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351人教PPT课件

课标解读
【课标】1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一、改革的酝酿
1.宗旨:化解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 2.亚历山大二世积极推进改革 3.成立农奴制改革机构 二. “二一九法令”(关键词:自由、份地、赎买、村社) (1)政治上: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 (2)经济上: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
材料2:俄国民主主义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
俄罗斯人民是否还会
是谁让我们沦为奴隶?
长久地作老爷的破布? 是谁授予他们贵族的权利?
他们是否还长久地
又是谁让他们骑在
买卖人口,
我们穷人的头上,
把人当牲畜?
挥舞着鞭子?
(1)从材料1可了解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哪些信息?
【综合探究】 (1)从材料1可了解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哪些信息? (2)材料2反映诗人怎样的政治立场?诗中穷人为此做出 了怎样的反映? (3)以上材料与农奴制改革之间有何关系?试给上述材料 命置一个中心主题。 【思路引领】 材料反映了改革前俄国社会落后,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 统治危机,注意将材料信息与改革的社会背景联系思考。
第七单元 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标要求: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
性和局限性。 重点:1.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农奴制
改革后农民处境的变化。 2.农奴制改革的性质。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 与局限性。
图文探究 材料1:19世纪中期的俄国
了农奴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
模块2 课标解读
【课标】1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 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 [针对训练]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又 称为解放法令。对于“解放”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7.2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内 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进步与局限(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
性质 进 步 性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 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2)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 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不彻底性: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在很 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掠夺性: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 规模掠夺 (3)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获得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为维持生 计,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1)从改革本身来看,改革的内容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对封建生产 关系进行了革新。农奴成为自由劳动力,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发 生改变,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生产方式也由个体独立经营向 合作经营转变,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都带有资本主义经济的特 点。 (2)从改革对封建制度的改变程度上看,改革是不彻底的。改革没 有结束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没有彻底解放农奴,没有完全变封建 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保留有农奴制残余;农民阶级和 地主阶级仍然是对立的两大阶级,地主土地所有制依旧存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 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 方案 工商业地区 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草原地区 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农民要服劳役 特点 缓慢而谨慎地拟定了改革方案 农业地区
深度点拨虽然俄国各阶层对是否废除农奴制和如何废除农奴制存 在着很大的争议,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废除农奴制是维护农奴 主利益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最佳选择。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阅读课本P98页学习延伸,回答问题。
1、材料一是十分否定改革,材料二是充分肯定改革。
2、材料三认为“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的原因:
(1)存在严重的封建残余。
(2)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仍然被 束缚在土地上。
(3)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农民缴 纳的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B 工商地区:解放农奴,但农奴要交赎金; C 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奴土地,但农奴要服劳役。
拟定了改革法案
思考:
从改革的酝酿过程来看,俄国的农奴制 改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
一、改革的酝酿(改革的准备)
1.目的: 2. 准备工作:
3.特点:缓慢而又谨慎 原因:触到封建地主阶级利益,阻力大;
借鉴以前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
——以上材料节选自《俄国社会经济史》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 部结构的改变,那就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 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 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 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三、进步与局限(评价)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 (直接原因)
尼古拉一世
1855年,沙皇尼古拉 一世自杀而死,新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阅读下列材料,
分析回答“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
材料一: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优课件_11

俄罗斯的一个农民家庭
农奴向沙皇欢呼
农民的要求: 从地主的土地上解脱
出来,不再依附于地主, 有自己的土地,经济独立, 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
实际情况: 1877~1878年欧俄部分的9150万俄亩的私有土地中, 有7300万俄亩属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劳动力 仍被束缚在封建经济活动中,依靠封建地租进行生产。 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价计算仅 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 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 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1、简述1861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二一九法令” 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 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3、探讨1861年俄国农 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 进程的影响。
第2课 俄国农奴制
改革的 主要内容
二、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内容
(文明冲突的结果)
沙皇的抉择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 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同意观点二。①从改革内容上看,它是在保护地主阶级利益的前 提下进行的,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合法”的掠夺。其 表现为:最好的农田为地主所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 份地少,而且还要交纳高出地价数倍的赎金。所以,当农民真的“ 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数无法独立经营 ,只能向地主租地、借款,失去的枷锁又重新戴上。②从政治上看 ,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所以说这次改革实质 上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革。
局限性:
1、 “解放”法令是妥协的产物。改革后, 俄国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没有改变沙皇 专制制度,肃清封建残余势力仍是俄国民主革 命的重要任务. → 不彻底性
课件7: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 的义务 (赎买土地)。 (3)组织管理: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须 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 (4)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的过渡期。
4.影响: “二一九法令”废除了臭名昭著的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 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的重要 转折点。 但是,“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局限性。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2.局限性: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 的本质。 (1)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如没有改变沙皇专制制度, 农民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封建的剥削方式依旧存在。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阶级矛盾激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思想上:新思潮涌动
农奴制改革 历史背景
一、改革的酝酿
1.背景: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和人民革 命运动的高涨,使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 治下去,刚上台的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着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地位下降,最主 要是人民反专制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 封建统治。 2.宗旨:化解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重 振大国雄威。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
农民在庄园里听贵族宣读“二一九法令” 观察图片,谈谈你对“解放”农奴的认识?
三、进步与局限
1.进步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改革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1 )性质: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 )地位: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 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此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 了更为顺利的发展。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7.2 农奴制

A.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得到了许多地主的理解和支持 B.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尽可能多地维护了地主的利益 C.1861年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D.1861年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俄国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废除农奴制度,给农奴一定的人身自由,允许他们赎买一 块份地,这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大冲击。因此,D项的叙述明显是 错误的,符合题意。 答案:D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史实,指出为什么说“谣传……是不公正的”。这次改革对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时间“1956年”、人物“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可判断其解决的问题为农奴制;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农 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 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角度理解谣传,即农民在 改革后获得自由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二小问要紧扣进步性 和局限性两个角度。
提示:农民在支付了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 地贫瘠、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局限性 1.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 的缴纳。 2.局限性 (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 局限性。 (2)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 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 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史实,指出为什么说“谣传……是不公正的”。这次改革对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时间“1956年”、人物“沙皇亚历山 大二世”可判断其解决的问题为农奴制;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信息“农 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进行作答。第(2)问第一小 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角度理解谣传,即农民在 改革后获得自由但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二小问要紧扣进步性 和局限性两个角度。
提示:农民在支付了高昂的赎金后变得一贫如洗;农民获得的土 地贫瘠、耕作不便、数量少,不足以维持生计。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史料研读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二一九法令”的内容及局限性 1.内容 (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经济上,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组织上,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 的缴纳。 2.局限性 (1)“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历史 局限性。 (2)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农民仍然受到由地主控 制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高中历史选修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53人教PPT课件

• (2)19世纪中叶,俄国处于 西欧其他国家。
,远远落后于
• 2.原因
• 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
工业投资和
。
• 3.影响
•
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
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一
国别 俄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材料二
史料探究
人均收入(卢布) 71 323 150 175
(2)、图示法掌握农奴制造成的危机
学思之窗 (教材第92页)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提示 (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 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 有出路。
材料二
国家 枪支 战舰 运输工具 运输通道 军用物质 俄国 滑膛枪 木帆船 牛车马车 泥路 缺乏 英法 来复枪 汽船 火车 铁路 充足
材料三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 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农奴制改革。 ——《克里米亚战争史学研究中爆发的原因。
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 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 马匹同列。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俄国农民骚动
思考
据材料一、二,说 说农奴的处境如何?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
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 1.概况
• (1)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 。
(4)推动了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为了在国内实行专制统治,沙皇政 府在国外应该是绝对不可战胜的;它必须不断地赢得胜利,它应该 用沙文主义的胜利狂热,用征服愈来愈多的地方来奖赏自己臣民无 条件的忠顺”。自彼得一世以来,就以巴尔干为主要目标,同时, 企图占领土耳其以夺取出海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培优课件_13

【材料回放】 材料一:农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
土地市价计算仅值5亿多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 民共付出20亿卢布赎金。农民虽付出了高昂的赎金, 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质量也更差了。
材料二:农民交付的赎金比当时地价高出2—3倍,
农民要在以后的49年内以“赎地费”形式连本带利偿
还给政府。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 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3.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 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
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
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A.进步性: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
(1)性质: 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 的改革。
(2)地位: 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3)作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 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 革命的扩展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1.改革的酝酿 2.改革的内容:“二一九法令”的签署(1861.3.3)
1)政治上: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②规定农民要获得份地,必须以现金形式支付土地赎金的 20%~25%,其余款项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必须在49年内逐 步还本付息。 (3)规定由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农民脱离村社须 得到村社的同意。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三、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1.进步性 (1)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 ①法令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扩大了俄国 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改革使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对促进俄国 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转折: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它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 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问题
(2)局限性:①废除农奴制改革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 “合法”掠夺。改革后,最好的良田为地主所占有;农民所得份地不仅 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所 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一贫如洗了。②1861年改 革很不彻底,它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 ③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正在发展的 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人民购买力降低,国内市场不能充分 活跃起来,广大农民对改革更加不满。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1861年改革 1.颁布改革方案 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 历史上统称为“二一九法令”。 2.主要内容 (1)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自法令公布之日起,农奴获得了人身自 由。 (2)关于份地和赎金: ①规定土地仍然归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 除了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第 2 课 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课程标准 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2.学习要点 (1)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准备。 (2)“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3)“二一九法令”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一、1861年改革的酝酿 1.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他意识到只有通过 改革,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矛盾,巩固统治,重振俄国的大国威望。 为此,他首先借助舆论的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同时下令 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讨论解放农奴问题。 2.条件成熟后,亚历山大二世立即使农奴制改革进入公开化,他把 早先成立的秘密委员会更名为农民事务委员会,负责农奴制改革; 下令让各地的封建地主成立委员会,主持改革事宜。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2.局限性 (1)改革后农民虽然不再受个别地主的支配,但仍然受到地主控制 的村社的严格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问题
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1)进步作用:①俄国1861年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进行的一次 自上而下的改革,它是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 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②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和资金,促使俄国工业迅速增长,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完成了工 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因 此,1861年改革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③改革也使农奴 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了一定的生产 和生活资料,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问题
【例题】 “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 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 远的影响是( )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解析: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后,可以到工厂做工,这有利于解决资本 主义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的问题,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 是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