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翻译
诗词赏析:左丘明《王孙满对楚子》

诗词赏析:左丘明《王孙满对楚子》王孙满对楚子先秦:左丘明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一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
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
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
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
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
所以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
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
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
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
如果*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
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以前占卜过,能够*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
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
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译文二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来到雒水,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这决定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鼎的本身。
往昔夏朝开始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的人们把各种事物都绘制成图像,九州的长官贡献了铜,铸成九鼎,把各种奇形异状的神怪图像都铸在鼎上,万物皆备,让人民理解神物与妖怪。
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有危害的东西。
【推荐】王孙满对楚子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2页)

【推荐】王孙满对楚子阅读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孙满对楚子阅读附答案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①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②。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③。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④,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⑤。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注释】①鼎:即九鼎。
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
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
逢,遇。
若,顺,顺从。
③休:荫庇,保佑。
④休明:美善光明。
⑤止:限度,极限。
9.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限划两处,4分)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⑵远方图物(▲ )⑶故民入川泽、山林(▲ )⑷卜世三十(▲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4分)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12.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4分)。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4:王孙满对楚子

古文观止训练和答案4 王孙满对楚子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①,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六百。
商纣暴..,鼎迁于商,载祀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注]①雒:指雒水,今作洛水。
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B.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C.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D.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孟子和文中的“楚子”。
B.鼎,古代煮食物的器具,也是宗庙里祭祀用的礼器,象征着权力。
C.昏德,昏乱而无仁德或恶德。
文中指夏桀无道,王鼎被殷商继承。
D.载祀,年。
古人或称载,或称祀,或称年,或称岁,意思都相同。
3.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北伐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在周王室境内检阅军队,试图攻打周王室。
B.面对楚庄王的“观兵”举动,周定王还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这体现了周室衰微。
C.楚庄王询问九鼎大小轻重,因九鼎象征着王权,这暴露了他试图取而代之的野心。
D.王孙满阐述享有天下在德不在鼎的道理,要顺应天命,机智地而含蓄批评楚庄王。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①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4分)②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赏析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赏析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赏析原文: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翻译:译文一楚王攻打陆浑戎人,于是到了雒水,在周朝边境上炫耀武力。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王。
楚王问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天下在于道德,不在于鼎。
从前夏朝正在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各地把各种奇异东西都画成图象,九州贡献出金属,铸成九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鼎上面有各种东西的图象,教人民知道神物和怪异。
所以人民进入川泽山林,不会碰到对自己不利的东西。
螭魅罔两这些妖怪都不会遇到。
因此能够上下和协,受到上天的保佑。
夏桀昏乱,鼎迁到商朝,前后六百年。
商纣暴虐,鼎又迁到周朝。
天子德行美善光明,鼎虽然小,也是重的。
如果奸邪昏乱,鼎虽然大,也是轻的。
上天赐福给有美德的人,是有一定极限的。
成王把九鼎放在郏鄏,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
今天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减了,可天命还没有改变。
九鼎的轻重,是不能问的。
译文二楚庄王攻打陆浑之戎,于是来到雒水,在周朝的疆界内检阅军队。
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这决定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于鼎的本身。
往昔夏朝开始实行德政的时候,远方的人们把各种事物都绘制成图像,九州的长官贡献了铜,铸成九鼎,把各种奇形异状的.神怪图像都铸在鼎上,万物皆备,让人民认识神物与妖怪。
因此,人民进入川泽山林,就不会碰上有危害的东西。
王孙满对楚子

昏乱的行为
德政 年 美善光明 奸恶邪僻,极限
定都 占卜 父子相继为一世
1、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2、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3、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 轻重,未可问也。
背景
• 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弱,各诸侯觊觎 周室的野心越来越大,楚国就是其中 之一。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陈兵周境, 并询问九鼎的轻重。周大夫王孙满针 对楚庄王的野心,严词以对,有力回 击了楚庄王的‚问鼎‛,维护了周王 朝的王权。吴楚材、吴调侯评:‚提 出‘德’字,已足以破痴人之梦。提 出‘天’字,尤足以寒奸雄之胆。‛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出处
•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 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 子的《春秋》而作。 •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 书。它起自前722年(鲁隐公元年), 迄于前453年(鲁悼公十四年),以 《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 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Thank you all !
原文
•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 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 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 大,轻也。天祚(zuò)明德,有 所止。成王定鼎于郏鄏(jiá rǔ),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 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 之轻重,未可问也。
昏德 德 祀 休明 奸回 祚 明德 止 定鼎 卜 世
解析
• 以商、周的历史变迁为鉴,有根有据地讲 述了鼎几易其主的过程,用以说明有德的 君主才配有九鼎,才会拥有天下。由鼎的 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摧挫了楚庄王的嚣 张气焰。“霸”而无“德”之人,不配问 鼎。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周王朝的 命数是天定的,天命难违,任何人都无法 改变。王孙满的答话,无一句直接指说楚 庄王,却无一语不在谴责他,既狠击其心, 又死封其口,条理严密,涵蓄有力。
文言文《王孙满对楚子》古文赏析

《王孙满对楚子》古文赏析【作品介绍】《王孙满对楚子》讲的是: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吞并了一些小国,确立了霸权之后,陈兵周朝边境,问九鼎的轻重,伺机觊觎周朝王权。
周大夫王孙满针对楚庄王的问话,说明了九鼎的来历,并指出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挫败了他的狂妄的野心。
【原文】《王孙满对楚子》出处:《左传》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②。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③。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⑤。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⑦。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⑧。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⑨。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⑩。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11)。
天祚明德,有所止(12)。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13)。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注释】①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
对:回答。
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②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
也叫允姓之戎。
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
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
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
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疆:边境。
③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
劳:慰劳。
④鼎:即九鼎。
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
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⑤图:画。
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
金:指青铜。
九牧:即九州。
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
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
铸鼎象物:用九州的贡金铸成鼎,把画下来的各种东西的图象铸在鼎上。
百物;万物。
备:具备神奸:鬼神怪异之物。
020王孙满对楚子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说文解字
王孙满对楚子
叁
说①主人公 ②事件 ③对象文解字
①王孙满 :春秋时期周大夫。
②对 :回应。这里是指针对楚庄王问鼎一事进行回应。
③楚子 :即楚庄王,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 霸之一。
原文
叁 楚子伐陆浑之戎,
说 遂至于雒,观兵
文 解
于周疆。定王使
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
贰
感辨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
➢ 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
背 景 解 读
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 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
文 体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 的联系。
外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
延
很为方便。但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月乃至数年,编
年体史书诸事杂陈,从中人们难以稽其首尾。也就是说,其优点是给人以
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
➢ 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 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后世以“问 鼎”比喻篡逆野心。
➢ 春秋时代,周室衰微,周王的权杖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诸侯争霸,野心家代不乏人。
➢ 历史发展到鲁宣公的时候,地处荒蛮的南楚日渐强大。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之君的楚庄王,
贰
经过长期的争斗,凭借强大的武力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 ➢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国出兵北伐伊川境内的陆浑之戎,顺势移兵洛邑,在周
《王孙满对楚子》第十八句是什么

《王孙满对楚子》第十八句是什么
《王孙满对楚子》第十八句是:“以承天休”,这是出自于先秦左丘明所著的《王孙满对楚子》。
附《王孙满对楚子》全文赏析
王孙满对楚子
作者:左丘明朝代:先秦
楚子伐陆浑之戎,
遂至于雒,
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
远方图物,
贡金九牧,
铸鼎象物,
百物而为之备,
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
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
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
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
鼎迁于商,
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
虽小,
重也。
其奸回昏乱,
虽大,
轻也。
天祚明德,
有所厎。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
卜年七百,
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
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
未可问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翻译
原文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天祚明德,有所厎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
译文:
楚庄王讨伐陆浑之戎,于是来到洛河,陈兵于周王室境内。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问起了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王孙满回答说:“大小、轻重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
以前夏代刚刚拥立有德之君的时候,描绘远方各种奇异事物的图象,以九州进贡的金属铸成九鼎,将所画的事物铸在鼎上反映出来。
鼎上各种事物都已具备,使百姓懂得哪些是神,哪些是邪恶的事物。
所以百姓进入江河湖泊和深山老林,不会碰到不驯服的恶物。
象山精水怪之类,就不会碰到。
因此能使上下和协,而承受上天赐福。
夏桀昏乱无德,九鼎迁到商朝,达六百年。
商纣残暴,九鼎又迁到周朝。
德行如果美好光明,九鼎虽小,也重得无法迁走。
如果奸邪昏乱,九鼎再大,也轻得可以迁走。
上天赐福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个尽头的。
成王将九鼎固定安放在王城时,曾预卜周朝传国三十代,享年七百载,这个期限是上天所决定的。
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天命还未更改。
九鼎的轻重,是不可以询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