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
A C B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曹操京剧脸谱。水 白色粉底、勾细长三角 眼、鱼尾纹长至耳梢的 造型表现出曹操怎样一 种形象?塑造这种形象 的依据是什么?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的志向:统一天下 他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
10万人
乌巢
官渡 之战
3 、4 万人
曹操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作用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比较一下战前袁绍与曹操 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 下战 争过程中两人的所
作所为,你能找出曹操胜 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官渡之战曹胜袁败 原因分析
曹操 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 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建议, 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抓 住战机发动进攻。
当时的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 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又对谋士 猜忌多疑,屡误战机。曹操则雄才大略、多谋善断,取得主 动。曹操采纳许攸(原袁绍谋士,后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 下)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 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则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 最后,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转而向内发展,促进局部地区的统一、 交融与发展,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
三国鼎立
这种局面对社会发 展有什么作用?
重视农业生产, 兴修水利
诸葛亮治 蜀;开发 西南;改 善民族关 系
开发江东; 发展海外 贸易;派 船队到达 夷洲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的历史局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能局限于电视剧、小说等表面的了解,对于历史事实的细节和内在联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三国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对于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影响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电视剧、小说等作品,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历史资料等,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人物。

3.合作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三国鼎立时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特点和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翻车
屯田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船只
吴-青瓷羊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 地区的联系。
比较一下战前袁绍与曹操各方 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 中两人的所作所为,你能找出曹 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龟虽寿》
——曹操
自学看书第二目《赤壁之战》, 完成下列表格:
赤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失败 作用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学习要求:
(2)组织兵士耕田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时 间?兵力?战争特点?结果?
学习要求:
1.独立阅读课本第 一目以及历史案 (3分钟)
3.代表展示
4.评价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第16 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曹操,字孟德。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在农民起义 中势力壮大起来。
●袁绍,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 是当时最大的军阀。
发散思维
你认为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是历史 的进步还是倒退?
( 张飞 )穿针-------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六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曹操 胜
(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用人上: 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袁绍 败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战败?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败 1、曹军来自北方,兵士疲惫 2、曹军水土不服,流行疾病 3、曹军不习水战 4、曹操的骄傲自满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时间 地点 双方 结果 特点 影响
以少胜多
官渡
公元200年
袁 绍 十万人
夜袭乌巢, 烧毁袁军粮

乌巢
曹操
三四 万人
官渡之战
让他壮怀激烈的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自 主 地点
探 交战双方 究
结果
公元200年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 曹军与袁军 曹军大败袁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
局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让他壮心不已的局面
——三 国 鼎 立
影视资料
自 主 探 究 三 国 建 立 三 要 素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pī)
曹丕
220年
曹操死 三国始
自主 探究 三国 建立 的三 要素
刘备 221年

孙权
洛阳
222年
成都
建业
蜀吴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A.赏罚分明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回顾东汉末年以来的中国政局可以说 是:“诸侯雄起,文武相争,三分天下, 鼎局形成”。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期 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留给我们无限的 思考。三国彼此之间虽有纷争,但局部的 统一为之后西晋完成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初一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
4、221年蜀国的建立者是诸葛亮,对吗?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 材料解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词中的“三国”是指哪三国? (2)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3)这一战役有什么重要意义?
赤壁之战
曹操
曹操进军路线
赤 壁赤
20多万大 军
刘备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
之壁

前之
刘备曹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操 刘备 孙刘联军
的 形战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公元208年 曹操(20万)和孙刘联军 (不足5万)
曹操: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我有一个计策,不出三日,就可以使袁绍 百万之众,不战自破。
曹操:愿闻良策。
许攸:袁绍军粮全部屯积在乌巢。您可选精兵假 扮成袁绍的部下要护送粮食,乘机烧其粮 草辎重,这样一来袁绍的军队不出三日, 将不战自乱。
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表现找 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 1、• 曹孙军刘来联自军北战方术,正不确习。惯水战。 • 2、• 曹当操时骄统傲一自全满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 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 4、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原 因)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奠定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6张PPT)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和孙刘联 军 曹操失败 以少胜多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影响
战 时间 役 官 渡 之 战 赤 壁 之 战
双方
结果


材料分析
材料一 袁绍的一个谋士曾劝他派部队驻扎在屯粮处,以防 曹军偷袭。另一个谋士许攸建议他派兵去偷袭。袁绍都不采 纳。后来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
曹操统一北方,发展北方经济,符合人民的愿望。 当然,曹操凶残奸诈。 曹操统一北方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认为,曹操是 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军 阀 官渡之战 混 战 曹操
袁绍
【第16课 三国鼎立】
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
魏 三 国 鼎 蜀 吴 立
当堂检测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是( )
袁绍失败,曹操获胜的原因
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 势;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曹军战术得当,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袁绍不善用人, 骄傲轻敌。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曹操
刘备
孙权

二十多万人
赤壁 大战 刘
五万 人
孙、刘联军 孙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 西南地区的开发。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卫温曾率 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经过 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 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 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按照《禹贡》上的记载,他们终于到达 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 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乐过来。卫温和诸葛直 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并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 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从此;夷洲 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30张PPT)

曹操 200年 和袁 绍 曹操和 208年 孙刘联 军
以 史 为 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 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 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 人等。
前事不忘后 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 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 双方
曹军VS孙刘联军
20万 5万
战争过程 阅读教材,观察教 材赤壁之战形势图 ,且根据自己搜集 的资料,复述赤壁 之战的经过。
结果
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获胜
赤壁之战,孙权、刘备 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 )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 壁市西北)一带大破八十万 曹军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 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 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 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 “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 一场。
问题1
观察教材三 国鼎立形势 图,请说出 图中三国的 名称、建国 时间、建国 者和都城。 并在图中找 出来三国势 力范围,都 城所在地。
220年,曹 丕自称皇 帝,国号 魏,定都 洛阳。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229年,三国鼎 ,史称蜀汉, 吴 定都成都。 立局面最终形



222年,孙 权称王。 229年,孙 权称帝, 吴国建立 。定都建 业。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 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从这个形势 图中你能看到什 么问题?
曹操势力最强大, 孙权次之,刘备最 弱。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是《三国鼎立》。

本课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建立晋朝、统一全国的过程。

其中,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本课的重点。

官渡之战中曹操利用兵力优势,采用奇袭战术打败了袁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巧用火攻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认识三国鼎立的政治和军事形势,理解三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同时,本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上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撤。
4、影响:赤壁之战为___三__国__鼎__立__局__面___的__形__成____奠定了基
础。
赤壁之战前形势图
刘备身边有猛将 关羽、张飞,但缺 少辅佐的谋士。他 听说隐居的诸葛亮 是旷世英才,就三 次亲自登门求见, 恳请他出山。
三顾茅庐
赤赤

壁之

之前 战的 形

曹操
20多万大 军
刘备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
赤壁之战后,_曹__操___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 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__刘__备__占领湖北、湖南 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 地区。_孙__权__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 一边抢夺刘备在湖北、湖南的势力范围。
三、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 之战 208年
曹操 20多万 孙刘联军 为三国鼎立
孙刘 5万 联军
局面的形成 以少胜多 奠定基础
启示:骄兵必败,战争需要天时、地利、 人和以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壁 之
孙权---巩固江南
战刘Βιβλιοθήκη ---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 具备统一 全国的条 件
统一条件不成熟
三、三国鼎立: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不是史 书而是文学作品,因此从表现主题、塑造人性 格的需要出发,对历史人物及事件进行了艺术 加工,有不少虚构的成分。
再现“三国”风云——赤壁之战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用
官渡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基础
文化的繁荣发展。其次,论从史出。
曹操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 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 面。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但我们认为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
们认为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 学家。
课后思考
你认为与东汉末 年社会混乱的状况相 比,三国鼎立局面的 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 是倒退?
3.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骄傲自满,轻敌;战术失 误。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
题 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
思 考
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 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想法。
(2)蜀:在诸葛亮的治理 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加速了_西____南__地区的开发。 (3)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夷___洲______,加强了
大陆和__台___湾______地区的联系。
220年, 曹丕称帝, 定都洛阳。


221年, 刘备称帝, 定都成都。

229年, 孙权称帝, 定都建业。
进步。因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是一种局部统一,结束了东汉末 年割据混战的局面,为后面的大 一统奠定基础。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魏 __2_2__0____年 曹丕 ___________
蜀 221 年 _刘___备_____
吴 229 孙权 年 ___________
都城
洛阳 ___________ 成都 ___________
建业 ___________
3(、1)三魏国:经修济建的许发多展___水___利______,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答:三顾茅庐
(3)材料二的诗歌是谁所著?他的“志”是什么?
答:曹操
统一天下
(4)有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人物同时有的战役是那场?
答:赤壁之战
如何评价曹操?
方法: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
要看他一生的主要作为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
的发展。
功过界定: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
结;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否有利于
军事上:(5)战术得当(声东击西
火烧乌巢)
袁绍: 骄傲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美文共赏
从这首诗中, 我们可以看出 曹操又有怎样
的理想?
统一全国
二、赤壁之战:
1、背景: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____北__方____。依 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__刘__备______请来了有才能的_诸__葛___亮___ 辅佐。割据江东的___孙__权________统治比较稳固。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 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涿鹿之战
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 时期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卫温到达夷洲
材料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材料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材料一中的“老臣”指谁?
答:诸葛亮
(2)材料一中融入了哪一典故?
古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 必分,春秋之际,五霸争雄,战国 之时,七雄并立,纷争战乱五百多 年,一统于秦,秦亡之后,楚汉相 争,又统一于汉,东汉末年,外戚 宦官交替专权,汉室衰微,军阀割 据,黄巾起义,群雄并起,今天我 们一起学习三国鼎立这段历史!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政治腐败黑暗,加之灾荒连年,大量农 民衣食无着,最终导致184年黄巾起义 的爆发。为镇压农民起义,东汉中央政 府允许地方政府和地方士族豪强自行招 募军队。黄巾起义之后,各地出现许多 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各自为政,长期 混战,东汉政府已经名存实亡。
2、时间: 200 年。 3、经过: ___袁___绍_____率十万大军直逼曹操军队所在 地__官___渡_____, ___曹__操_____采取谋士计策,袭击袁军屯
粮处,大败袁绍。
4、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____北___方______的基础。
一、官渡之战 曹 操 赤 脚 迎 许 攸
公元200年
2、时间:__2_0_8_______年。 3、经过: __曹__操__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经过_周__瑜____ 和 __诸__葛__亮__等说服,孙权同意联合抗曹,双方组成五万人的 孙刘联军,在长江沿岸的__赤__壁____和曹军对峙。周瑜采纳 _黄___盖___的建议用火攻的方法,大败曹军,曹操带着败兵北
袁绍
十万人
官渡
曹操
三四 万人
夜袭乌巢,
乌巢
烧毁袁军粮 草
以少胜多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讨论: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政治上:(1)“挟(xié)天子以令诸侯”
(2)善用人才。
经济上:(3)重视农业。
(4)实行屯田。
歌诀记忆
200年曹袁战官渡,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230年卫温到台湾。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③三分天下: 魏 蜀 吴 ④四个人物: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9年。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曹 操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刘备
孙 权 孙权
【合作探究】(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和你的同伴携手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
讨 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战略得当: 组成联军
孙、刘 2.战术得当: 采取火攻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此诗词说明什么社会现象?
说明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 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
匈 奴
刘璋
袁绍 曹操
刘表
孙权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
坏。占据河南一带的 曹操 ,实力不断增强。占据黄 河以北的 袁绍 势力很大,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