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学习资料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中全部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与运动1.力的概念及分类2.力的合成与分解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计算5.运动的描述与分析6.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8.抛体运动二、力的作用1.摩擦力2.压强与压力3.浮力与浮力原理4.弹力5.万有引力6.静电力和电场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能量的概念2.动能与势能3.机械能守恒定律4.能量与物质的转化5.热能与温度6.能量的传递与转化四、光学基础1.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与全反射4.平面镜与球面镜5.透镜与光的成像6.光的干涉与衍射7.光的定向传播五、电学基础1.电荷与电场2.电流与电路3.电阻与电阻率4.电路中的功率与电能5.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6.导体中的电场分布7.磁场与电磁感应六、声学基础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与参数3.声音的反射与共鸣4.声音的干涉与衍射七、物态变化1.固体的特性与性质2.固体的熔化与凝固3.液体的特性与性质4.气体的特性与性质5.气体的压强与体积关系6.气体的温度与体积关系7.相变与气体压强八、核与辐射1.放射性与核能2.电离辐射与辐射防护3.核能的利用与应用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你可以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与复习。
记得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并进行实际应用与实验操作,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学习顺利!。
(完整版)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所有章节知识点复习大全(精华版)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 1.01X10、Pa 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 100 度,把 0 度到100 度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1 摄氏度,用符号笆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42 笆,分度值为 0. 1 笆。
8、焰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焰点即焰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矶、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焰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九年级物理各单元要点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各单元要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单元: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特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运动的三种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第二单元: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特性:音量、音调、音色-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声音的吸收和吸音材料第三单元: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传播与光线的传播特点- 光的反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光的折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关系- 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 镜子和透镜的原理和应用第四单元:电与电路- 基本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静电场和静电力-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 电阻和电阻的影响因素-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第五单元:磁与电的关系- 磁场和磁力的产生- 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 电磁铁和电动机的原理-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发电机和电磁炉的原理和应用第六单元:力与压力- 压力的概念和特点- 压强和压力的计算- 压强和液体压力- 气压和大气压力- 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第七单元:能与能量- 能量的概念和特点- 功和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热能和温度的概念第八单元:热与热量传递- 热的传播方式: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相变和内能变化- 温度计和热量计的原理和应用第九单元: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的产生和性质- 电势能的概念和计算- 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电场势和电势差的关系- 静电场势和电平衡的应用第十单元: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现象和条件- 杨氏双缝干涉和科幻干涉的原理- 光的衍射现象和条件- 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的原理与特点- 光的全息和激光的应用第十一单元:原子与放射性- 原子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戈德斯坦和玻尔理论- 放射性和放射性衰变- 半衰期和活度的计算- 核反应和核能的利用第十二单元:宇宙与天体- 天体运动和星座的观测-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星系和宇宙的组成- 黑洞和宇宙的起源- 宇航员和卫星的原理和应用。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精华版)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运动的测量:利用公式计算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和力的合成-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力的合成:若有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则合成力等于各力的矢量和。
二、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边界时发生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
2. 镜子和光的成像- 平面镜和弧面镜:平面镜反射光线保持平行关系,弧面镜能够使光线聚焦或发散。
- 光的成像:通过镜子反射光线产生虚像或实像。
3. 光的折射和光的颜色-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
- 光的颜色:光的颜色是由光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颜色越亮。
三、电和磁1. 电的基本性质和电流- 电的基本性质: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同性电荷相互排斥。
-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2. 电压和电阻- 电压:电压是电源对电流的驱动作用,单位为伏特。
- 电阻:电阻阻碍电流通过,单位为欧姆。
3. 磁场和磁力- 磁场和磁力:磁场是磁铁或电流周围的力场,磁力是磁场对物体施加的力。
4.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 电磁感应:电流通过导线产生磁场,磁场变化可以感应出电动势。
- 电磁波:电磁波是由振荡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无线电波。
四、能量和能量转换1. 能量的定义和守恒定律- 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体或系统做功能变化的能力。
-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
2.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一、力学1.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运动的描述与分析:位移、时间与速度关系的图表表示,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分析与计算。
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惯性参照系的概念,质点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分析。
4.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质点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
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的特点与性质。
6.机械能守恒: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7.方向定律:曲线运动的离心力与切向加速度,绳子中的张力。
二、热学1.热与温度:热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物体温度的测量与转换,热平衡。
2.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定律,导热系数与导热性能,热传导的应用。
3.热量与功:功的概念与计算,热量的单位与计算。
4.温度与热量变化: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物质的比热容,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变化的计算。
三、光学1.光的传播与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虚像与实像的概念。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及其应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3.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点与用途,透镜成像的规律与公式,虚像与实像的概念与判断。
四、电学1.静电学:静电荷与静电力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与性质。
2.电流与电阻:电流的概念与电流的计算,电阻、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欧姆定律。
3.并联与串联:电流在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中的分布,电压和电阻的计算。
4.电功与电能:电功的计算,电能的转化与保存。
5.磁学:电磁现象,磁感线的概念与性质,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五、声学1.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机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路径的关系。
2.声音的特性:声波的振动周期与频率,声音的强度与音量的关系,共振与声音的增强。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精华版)一、运动和力1. 物体的状态:静止和运动2.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 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合成:合力和分力5. 弹力:弹性力的特点和计算6. 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7. 重力:地球的吸引力、物体重力和重力的计算二、声光电1. 声的传播:空气中的声音传播、固体和液体中的声音传播2.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和散射3. 光的颜色:白色光的分光、彩色光的混合和分离4. 光的反射:平面镜和弧面镜的反射特点5.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6. 电的概念: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和电流7. 开关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三、热学和能量1. 物体的温度:热量与温度的关系2. 热的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3. 物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原理和应用4. 功和能:功的定义和计算、能量的转化四、电学和磁学1. 电流和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伏特定律2.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的作用和计算、电功率的计算3. 磁学基础:磁铁的特性、磁力线和磁场4. 电磁感应: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发电机和变压器的原理五、力学和简单机械1. 机械运动: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2. 力矩和杠杆: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杠杆的平衡条件3. 滑轮组:滑轮组的力输出和力传递4. 斜面:倾斜面的力和力的分解5. 力的做功:功的概念和计算六、流体静力学1. 压强: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大气压和水压的概念2. 浮力:浮力的概念和计算、物体浮沉的条件3. 管道和流体:管道中的流体、伯努利定律4. 行星和卫星: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规律以上是初中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总字数:xxx。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汇总(全)

初中物理物理知识汇总(全)运动学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运动。
- 等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以相等的速度运动。
-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以相变加速运动。
- 曲线运动:物体在空间中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做加速度运动的力学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互相作用的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热学热现象- 热量:物体发生的热现象为热量。
- 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
- 热传递: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三种,即导热,对流和辐射。
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 相变: 物质发生固液、液气、固气化或反相变的变化。
- 水的沸点和凝点: 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点为0摄氏度。
光学光的基本概念- 光线:光传播的方向。
- 光束:许多互相平行或近似平行的光线构成的集合体。
- 光的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
-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反弹回来。
- 光的折射:光线穿过不同介质时发生偏转。
电学电荷和电场- 电荷:物体中的基本电荷带正电或负电。
- 电场: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场。
-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内的总电荷始终不变。
- 电场线:用来表示电场方向的曲线。
静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仅由静止的电荷所产生的电场。
- 电势:电场强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 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采用的能量。
- 电:用来存贮电荷的装置。
磁学磁现象和磁场- 磁现象:物质中表现为磁力作用的现象。
- 磁场:任何使铁磁性物质受力的物理空间。
- 磁感线:用来表示磁场的方向的曲线。
- 电磁铁:用电时具有磁性吸引力的铁器。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的全部知识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到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 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八年级下册
•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 力的作用效果是: 力的三要素是:
•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计算公式:
重力的方向
是:
• 4.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 牛顿第一定律.
• 4.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密度
•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密度的原 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或 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由 公式 就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关于量筒 的使用,首先要观察量筒(或量杯)的刻度, 知道它的最大容量和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 体积.在测量体积时,量筒要放稳,视线要 与液体凹面相平.
第二章
•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 止,发声停止.
• 2. 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是340米/秒, 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物态变化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 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 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 成的.
•
• 4.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 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 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 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 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 柱上表面相平.
• 5.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 从 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要放热).
• 14.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是: (1)像与物到镜面 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3)像与 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4)所成的像是虚 像。
• 15.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 传播 方向一ຫໍສະໝຸດ 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 射.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 16. 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如老花镜. 凹透镜 也叫发散透镜, 如近视镜.
位置,也不要移动天平的位置,否则就要重新调节
天平的平衡.
• 3.密度
• 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 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 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般不同.单位体 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 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 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 度.在温度、压强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物质密度总是一定的.密度的定义式: , 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初中物理所有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 1. 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主单位是米.
• 2.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机 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 3.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用 公式表示: V=S/t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
游码,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之前,要先观察天
平,认识它的最大量程、标尺上每大格和每小格表
示的质量.要养成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先了解它的
性能和使用方法的习惯.
•
(2)天平是一种比较灵敏的测量仪器,使用
时要特别注意使用规则.
•
(3)天平调节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
• 6.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 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 7.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吸热), 气态 变为液态叫液化(放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 发和沸腾. 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是: 沸腾是在 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的,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而蒸发是在任何 温度下发生的, 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 象.
• 8. 要加快液体的蒸发, 可以提高液体的温 度, 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和加快液体表面的空 气流动速度.
• 9.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沸腾时只吸收 热量,温度不变,有时因为液体中含杂志 沸点会有适当变化,水的沸点是100℃.
• 10. 要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降低温 度, 二是压缩体积.
• 1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吸热)。 • 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 1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 空(空气)的速度是3×100000000 米/秒. 影 子、日食、月食都可以用光在均匀介质中 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 13.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 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 1.质量
•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 量。物体的质量由其自身材料构成情况和 体积大小来决定.当构成物质的材料和物 体的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 了.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 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 2.天平的使用
•
天平是力学的基本测量仪器,要求了解天平的
• 5. 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 17. 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大 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8.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物体到凸透镜 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 放大的实像
• 19. 放大镜、显微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 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
• 20.天文望远镜分托普勒望远镜和伽利略望 远镜。托普勒望远镜的原理是目镜焦距小, 物镜焦距大,物镜呈倒立缩小的实像几乎 在焦点上,从而显倒立缩小实像,目镜在 此基础上呈放大的虚像,即f1+f2。伽利略 望远镜目镜呈放大虚像,即f1-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