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1

合集下载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2 活性污泥法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① 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机物; ② 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③活性污泥连续回流,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 性污泥,及时排除剩余污泥; ④ 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 ⑤ 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3 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
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 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 气味:泥土味(城市污水); 比重:略大于1(1.0021.006); 粒径:0.020.2 mm; 比表面积:20100cm2/ml; 含水率:99.299.8%。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曲线
内源呼吸期

污泥浓度 氧利用率
BOD浓度
对数增长期 减速增长期
时间
四个生长阶段特点
(1)迟缓期:表示细菌适应新环境需要的时间, (2)对数增长期:由于营养物浓度超过细菌的需 要量,生长不受限制,生物量以对数速度增加, (3)减速增长期:由于营养物浓度随细菌的消 耗逐渐下降,细菌繁殖世代时间增长,毒性代 谢产物逐渐增高,当营养物浓度达到生长限度 时,细菌即进入减速生长期。 (4)内源呼吸期:串长阶段到内源呼吸期时, 营养物耗尽,迫使细菌代谢自身的原生质,生 物量逐渐减少。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机物,主要经历三 个阶段: 吸附阶段 氧化阶段 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阶段
吸附阶段: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 机物(BOD)迅速降低,这主要是吸附作用引 起的。 由于絮状的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约200010000m2/m3混合液),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 层,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被絮凝和吸 附迅速去除。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性能取决 于污泥的活性。
4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第二章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①活性微生物, 25~50% ②微生物内源呼吸残余物, 0~17% ③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惰性的不可降解的有机物
④虽可降解但尚未降解的有机物
⑤惰性无机物 20~30%
5~65%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活性污泥的生物组成
活性污泥中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富多样,主要有病毒、细菌、真 菌和原生动物,也有少量的藻类和后生动物。菌胶团中的微生 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 活性污泥中细菌能分泌多糖类的糖被,使各种微生物聚集在一 起,构成菌胶团,从而呈絮状。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废水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 正常运行的活性污泥系统中,它们相对比较稳定。微生物在菌 胶团中的空间位臵也有所不同,丝状的细菌通常组成菌胶团的 骨架,其他单细胞的微生物靠糖被附着在丝状菌上,固着型的 原生动物在菌胶团的最外面。微生物的微生态位的不同使它们 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不同的作用,通过这种生态系统的功能而不 是某种微生物类群的功能才能比较有效的降解水中的有机物。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 优点:出水水质好(85~90%),剩余污泥量较少。 • 缺点: ①耐冲击负荷差: 根据推流原理,进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形成混合液,从池子 起端流向末端。如果进水水质发生变化,对活性污泥影响 较大。如果流入的废水含有有害物损害了回流污泥,引起 的问题就更大。 ②供氧与需氧间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沿曝气池池长需氧速度变化很大,但是沿曝气池池长的供 氧速度是基本相同的——供需矛盾:前段供氧不足而后端 供氧过剩。如果想要在曝气池前端维持足够的溶解氧,则 后段的氧量会太大,氧的利用滤低,增加了处理费用。
第二章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程-第一节
• 氧化合成阶段

污废水处理试题--活性污泥法

污废水处理试题--活性污泥法

污水处理工试题分析活性污泥法一、判断题1、厌氧—好氧生物除磷法比普通活性污泥法对磷的去除率高。

(√)2、硝化菌比增殖速度比去除有机物的异养菌快得多,且受水温影响较小,因此硝化反应只有较小的SRT时才能继续。

(×)3、考虑到进入反应池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为安全起见,反应池出水溶解氧的浓度最好维持在0.5-1mg/L的范围。

(×)4、原生动物中大量存在的纤毛虫可以分为三类,通过它们在活性污泥中的构成比例和数量,可以判断活性污泥的净化能力以及污水的净化程度。

其中活性污泥性纤毛虫类是在活性污泥成熟后才出现的。

(√)5、SVI异常上升大多都是由于丝状菌膨引起,发生丝状菌膨胀时SVI值可达到500以上。

(√)6、一般二级处理出水的BOD在15mg/L左右,BOD异常升高的原因有:活性污泥处理机能下降;测定BOD时有硝化反应进行;活性污泥流出等。

(√)7、二次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应按照设计最大日污水量确定。

(√)8、BOS—SS负荷、SRT、MLDO、SVI、MLSS都属于曝气池水质管理控制指标。

(√)9、垂直轴表曝机通常保持一定转速连续运转,不得采用变速或间歇运转。

(×)10、完全混合曝气沉淀池运转开始时,逐渐增大进水量直到达到设计水量的过程中,应不进行污泥的排除,以使活性污泥迅速增殖,达到合适的MLSS浓度。

(√)11、二次沉淀池中不再消耗DO,因此,二沉池出水DO与曝气池出水一致。

(×)12、二次沉淀池中水质异常可能是由于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堆积、排泥不当、池构造上有缺陷、存在短路、异重流等与二次沉淀池有关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曝气池或其进水异常造成。

(√)13、二次沉淀池去除的SS,以微生物絮体为主体,与初次沉淀池的SS相比,其沉淀速度较低,故表面负荷为20-30m3/m2d,在能够预计污泥沉降性很差的处理厂,最好采用更低的数值(15-20m3/m2d)(√)14、用生物处理技术处理污水的方法称为生物处理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1)——活性污泥法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活性污泥法第一节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工艺流程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组成①曝气池:反应主体②二沉池:1)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2)保证回流污泥,维持曝气池内的污泥浓度。

③回流系统:1)维持曝气池的污泥浓度;2)改变回流比,改变曝气池的运行工况。

④剩余污泥排放系统:1)是去除有机物的途径之一;2)维持系统的稳定运行。

⑤供氧系统:提供足够的溶解氧2、活性污泥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①废水中含有足够的可容性易降解有机物;②混合液含有足够的溶解氧;③活性污泥在池内呈悬浮状态;④活性污泥连续回流、及时排除剩余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浓度的活性污泥;⑤无有毒有害的物质流入。

二、活性污泥的性质与性能指标1、活性污泥的基本性质①物理性能:“菌胶团”、“生物絮凝体”:颜色:褐色、(土)黄色、铁红色;气味:泥土味;比重:略大于1,(1.002~1.006);粒径:0.02~0.2 mm;比表面积:20~100cm2/ml。

②生化性能:1)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99.2~99.8%;固体物质的组成:活细胞(M a)、微生物内源代谢的残留物(M e)、吸附的原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 i)、无机物质(M ii)。

2、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①细菌:是活性污泥净化功能最活跃的成分,主要菌种有:动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无色杆菌属等;基本特征:1) 绝大多数都是好氧或兼性化能异养型原核细菌;2) 在好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分解有机物的功能; 3) 具有较高的增殖速率,世代时间仅为20~30分钟;4) 其中的动胶杆菌具有将大量细菌结合成为“菌胶团”的功能。

② 其它微生物------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 3、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①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我们平常说的悬浮物。

MLSS = M a + M e + M i + M ii 单位: mg/l g/m 3②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 ):MLVSS = M a + M e + M i ;(有机部分)在条件一定时,MLVSS/MLSS 是较稳定的, 0.75~0.85③ 污泥沉降比(SV 30):是指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分钟,其沉淀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一般以%表示; 能相对地反映污泥数量以及污泥的凝聚、沉降性能,可用以控制排泥量和及时发现早期的污泥膨胀; 正常数值为20~30%。

第四章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第一节-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过程
污水与污泥混合曝气后BOD的变化曲线
对活性污泥法曝气过程中污水中有机物的变化分析得到结论:
废 水 中 的 有 机 物
残留在废 水中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的有机物
微生物能利用而尚未 利用的有机物 (吸附量) 从废水中 去除的有 机物 微生物不能利用的 有机物 微生物已利用的有机 物(氧化和合成) 增殖的微生物体
二是废水中的有机物,它是处理对象,也是 微生物的营养食料;
三是溶解氧,没有充足的溶解氧,好氧微生物 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挥氧化分解作用。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污水→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活性污泥曝气池→二沉池→消毒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
活性污泥系统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第一节 活性污泥法
一、基本概念与流程 二、活性污泥形态与微生物 三、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四、活性污泥法主要影响因素与控制指标
第二节 生物膜法
一、生物膜法概述 二、生物膜的形成及净化过程 三、生物膜法载体 四、生物膜法特征 五、生物膜反应器
Your site here
二沉池 曝气池 初沉池
初沉池
二期 曝气池 二沉池
活 性 污 泥 法 的 基 本 流 程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组成
1.曝气池: 2.二沉池: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 泥水分离
3.污泥回流系统: 确保曝气池内生物量稳定 4.曝气系统: 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同时起到 搅拌混合的作用。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
净化污水的主要的第一的承担者细菌净化污水的第二承担者原生动物指示性生物原生动物通过显微镜镜检是对活性污泥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原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中大约为103个ml01mm原生动物钟虫小口钟虫草履虫盖纤虫肾形虫变形虫后生动物线虫轮虫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复习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老期培养时间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生长速率微生物量的对数微生物量的对数培养时间总菌数活细菌数微生物生长曲线线死细菌数4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1)、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olid retention time,SRT ) 活性污泥在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内的停留时间称为生物固体停留时间。

可用下式表示: SRT=)//(/d kg kg 污泥量每天从系统排出的活性系统内活性污泥量 (2)有机物负荷 有机物(BOD 5)负荷分为污泥负荷(Ls)和容积负荷(Lv),用公式表示如下: Ls=XVQ O S Lv=V QS 0×103 式中:Ls ——BOD-SS 负荷,kgBOD/(kgMLSS.d);Lv ——BOD 容积负荷,kgBOD/(m 3.d);S 0——反应器进水BOD 浓度,mg/L ;X ——污泥浓度,mg/L 。

(3)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HRT )表示污水在反应池内的反应时间,用下式表示: t=QV 式中:t ——曝气池水力停留时间,h ;V ——曝气池有效容积,m 3;Q ——进水流量,m 3/hBOD-SS 负荷和生物固体停留时间都是活性污泥法设计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的重要参数。

(4)污泥浓度 污泥浓度是指曝气池中1L 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常表示为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或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的浓度,单位是g/L 或mg/L 。

污泥浓度的大小可间接地反映曝气池中所含微生物的浓度。

对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而言,曝气池中污泥浓度一般在1.5~3g/L 之间。

(5)污泥沉降比和污泥容积指数 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elocity,SV)指曝气池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 后,所得的沉淀污泥体积与混合液总体积的比(用百分数表示),即: 污泥沉降比=混合液经30min 静置沉淀后的污泥体积/混合液体积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 ,SVI)指曝气池的污泥浓度与污泥沉降比的比值。

即1g 干污泥所相当的沉淀污泥体积数,单位为mL/g ,但一般不标注。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系1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系1

活性污泥法有多种处理系统,如传统活性污泥法、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分段进水活性污泥法、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选择器活性污泥法。

(举出五种即可)
活性污泥法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如下,BOD5:N:P=100:5:1。

对硝化反应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溶解氧、碱度和pH、C/N比和有毒物质。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期):适应期、对数增殖期、渐衰增殖期、内源呼吸期。

活性污泥系统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出现,其数量和种类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预示和指示出水水质,因此也常称其为“指示性微生物”。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上浮、污泥腐化、泡沫问题、异常生物相。

(写出三种即可)。

对生物脱氮反应的反硝化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温度、溶解氧、碱度和pH、碳源有机物、C/N比、有毒物质。

活性污泥由四部分物质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 a);2、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 e);3、由污水挟入的并被微生物所吸附的有机物质(含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M i);4、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 ii)。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

► 5.
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污水经物化预处理后与二沉池回流污 泥同时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搅拌作用, 使污泥呈悬浮态并和污水完全混合,污水 中的有机物被活性污泥吸附并降解或同化, 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剩余污泥,污水因 而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污水和活性污泥在 二沉池中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溢流排放, 沉淀浓缩的污泥一部分作为接种污泥回流 到曝气池,另一部分则作为剩余污泥排放。

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代谢及合成代谢及其产物的模式图
污水与污泥混合曝气后BOD的变化曲线
► 3.絮凝与沉淀 3.絮凝与沉淀
絮凝体是活性污泥的基本结构,它能够防止 微型动物对游离细菌的吞噬,并承受曝气等不利 因素的影响,更有利于与处理水分离。 沉淀是混合液中固相颗粒同废水分离的过程, 好坏直接影响出水水质。
3. 活性污泥的组成
► ►
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都在99%以上,固体物质仅占1%以 活性污泥含水率一般都在99%以上,固体物质仅占1%以 下。而这1%固体物质由有机和无机两部分组成。 下。而这1%固体物质由有机和无机两部分组成。 有机部分包括: M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 Me——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的微生物有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残留的微生物有 机体; Mi ——由原污水挟入的不可生化的有机物质 ; ——由原污水挟入的不可生化的有机物质 无机部分包括: Mii——由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 ——由原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各种内酶 → 进行代谢反应 胞外酶(水解酶) 透膜酶催化作用 大分子 → 小分子 → 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体 内 小分子 透膜酶催化作用 → 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体 内
1〉氧化分解 2〉合成代谢(合成新细胞) 3〉内源代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26
29
而, Qw X r (Q Qw ) X e
式中,Qw—— 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污泥流量; Xr—— 剩余污泥浓度; Xe—— 排放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VX
VX
Qw X r (Q Qw ) X e Qw X r

Qw
X
r
(每





有助于说明污泥微生物的组成:世代期长的微生 物在系统中将被逐渐淘汰。
2019/11/26
31
四、BOD负荷
1、BOD—污泥负荷NS
定义:在活性污泥法中,一般将有机底物与
活性污泥的重量比值(F/M),即曝气池内单
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承受的有机
污染物量,称为污泥负荷,以Ns表示,单位为 kg (BOD5 ) / kg(MLSS)·d。
MLVSS与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
f = MLVSS / MLSS
在一般情况下,f值比较固定,对生活污水,f值常 在0.75左右。对于工业废水,其比值视水质不同而异。
2019/11/26
24
二、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
1、污泥沉降比(settling velocity, SV)
• 定义:SV是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沉淀30min后,所
25
2、污泥体(容)积指数
(sludge volume index, SVI )
• 定义:指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静沉30min后,
1克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毫升数,单位 为ml/g,但一般不标注。
• 计算式: SVI SV的 百 分 数10
MLSS (g / L)
•例如,某曝气池污泥沉降比SV=30%,混合液悬 浮固体浓度为MLSS=3g/L,则污泥容积指数:
(4)污泥回流系统
把二次沉淀池中的一部分沉淀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以供应曝气 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的微生物。
(5)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曝气池内污泥不断增殖,增殖的污泥作为剩余污泥从剩余污泥排
放系统中排出。 是否曝气池中活性污泥越多越好呢? 为何要存在剩余污泥呢?
2019/11/26
18
三、活性污泥降解废水中 有机物的过程及机理
2019/11/26
3010
SVI
100
3
26
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 (活性)和凝聚、沉降性能。
• SVl值过低,说明污泥颗粒细小紧密,无机物多, 缺乏活性和吸附力;
• SVI值过高,说明污泥难于沉降分离,并使回流污 泥 的 浓 度 降 低 , 甚 至 出 现 污 泥 膨 胀 (sludge bulking),导致污泥流失等后果。
的最主要部分。 • 污水中有机物的性质决定哪些种属的细菌占优势。
4、活性污泥微生物及其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的作用
(1)细菌
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总重量的90%~95%,在某些工业废 水中甚至可达100%。在有机物的净化中起着最重要的作 用。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主要有菌胶团细菌和丝状细菌, 它们构成了活性污泥的骨架。
作用
通过体表吸收溶解性有机物,然后使之分解。 可吞噬废水中细小的有机物颗粒和游离细菌。 在处理过程中起着指标(指示性生物)的作用。 15
(4)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常出现的, 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的活性污泥系统,如延时 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 定的标志。
2019/11/26
20
2.2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控制指标 与设计、运行参数
表示及控制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指标 污泥龄 (sludge age)
BOD5污泥负荷
2019/11/26
21
一、表示及控制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

量)
1

VX
即每天只要将系统的活性污泥排出1/。
2019/11/26
30
一般情况下,Xr是活性污泥特性和二次沉淀池沉 淀效果的函数,可由下式求定其近似值:
Xr

10 6 SVI
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是活性污泥处理系 统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在理论上也有重要意义。
污泥平均停留时间和增殖的关系密切,用控制 剩余污泥量,已是一种重要方法。
教学内容:
• 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 2.2 活性污泥法的控制指标与设计、
运行参数 • 2.3 曝气理论和曝气系统 • 2.4 曝气池的构造 • 2.5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与演变 • 2.6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2019/11/26
3
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一、活性污泥 二、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三、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过程及机理
• 一般认为:
– SVI < 100 – 100 < SVI < 200 – SVI > 200
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污泥沉降性能较差,易膨胀,
• 一般控制SVI在50-150之间较好。
三、污泥龄(sludge age)
概念:污泥龄是指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
排放的剩余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 的平均停留时间,故又称“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 间” (Mean Cell Retention Time,简写为 MCRT),单位为d。用θc 或ts表示。 • 在运行稳定时,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量保持常数, 每日排出的污泥量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量。
2019/11/26
22
一般活性污泥法中,MLSS浓度一般为2~4g/L。 特点:测定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此项指标应
用较为普遍,但不能精确地表示具有活性的 活性污泥数,而表示的是活性污泥的相对值。
MLSS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重要的设计、运 行参数。
2019/11/26
23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 MLVSS )
活性污泥中的真菌主要为丝状真菌,分属酵母菌及霉菌 两大类。
真菌常出现于某些含碳较高或pH 较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中。
在常规处理系统中出现真菌往往提示负荷较高。 真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他含氮化
合物的功能,但若大量异常的增殖会引发污泥膨胀现象。
(3)原生动物
在活性污泥中存活的原生动物有肉足虫、鞭毛虫 和纤毛虫等3类。
形成的沉降污泥与原混合液的体积比的百分数。
• 计算式:
SV





过30min 沉 淀 后 的 污 混合液原体积


积 100
%
• 正常范围:15% ~ 30% Nhomakorabea• 作用:
–可用以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可用以发现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
–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重要的运行参数
–是评定活性污泥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 污泥龄也就是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平均停留 时间,或污泥增长一倍平均所需要的时间。
2019/11/26
28
计算式:
c

VX X
式 中 :V — 曝 气 池 容 积 ; X —曝气池活性污泥浓度; X — 曝 气 池 内 每 日 增 长 的 活性 污 泥 量 , 即 应 排 出 系 统 外 的 污 泥量 。
相对密度 粒经
比表面积
2019/11/26
似矾花絮绒颗粒
曝气池混合液:1.002~1.003 回流污泥:1.004~1.006
0.02~0.2mm 20~100cm2/mL
7
2019/11/26
8
曝气池
2019/11/26
9
2019/11/26
10
曝气池出水堰
2019/11/26
11
曝气池混合液配水进入二沉池
1、初期吸附去除 (吸附阶段)
BOD
t-最佳吸
附时间
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充 分接触,形成悬浮混合液。 废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 附和粘连。
t
曝气时间
BOD5下降曲线
2019/11/26
吸附机理:物理吸附和 生物吸附的综合作用。
吸附量的大小,主要取 决于有机物的状态、活性污 泥性质和反应器中水力条件。
(5)微型藻类
在活性污泥系统中藻类数量及品种较少,大多为单细胞类; 沉淀池边缘、出水槽等阳光暴露处较多见。在氧化塘及氧 化沟等占地大、空间开阔的构筑物中数量及种类较多,呈 藻菌共生状态。
作用
藻类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可供异养细菌氧化有机物之需。
脱氮除磷。

106CO2+16NO3-+HPO4-+122H2O+18H+
19
2、微生物的代谢(稳定阶段)
呈胶体的大分子有机物被吸附后,首先被水解 酶作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然后和溶解性有机 物在透膜酶或浓差的作用下选择性地渗入细胞 体内。
转移到细胞体内的有机物,在各种胞内酶的催 化作用下,被微生物所代谢而降解,一部分经 过一系列中间状态氧化为最终产物CO2和H2O等, 另一部分转化为新的有机体,使细胞增殖。
2、基本流程
2019/11/26
空 气

曝 气







回流污泥
剩余 污泥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组成:
(1)曝气池 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反应场所.
(2)曝气系统
为微生物提供溶解氧
搅拌混合作用
(3)沉淀池 (一般称为“二沉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