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合集下载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背记要点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背记要点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背记要点知识点0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铜器的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出土铜镜的的文化遗址是甘肃齐家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

2、商朝的青铜器:(1)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高超;(2)功用:饮食、祭祀和军事;(3)变化:逐渐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身份地位、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

3、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著名青铜器:(1)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2)铸造工序:制模、雕刻纹饰、反制泥范、高温焙烧、浇筑液态金属、加工修正。

(3)商代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造型雄伟、最重)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注意图片记忆)(4)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是:利簋(gui)(西周最早的青铜器,记载了武王牧野伐纣的过程)知识点02 甲骨文记事1.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2.价值: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记载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知识点0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造字特点: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2.比甲骨文规范的文字是金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古代视铜为金,所以叫金文,又因为是铸刻在钟鼎之上,也叫钟鼎文、铭文。

【温馨提示】商周既有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甲骨文,也有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也叫铭文或钟鼎文)【名词解释】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青铜器在生产、生活、军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时代。

【拓展提升】汉字演变历程: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西汉)→楷书、草书、行书(东汉、魏晋及之后)。

七年级上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七年级上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历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字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特点: 从繁到简。
历史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小组合作,开展探究。 材料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 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 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 较高的武将。
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以该造型为主题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中华世纪鼎 D.大盂鼎
历史
( C )5.(2018黑龙江)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青铜器中形体 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A.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青铜立人像
历史 ( B )6.(2018山东)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工匠 精神”的基因,下图两件绝世青铜器体现了哪一朝代的成 就
历史
知识要点
一、青铜器
1.含义: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而得名。
2.主要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 饮食
、 祭祀 及
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
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高度发展时期: 商周 时期。
历史
4.代表作: 司母戊 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
最重 的青铜器,折射出 商
历史
( C )15.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 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历史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人描绘仓颉造字之时的情景是“天雨粟,鬼夜 哭”。并将其人描写为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的巫觋神 道。
——李家养《远古巫文化与汉字起源》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

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

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名称的由来 青铜器的发展经历 青铜器的制造过程
青铜器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一、青铜器名称的由来
•青铜器是把、铜、三锡种金铅属按一 定的比例放在一起,以木炭为 燃料,经高温冶炼而成,因颜 色发,故所铸器青物灰叫青铜器。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 铜器是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二、青铜器的发展经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品种多、用途广、工艺高超、生产规模宏大;采 用“泥范铸造法”;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二、甲骨文
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 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 始;②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 方法。
甲骨文使用象形、________、会意、形声等多种 造字方法。其中__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现 代 汉 字 很 多 都 是 ________ 。 甲 骨 文 已 经 具 备 ________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 阶段。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 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 甲骨文主要发现

于“殷墟”,即
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今天河南安阳小 屯村一带
文 的
•殷

土 • 殷墟先后出土的甲骨约10万
片,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
地 4500个,已能识读1500字左 点 右。
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祭祀、战争、农业、官制、 刑法、医药、气象、天文历 法等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名称的来历 甲骨文的发现及出土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发现的价值
甲骨文名称的来历
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七年级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优秀课件

七年级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优秀课件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了解青铜器铸造的工艺、方法。 2、知道青铜器的主要用途。 3、识记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4、知道甲骨文造字的根本特点。 5、掌握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汉字。
独自立主自学学习一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阅读P23-24,答复以下问题1-2〔时间2分钟〕:
1、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
2、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按照一定比例合成。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已采用“泥范铸造法〞
食器
酒器 觚
兵器

青铜器的用途:_饮_食__、_祭_祀__和__军_事_
纹豆 爵

鼎作为礼器,对其陪葬数量有严格的规定。 《公羊·桓公二年传》:“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五,元士三〞
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 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司母戊〔wù〕鼎 也称为“后母戊鼎 〞
高米,长米,重千 克。
活动一 说一说
“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 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呢?
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 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
四羊方尊是
商朝晚期的青铜 酒礼 器,四羊方尊以四羊、 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 了其精美至尊。尊的 四角,附着四只向外 半伸的羊,露出羊头 和前肢,羊角蜷曲。 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 纹,双角龙头点缀在 羊头之间,布局新颖。
〔3〕甲骨文是我国汉字形成开展的重要阶 段。
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 铭文、钟鼎文。
毛公鼎Biblioteka 小结:商周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 出现于: 原始社会后期
主要用途:饮食、祭祀、军事
典型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商朝〕
特点: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就是夏、商、西周时期的成就其中重要的两个,也就是青铜器和甲骨文。

青铜器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出现,甲骨文从商代开始出现,夏朝有青铜器,但是暂时并没有发现甲骨文。

2.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再如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比如鼎、簋、尊、爵、斝、盉等。

商朝贵族好饮酒,青铜酒器的数量多少,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

西周崇尚礼制,主要以青铜器鼎和簋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确立了制度。

鼎和簋的配合一般是奇数个鼎,偶数个簋,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士为三鼎二簋或者一鼎零簋。

3.鼎是用来烧煮食物和煮饭的,相当于锅。

4.簋是用来盛饭的,相当于饭盆。

5.尊是用来盛放酒的,相当于酒桶。

6.爵是用来饮酒的,相当于酒杯。

7.斝是用来温酒和调酒的,相当于酒壶,没有壶嘴。

8.盉是用来温酒和调酒的,相当于酒壶,有壶嘴。

9.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采用“泥范铸造法”。

当时的工匠已经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

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筑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

到了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比如司母戊鼎。

铸造这样巨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课件2: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课件2: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
下大上小,所以是尖, 引申为敏锐、尖刻 如眼尖、嘴尖等。
(4)形声字: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 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 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主要以形声字为主。

思考: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足够稳重的成年人 是一蹴而就的吗?
:看一看,学一学,自己的生肖用甲骨 文怎么写?
(3)代表: 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③利簋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商代青铜器制造过程
1、工匠先用1000℃的烈火, 把混合在陶钵中的铜、铅、锡 按一定比例熔化。
2、熔化后的金属液体被倒进 泥造的模型里。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 打破模型进行加工、修整,这 样,便制成了各种青铜器。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造字方法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有图形、 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 40%都是象形字。


(2)指事: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代表某一 事物或概念。如“上”字,一长横代表水平线, 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 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如“从”字,两个人形 组合在一起,表示跟从的意思。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什么是青铜? 天然矿石(孔雀石)
纯铜(红铜)
青铜(红铜与铅、锡的合金)
孔雀石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 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 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 超。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否要建立有围墙的 病的方法。
还是三牛。
大聚落。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 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种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 义,如“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 跟从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 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

特点三:品种繁多 器






特点四:造型独特





纵 目
器 青铜立人像 农具
青铜神树
面 具
分布广泛
甘肃、青海、四川、 陕西、河南、山西、 山东、辽宁、安徽等
青铜铭文
青 人铜类在时青代铜:时人代类所用青 创铜 造制 的作 物生 质产 文工 化具 便、被武称器作及“生青活铜毛 公用文具明的”文。化发展阶段。 鼎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1.了解我国青铜工艺的成就及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基本过程。 2.掌握我国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 骨文的渊源关系。
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 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C.商朝
D.西周
2.最近不断爆出三星堆考古发现的相关新闻。据专家分析,这里出土 的精美青铜面具很可能是当时祭祀的道具。由此可知,该考古成果能
够印证三星堆文化的( C )
A.青铜冶炼和农业生产 B.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C.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D.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案导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
自主学习
• • • • • • • • • • • • • 一、甲骨文: (1)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到__________后期已经相当成熟。 (2)发现地点:______ (3)含义:商朝的统治者遇事都要通过 询问吉凶祸福,然后把占卜的的情况 用文字刻在 或 上,后人称这些文字为 或 。 (4)内容:记录和反应了商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况。 二、青铜器: (1)出现 :_______ 末期 (1)青铜器发展的过程 (2)发展: ______时期 (3)繁荣:_______时期,著名青铜器有 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发展:______时期 (2)三星堆文化: 盛行地区________,出土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金文: (1) 代表文物______
讨论完毕后 同学进一步落 实基础知识; 同学落实完成 基础知识后, 完成地图填充 册,并准备点 评
六组(书面+口头展示 一个成语) 三组 (书面+口头展 示一个成语)
二组
点评要求:
①先点评对错;再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力争进行必要的变形拓 展。 ②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内容: 1. 学习中遇到的疑问 2.导学案“质疑探究”部分的问题
要求: (1)人人参与,热烈讨论,大声表达自己的思想。 (2)组长控制好讨论节奏,先一对一分层讨论,再小组 内集中讨论。 (3)时刻注意联系课本,做好答案总结。 (3)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展示分工
题目 探究一(问题 1、2) 探究一(问题 1、2) 探究二(问题 1) 探究二 (问题2) 展示、方式 五组 一组 四组 点评 非展示同学
• •
探究点一:商周青铜器 图一 图二
图三
问题1:观察上图,请你分别写出以上三个青铜器 代表作品的名称。 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青铜立人像

问题2:通过观察以上图片简要概括其各自 的特点。
问题2:通过观察以上图片简要概括其各自的特 点。 • 司母戊鼎:已知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 四羊方尊:造型奇特、纹饰精美 • 青铜立人像:形象逼真、工艺高超,大量 应用于祭祀
用生产工具的发展来解释:
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 青铜时代 奴隶社会 铁器时代 封建社会
青铜时代----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文化发展阶段。 青铜文明----青铜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
本课基本知识点: 一种文明(青铜文明 ---- 奴隶社会 ) 一种文化(三星堆文化 :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 两类文字( 甲骨文 金文 ) 三件青铜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毛公鼎 )
奴隶社会的形成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根本标志。而奴隶社会 比原始社会进步的表现就是:国家的形成、文字的出现和有了 文字记载的历史、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
文 明 表 现
国家的形成:夏朝建立 有文字记载历史:甲骨文、金文等 金属工具的广泛应用:
当堂检测
1、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的标志。我国有 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尧舜禹时期 2、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 ( A )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春秋 3、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D ) A、编钟 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 D、司母戊鼎

(2)概念____________
非答不可
一、甲骨文: 商朝后期 后期已经相当成熟。 (1)中国的文字起源很早,到__________ (2)发现地点:______ 河南安阳小屯村 (3)含义:商朝的统治者遇事都要通过占卜 询问吉凶祸福,然后把占卜的的情况 用文字刻在 龟甲 或 兽背 上,后人称这些文字为 甲骨文 或 卜辞 。 (4)内容:记录和反应了商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习俗 等情况。 二、青铜器: 原始社会 (1)出现 :_______ 末期 (1)青铜器发展的过程 (2)发展:夏代 ______时期 商和西周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3)繁荣: _______时期,著名青铜器有_________,________ 。 西周 (4)进一步发展: ______时期 (2)三星堆文化:
1.1米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 1.1米,重832.84千克,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 器。当时,铸造这样一 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 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 1.33米 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 的规模了。
这说明了什么?
特点一: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模大
司母戊鼎
蕉叶纹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双角龙头 羊的前腿
四羊方尊的四角,附着四只向 外半伸的 羊,露出羊头和前肢, 羊角蜷曲。器物四壁装饰着蟠龙 纹,双角龙头点缀在羊头之间, 布局新颖。
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 青铜立人像 等 盛行地区________, 出土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原
四川成都
毛公鼎 (3)金文: (1) 代表文物______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概念____________
三案导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
合作探究
4、下列器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A、①②③ B、 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当堂检测
5、在汉语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你认为其形成 B ) 至少可以追溯到:( A. 原始社会末期 B. 商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A) 6、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除了通过甲骨文外,还可通过 ( A. 金文 B. 隶书 C.小篆 D.陶文 7、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大量用于 (B ) A.做工具 B. 祭祀 C. 农业生产 D. 做兵器 B 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反映了哪一地区独特的青铜文明 ( ) A.华北平原 B.成都平原 C.东北平原 B D.宁夏平原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青铜文明的表述( ) A.农业、畜牧业发达 B.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 C.商业比较繁荣 D.手工业中青铜铸造工艺高超
第五课
青 铜 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神 树
三案导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牢记商朝甲骨文和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发 展史实,提升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商周青铜器的特点,学 会结合图片分析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认识夏、商、周时 期辉煌灿烂的奴隶制文明,树立民族自豪感。
课堂评价
学科班长:1.回扣目标 总结收获 2.评出优秀小组和个人
课后完成训练学案并整理巩固
二、工艺精美
酒 器
觥 觚 爵
乐 器
铜 镜 盥水器
食器
纹豆


特点三:品种多



兵 器
农 具
司母戊鼎
毛 公 鼎
大盂鼎
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 文或钟鼎文。
特点四:有的刻有 文字,是珍贵资料
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特点五:分布地区广泛
青铜神树
我们说“夏商周”是我国青铜文明时期,你能给出一 些理由吗?
三案导学· 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书局版)
拿出你的课本,同步练 习,填充图册,双色笔 更重要的还有……
比火星文还神奇的甲骨密码….
• 观看下面一段视频,准备好你的激情….
/p79/v_MTExNz UzMTE2.html
第 第二单元 五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课 甲 骨 文 和 青 铜 工 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