转化情况介绍
科技创新
宁和县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该县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 新的动力。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及服务水平提升举措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宁和县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宁和县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 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 • 旅游资源与景点介绍 • 教育科技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情况 •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
施情况
01
宁和县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宁和县位于中国中部地区,地处 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丘陵地带交界 处。
地形地貌
宁和县地势起伏,以低山丘陵和 平原为主,水网密布,河流纵横 。
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
历史沿革
宁和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文化 、经济、政治中心。
发展历程
近年来,宁和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 的发展成果。
文化传承与民俗风情
文化传承
宁和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包括诗词、书法、绘画等传统 艺术形式。

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摘要: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处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大别造山带的前陆盆地,晚燕山期岩体西段。

区内整体为厚大的第四系覆盖,可见多处地磁、电法异常。

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内重、磁、可控源和瞬变等异常的分析,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希望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磁;电法异常;找矿前景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in the area along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Li nai gong(Esat-China Metallurgical Bureau of Geology&Exploration 815 Geological Team,Anhui Chaohu 238000,China)The area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the foreland bas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and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Late Yanshanian rock mass. The whole area is covered by a thick Quaternary system,and many geomagnetic and electrical anomalies are visible. On this ba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bnormalities such as heavy,magnetic,controllable sources and transients in the reg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and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eologist.Key word:geomagnetic resistivity anomaly prospecting potential1.成矿背景分析和县沿江地区包括3个勘查区,自北而南分别是乌江、濮集、隐驾庄工区,三个勘查区地表多被第四系覆盖,地表为零星出露,仅在濮集查区的养猪场南部采坑及隐驾庄查区的新华村地方窑厂发现黄马青组上段紫红色砂岩。

和县白桥概况

和县白桥概况

白桥概况
白桥历史悠久,古称白渡桥。

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路过此地建议知州刘禹锡在牛屯河上造桥为民,故后人将此桥称作“白渡桥”,简称“白桥”。

全镇面积106.58km2,人口5.3万,辖三个社居委,九个村委会,其中农业人口4.2万。

白桥位于长江岸边,牛屯河畔,拥有长江岸线14.08km,水深10m以上岸线长3km;牛屯河穿境而过。

白桥作为一座古镇,所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南临芜湖,东望马鞍山,合芜高速、合马高速近在咫尺,滁芜路纵贯南北,水陆交通便捷,是一座历史悠久,商贾云集,乡风文明,经济繁荣的古镇,素有“小芜湖”之称。

白桥滨江连河,既是风景名胜之地,又是鱼米之乡。

自古以来,人文荟萃,商贾云集。

这里的茶干、酱菜、调味品久负盛名。

月饼、蛋糕走俏全国,成为白桥一绝。

新兴的诚信食品出口创汇,名列全省前茅。

如今,白桥工业兴盛,60余家工业企业构筑起造纸、建材、造船、化工、模具、塑料、食品等七大支柱产业。

白桥经济繁荣,乡风文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红色旅游胜地西梁山(天门山之一)。

1931年和县的水灾及水灾前后概况

1931年和县的水灾及水灾前后概况

1931年和县的水灾及水灾前后概况作者:汪燕萍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6年第09期摘要:1931年水灾,是民国史上一次规模空前、也堪绝后的重大自然灾害。

这次大水灾致使灾区达16省之多,安徽省和县也在受灾范围内,对和县造成了重要的影响,研究大水的规模及和县发生水灾的原因,了解和分析地域小镇和县的受灾前后的情形还原当时水灾对和县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和县;1931年;大水;影响【DOI】10.19312/ki.61-1499/c.2016.09.109一、水灾的规模及原因1.水灾的规模1931年中国水灾,当年中国的几条主要河流如长江、珠江、黄河、淮河等都发生特大洪水。

受灾范围南到珠江流域,北至长城关外,东起江苏北部,西至四川盆地。

这次水灾死亡人数估计在400,000到4,000,000之间。

其中,长江流域的泄洪区的死亡人数达145,000,受灾人口4000万人,属于特大水灾。

受灾的省份达16省之多,严重的有8个省。

1931年的水灾安徽省全省60个县中,有48个县受灾。

全省大小圩堤溃决3950余处,受灾田亩3155万亩,占全省农田的57%,灾民960余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数40%,灾民死亡112288人其中溺死22863人,直接损失31464万元。

[1]这次空前的大水灾具体对于和县来说,破坏也是空前的。

连续高强度大范围的降雨造成山洪暴发,江潮倒灌。

江潮倒灌,和县内部无法承受这么多江水的排泄,因此,几乎整个和县都被淹没,对农田,房屋、商业和民众生活等都造成影响。

当时一位记者描述水灾的景象“万里无田庐,但见云树梢,野哭声断续,浮尸逐水草。

”由此可知,1931年的大水使得和县以及其他县都几乎淹没在水中。

2.和县水灾发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地理位置。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水灾也很多。

长江流域历年来的梅雨期自6月中旬至7月上旬止,但1931年6月雨量甚少,7月雨量却特别多。

[2]由于降雨的反常,长江上游、中游、下游降雨次序被打乱,因而中下游的湖洪水发生灾害,干流容纳不了各支流的洪水,堤坡圩决,洪水很快蔓延开。

和县历史

和县历史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古时这一段长江叫历水)而得名。

周朝属扬州,春秋、战国属楚。

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在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和县的最早文字记录就是在秦朝。

公元555年,北齐与南梁在历阳议和,故将历阳改称和州,以纪念“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

和县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隶属于安徽巢湖市,人口六七十万。

在中国最早的人类化石里,就有和县猿人,和县猿人、元谋人和蓝田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和县猿人的化石发现于和县北乡的陶店汪家山,那是我正在陶店上学,还去现场看过呢。

和县还有着一些优秀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最著名的人文景点是一文一武。

文是现在县城里的陋室,刘禹锡也曾为它写下那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武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失败了还被人尊为的英雄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尽思项羽,不肯下江东。

说的就是他。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当年自刎的地方造了一座霸王祠,后来被毁。

现在的霸王祠是在当年总书记胡耀邦的关心下重新修建的。

和县的人文景点还有李白笔下的天门山(今称为西梁山),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江边悬崖上还有王羲之手书的“振衣濯足”石刻。

和县境内还有三国时代孙权为母亲六十大寿修建的万寿塔,还有一座年代同样久远的昭明塔。

有宋朝文豪杜默亲手栽的半支梅,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等。

和县的自然景观除了上面说的天门山,还有佛教圣地鸡笼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其实鸡笼山就是七十二福地之一,这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吧!离和县二十几公里的褒禅山(属含山县)北宋宰相王安石曾游此,写了一篇《游褒禅山记》,流传甚广。

和县地形地貌气候经济等资料

和县地形地貌气候经济等资料

3.2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3.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长江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

3.2.2地形地貌项目所经区域为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路线起、终点两段区域为长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房舍,村镇相对密集。

沿江地区为平原圩区,圩田最低海拔5.8m。

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最高山地海拔315 m(如方山)。

3.2.3气候根据《省道S206和县乌江至沈巷段改建工程水土方案保持报告书》,本项目所处的和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适宜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5.8℃,≥10°积温5021°。

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13.2℃。

近30年平均降水量1067mm,最大年降水量1990mm(1991 年),10 年一遇最大24h 降水量为194.2mm,近30年平均无霜期259 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h,历年平均≥10℃积温为5200℃,最大冻土深度9cm(1967 年1 月6 日)。

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14m/s。

年平均蒸发量为1488mm,年内最大蒸发量在7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204mm,最小蒸发量1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352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3.2.4土壤植被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质地适中,PH 值一般在5.2~8.0 之间。

这些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体内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求供贮协调一致,适应性广,适耕期长,缓冲能力大。

和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和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和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和县位于安徽省,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和县的旅游景点:
1. 风儿洞:位于和县城区东南5公里处,是中国最长的人工人身地洞,内有多个奇特的景观。

2. 太阳山森林公园:是一个集山水、洞穴、湖泊、动物园等多个景区的综合型公园,景色优美。

3. 清泉湖风景区:是一个以湖泊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景区,湖水碧蓝清澈,周围环境幽静宜人,是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4. 神笔峰:位于和县城区北方,山峰形状奇特,犹如一支立笔,因此得名。

5. 香山风景区:位于和县城区西北方,景区内有大片的樱花树,每年春季樱花盛开时吸引了很多游客。

6. 惠济堂:是和县的著名古建筑,建于清代,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7. 华阳湖温泉度假村:是一个集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

这些仅是和县一部分的旅游景点,还有更多值得一游的地方。

安徽和县旅游景点

安徽和县旅游景点

安徽和县旅游景点
安徽和县位于中国安徽省巢湖市东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值得游览的旅游景点:
1. 家村古街:这是和县最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区。

街道两旁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建筑,街区中心还有一个古老的祠庙。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的中国乡村风情。

2. 秋风扇村:这是和县著名的画扇村,村内有许多扇子制作工坊。

游客可以亲自体验扇子的制作过程,还可以购买到精美的手工扇子。

3. 枫树岭:位于和县境内的这座山区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有许多徒步和登山的路线,可以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景和美丽的秋叶。

4. 跟山苏家祠堂群:这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祠堂建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县的苏家祠堂在建筑形式和工艺技法上都很具特色。

5. 武柴山:也称为武柴风景区,是一个山水相依的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奇特陡峭的山峰,瀑布和悬崖峭壁,还有植被茂密的松柏林,是一个适合登山和观光的地方。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到您,祝您在和县的旅行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和县基本情况:
不是简单看百度,上政府及有关部门网站,特别查找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统计公报。

面积:1412KM2; 人口:65万人 9个镇
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24.5%;税收收入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财政支出13.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十一五”期间,全县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6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亿元,同比增长15.2%。

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5.58亿元,同比增长3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92亿元,同比增长12.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66亿元,同比增长35.9%,比年初增加11.81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71亿元,比年初增加4.82亿元,同比增长26.9%;中长期贷款余额21.93亿元,比年初增加9.54亿元,同比增长77.0%。

年末全县共实现保费收入2.3亿元,增长25.3%。

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81亿元,增长22.8%;财产险保费收入0.5亿元,增长35.3%。

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84亿元,增长38.8%。

其中,人身险赔款0.44亿元,增长15.8%;财产险赔款0.39亿元,增长79.1%。

据初步核算,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7.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
别实现增加值19.27亿元、41.4亿元和26.57亿元,分别增长4.6%、21.4%和8.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1:47.4:30.5,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2.0、2.4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总量(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5%。

省内外研究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安徽金融体系
金融环境、供求、地方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产品和金融机制创新、小微企业
体系建设,是为了改善金融环境,为创新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创新是为了更好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
融资是重点,但不要仅局限于融资而且还要注意融资的渠道多元化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究
本课题通过典型调查,对我省小微企业所处的金融环境,从供求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我省地方金融体系建设,提出如何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机制创新,加大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建议。

还有你看的时候注意一下课题的重点:金融环境供求分析地方金融体系建设金融产品和机制的创新
小微企业最好能在融资难问题的基础上视角拓宽
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来说明: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有外源和内源之分(股权融资、间接融资)
中小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市场筹资:有信息成本大小之分
由于受到制度限制导致中小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过高,所以当前我们迫切降低贷款时各种信息披露约束,此时就需要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一要发展民间资本市场,赋予他合法地位,通过引导和规范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现行的金融市场制约了民间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二要改变中小金融机构提供资金的方式;三要提供合适的金融产品,比如投资基金等;四要创立区域性的投资公司或担保公司、租赁公司。

政府的作用不光是出台些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法规,而是设计出如何改变或完善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通过创新组建区域性的中小投行,开辟新的融资渠道;通过创新来降低企业的信息成本和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督成本
(周建春: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安徽模式)近年来,安徽将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省政府通过召开金融创新工作会议、开展“金融创新服务年活动”、连续两年开展小企业金融创新产品评选、开展金融创新宣传月活动,打出一系列鼓励金融创新的“组合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徽金融机构提供的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有200余种,服务范围涵盖小企业生产、贸易流通等各个环节。

合肥的“信贷+保险”、铜陵的“动产质押”、池州的“农业订单”、马鞍山
的“微小贷款”,这些新的金融产品,有效满足了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金融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融资渠道创新、流程机制创新、市场定位创新、发展业务优势、完善信贷审批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激励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