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九年级上期末复习 知识点
初三上学期期末各科复习重点知识点考点

初三上学期期末各科复习重点知识点考点语文:1. 词语解释与运用:- 故事情节:包括起因、经过、结果,需注意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 成语用法:识别成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能够在作文和阅读理解中正确使用成语。
- 形容词和副词:了解常见的形容词和副词,能够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和动作的方式。
2. 阅读理解:- 主旨大意:通过理解文章的标题和开头,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的事实细节进行推理,推断出作者的观点或意图。
- 实词和引申义:理解实词的字面意义和引申义,辨别上下文中的词义变化。
3. 写作技巧:- 选择文体和立意:根据不同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和写作立意。
- 表达清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冗长和拖沓的表达方式。
- 逻辑连贯:注意段落间的过渡和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保持文章整体的连贯性。
数学:1. 整数与有理数:- 整数概念:了解整数的定义、运算规则和性质。
- 有理数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特性,掌握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 数轴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和比较整数的大小。
2. 分数与小数:- 分数的四则运算: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法则。
- 分数与小数的转化:能够将分数和小数相互转化,并进行计算。
- 分数和小数的应用:能够应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 二维图形的性质: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的定义和性质。
- 运用几何知识解决问题:能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求解相关问题。
- 三角形的性质与判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能够根据三边长度关系判断三角形的种类。
英语:1. 词汇与短语:- 基础词汇掌握:掌握常见核心词汇的拼写和词义。
- 常用短语与表达:了解常见的短语和表达方式,能够灵活运用于日常交流和写作中。
- 词汇记忆与应用:加强词汇的记忆和应用,通过词汇扩充句子的表达能力。
2. 语法知识:- 动词时态和语态:掌握动词的各种时态和被动语态的构成与变化规则。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知识点人们常说,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的艺术。
九年级上册数学内容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期末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九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函数与方程函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开始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简单的二次函数等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函数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几何问题非常重要。
三、平行线和比例平行线与比例是中学数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深入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与横截比例以及平行线与面积比例等内容。
这些都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对于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平方根和立方根在数字与代数的学习中,平方根和立方根是两个常见的运算。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如何求平方根以及如何求立方根。
这种运算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五、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现代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一些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样本调查、频数和频率等,以及一些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统计数据,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函数图像与函数应用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函数图像和函数应用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在九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如何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以及如何应用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总之,九年级上册数学的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通过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解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希望学生们在九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为自己将来的学习铺垫好基础。
九年级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期末必考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即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本文将总结九年级上册的必考知识点。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语文:1. 古代诗词鉴赏:重点掌握唐宋元明四大名篇,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小说阅读与分析:掌握《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作品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修辞手法:了解对比、夸张、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 阅读理解:能够准确理解篇章中的关键信息,掌握提取主题、归纳总结的技巧。
数学:1. 三角函数: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用,能够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计算题。
2. 平面图形与坐标系: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包括多边形、圆、椭圆等,掌握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3. 方程与不等式: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决应用题。
4. 数据统计与概率: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理解概率的计算原理。
英语:1. 语法知识:重点复习动词的时态、形容词与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冠词的用法等语法知识点。
2. 阅读理解与写作:熟练掌握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并回答问题。
写作方面,注意语法、句型和逻辑的表达。
3. 单词与词组:背诵并掌握上册课本中的生词和词组,注意词义辨析和用法。
4. 听力技巧:多听英语材料,培养听力理解能力,注意抓住关键词和上下文推测词义。
物理:1. 力学:重点掌握牛顿三定律、功、能量和动量等力学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光学:了解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传播等基本原理,理解成像规律和光的色散现象。
3. 电学: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基本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理解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 热学:了解热的传递方式、热膨胀和热内能等基本概念,理解物质的相态变化和热力学定律。
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掌握常见元素的周期表位置、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并了解常见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2014-2015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总结要点

2014-2015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总结例题1:电路的基本结构,认识各电路元件的作用1.电路的基本结构包含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个部分,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电源是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把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2.连接电路时应注意:开关必须处于______状态;导线在接线柱上应该以______方向缠绕;连接电池盒两极的导线决不允许以任何方式直接相接,以免造成____,损坏电源。
3.在连接电路时,我们经常使用到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下表是关于这三个元4. 家庭电路的基本结构,干路部分的四个组成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两根进户线之间的电压是______,我们用______判断火线和零线;电能表的作用是测量______;家庭电路的各个用电器之间是______联的,闸刀开关就是电路的______开关;熔断器中的主要结构是______,它是由电阻率______、熔点______的______合金组成,熔丝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由于电流的______效应,而温度升高熔断。
5. 三孔插座的安装原则是______,其中地线的作用是把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螺丝口灯座的安装原则是,中心弹簧片应该与______相连;支路开关的安装原则是,开关与用电器______联,而且必须接在与______相连的导线上。
请根据以上原则,把下面的插座、电灯、开关正确接入电路。
例题2:电路类型的识别,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在等效电路中的处理 1. 电路如图2所示,闭合开关______和断开开关______时,R1与R2串联;闭合开关______断开开关______时,R1与R2并联。
2. 电路如图3所示,分析可知,电路的类型是______,电压表测量______的电压。
3. 电路如图4所示,如果两只灯串联,则甲是______表,乙是______表,丙是______表;如果两只灯并联,则甲是______表,乙是______表,丙是______表。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复习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包含了多个学科的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下面将对这些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总复习。
一、语文知识点总复习1.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方式,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
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2. 古诗文赏析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诗文作品需要进行赏析,如唐诗宋词等。
通过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赏析,可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3.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在九年级上册中,涉及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新闻报道、故事等。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1. 代数运算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包括了代数的基本运算,如加减乘除、开平方、整式等。
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数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2.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了各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判断等。
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数据统计在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数据统计的知识,如频数、频率、平均数等。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统计思维。
三、英语知识点总复习1. 语法知识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包括了多个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被动语态等。
掌握这些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九年级上册英语教材中,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如短文、对话等。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科学知识点总复习1. 物理知识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涉及了一些物理知识,如力、能量、电磁学等。
通过对这些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促进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和应用。
2. 化学知识九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也包括了一些化学知识,如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
九年级上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温度与热运动(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反映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2)热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物体的内能:(1) 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焦耳(J)。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还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5、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热传递: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直接传递,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温度差. 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热传递的特点: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温物体,直至各物体温度相同(称为热平衡).(2)做功:内能与其他形成的能量之间的转化。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例:摩擦生热现象: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把___机械__能转化为___内__能,使物体内能增加。
水沸腾时, 壶盖不断跳动:水蒸气对壶盖做功,把水蒸气的__内__能转化为壶盖的___机械___能)6、热量(1)热量: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或“具有热量”。
符号:Q,单位:J。
(2)温度、内能和热量三者的联系:①物体温度升高(降低),内能一定增大(减小),不一定吸收(放出)热量。
九年级上期期末复习(一)2015.12.20

九年级上期物理期末复习(一)——基础知识点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热学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九年级上期末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上期末重要知识点随着九年级上学期的结束,我们即将迎来期末考试。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学期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代数初步代数是数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我们九年级上学期的第一个章节。
在代数初步中,我们学习了变量与常数的概念,了解了代数式的含义和运算法则。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建模,培养了我们的数学思维。
第二章:数与式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指数与幂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进一步巩固了乘方与乘法的关系。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根号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练习题提高了我们的运算能力。
第三章:图形的初步研究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也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并掌握了作图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准确地画出各种平面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组合。
第四章:实数实数是数学中最常见的数集,也是我们九年级上学期的重点内容。
在此章中,我们学习了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认识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
通过实数的比较和排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轴和数的大小关系。
第五章: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九年级上学期的难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形式和解法,掌握了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题,我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第六章:平面向量平面向量是代数学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九年级上学期的重要知识点。
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掌握了向量的表示与运算法则。
通过向量的应用,我们能够解决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分式方程与不等式是代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九年级上学期的难点。
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分式方程与不等式的基本形式和解法,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建模,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期末复习(一)知识点第十三章内能2.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力和____力。
3.热运动:(1)概念:分子的运动跟________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________,热运动越剧烈。
4.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2)扩散发生的范围:固体、液体、气体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直接证明了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宏观表现。
5.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________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________。
(3)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可以为零;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永不________。
(4)对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___,它的内能________;反之,当它的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会减少。
6.热传递:(1)概念:使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
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2)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3)热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②单位:J。
7.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
这两种方法是________的。
8.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物质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__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____________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3)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所吸收的________。
(或:__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________所放出的________。
)(4)定义式:c = ____________(5)单位:焦耳每千克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
(6)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性。
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_______。
(7)水的比热容比较大:c水=____________J/(kg•℃)。
9.热量计算公式:Q =cmΔt。
(1)吸热过程公式:Q吸=cm(t—t0)。
(2)放热过程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能量转化和守恒:(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1.电荷:(1)带电:物体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负电荷:自然界只有____、____两种电荷。
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__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_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__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________电荷互相排斥,________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用字母Q表示。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②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2.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________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如: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
(2)绝缘体:________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自由电子:在金属中,部分电子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就是通过____________导电。
4.电流:(1)电流:电荷的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____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电路中电流方向:在电源______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____极经过用电器流向____极。
5.电路:(1)电路就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电路各部分作用:①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
它把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能。
常见的电源有________、________。
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
它把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
③开关:接通和断开电路。
控制用电器是否工作。
④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形成电流的通路。
它是用来传输电能的。
(3)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4)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6.电路的4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短接:(1)________:正常接通的电路,即用电器能够工作的电路,叫做通路。
(2)________:电路某处被切断,电路中就不会有电流,这种情况叫做断路。
(3)________: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这时电流不经过用电器,且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
这是不允许的。
(4)________(局部短路、局部短接):电路是接通的,但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这种情况叫做该用电器被短接。
8.电流(强度):(1)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用字母I表示。
(2)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A。
还有毫安(mA)、微安(μA)。
换算关系:1mA =10-3A,1μA =10-6 A。
9.电流表:(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流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流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电流表要____联在被测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____;④绝对________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
10.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1)串联电路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____________。
(2)并联电路电流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____________。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1.电压:用字母U表示。
(1)电压的作用: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必须有________。
(2)电源的作用:________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V)。
还有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单位换算关系:1kV=1000V,1 mV=10-3V,1μV=10-6V。
(4)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____;家庭电路的电压:____。
2.电压表:(1)清楚实验室使用的电压表的符号、外观、表盘、量程、接线柱。
(2)电压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①电压表要____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压表“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3.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________。
(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表示:________。
(3)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两端电压________。
4.电阻:(1)概念: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叫做电阻。
用符号R表示。
(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换算关系:1kΩ=103Ω,1MΩ=106Ω。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关系如下:①在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____;②在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____;③在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导体的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5.滑动变阻器:(1)清楚滑动变阻器的构造、符号、连接方法。
(2)原理: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_______、部分电路两端________、灯泡的________功率(亮度),但不能改变电路________。
6.油量表工作原理(读图):滑动变阻器与________的组合。
第十七章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I = UR。
2.电阻与温度关系:小灯泡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电阻________。
3.串并联电路电阻规律:(1)串联电路电阻规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R = R 1+R 2。
(2)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1R = 1R 1 = 1R 2。
(对于两个电阻的并联公式,常用R = ________。
)第十八章 电功率1. 电能:(1)电能的单位:________,简称___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_(kW·h )。
1kW·h=________J 。
(2)电能表(电度表)的作用: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2. 电功:用符号____表示。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2)单位:J 。
(3)电功公式:W =___________。
(4)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能的过程。
3.电功率:用符号____表示。
(1)物理意义:表示消耗电能(电流做功)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________与________的比值叫做电功率。
(3)电功率在数值上等于____________内消耗的________(电流在________时间内所做的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