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南浦别
专题03 炼字赏析-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古诗鉴赏六大黄金考点精准突破

专题03 炼字赏析1.炼字赏析“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
炼字,即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常见炼字题型:这一句中XX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XX字可否换为XX字?为什么?这一句(联)中最富表现力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某字(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答题指导这类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
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的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
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题型分类1. 第一种形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解答分析:景--情--境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一个双音节的词,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清冷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表达了作者、、、、、的感情,为什么?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①迟日:出自《诗经七月》中的春日迟迟句。
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 第二种形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的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续上示例《绝句二首》(其一)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答: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南浦-风悲画角阅读答案-鲁逸仲

南浦-风悲画角阅读答案-鲁逸仲(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南浦-风悲画角阅读答案-鲁逸仲南浦·风悲画角[北宋]鲁逸仲风悲画角①,听单于②三弄落谯门③。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

诗歌鉴赏炼字类的解答技巧(2008-10-28 10:04:08)标签:杂谈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一总说1对关键词语的品味。
(“诗眼”、“炼字”——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2、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句子的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二炼字类的解答技巧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2、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三一般选词的效果,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虚词。
一般的说,五言诗诗眼多在第三字,七言诗诗眼多在第五字。
当然,并非所有的诗句都有诗眼,有的诗眼不在诗句中,而隐藏在标题中。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鲁逸仲《南浦·旅怀》阅读及赏析

鲁逸仲《南浦·旅怀》阅读及赏析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
送数声惊雁,下离烟水,嘹唳度寒云。
好在半胧溪月,到如今、无处不销魂。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注骎骎(qīn):马飞跑的样子。
嘹唳(lì):高空鸟鸣声。
故国《梅花》归梦:《梅花》曲引起思归的梦想。
愁损绿罗裙:想起家里的爱人便愁坏了。
绿罗裙,指穿绿罗裙的'人。
暗香:指梅花。
啼痕:泪痕。
1.词的上片描绘了几幅画面?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请简要分析。
(6分)2.本词题为“旅怀”,黄蓼园说:“细玩词意,似亦经靖康乱后作也。
第词旨含蓄,耐人寻味。
”请分析下阙是怎样舒发情感的?(5分)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为问’二语淋漓痛快,笔仗亦佳,”说说你对“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的理解。
参考答案:1.四幅画面:“画角谯门”“飞雪孤村”“冷落酒市”和“寒夜惊雁”。
(4分)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写的。
(2分)2.下阙运用了直抒胸臆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2分)无处不消魂,直接抒写了词人内心的悲苦之情。
(1分)实写自身所处环境,虚写梦归故国与家中亲人,虚实结合,把靖康之难后的故土沦陷,思乡思亲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2分)3.“为问”句,写诗人试问暗香浮动的梅花,是否也有万点相思泪。
诗人以拟人写法将人的相思之情赋予梅花,又夸张地写出情泪万点,极言相思之深,情感上淋漓痛快。
此外,还运用借代(“暗香”借代梅花)、比喻(泪珠比喻为“啼痕”)等写法,文采斐然,笔法十分精妙。
赏析《南浦·旅怀》是北宋词人鲁逸仲的词作。
这首词内容如题,是一首旅途怀思之作。
上阕写旅途悲凉的境况;下阕写怀念故乡和亲人。
词借游子悲秋、思恋爱人,寄寓亡国之思,词深婉蕴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词写景状物极为细腻、准确,情意婉曲。
这首词写的是在旅途中思乡的感情。
略论词中之“南浦”

略论词中之“南浦”发表时间:2016-10-26T15:23:29.40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7月作者:李傲寒[导读] “南浦”是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来源于《九歌》,一般代指送别之地。
苏州大学文学院摘要:“南浦”是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来源于《九歌》,一般代指送别之地。
然而它的意蕴在发展过程中是不断丰富的,并不局限于此。
本文从探究“南浦”这一意象的源流演变入手,探究其在词中的不同内涵,最后通过“南浦”与其它意象的组合,对其形成的意境和风格进行分析,阐发其价值意义。
关键词:南浦;词;来源;内涵;价值意义南浦之源“南浦”是唐宋以来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其在唐宋的流行,大概要归功于收录于《文选》的《别赋》。
唐人以诗赋策论取士,颇重《文选》,士人若要考取功名,必要熟悉《文选》中的典故,“南浦”即其一也。
然江文通之“送君南浦,伤之何如。
”并非“南浦”之本源,唐李善在此句后尚注释有屈原《九歌?河伯》中的“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这大概是“南浦”初次见于作品。
《说文》曰:“浦者,水滨也”。
南浦,即南边的水滨。
史料中记载的“南浦”有多处,除位于巴蜀的万州外,其它几处均在荆楚之地。
《豫章记》:“南浦亭,在广润门外。
”《江夏记》:“南浦在县南三十里。
”《齐书》:“遇(张)缵出之湘镇,路经郢服,纶饯之南浦。
”而屈原之后数百年间“南浦”靡闻,直到齐梁之代方有“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
”(谢朓《鼓吹词?送远曲》)“脉脉留南浦,悠悠返上京。
”(何逊《与崔录事别兼携手》)等诗句,这或许与荆楚风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南朝山水诗的普遍现象有关。
(详见王相飞《从吴越山水到荆楚风物—南朝地方行政制度与山水诗创作》一文)。
六朝时,荆楚之“南浦”,大概相当于“长亭”之类的固定送别处,所以在当时的诗赋中未必完全是虚写。
唐人诗歌受六朝影响极大,在意象上也多有因袭,故“南浦”也就被吸收进唐诗中成为一个固定意象。
在唐代,“南浦”这个意象除了“送别地”这一层含义外,又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含义,这为其在唐宋以来词中的大量使用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南浦别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南浦别
《南浦别》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短诗。
在诗中,诗人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情细节,表达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总结: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
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不仅把“红蜡”写得形神毕肖,而且熔铸了自己半生凄凉的身世之感,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这时作者已进入中年,壮志未酬,人生道路不正象这一枝短残了的红蜡吗?
春夕酒醒
皮日休
四弦才罢醉蛮奴,酃醁馀香在翠炉。
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本诗写诗人酒醒后刹那间的观感。
总结:伴酒的乐声停了,赴宴的人们散了;诗人不胜酒力,醉倒了。
当他一觉醒来,那翡翠色的烫酒水炉,还在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诗人睁开矇眬睡眼,呵,照明的红蜡已经烧短了,剩下那幺孤零零的一枝,若明若暗地闪烁。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

古诗文阅读答题十大技巧古诗词诗歌鉴赏,这一块在初中是考试必考内容,分值在8-15分左右。
考试是先出一首课外的古诗词,让大家通过阅读品味诗词,回答相应问题。
所以,想要做好这道题,第一步就是要读懂这首诗词。
第二步,就是通过我们考前掌握的答题技巧来回答问题。
品味诗词并读懂,这需要大家平时多阅读,培养语感。
答题技巧,这个是可以总结的。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份古诗词诗歌鉴赏的解题技巧,大家平时就把这个掌握了,再做相应例题练,这样到了考试,8-15分就轻轻松松落入口袋啦。
第一章诗歌鉴赏10大解题技巧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一)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二)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三)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一切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一切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