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无脊椎动物:①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②扁形动物: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绦虫。

③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线虫。

④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身体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如蚯蚓,沙蚕、水蛭等。

如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的物体表面比在光滑的物体表面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⑤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⑥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体表都有坚韧的外骨骼;②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昆虫主要特征:①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②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节肢动物是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

脊椎动物:⑴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臀鳍维持鱼的平衡,胸鳍转换方向,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和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卵生。

变温动物。

鱼体形大多呈流线型,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体表覆盖鳞片有保护作用,鳞片表面有黏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体色上深下浅,利于避敌。

呼吸时鱼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水流方向从鱼口流入,鳃盖后缘流出,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鲸属于哺乳动物,章鱼、鱿鱼、鲍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甲鱼、鳄鱼属于爬行动物,海马属于鱼类)鱼类主要特征:①终生生活在水中;②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③用鳃呼吸;④用鳍游泳;⑵两栖类的主要特征:①体外受精、变态发育、幼体生活水中,用鳃呼吸;②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③皮肤裸露(密布着毛细血管)、有辅助呼吸作用;④体温不恒定青蛙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二、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⒈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大多数地 区普遍高温。夏季气温青藏高原最低。 ⒉我国降水的分布 ⑴我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⑵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⒊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是夏季风。 ⒋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实行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和移民建镇计划,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长江综合治理的主要任务是防洪。 (4)长江水能集中在上游河段(原因:位于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四、自然灾害 1.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2.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如果不能 及时撤离,可以暂时躲在小空间的墙角。 3.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4.四川汶川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活跃,地震频繁。
会填图阶梯的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五种基本地形中,我国最大的地形区是山地,为 33%,
3.会填图
山脉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山脉 天山 昆仑山
两侧的地形
西侧
东侧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北侧
南侧
准噶尔盆地
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各民族不论 大小,一律平等。 12、民族风情:蒙古族——摔跤、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孔雀舞、泼水节; 藏族——藏袍、集体舞、开斋节、朝鲜族—长鼓舞,跳板、彝族—火把节。 (注意观察舞蹈姿势)

2010-2011年八年级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2010-2011年八年级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青山区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青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命制2010. 11.43、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________ 的铁的兽脊似的。

(A踊跃 B跳跃)②海在我们脚下___________着,诗人一般。

(A呻吟 B沉吟)4、修改病句(2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

5、仿句(4分)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西游记》,我们可以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__________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两句话应分别放在文段中的( )处和( )处。

(2分)①我们就是这样一步步地从大海里走来。

②原来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血统,自己的影子,自己的足迹。

本来,地球上并没有生命,是大海这个母亲,她亿万年来哼着歌儿,不知疲倦地摇着,摇着,摇出了浮游生物,摇出了鱼类,又摇出了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直到有猴、有猿、有人。

A.难怪人对大海总是这样深深地眷恋。

B.人们不断到海边来旅游,来休憩,来摄影作画、寻诗觅句。

C.无论你是带着怎样的疲劳,怎样的烦恼,请来这海滩上吹一吹风、打一个滚吧,一下子就会返璞归真,获得新的天真、新的勇气。

D.人们只有在这面深蓝色的明镜里才能发现自己。

7、诗文填空(6分)①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②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教师节那天,某班班委会给任课老师送了一份贺卡,贺卡上引用了李商隐《无题》中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初二上册期中考试重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历史)

初二上册期中考试重点(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地理 历史)

初二上册期中考试重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历史)1.初二上册期中考试重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历史)篇一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荒xuì荷hè锄候骑jì都dū护燕yān然豚tún点拨:注意多音字“荷”“骑”“都”“燕”的读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带月荷锄归荷:扛着。

(2)但使愿无违但:只。

(3)江人大荒流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4)仍怜故乡水怜;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归园田居(其三)》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x带月荷锄归。

5.《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7.《游山西村》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默写《使至塞上》一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默写《游山西村》一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东晋(朝代)诗人陶渊明。

2.《使至塞上》的作者是唐朝(朝代)诗人王维。

字摩诘,苏轼称赞他的诗是“诗中有画”。

3.《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唐朝,(朝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4.《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朝代)爱国诗人陆游。

这首诗选自《剑南诗稿》。

2.初二上册期中考试重点(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历史)篇二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①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doc

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现代文阅读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7、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0、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二、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人教版 八年级(上)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  八年级(上)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中复习资料1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一、主要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签订的主要条约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201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01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2010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复习提纲整理:何子豪一、基础知识1.《新闻两侧》:毛泽东,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代表作《毛泽东选集》本文选自《人民日报》。

新闻三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本文字词:鄂(â)豫(yù)绥靖(suíjìng)阻遏(â)锐不可当(dāng)2.《芦花荡》:孙犁,原名孙树勋。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代表作《荷花淀》、《嘱咐》。

本文选自《孙树勋文集》。

本文字词:尖利能耐悠闲寒噤(jìn) 阴惨仄(zâ)歪央告转弯抹(mî)角月明风清张皇(huáng)失措3.《蜡烛》:苏联西蒙诺夫。

代表作《俄罗斯人》、《日日夜夜》本文选自《阅读与欣赏》。

本文字词:拂(fú)晓瓦砾(lì)地窖(jiào)鞠(jū)躬颤(chàn)巍巍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校的信》: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本文选自《雨果文集》本文字词:赃(zāng)物箱箧(qiâ)制裁(cái)荡然无存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世界著名华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代表作《翡翠猫》,《千山外,水长流》。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字词:肃穆(mù)荒谬(miù)健忘骇(hài)掳(lǔ)悚(sǒng)惶急6.《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原名周树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狂人日记》,《彷徨》。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本文字词:疮(chuāng)疤(bā)诘(jiâ)问渴慕疏懒霹(pī)雳(lì)孤孀(shuāng)7.《背影》:朱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

代表作:《踪迹》、《春》。

本文选自《朱自清散文集》。

本文字词:交卸(xiâ)奔丧(sāng)狼藉(jí)簌(sù)簌(sù)典质赋闲8.《台阶》:李森祥。

八年级期中考试复习题2010

八年级期中考试复习题2010

八年级期中考试复习题2010-10-29一、声现象 1. 鼓不敲不响”指的是一切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男同学一般总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一般比女同学的低。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 m/s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 m/s 。

3.根据人的感觉,通常把声音分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悦耳动听”的声音我们认为是_____________,“吵吵嚷嚷”的声音我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

4.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形成 ,若声音被多次反射,则在原声消失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 ,教室内的回声比空旷的原野要 (填“大”或“小”),歌剧院的设计 考虑混响问题(填“需要”或“不要”)。

5. 将录音机的喇叭卸下来(它与录音机之间的连线没有损坏)后,在喇叭上撒一些很小的泡沫粒,放响录音机后可以看到泡沫塑料会 ;若把录音机的音量开关开大,这时还会看到 ,这说明发声体的 越大,响度越大。

6. 一个炸雷震得人们心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二胡、一声刺耳的尖叫使喧闹的人们立刻安静下来。

这三种现象中强调的声音的特征分别是 、 、 。

7. 一名男低音歌唱家正在为大家演唱,这时有一位女高音歌迷为他轻声地伴唱,则歌唱家的响度较 ,歌迷的音调较 。

他们的音色 (填“相同”或“不同”)。

8. 以下描述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_________大;“悦耳动听”指声音的_______好;“脆如银铃”指声音的_____高。

9.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 ,要减弱这种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 处 ;在 处 ; 在 处 。

10.骑车、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__处减弱了噪声,射击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戴上特制的耳塞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来保护耳朵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资料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战争记忆第1课新闻两则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dí溃.kuì退泄.xiâ气阻遏.â绥.suí聿.yù2.解释下列词语。

(1) 业已:已经。

(2)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2.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两则新闻的作者是毛泽东。

2.新闻的特征是用事实说话。

3.新闻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结构包括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2课芦花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提防..dī fang 疟.yào子寒噤.jìn吆喝..yāo he 蹿.cuān 仄.zâ歪转弯抹.mî角(点拨:注意“提”、“喝”、“抹”等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2)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2)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2.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撤。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芦花荡》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选自《孙犁文集》,本文是作者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第3课蜡烛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匍.匐.pú fú揣.chuāi在怀里衰.shuāi老淹没.mî (点拨:注意多音宇“揣”“没”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ū gōng) 鞠躬肃(mù) 穆3.解释下列词语。

(1)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2)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

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国名)作家西蒙诺夫,是由茅盾(人名)翻译的。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珐琅..fà láng 脂.zhī粉惊骇.hài箱箧.qiâ野蛮.mán2.解释下列词语。

(1)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2) 荡然无存: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人名),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蜿蜒..wān yán 屹.yì立荒谬.miù憧.chōng憬2.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人已满山满谷。

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

(2)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这是历史事实。

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

不记仇,很对。

但是,不能忘记。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亲爱的爸爸妈妈》一文的作者是美籍台湾女作家聂华苓。

第二单元关爱生命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ù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ã问(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âng,“恶”、“诘”是多音字。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鲁迅,选自《朝花夕拾》,你还能写出两篇出自这部散文集的文章题目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第7课背影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丧.sāng 差.ch..ā.i.使簌.sù蹒跚..pán shān颓.tuí唐箸.zhù点拨:注意多音字“丧”、“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满院狼(jí) 藉晶(yíng) 莹妥(tiē) 帖琐(xiâ) 屑点拨:不要把“藉”误写为“籍”,“莹”误写为“萤”。

3.解释下列词语。

(1) 典质:(把财产、衣物)典当、抵押出去。

(2) 惨淡:凄惨暗淡,不景气。

(3) 赋闲:失业在家。

(4) 勾留:短时间停留。

(5)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 触目伤怀:看到(眼前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7) 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

(8) 颓唐:衰颓败落。

4.用恰当的动词填空。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作者朱自清。

第8课台阶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kāi 黏.nián 尴尬..gān gà凹凼.dàng2.解释下列词语。

(1)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2) 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台阶》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第9课老王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取缔.dì伛.yǔ翳.yì愧怍.kū骷髅.lïu2.解释下列词语。

(1) 凑合:将就。

(2) 滞笨:呆滞笨拙。

(3) 愧怍:惭愧。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老王》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著名学者、作家(称谓),是著名小说《围城》的作者。

第10课信客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脾.pí气噩.â耗文绉.zhōu绉伎俩..jì liǎng 吊唁.yàn2.解释下列词语。

(1) 接济:在物质上援助。

(2)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3)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妇女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信客家里诉说,信客铺纸磨墨,琢磨着句子。

他总是把无穷的幽怨和紧迫的告急调理成文绉绉的语句,郑重地装进信封,然后,把一颗颗破碎和焦灼的心亲自带向远方。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信客》的作者是著名学者余秋雨,文章选自《秋雨散文》。

第五单元探究人生第21课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î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