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比赛古诗教学ppt
合集下载
古诗三首ppt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 王侯贵戚家里。
第14页
课文精讲
寒食之夜本是禁止烟火,但皇帝宠幸之臣家中,烛 火通明,烟雾回绕。仅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权 倚势,欺压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 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面目暴露无遗,到达了辛 辣讽刺目标。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第17页
课文精讲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牵牛星,皎洁织女星。
第18页
课文精讲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飞速运动,同 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壹 课前导读 贰 字词揭秘 叁 课文讲解
肆 课堂小结 伍 课堂练习
第2页
课前导读
看关键词,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
祭奠
介子推
寒食
冷食
第3页
课前导读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长达十 九年,大臣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以后重耳回到 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求 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 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果断不出山、最终被火焚 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不但改山名、建庙 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②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样子。
第27页
课文精讲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 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桂花。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 王侯贵戚家里。
第14页
课文精讲
寒食之夜本是禁止烟火,但皇帝宠幸之臣家中,烛 火通明,烟雾回绕。仅此一点,足见他们平日里弄权 倚势,欺压贤良。作者仅用两句诗,写了一件传蜡烛 事情,就将这种可恶、可憎面目暴露无遗,到达了辛 辣讽刺目标。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第17页
课文精讲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诗意:看那遥远牵牛星,皎洁织女星。
第18页
课文精讲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白晳; 弄: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飞速运动,同 时也表现出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壹 课前导读 贰 字词揭秘 叁 课文讲解
肆 课堂小结 伍 课堂练习
第2页
课前导读
看关键词,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
祭奠
介子推
寒食
冷食
第3页
课前导读
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长达十 九年,大臣介子推一直追随左右,以后重耳回到 晋国,成为国君。封赏有功之臣,但介子推不求 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 放火逼其下山,介子推果断不出山、最终被火焚 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不但改山名、建庙 宇,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之日禁火寒食。
①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②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③地白: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样子。
第27页
课文精讲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秋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 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桂花。
古诗词鉴赏优秀ppt教学课件

诗词的格律和韵律
格律
指诗词在字数、句数、平 仄、押韵等方面的规范。 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 。
韵律
指诗词中声音的和谐与美 感,包括押韵、平仄、节 奏等要素。
技巧
运用双关、对仗、比喻等 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艺 术魅力。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指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活动 等具体形象,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
拓展学生视野
古诗词鉴赏能够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了解 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加 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B
C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古诗词鉴赏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写 作水平。
培育人文精神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爱国情 怀、民族精神、道德观念等。通过鉴赏教学 课件的制作与传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人文
D
精神,塑造健全人格。
02
古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01
02
03
起源
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最 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收 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 歌。
发展
经历了汉乐府、魏晋南北 朝的文人诗、唐诗、宋词 、元曲等各个时期的发展 和演变。
传承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广 泛的传承和弘扬。
鉴赏
通过品味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 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社 会的独特感悟。
意境
指诗人通过意象的营造,使读者产生 身临其境的感受,领略到诗人的审美 情趣和人生哲理。
03
古诗词鉴赏方法
知人论世法
了解作者
熟悉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
探究背景
分析诗歌创作的特定时代背景,如 政治、社会、文化等。
一年级下册-4古诗两首-PPT市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市公开课获奖课件

(忙碌、忙人、慌忙、连忙)
máng
忙
左右结构 忄+亡=忙
51/56
村 古诗 首 眠处 闻 居 醉烟童散 忙
52/56
春 夜喜雨
fǔ 杜甫(唐朝诗人)
nǎi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suí qián
rùn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 细 无 声。
53/56
春天
春天来了,小草从泥土里发出了 嫩(nèn)芽,小声地说:“春天真美啊!” 小草说:“我要把它记在心里。”桃花 红着脸说:“春天真来了,多么漂亮春 天!”垂(chuí)柳换上了嫩绿新装,在 微风中轻轻地飘(piāo)扬(yáng)。燕子 从南方飞回来了,在蔚(wèi)蓝天空飞来 飞去。
54/56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55/56
我会写
处知忙
(好处) (知道) (优点) (不知)
(忙人) (帮忙)
56/56
yīng f ú
dī
莺拂堤
yáng chèn yuān
杨趁鸢
35/56
拂
莺
趁
堤杨
鸢
36/56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新芽,黄莺在天上飞着, 欢快地歌唱。堤旁柳树长长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好 像在春天烟雾里醉得直摇摆。
草长莺飞二月天
1.二月天:就是二月份春天刚才开始时候。
37/56
堤旁柳树长长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好像在春天烟雾 里醉得直摇摆。
这首诗写了春天哪些景物? 请你想象一下诗人生
活中那个春天。
22/56
春晓
(唐)孟浩然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件

走近作者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 大家”之一,也是豪放派词人代表。 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有《东坡文集》《东 坡乐府》传世。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北 宋熙宁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苏 轼游览西湖,在望湖楼写下了五首诗,这 是其中一首。
读一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què
chán dào
明 月/别 枝/惊 鹊 , 清 风/半 夜/鸣 蝉 。 稻
花 香 里/说 丰 年 , 听 取/蛙 声/一 片 。
七 八 个 星/天 外 , 两 三 点 雨/山 前 。 旧 时 茅 店/社 林 边 , 路 转 溪 桥/忽x见iàn。
欣喜、 赞赏
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诗 情
苏轼
作品抓住云黑、 雨亮、风猛等
黑云翻墨未遮山, 夏天特有的景
白雨跳珠乱入船。 象,绘声绘色
地描写了杭州
卷地风来忽吹散, 西湖夏天雨前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后的变化情
景,流露了诗
人对西湖雨中
奇景的喜爱之
情。
课文学习
写作背景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 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 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 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 作。这首词是作者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 附近,看到月夜乡村景色写下的一首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 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 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望 湖楼的美丽雨景。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 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语文古诗优秀ppt课件ppt课件ppt

教学方法
01
02
03
04
诵读法
利用PPT辅助诵读,强调语音 、语调和语速,培养学生的语
感。
讲解法
通过PPT展示古诗的词句解释 、语法结构等,帮助学生理解
古诗的内涵。
讨论法
在PPT中展示讨论题目,组织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创作法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主题或意 境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
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营造出独特 的审美效果。
对比与反衬
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突出事物的 特点和意义。
意象分析
自然意象
诗人常以自然景物为意象,表达 情感和思想,如月、花、山水等
。
人文意象
诗人也常以人文景观为意象,反 映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如楼台
、古道、边关等。
意象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意象在古诗中具有不同的 象征意义,如松象征坚韧不拔,
李白《静夜思》
创作于旅居他乡之时,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创作于密州任上,描写了词人打猎的场景,抒发了豪情壮志。
作品影响
杜甫《春望》
01
该诗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
李白《静夜思》
02
该诗是李白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颂,对唐诗的发展
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 与度、互动情况和思维
活跃度等。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进行评价,包括背诵、
默写和读后感等。
测试与考试
通过测试和考试了解学 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和
应用能力。
教师反思
第20课《古诗三首》第一首《早发白帝城》-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dì)城
白帝城:在四川省奉节县城东旳白 帝山上,现还有白帝城遗址。
李白(701—762),字太白。 是我国唐朝最杰出旳诗人之一。他 旳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 号青莲居士,生於武后大足元年, 卒於肅宗寶應元年,年六十二。存 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题解]
• 诗是写景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 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 而作此诗。诗旨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 水急流速,舟行若飞旳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 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 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 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 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 “惊 风雨而泣鬼神矣!”
思 考:
•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旳时间、 地点,从那些字词中能够看出?
2 第二句讲了诗人行船旳旅程、目旳地、 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3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 _______?
诗中体现了作者沿途景色旳壮丽;反应 了行船速度快,诗人途中喜悦旳心情。
注解:
• 朝:上午
• 辞:离开
• 彩云:灿烂旳朝霞
•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旳白帝城;江陵
•
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
•
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
•
不断地啼叫; 不知不觉,
•
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朝辞(cí)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yuán )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选择多音字旳正确读音并朗诵
朝 ( zhāo cháo )辞 一日还 ( huá n há i ) 万重 ( chó ng zhò ng )山 白帝 ( tí dì)城 啼 ( tí di )不住
早发白帝(dì)城
白帝城:在四川省奉节县城东旳白 帝山上,现还有白帝城遗址。
李白(701—762),字太白。 是我国唐朝最杰出旳诗人之一。他 旳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 号青莲居士,生於武后大足元年, 卒於肅宗寶應元年,年六十二。存 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题解]
• 诗是写景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 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 而作此诗。诗旨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 水急流速,舟行若飞旳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 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 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 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 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 “惊 风雨而泣鬼神矣!”
思 考:
•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旳时间、 地点,从那些字词中能够看出?
2 第二句讲了诗人行船旳旅程、目旳地、 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3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 _______?
诗中体现了作者沿途景色旳壮丽;反应 了行船速度快,诗人途中喜悦旳心情。
注解:
• 朝:上午
• 辞:离开
• 彩云:灿烂旳朝霞
•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旳白帝城;江陵
•
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
•
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
•
不断地啼叫; 不知不觉,
•
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朝辞(cí)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yuán )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选择多音字旳正确读音并朗诵
朝 ( zhāo cháo )辞 一日还 ( huá n há i ) 万重 ( chó ng zhò ng )山 白帝 ( tí dì)城 啼 ( tí di )不住
古诗MicrosoftPowerPoint演示文稿课件

竹枝词(唐 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0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画眉鸟(北宋 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春雪(唐 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赠花卿(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龟虽寿(曹操 东汉末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唐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华山(宋 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东汉末年)
0
第九课古诗三首ppt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0 1 初知边塞诗
目 0 2 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录 0 3 再读古诗,合作学习
0 4 感悟诗意,朗诵体会 0 5 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第2页
接龙游戏
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 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 谁能接下去,好吗?
第3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11页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 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 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 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 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第12页
感悟诗意,朗诵体会
第13页
第23页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过,金甲尽管磨穿,将士报国壮志却 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磨炼中变得 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 经百战将士豪壮誓言。
第24页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背诵其它边塞诗。
第25页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诗句誊录下来,有兴趣同学可用毛笔 写一写。 3、积累其它边塞诗。
第26页
第27页
第4页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5页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第6页
这些诗都是反应什么?
第7页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 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 塞诗。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基调和雄浑 壮美意境经典地反应出时代精神风貌, 尤其它悲壮、雄壮境界,使人耳目一新, 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 《凉州词》,就是这么一首。让我们来 看一下诗人抒发了怎样思想感情吧!
目 0 2 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录 0 3 再读古诗,合作学习
0 4 感悟诗意,朗诵体会 0 5 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第2页
接龙游戏
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 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 谁能接下去,好吗?
第3页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11页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 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 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 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 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 政及刻画宫怨之作。
第12页
感悟诗意,朗诵体会
第13页
第23页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过,金甲尽管磨穿,将士报国壮志却 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磨炼中变得 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 经百战将士豪壮誓言。
第24页
拓展延伸
学生交流背诵其它边塞诗。
第25页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诗句誊录下来,有兴趣同学可用毛笔 写一写。 3、积累其它边塞诗。
第26页
第27页
第4页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5页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第6页
这些诗都是反应什么?
第7页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 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 塞诗。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基调和雄浑 壮美意境经典地反应出时代精神风貌, 尤其它悲壮、雄壮境界,使人耳目一新, 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 《凉州词》,就是这么一首。让我们来 看一下诗人抒发了怎样思想感情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上阕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 七八个星\天外,
下阕
• 两三点雨\山前。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路转\溪桥\忽见。
【在词中,一段就是一阕(一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阕小结:这是一幅清新优美的盛夏田园 夜景图。 描写了夏夜山道的景物,以动 衬静,巧妙表现了田园夜晚的宁静和优美, 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突出黄沙岭人民生活 的富足幸福。
• 在这优美的夜色里,诗人的心情怎么样? • 怡然自得,喜悦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景物:七八个星
两三点雨
译文:天空中轻云飘浮,闪Leabharlann 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洒下了两三点雨。
谢谢观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普宁市军埠镇寨内小学
授课教师:陈贤容
词
• 词,是古代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宋代 ,标志着 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 歌唱。是配乐曲而唱的歌词,故又称长短句、曲 子词等。
• 词牌是词的曲调的名称,词牌的不同,曲调就不 同。如 《忆江南》 、《浪淘沙》 、《如梦令》 等。本课的“西江月”就是词牌的一种,而“夜 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 不仅仅是,他心中所希望的是所有人 民、整个国家的“安居乐业”、“富 强盛世”!无论身在何处,都心系百 姓、心怀家国。这是诗人的情怀,也 是诗人的理想。希望大家能有所体会, 有所感悟。
课后交流,自我测评:
• 1、背诵和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2、根据诗歌描绘的情景,画一幅乡村夜景图。 • 3、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想象:诗人的心情…… (慌乱焦急)
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吧!诗人想到了…… 旧时茅店
•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注释:
1、旧时:往日,以前。 2、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3、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4、同“现”,显现,出现。
• 译文:赶紧找个地儿躲雨吧,往日土地庙树林旁 的客店在哪里呢?拐了个弯,经过小溪古桥,茅 店就出现在眼前了。
•
•
•
•
西江月
• 夜行黄沙道中
• (宋)辛弃疾
•
上阕 下阕
明月 惊鹊 别枝
清风
鸣蝉
稻花
蛙声
星 → 天外
雨 → 山前
转溪桥→ 见茅店
喜悦
焦急 高兴
• 总结:这首词描述了诗人夜行黄沙道中所见到的 夏夜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对乡村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诗人辛弃疾心里憧憬的仅仅是一个黄 沙岭的富足安康吗?
• 找到了避雨的茅店,诗人心情又是如何的?
•
(高兴)
• 下阕小结:描写了疏星小雨、社林茅店、 小桥流水,天气的时阴时晴和茅店的突然 出现,表现了夜行乡间的乐趣。
译文欣赏:
• 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喜鹊飞离树枝。清 风习习,送来了悠扬的蝉声。空气里散发 着稻花的幽香,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田野里传来响亮的蛙声。天空中轻云聚集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洒下稀疏的 雨点。从前去过的茅店不是在土地庙树林 的附近吗?山路一转,经过小桥流水,茅 店就呈现在眼前了。
注释 : 1、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2、鸣蝉:蝉叫声。
•请找出来:上阕描写了哪些景物? 想象一下诗人描绘的画面?
夜空晴朗,明月升起
惊飞鹊儿,绕枝乱飞
清风徐徐,蝉声悠悠
稻花飘香,蛙声阵阵
译文:明月升上树梢,惊动了栖息的喜鹊,它们 飞离树枝,悠悠鸣叫。清风习习,蝉儿叫个不停。 道路两旁,水稻扬花,空气里散发着清香,人们 谈论着丰收的年景。水田里传来青蛙的阵阵叫声, 它们似乎也在诉说着丰年呢!
作者介绍: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收复 中原。其词热情洋溢、慷 慨激昂,关心民间疾苦, 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豪 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与 苏轼并称“苏辛”。
写作背景:
• 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时创作的, 写的是夏天夜里行走在黄沙岭的所见所感。 这是辛弃疾所有农村词中最著名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