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高考语文2014-01-29 1144(衡水中学2014~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单选题每小题2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8题涂完后,在第9题的位置依次涂11—19题,中间不空题,共17个题涂卡,共34分。
2.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4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完成1—3小题。
衡中西以相融何家英一提传统,就只讲民族本位;一讲创新,就只提西洋东洋。
我总觉得这是个天大的误会。
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有不同的传统,也有各自的创新;他们发生碰撞,互相影响,彼此融合,就会形成一个大传统。
当然,这中间有一个“体用”问题:立足民族之体,巧取东西洋为用。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不应该顾此失彼,而应该从容对待,既不画地为牢,也不盲目追随。
我的这一思路既是对时尚潮流的反思,也是对自己创作的要求,即要求把思路化为笔痕。
基于此,必须沉潜下来,埋头虚心,力求在“大传统”中获得滋养。
准确地说,是想在东西方不同的传统中探求相同的规律、彼此的契合点。
中国画,至少是中国工笔画,其精神意度、方式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西方绘画相通的。
当然,这里大体上是指晋唐画风。
晋唐画风能达到造型饱满、气势磅礴、高逸充盈、朴素自然,原因何在?除了才气、学养、心态,是不是原生的深刻的直觉感受起了重要作用呢?我在想,晋唐人所创立的艺术范式是从切身的感受中生发的,其间一定经历了反复观察、审视、理解和提炼的艰苦过程。
明清时期,工笔人物画都与晋唐不同,甚至走向了反面,变得纤弱而萎靡。
我们有—个伟大的传统,却被轻弃;我们还有一个惰性的“传统”,却被继承。
惰性的传统使我们把晋唐的传统简化为一个形式套路,一个抽去了内涵的外壳,这真荒谬。
所以一定要回归,回到晋唐,继承优秀的传统。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三模a(语文)1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三模a(语文)1高考语文2014-06-02 2049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三模A(语文)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笑靥(yàn)暴殄(tiǎn)天物虚与委蛇(yí)间(jiàn)不容发B.箴言(zhēn)别出机杼(zhù)乳臭(xiù)未干一脉(mài)相承C.龃龉(jǔ)瞠(chēng)目结舌殚(dān)精竭虑自怨自艾(ài)D.纰漏(pī)同仇敌忾(kài)审时度(duó)势强(qiáng)词夺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对于种种形式的通俗历史写作,“正牌”史学专家或不屑一顾,或不足为训;而在图书市场上,这类读物却大为热销,持续“高烧不退”。
B.鼠首和兔首铜像是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法国佳士得公司不久前公然将其拍卖,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C.跟着预设节奏的伴奏带唱歌,无异于削足适履,无异于把狂放不羁的草书限制在刻板的方格里,无异于不同性格的人穿上同一款式的时装。
D.青年男子李乔明在看守所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当地公安机关瞒天过海,编造出玩“躲猫猫”游戏撞墙而亡的死因,其卑劣的行径激起了亿万网民的义愤。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B.侯孝贤以诗的方式,而非西方戏剧性的冲突和大量蒙太奇来组合《悲情城市》里的镜头,影片的节奏没有被限制在将悲情物化的剧情框架里,而是自由奔腾在诗韵的表述里。
C.据初步分析,已导致74人死亡的山西古交县屯兰矿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屯兰矿南四采区通风管理不到位、瓦斯治理不彻底引起的。
D.母亲接过女儿递过来的花,放在鼻端嗅了嗅。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 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 英语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8c72af26c5da50e2524d7f58.png)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英语试卷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选择题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n will the man be at the meeting?A.7:30.B. 8:00.C.8:30.2. What’s the woman’s attitude toward Frank’s complaint?A. Angry.B. Understanding.C. Sad.3.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man’s injury?A. It doesn’t look too painful.B. He should go to the hospital.C. He should keep it from getting infected.4.What will John do?A. Give up the trip.B. Get to the airport at 8:00 a.m.C. Give the woman a new schedule.5.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 Classmates.B. Colleagues.C. Teacher and studen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河北省唐山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word版)

河北省唐山201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试卷及答案河北省唐山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
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
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
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
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
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
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
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
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
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
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
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
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第卷(选择题29分)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B.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C、歌手韩赓一走上舞台,台下歌迷们的欢呼声和口哨声聚蚊成雷,震耳欲聋,这声音让闯荡在异国他乡的韩赓热泪盈眶。
D.少数人妄图阻挡历史潮流前进,完全是螳螂黄雀,不自量力。
2.下列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B.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舍家忘身,殚精竭虑地推行新法;宋神宗宵衣旰食地谋划改革。
C.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D.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3.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春节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B.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昨天回应美日等对中国防空识别区的相关言论时指出,所谓引发地区紧张完全是无稽之谈,奉劝有关方面停止挑事生非。
C.在美国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他的论文受到与会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很高评价。
D.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使得西方主流文化价值受到普遍质疑,引发了人们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北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63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9分,每小题3分)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高考语文2014-19 0728()衡水中学2014—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1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共15个选择题目,在答题卡上依次来涂,不准隔开空来涂。
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文言文阅读(选择每个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频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州界军用之余。
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共9个单项选择题,在答题卡上按题号填涂。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3、细致、认真。
为假期自主复习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祝你成功! Ⅰ卷(27分) 一、基础知识 (共9分)A.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 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公平性,2014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较2013年更多的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种高帽子、空头大话。
⑤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特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A.②⑥①④⑤③ B.④②①⑤③⑥ C.②⑥③①⑤④ D.②③⑥④⑤① .下列有关“境界”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境界”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人的思想道德的层次高下,或者说是人在某件事物中的处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高考语文2014-03-2014 1937(衡水中学2014—2014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一、文言文阅读( 2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赵方,字彦直,衡山人。
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
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
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
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
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
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
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
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
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
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
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
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
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
”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
寻卒。
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赵方传》)[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第:只是、只要B.增戍兵以遏.其冲遏:扼守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邀:拦截、截击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视:检阅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孔镛,字韶文,景泰五年进士。
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
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
镛往招之,民惊走。
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
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
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道路渐通,县治遂复。
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
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
成化元年,擢高州知府。
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
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
又疑民阴附贼,辄戮之。
贼缘是激众怒,为内应,城遂陷。
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
时贼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
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
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
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
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
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
汝,我子也。
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
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
”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
镛曰:“馁矣,当食我。
”公长为跪上酒馔。
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
”夜解衣酣寝。
贼相顾骇服。
再宿而返,公长遣数十骑拥还,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
公长益感激,率党数千人来降。
公长既降,惟晓恃险不服。
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
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降。
擢按察副使,益招剧贼侯大六、邓辛酉等,给田产,分处内地为官。
治绩闻,赐诰命旌异。
旋抚贵州。
苗阿溪者,桀骜多智。
守臣皆又纳溪赂,骄不可制。
镛至,询得溪所昵者二人。
遂以计擒溪,磔之。
镛居官廉。
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
乞骸骨,不许。
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孔镛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县民悉窜.窜:流放 B.赉.汝粟帛赉:赏赐、赠予C.相率..还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 D.公长率其徒弛.甲罗拜弛:松开、解开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孔镛以诚意招降贼人的一组是(3分)①留钱偿其直以去②镛徐下马,入坐庭中③再宿而返④取谷帛,使载归⑤独与羸卒入⑥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镛与民方便,治理有方。
他在任县令时,曾把粮仓建在便于百姓交税的地方,也曾以身作则,赢得百姓的爱戴,逐渐使道路畅通,恢复了清明安定的县政。
B.孔镛有勇有谋,处置果断。
贵州苗人阿溪桀骜不驯,又狡猾异常,当地官员不得不纷纷贿赂此人,更助长了阿溪的嚣张气焰;孔镛到来,用计活捉并杀了他。
C.孔镛仁厚爱民,措施得当。
从应对瑶民袭扰高州一事中可以看到:前任知府对百姓疑心重重,不放众人进城;孔镛到任,则大开城门,接纳躲避灾祸的民众。
D.孔镛廉洁奉公,深受信任。
他为官清廉,三十来年,一直在边疆地区历任多职。
因接触瘴气染病,请求退休,但未被皇帝批准,后来故去在返回京城的路上。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6分)青霞先生文集序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①,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
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注]①经历:掌管文牍的小官。
宰执:指严嵩。
②阃寄:指边境将领。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诋.诋毁B.特薄.其谴,徙之塞上薄:减轻C.以恣.敌之出没恣:放纵,任凭D.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遗:遗漏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反映沈君诗文内容的一项是()①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②愤疆埸之日弛③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④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⑤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⑥而作之忾也,固矣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交代了沈君与“宰执”之间势不两立的关系,接下来不直接写沈君与“宰执”的正面冲突,而是将笔墨转到写塞外,集中抒发沈君无辜陷罪流放的悲愤。
B.文章揭露了当时官员玩忽职守、边塞军备松弛、将士畏敌渎职甚至残害百姓以冒功的种种现象,从而揭示出沈君文章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积极意义。
C.文章全篇行文跌宕,寄慨深沉,既突出了沈君的忠烈刚直,也突出了沈君诗文的战斗精神和重要价值,洋溢着对沈君人格的高度敬仰之情。
D.本文是为沈君的文集而作,却从沈君其人写起,表现其“古之志士之遗”的风范,突破了一般序文拘于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艺术特点等评介的窠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14-12题。
(共6分)古代的“城管”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城市了。
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
仅以现代一户3口的最低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户。
从史料上看,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兼有现代公安、消防、工商、物价、税务等部门职能,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古代的城管队员叫法不少,或称“胥”,或称“卒”,还有称“市吏”、“监市”,等等。
但在事实上,古代并没有现代城管局这样的专职机构,自然也无城管队员一说。
古代早期城管常由士兵充当。
在北宋的都城东京开封,朝廷便设有相当于现代街道城管队的“街道司”,并相应成立了由500名兵士组成的执法队伍,以保持开封的正常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
明代的北京,由相当于今北京卫戍区或武装警察部队的“五城兵马司”来承担现代城管局的大部分职能。
清代的北京,还专设了“督理街道衙门”,主要负责外城的街道管理、民房修建等,破坏公用设施、侵占下水道等不良行为,都是督理街道衙门的执法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