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故乡 Word 文档

合集下载

《月之故乡》PPT解析PPT共20页

《月之故乡》PPT解析PPT共20页
《月之故乡》PPT解析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月之故乡经典散文

月之故乡经典散文

月之故乡经典散文月之故乡经典散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月之故乡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月光下的故乡,辽远、空旷,有多少的梦沉睡不醒,有多少的思魂凌空飞翔。

行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城市,习惯了漂泊的游魂在午夜的街头彷徨,思念在巷口的等待,承受岁月剥蚀的疼痛。

灼痛焚锻过的思念裸露白森森的骨头,写着一首温婉如玉的诗行,在夜色里闪烁幽蓝的微光,故乡之月。

轻柔如纱的月光,月下的乡愁,是一个飘渺的背影,还有几张写意的脸庞。

今年桐花万里丹山路的四月,回了一趟故乡。

哦,故乡,久违了,很久没有这样仔细端详过。

这个曾经给予我希望与温暖的山村,仿若一只抱窝的母鸡,我在它的羽翼下,曾经象草儿一样萌芽生长,春夏秋冬,经风沥雨,到长成一株浮苹,溯流千里,沉浮异乡的水岸,餐风饮露,弱弱向月。

恍惚间,记忆的画面,只有那只竹笛还在暮归的牛背上吹响,童年的山谣,依然清远。

是谁把它遗落在这黄昏的村头,挂在一颗怅望的老树上,站在红尘阡陌,挥手离别,不记年轮,永不老去。

沿着童年的足迹,倥立老屋的门前。

今夜的月色,更为皎洁,似一层凝霜,我想起了母亲苍苍白发。

透过门扉,老屋经受不住风雨的摧残和时光的浸蚀,一角坍塌。

唯有唧唧的虫声,从砖缝爬出,用一种简单的声音重复吟唱孤独和寂寞。

清幽的月光也许记得,就在这小屋,有一位瘦弱的少年,不停地往灶膛添些柴禾,殷红的火苗映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和淡淡的忧伤,锅沿漫出晚饮的菜香与温馨,还有饥渴的目光。

也是这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一边缝制的夹衣,一边轻哼半生半熟的歌谣。

月儿西沉,一阵风挤进窗缝,小屋响起几声带着倦意的咳嗽,母亲熄了灯。

朦胧间,我看见了曾经的苦难与幸福,就这样不经意地融入我的血脉之中,迸发出灵魂的呼吸与吟啸,铸成诗般的尊严与谦卑。

那口老井还在,月光下的故乡,深沉如它。

静坐井台边,沿着井壁的青苔,我握着被岁月磨光的井绳,想把深藏的月儿捞了出来,温润一颗凄冷的心。

2022年人教版音乐九上《月之故乡》教案精品

2022年人教版音乐九上《月之故乡》教案精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

2、请学生欣赏:《半个月亮爬上来》。

二、导语:这首《半个月亮爬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和月亮有关的主题一般有哪些?赞美思乡仲秋月饼八月十五,三、歌曲新授: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这一天在外的亲人要赶回家中和家人一起过节,因为仲秋节是团圆的日子。

一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我们都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但是往往有很多人却一直漂流在他乡,不能和家人团聚。

他们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首思念故乡的歌曲——《月之故乡》。

(二)、学习歌曲:1 欣赏歌曲《月之故乡》请同学们感受一下歌曲的速度,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

中速稍慢淡淡的忧伤,浓浓的思乡情。

2 再次倾听歌曲,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再现的二部曲式结构。

ⅠⅡ(1—24小节)(25—29小节)A B C(1—8小节)(9—16小节)(17—24小节) (25—28小节)(29—32小节)3 看谱子学习附点节奏大切分节奏。

念节奏。

4/4 Ⅹ·ⅩⅩⅩⅩ︱Ⅹ—Ⅹ—4/4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4 再次倾听《月之故乡》,哼唱歌曲。

设想自己是一位远离家乡的海外游子,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5 学习歌曲6 巩固歌曲旋律,有情感地进行演唱1)、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完整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2)、请学生跟课件伴奏完整试唱歌曲。

3)、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辅导。

4)、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欣赏歌曲《思乡曲》同是思乡有什么异同?四、欣赏经典老歌《弯弯的月亮》请学生欣赏音乐——《弯弯的月亮》,教师根据课件为学生做简单讲解(对比两首歌曲在情绪和表达感情上的区别)。

五欣赏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视频。

说出感受六唱一唱试一试同学背诵关于“月亮”这一主题的古诗,也可自己写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

本环节设计意图:①音乐与文学学科相结合;②实施寓教于乐策略;③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月之故乡》教学设计

《月之故乡》教学设计

备课组长签字:级部长签字:音乐课《月之故乡》说课教案提记:合作学生、愉快体验、主动学习、创新思维、在快乐中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好,大家好,我是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寨里中学音乐教师边晓霞,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月之故乡.》,下面,我将根据新题标的理念,以及结合我校的课堂改革,精心设计了本课的音乐教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我所说的教材是山东省出版社出版的初三音乐上册的第一课时《月之故乡》,这是第一节唱歌课,曲调婉转,速度舒缓,带着淡淡的哀愁,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演唱歌曲《月之故乡》,掌握歌曲曲谱节奏、拍号、速度、情绪、思想感情、曲式结构等。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为歌曲创编简单打击乐器伴奏。

3、情感目标: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及海峡两岸人民日夜思乡的共同情愫)。

二:说教学的方法: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堂改革的思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通过不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师生、生生互动)而有活力的音乐课堂。

三:说学习方法:通过整体感知、欣赏聆听、自主研究、表演、简单乐器演奏等方式,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课前准备、用激情和情景导入、整体感知和创编训练、目标延伸(学生演示)、课堂小结(学生在前、老师在后)。

1、课前准备:钢琴(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2、激情导入(5分钟)→板书首先让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学生坐好后,组织一个竞赛活动,看哪一组同学背出关于“月亮”这一主题的古诗,从而导入课题《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

月之故乡课题:月之故乡
授课班级:14学前
授课老师:王旭熳
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
2、《月之故乡》情感处理
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重音
2、学会情景想象处理歌曲情感
3、月亮的启发教育
教学难点:演唱时声音高位置的保持
教学重点:《月之故乡》情感的处理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述法
教具:钢琴、声乐课本
课时:1
教授新课:
一、发声训练
1、哼鸣 54 32 |1-

训练要求:1、鼻翼张开,闭口从鼻孔出气。

2、保持气息支持。

2、54 32 |1-
Mi
训练要求:1、从哼鸣位置起音,咬字着力上牙关
2、随音阶升高依次向上推动声音
3、保持气息支持
3、发声训练 12 3 | 34 5 | 56 54 | 32 1 Mi ma mi ma mi ma mi ma
训练要求:
1、同上
2、同上
3、同上
4、声音连贯,有旋律性
二、汇课《小草》
全体唱一遍《小草》。

月之故乡儿童诗

月之故乡儿童诗

月之故乡儿童诗一、原文:《月之故乡》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二、衍生注释:1. 故乡:家乡,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对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回忆,是心灵的归属地。

2. 天上与水里的月亮:天上的月亮是实实在在挂在天空中的自然景象,而水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倒影。

这里用天上和水里月亮交互呼应的景象,来引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上,这是一首典型的思乡主题的儿童诗。

它通过对月亮这个常见意象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情感方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对故乡的眷恋。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情感也许没有成年人那么深沉复杂,但是却有一种纯真的向往。

诗中两次提到了天上和水里的月亮,像是一种简单而又深刻的思考,最后归结到故乡,表明故乡在心中就如那遥远的月亮,看似就在眼前(水里的月亮),但又难以真正触摸(天上的月亮)。

2. 表现手法- 对比与呼应。

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天上月亮和水里月亮的对比与呼应,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画面。

同时,“低头”和“抬头”这一动作对比,也更好地把看月亮的行为与思乡的情感联系起来。

并且,诗句简短流畅,很容易让儿童理解和诵读。

四、作者介绍:这首《月之故乡》的作者没有确切资料表明身份。

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个对故乡有着深刻情感,并且很了解儿童心理和语言特点的人。

作者深知月亮这个自然景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尤其在思乡情感表达中的重要性,同时又能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满足儿童理解诗歌的需求。

五、运用片段:1.在一个乡村小学的中秋诗歌朗诵会上,小朋友们一个个盛装打扮,充满期待。

轮到小李同学朗诵了,他走上台,用他稚嫩的声音朗诵起《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台下的小朋友们仿佛被带入到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中,他们仰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又低头看看院子里水缸里月亮的倒影,心中涌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尽管他们可能还不太懂什么叫真正的思乡,但那种淡淡的情绪在诗的感染下出现了。

北师大版五年级《月之故乡》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月之故乡》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月之故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描写思乡的诗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阅读诗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思乡意。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朗读,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思乡意。

教学难点:从作者的生平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情意,积累与仿写诗歌。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故乡在哪里吗?我的故乡在一个依山傍水,有着一个美丽传说的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石井镇阿姑泉村。

每年的公历四五月份,满山遍野牡丹飘香四溢,槐花迎风招展,微微一吸鼻,感觉都会醉在花香中。

但是自从工作、成家之后,回故乡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直至去年隆冬老师的爷爷病重乃至去世,由于忙工作、忙孩子,就疏于照顾,这成了老师终身的遗憾。

(黑板上画圆圈)现在我经常把思念之情寄托与它,你们猜,它是什么?生:是个月亮二、回忆经典,积累运用、师:此时的它就是一个月亮。

在中国,从古到今故乡和月亮就密不可分,所以有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们知道哪些呢?生读《静夜思》等师:老师也积累了一些,你们读一读吧!(出示幻灯片1)师:看着这轮圆月,听着你们的吟诵,老师也有感而发,吟咏一首,请大家帮老师写下来。

三、书写诗文,培养语感、孩子们在老师的诵读下写出诗句——《月之故乡》(不包括诗题、标点)。

书写中,要反复强调写字要求,希望孩子们能写出端正、漂亮的方块字来。

(不能忘记诚恳的评价)2、(出示幻灯2)请同学们对照后,用心读,指名读并指导、评价。

3、师:老师大意了,忘了一句,你把它写在最后一行:“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写完没有?好,谁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你想将这一行插入哪一行的前面就插入哪一行的前面。

(生读,插入哪行前面的都有。

生读)屏幕上出现了整首诗词,指名读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他没有读错的字。

真好。

再找一个有准备的读。

生读师:你能读出标点吗?标点也是一种语言生:可以在最后一句加上句号,因为它就是一个叙述的结束。

人教版音乐九上《月之故乡》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九上《月之故乡》word教案1

人教版音乐九上《月之故乡》word教案1“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好一个“看月亮,思故乡”,这是彭邦桢的《月之故乡》,他抒发了一位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与想念之情。

4月份有幸在南充参加了优秀青年教师陈金龙老师的《月之故乡》教学观摩课,这对我关心专门大,让我关于诗歌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来看陈老师是如何教学《月之故乡》的。

一、抓住关键词句,注重诵读训练。

诗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确实是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主题。

依照不同的诗歌,采纳不同的语调、不同的情感去读诗歌,最要紧是要让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语调、节奏和重音。

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真正读出诗歌的内涵。

比如,陈金龙老师在教学《月之故乡》时,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停顿来表达诗歌的感情,并让学生配合肢体动作关心明白得诗歌的意境,读“天上一个月亮”时,让小孩们抬头看天上,想象天上挂着一轮月亮;读“水里一个月亮”时,又让小孩们低头看“水里的月亮”,如此,就让小孩们自然而然的融入了诗的情境中,让学生想想如何样读才能读出诗的意境,学生思想达到了,朗读也就达到了。

此外,陈老师还让学生找出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学生专门快就找出了是“看月亮,思故乡”。

抓住了这一关键词句,小孩们专门容易就明白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在领会了情感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训练,成效专门明显。

在诵读训练中,陈老师还适当的对小孩进行鼓舞,如,陈老师说:“读读以上诗句,诗句上差不多上二年级学生就认识的字,你能读出六年级的水平吗?”这句话又把小孩们读诗的激情提上了另一个高度,读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陈老师没有枯燥的讲解,也没有惯例的问答,只是引导学生诵读,让小孩们在读中就把握住了这首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二、利用背景资料,丰富诗歌教学。

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让学生想作者所想,要让学生感同深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词作者:彭邦桢(1919-2002),著名的湖北籍台湾旅美诗人。

他十五岁时开始写诗,少年时代便在家乡黄陂县颇有诗名。

一九三九年,考入成都军校,毕业后在重庆任少尉排长。

(1944年)二十五岁时随青年军赴印度远征。

一九四六年供职于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后随军开赴台湾。

在军中任职直至一九六九年退役。

一九七三年,彭邦桢在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时,与美国女诗人梅茵·黛丽儿(MarioneDarreu)相识于台北。

一九七五年在美国纽约结婚,居住纽约。

《月之故乡》的由来:那是1977年圣诞之夜,彭氏夫妇应邀到纽约乡下一个朋友家过圣诞节。

当他们返回途中路过长岛一个湖边时,湖水中荡漾起一轮明月来。

彭邦桢看在眼里,觉得好生奇怪,连忙叫夫人把车停下,出去看个究竟。

当他们打开车门抬头仰望时,果然是一轮明月挂在天空。

顿时,“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便引起了诗人的遐思。

当他回去一翻日历才知,那一天正好是农历十五,当然是圆月高照。

诗人的乡愁在脑海浮现:想想自己这些年浪迹天涯,总是给别人过节。

如今,农历十五月儿圆,我和家乡却天各一方,怎能叫人不断肠!我为何不能过一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呢?此情此景,撩发了诗人的诗兴。

于是,他若有所思地手持毛笔,夫人则为他摊开宣纸,他唱一句,夫人和一句,夫妇两人对月吟诵着那牵肠挂肚的诗句:
天上一个月亮
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
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
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
一个在天上
写毕歌毕,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花......
彭邦桢的这首得意之作经《中华文艺》刊载后,很快不胫而走,成为海外华人抒发乡思、乡情、乡愁的心中之歌。

1980年6月,经北京作曲家延生、刘庄谱曲,发表在《歌曲》上,更是一发不可收。

1983年中秋之夜,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中秋专场晚会上,先由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项堃先生朗诵了彭邦桢的诗歌《月之故乡》和《夜莺之歌》,而后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纵情高歌了由该诗谱曲的《月之故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