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1 - 1.3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1

1.3 地球的运动课时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学习目标】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2.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重点难点】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2.难点·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自主学习】一、地球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地轴旋转的运动,地轴始终指向 附近,且与 垂直。
2.读图判定地球自转的方向①侧视:②俯视·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3.根据参照物不同,地球的自转的周期也不同①恒星日,自转360º, 时 分 秒,地球真正的周期②太阳日,自转360º 59′, 小时,日常所用的周期4.根据课本图1.16读出地球自转的速度①角速度·概念:地球表面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规律:两极点为 °/h ,其他各地相同,皆为 °/h 或1°/4min②线速度·概念:地球表面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规律:两极点为 km/h ,赤道为 km/h ,其他各地由 向 递减★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二、地球公转1.概念:地球绕旋转的运动2.方向·侧视:·俯视:从北极星上空看,呈时针防线旋转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时间长度为日时分秒,称作1 年4.轨道和速度(读下图)·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远日点:月初,地球位于点,公转速度近日点:月初,地球位于点,公转速度【合作探究】1.儿子骄傲地对他父亲说,他今天已经绕地球转了2圈了。
他父亲说,这不稀奇,我都已经绕太阳转55圈了,我还准备再转几十圈呢!请回答:⑴儿子的职业是什么?⑵父亲的话是真的吗?为什么?2.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的179天,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的是什么?【自主演练】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运动的是( )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B.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C.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都大约为15º/小时B.地球表面各点的线速度都相等C.地球表面各点的角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D.地球表面各点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4.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四点时,公转速度最快的是:()5.下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地理】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案导学(1)一、课标解析认识地球运动的规律;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2.公转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三、典题解析1.在下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A.a B.b C.a+b D.a-b解析:时间与我们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的,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每一天长短的确立的理解程度。
就能力考核来说,则也可以说是看看考生对从图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的强弱。
题目中隐含着的一个知识点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公转的方向是一致的。
即,从空中看地球,如果其公转方向是逆时针的(如该图所示),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也一定是逆时针。
有了这个基础常识,读图即可以明白,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答案:C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角∠α、∠β的度数是,从其大小及其所对应的弧长分析出地球自转速度的特点是。
(2)图中C点的经度是,如果E点是10点钟,则C点的时刻是点钟。
(3)由C向A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由C向D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将发生向(东、南、西、北)偏移的现象。
解析:本题考核的知识涉及到经度的概念、地球自转速度、时间计算和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等知识点。
高中地理 1.3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第1课时)新人教版必修1

第1章第3节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的特点。
2.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过程。
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重点突破】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黄赤交角及回归运动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概念:地球绕其 的旋转运动。
地轴:地球的 ,其北端始终指向 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方向:自 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方向旋转。
恒星日真正的周期,以 为参考点,长度是 。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以 为参考点,长度是 。
角速度:极点为 ,其他各处相同,即 。
速度:线速度:自 向 减小(赤道处最大)。
概念:地球绕 的运动。
方向:自 向从北极上空看呈 ;从南极上空看呈 。
2.公转 周期:一个 年, 日 时 分 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轨道: 近日点:时间 初远日点:时间 初速度: 角速度: 点快, 点慢。
线速度: 点快, 点慢。
1.自转周期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围绕太阳公转。
称为赤道平面,称为黄道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目前是。
2.请在右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存在的结果: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1个年,日时分秒。
【预习自测】1.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南北极点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D.赤道2.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A.公转速度较快 B.公转速度较慢C.北半球正值春季 D.南半球正值秋季3.下列有关地球公转位置和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B.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小C.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D.每年7月初,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大4.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A.0° B.23°26′ C.66°34′ D.90°5.下列黄赤交角示意图中,黄道平面(M)位置正确的是【我的疑问】我的疑问——请将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写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我的收获——请将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呢?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全球分布规律是怎样的?3、请在右图中标出公转方向、远日点和近日点的位置,并写明公转速度的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1 - 1.3 地球的运动 导学案2

1.3 地球的运动课时2 地球自转的意义【学习目标】1.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能正确判断晨昏线2.掌握基本的时间换算,以及日界线的划分3.掌握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及其对地表物体运动方向的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晨线与昏线的判定·时差和区时的计算·地砖偏向力对地表物体运动方向的影响2.难点·晨线与昏线的判定·时间的换算方法【自主学习】一、昼夜更替1.概念:因地球的 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2.晨昏线(圈)的判定方法:①晨线: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 进入昏线: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 进入②读右图判定:·A-B 为 线,C-D 为 线·特点:晨昏线圈始终与太阳光线 ,经过地球的 ,且平分 (纬线),晨线、昏线各占一半,纬度最高的两点为其分界点,如上图的A 、B 。
二、时差1地方时①概念:因地球的自转,不同 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相同则地方时 ,相对来说,东边地点比西北地点的时间 。
②地方时的计算·换算原则: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 小时A CB D ★必须填写: 2016级 班 组 姓名经度相差 1°,地方时相差 分钟·计算方法:经度差=时间差右图中,A 地位于α经线,B 地位于β经线,两者经度差为 ,两者的时间差为 。
若:A 地为10月1日13:00,60°E ,B 为120°E 。
则:B 地地方时为多少?2.时区与区时①时区·划分目的:避免时间混乱·划分方法:全球分为 个时区,各时区以15的倍数为中央经线,向左向右各跨7.5°,每个时区跨 度。
②区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 小时。
·国际日界线:基本以 °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三、地转偏向力1.概念:由于受地球 的影响,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现象2.规律:北半球 偏;南半球 偏,赤道不偏转偏转角度的大小由两极向赤道逐渐3.应用·在图1中用实线标出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根据图2判断,哪侧河岸为受河水的侵蚀较严重? (字母)S 北半球的河流 A B 图1 图2【合作探究】图3为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学习目标导引二、预习提示1、地球上看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2、欧洲足球锦标赛直播我们为什么要深夜或凌晨才能看到?3、为什么夏天北京白天长过广州,而冬天北京白天又比广州短?三、知识结构线索产生时差,地转偏向力等地球自转赤道平面昼夜长短变化时间变化形成四季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黄道平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纬度变化划分五带四、重难点突破1、通过活动,类比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到户外一个开阔的地方,把自己比作地球,在离自己5米的地方插一根杆当作太阳,在远处找一个标志点作为恒星,自己站立,一只手平举指向杆和远处的标志点成一直线,先假设地球不公转,只有自转,自己原地转一圈代表地球自转一周,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手转了一圈后仍然“同时”指向杆(太阳)和远处标志点(恒星),然后再模拟地球的真实运动即自转的同时公转,自己旋转身体的同时向前走,请同伴观察自己旋转一周后手指向了远处的标志点(恒星),但还没有指向杆(太阳),要继续转多一个角度才能指向杆(太阳),然后请每个同伴自己做一遍,以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别。
2、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日照图设问,画图计算来理解、掌握地方时、区时计算,国际日界线两侧时间与日期的关系。
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日照图(1)在图中画出中时区、东一区、西一区、东十二区、西十二区、东八区、并且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当北京时间十月二日九点时,东一区、东十二区、分别是几时?东十二区、西十二区分别是几日几时?(3)地球自转由西十二区转到东十二区,转过了几个时区?由此可见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少小时,所以,东、西十二区时间、日期。
3、读完整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填表,理解巩固地球公转意义的有关知识。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1___年=____天____时____分____秒规律: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月21日或9月23日6月22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_向南北两侧降低由__向南北两侧降低由__向南北两侧降低昼夜长短北半球昼__夜__北半球昼__夜(3.)四季和五带中国传统四季:以_____为起点四季划分西方天文四季:以________为起点五、典例剖析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为8日19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4.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4.小组合作: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地球运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分工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实践操作:本案例设置了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地理应用能力。通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如GPS、遥感等,观察和分析地球运动相关的地理信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情感教育: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关注地球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反馈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通过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2.启发式教学:本案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地球运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
3.多媒体教学:本案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2.学生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第一章 第3节 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第一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共3课时1.通过列表对比的方法,分别准确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运用教具或教室内的物品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精确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的相关知识。
4.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5.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7.学会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实际中的反映及相关的应用案例。
8.了解四季的形成原因及划分。
9.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实际生活常见到的地理问题,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
2.确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建立空间概念。
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4.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的原因。
5.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6.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1.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昼夜更替、时差产生的原因。
3.晨昏线的判断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及日期变更规律。
4.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5.空间概念的建立。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公转(一)课前预习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的旋转运动。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也是___ ____。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______月初,处于远日点。
日地平均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2.黄赤交角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夹角,地轴同公转轨道面斜交的角度为________,两者具有_______关系。
(二)课堂学习知识探究一:地球自转的特点1.在下图中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2.读下图思考:(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2)南北纬60度上线速度与赤道线速度什么关系?3.交流: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说明为什么火箭都是向东发射的?为什么航天发射场位于低纬地【例1】读“地球自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学案。
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的旋转运动。
自转方向是自向;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也就是。
地球自转使同一地方产生了现象,使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的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不停地公转。
公转方向也是自向,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地球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的变化,3、读图思考:(以北半球为例)A 每年月或日,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昼夜平分。
三个月为春季。
B 每年月或日,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白昼最长。
三个月为夏季。
C 每年月或日,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昼夜平分。
三个月为秋季。
D 每年月或日,太阳直射在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白昼最短。
三个月为冬季。
4、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
5、太阳直射点总是在线和线之间来回移动。
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方是和以内。
二、课堂练习案。
1、同纬度偏东的长春市比偏西的乌鲁木齐市()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C、时刻晚D、时刻早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应是北半球的()A、春分B、秋分C、夏至D、冬至3、洛阳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日期是()A、3月21日B、6月22日C、9月23日D、12月22日4、我们夏季到澳大利亚旅游要带()A、春装B、夏装C、秋装D、冬装5、要在一年四季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建一座房子,应建在()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D、北回归线6、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的时间是()A、劳动节B、元旦C、国庆节D、儿童节【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学案。
(读图1.19)1、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①带,②带,③带,④带,⑤带。
2、纬线名称及纬度:A ()、B ()、C ()、D ()、E ()温带和热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
3、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带。
阳光斜射厉害、气候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带。
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和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比较明显是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高一()班姓名:学号:第小组【学习目标】:1.识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
2.能指图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3.通过读图和绘图识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4.通过相关图表分析、理解并识记地球运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基本规律及判断)。
5.通过相关图表分析、理解并识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变化),并能在相关日照图及统计图表中进行准确判读。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的一般特点【【课堂探究】:请运用以上规律分析下列问题。
1、为什么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边落下?2、仅从地球自转速度考虑,下列地点最有利于航天器发射的是()A.酒泉B.太原C.西昌D.海南岛3、9月1日晚上8点,亮亮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一颗星星在正北方向。
若保持望远镜的方向不变,则9月2日亮亮在同一位置的时间应该是。
4、在气候学上,把每年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称为“夏半年”,把每年秋分到第二年春分这段时间称为“冬半年”。
对照日历,数数这两个“半年”分别经历了多少天?为什么它们经历的天数不相等?【课堂检测】:1.右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2.广州和上海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是()A.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北京大于上海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3.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C.A在B的东南方向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4.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C.地球从A点出发到A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第三部分: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自主学习】:请参阅课本P15-16,结合右侧黄赤交角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始终是的。
2.黄赤交角:地球自转轨道面(平面)与公转轨道面(面)的夹角。
目前的角度为:。
3.在右图中适当位置标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并用α表示黄赤交角并标明度数。
【课堂探究】1、黄赤交角相关的三个数量关系:●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交角=90°●回归线度数=黄赤交角(即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即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2、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就会改变,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称为,运动周期为,叫做年。
1)在右侧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标出二分二至日。
2)请在下面纬线图中绘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过程。
(以夏至日为起点)3)据此规律,指出下列城市一年中太阳直射的次数。
北京(40°N);广州从化(23°26′N),海口(20°N);国庆节当天,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并正向移动。
4)如果没有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黄赤交角增大为30°,太阳直射点的范围有何变化?(黄赤交角为0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黄赤交角为30时,太阳直射点在30N(S)之间移动)3、黄赤交角的意义黄赤交角确定了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和有极昼极夜从而确定了和的纬度,以及地球上五带的范围等。
据此判断,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的范围变,热带范围变;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寒带范围变,温带范围变。
▲在右图标出五带名称和范围【巩固练习】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A.① B.② C.③ D.④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 D.冬至3.当黄赤交角变为23°3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变化为A.热带范围变小 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 D.与现在相同读右侧四幅示意图,回答1-2题。
4.上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 B.②C.③ D.④5.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31′,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A.北极圈的度数变为66°29′B.地球上太阳光直射的范围增大C.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范围缩小D.地球上温带范围减小6.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行将移动的方向是A.在北半球,将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将向南移动C.在北半球,将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将向北移动7.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洲的长城考察站、开普敦、北京三地点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B.海口、广州、北京、哈尔滨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依次减小C.南北纬30度处,地球自转线速度均为赤道处的一半D.南北极点无线速度,角速度为15度/时。
8.下面四幅地球公转示意图,正确的第四部分: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偏向(一)昼夜交替:【自主学习】:参阅教材P16,地图册P11,完成下列各题。
1、当太阳照射,会有什么现象呢?请在下图中表示出来(平行箭头代表太阳光线,可以用斜线代表太阳照不到的部分)。
2、晨昏线(圈):被太阳照射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太阳照射不到的半球称为夜半球,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就是小时。
4、晨线和昏线的判读:(请在第1题图中标注晨线或昏线)晨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昏线:自西向东,由半球进入到半球的界线。
例1:判断下列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甲 乙 丙 丁甲图中弧线A 为 、弧线B 线为 ;乙图中弧线OA 为 、弧线OB 为 ; 丙图中弧线SA 为 、弧线SB 为 ;丁图中弧线CA 为 、弧线CB 为 。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移 【探究实验】:“验证地转偏向力存在”的小实验,回答:实验用材:地球仪(可接近正圆的球体,如:篮球、排球等)、加入少量墨水的胶水实验步骤:1.将地球仪的北极点(或球体体顶点)(下同)向上,向地球仪表面滴适量的胶水,让其在地球仪表面上自然流动;2.正确模拟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3.观察胶水的运动中线4.再将地球仪的南极点向上,重复步骤(2)(3)。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由于地球自转,地表物体做水平运动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向转,在北半球 向 偏转;在南半球向 偏转,在赤道上 。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离的力,叫做地转偏向力。
实验结论应用:地转偏向力对风向、洋流、河流等都会产生影响。
例如:由于地转偏向力使河水对河流两冲刷的强度发生差异,所以北半球 的河流一般 岸较陡峻, 岸较平坦。
例2、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如右图),河中有一沙 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岸沉积作用强烈B.北岸受冲刷严重C.沙坝将与南岸相连D.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例3、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A.对铁轨西侧磨损较重B.对铁轨东侧磨损较重C.对铁轨两侧磨损一样D.对铁轨两侧都无磨损例4.右图是某条平直河流的剖面图,据此判断该河流位于A .赤道上B .北半球C .南半球D .回归线上(三)地方时【自主学习】:参阅教材P16-17,完成1、地方时的概念:因 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通常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2、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 (早/迟);经度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 小时;经度每差1度,地方时相差 分钟。
3、为了更好地统一时间,人们在世界上划分出 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0时区(7.5°W-0°-7.5°E )为准,向东、向西每跨15经度为一个时区,东12区和西12区合2为1,称为 东西12区。
根据以上划分方法判断: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 ;113°E 位于 区;50°W 位于 区。
4、180°经线是人为划定的国际日期日界线,但实际上有几处曲折,飞机、轮船自西向东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 (加/减)1天,自东向西跨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 (加/减)1天。
【课堂探究】☆ 地方时与区时计算方法--------画数轴法通过题目已知条件确定所求地相对东西位置,将其标在数轴上,再根据东加西减....的方法进行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 某地时间= 已知时间± 两地经度差×4分钟/1°例5:当120°E 的地方时为9月15日7:00时,150°E 的地方时是 ,45°W 的地方时是例6:已知北京与乌鲁木齐地方时相差2小时,已知乌鲁木齐的经度是86ºE ,则北京的经度是 。
拓展:我们还可以借助数轴来区分地方时的早晚,试说说例5中各点地方时的早晚。
2、时区和区时 时区划分:区时:每个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用时间。
时区的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3、时区和区时的相关计算 (1).已知经度,计算时区时区=经度÷15=整数……余数 (余数大于7.5整数+1为时区,小于7.5整数为时区) 例7:116°E 所在的时区是 ,80°W 所在的时区是 。
(2).已知两地时区,求时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两相减;一个东时区,一个西时区,两相加。
例8:求东8区与东10区,西8区与西10区,东8区与西8区的时差。
(3).求区时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两地时区差(所求区时时区在已知区时时区东边时用“+”,反之用“-”)例9:已知东1区为20XX 年9月12日20时,西9区和东8区的区时分别是几点?7:00??4、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沿着经线,但并不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
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例10、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A.调快1小时B. 调慢1小时C. 调快24小时D. 调慢24小时例11、读右上图,北京时间20XX年元旦早上8:00一艘轮船从甲地的港口启航前往日本,30个小时后到达乙地时,轮船上的当地时间是:A.1月1日12:00 B.12月31日12:00 C.1月2日18:00 D.1月1日18:00 【巩固练习】北京时间20XX年9月29日21时16分,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在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入轨后状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