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氯丙酮

合集下载

一氯丙酮制备新方法

一氯丙酮制备新方法

一氯丙酮制备新方法第24卷第6期2010年11月天津化工TianjinChemicalIndust~V01.24No.6NOV.2Ol0一氯丙酮制备新方法王芳(扬,kl1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27)摘要:本文采用了二氯丙醇脱氯化氢的全新工艺来制备一氯丙酮,考察了活性组分,栽体,反应空速和反应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NdC13/活性炭为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180℃℃,使后继分离非常困难,环境污染严重.因而有必要开发一氯丙酮生产新工艺,生产高纯度一氯丙酮,以满足医药工业需要.叶斌等睬用管式反应器气相反应合成一氯丙酮,利用管式反应器较小的返混特性,控制适宜的反应转化率,抑制二氯丙酮的生成,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制备纯度大于96%的一氯丙酮,但是丙酮的单程转化率偏低,只有15%左右.本文采用本厂生产的二氯丙醇直接气相脱氯化氢的工艺来制备高纯度的一氯丙酮,工艺绿色环保.且副产HC1,可以用于甘油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丙醇,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1实验部分1.1试剂NdC13?6H20(A.R.I>99.5%国药集团);BaCI2?2H20(G.RI>99.5%,上海化专实验二厂);CeC13(A.R.收稿日期:2010—06—24作者简介:王芳(1981一),女.江苏盐都县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助教,硕士研究生.天津化工2010年11月I>99%,景颜化工);活性炭(条状,参数见表l,宁夏广华);碳纤维(STS一1500,江苏苏通);5A分子筛(球状,江苏三剂实业);二氯丙醇(1,3一:95.1l%,2,3一:4.53%,江苏扬农化工集团)表1活性炭的参数1.2催化剂的制备载体(活性碳)在400~C下于氮气中煅烧2h,然后冷却至50℃.将金属盐用去离子水配成溶液后,加人固体载体,载体完全浸泡于溶液中,搅拌,静置7.5h,使金属盐吸附到载体上,然后在80℃左右蒸水0.5h,最终置于烘箱中110~C左右烘干.金属盐在固体载体上的负载量≤15%.1.3实验方法二氯丙醇(1,3一:95.1l%,2,3一:4.53%)经加热气化进入固定床气固相反应器,反应器中预先加入一定质量的固体催化剂,反应器分预热段和反应段两部分,预热段温度一般控制在175oC左右,反应段温度控制在160~190~C之间,从反应器出来的气体经回流冷凝器后进入接收瓶,HC1气体经10%的NaOH溶液吸收.固定床气固相不锈钢反应器有效高度约35cm,直径lcm左右(高径比35:1),有效体积27mL,活性炭负载的催化剂的堆密度约0.7g/mL,因此催化剂的装填量约1920g,反应器下部用小瓷球填充.空速为0.4—1.0h一.1.4分析测试产物分析通过配自动进样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岛津公司QP2010Gc,Ms).2结果与讨论2.1不同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二氯丙醇脱氯化氢制备一氯丙酮的反应机理如下:首先二氯丙醇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脱去一分子的HCI,先生成烯醇,而烯醇不稳定,会转化为更加稳定的一氯丙酮l6f7】.副反应是生成少量的环氧氯丙烷以及一些低聚醚物.表2不同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反应条件:催化剂载体为条状活性炭(2o90Aw)预热段温度控制在l75℃,反应段温度控制在l8O℃,空速为O.8h一.由表2数据可以看出,采用NdC1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反应的转化率达到44.5%,选择性高达97.4%;而采用BaC1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反应的转化率下降到36.7%,选择性下降到70.O%,同时反应产物中出现了不少的环氧氯丙烷,说明在BaCI的催化作用下,部分二氯丙醇会转化为环氧氯丙烷;采用CeCI为沿陛组分的催化剂,反应的转化率只有9.0%,选择性为90.7%.由此可见,采用NdC1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无论是反应的转化率还是选择性都是最好的,所以确定采用NdC1,为本反应的活性组分.2.2不同载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选择不同载体,催化剂活性差异较大.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条状活性炭的效果比较好,转化率在36%以上,选择性在90%以上.而分子筛和碳纤维布的效果不好,分析原因:反应后分子筛表面发黑,说明结焦比较严重,导致催化活性在反应过程中严重下降;而碳纤维布由于太致密,空隙小,造成停留时间过长,气体阻力大,造成活性组分的少量流失,活性下降,杂质含量提高.对于同样是条状活性炭,粒径小的(2090Aw)的活性要好于粒径大的(3080Aw),可能是由于粒径小使得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位增多,更容易吸附到表面反应,使得催化效果更好.由上分析,确定使用条状活性炭(2090Aw)作为催化剂载体,结合活性组分NdCI,,本反应的催化剂选定为NdC1JC(2090AW).表3载体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反应条件:催化剂活性组分为NdCh,预热段温度控制在175℃, 反应段温度控制在18O℃,空速为0.8h~.2.3不同空速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见图1)二氯丙醇进料重时空速较小(O.4h-tO.6h)时,反应的停留时间长,反应深度大,容易产生副反应,第24卷第6期王芳:一氯丙酮制备新方法图1空速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反应条件:催化剂为NdCIJC(2090AW).预热段温度控制在175~C,反应段温度控制在180~C.生成环氧氯丙烷以及一些低聚物,虽然转化率较高,但是选择性低,对后期精馏提纯不利,产品纯度不高.而空速较大(1.0h)时,反应的停留时间短,选择性高,但转化率较低.当空速为0.8h时,反应深度适中,转化率控制在44%左右,选择性比较好.由上分析,确定反应空速为0.8h一.2.4不同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见图2)温度,℃图2温度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反应条件:催化剂NdClflC(2090AW).预热段温度控制在155~C, 空速为0.8h~.由图2可以看出,当反应温度低于二氯丙醇沸点(174℃)时,反应是液相进料,低温下反应造成转化率和选择性都不高,同时由于液相原料不断冲刷催化剂,会使得活性组分流失,在产物中出现白色盐的析出.当反应温度(180~C)高于二氯丙醇沸点时,是气相反应,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比较好.当温度进一步升高(190℃)时,由于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达到一个平衡,转化率基本不变.同时产物中有少量环氧氯丙烷生成以及其它一些低聚物,料液颜色由微黄色变为黑色,说明高温导致反应物料在催化剂表面结焦,选择性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二氯丙醇反应温度在180’t2气相反应时的催化剂活性和氯代丙酮的选择性最好.2.5催化剂的寿命考察按照优化结果,选择NdCI~/C(2090AW)催化剂用于气相脱氯化氢,预热段温度控制在175~C,反应段温度控制在180~C,空速为0.8h一,考察催化剂寿命.旃图3催化剂的寿命研究从图3中可以看出,催化剂连续运行12d(约300h),仍然保持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由于一氯丙酮和二氯丙醇沸点相差50℃以上,产品经过精馏分离,塔顶可以得到纯度高达99%左右的一氯丙酮,主要杂质为1%左右的环氧氯丙烷,未反应的二氯丙醇循环套用于脱氯化氢反应.3结论3.1确定了气相脱氯化氢反应体系的工艺参数:采用NdCl~/活性炭(209OAw)为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180℃,反应空速为0.8h一,反应转化率可以达到44.5%,选择性为97.4%.3.2该工艺与传统的工艺相比,是一种全新的环保工艺,固体催化剂与反应物料容易分离,产品纯度高,可以分离达到99%的一氯丙酮;副产氯化氢可以回收再利用,基本无”三废”.3.3催化剂寿命长,运行300h,催化剂活性和氯代丙酮的选择性保持稳定.参考文献:[1]王滋荣,翟军.反应精馏在一氯丙酮制备过程中的应用【J】.辽宁化工,1997(4):208—2l0.[2]王琪.氯丙酮的合成.杭州化工,1994(1):22—25.[3]张跃,严生虎,沈介发.反应精馏法合成一氯丙酮[J】.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1,13(3):20—22.[4]戴金水.氯丙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J】.化学试剂,1995,17 (3):181—182.[5]叶斌,沈波.一氯丙酮合成新工艺研究[J】.化学世界,1998,39(6):300—301.[6]叶斌,沈波,杨建平.一氯丙酮的合成方法[J1.精细石油化工, 1998(3):44—l6.[7]姚日生.一氯丙酮的合成方法与工艺技术对比叨.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8(23):8—10.∞的加∞如柏如加mo。

氯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氯丙酮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氯丙酮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oacetone中文别名:英文别名:技术说明书编码:分子式:C3H5ClO分子量:92.5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纯品CAS No.:78-95-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在日光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催泪性极强的气体,是一种催泪性毒剂。

误服与皮肤接触、吸入会中毒。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易燃。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受热分解能放出剧毒的光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剧毒品的目录.

剧毒品的目录.

氯甲磷;灭尔磷
S-(N-乙氧羰基-N-甲基-氨基甲酰甲
基)O,O-二乙基二流代磷酸酯(含量 灭蚜磷;灭蚜硫磷
>30%)
二乙基(4-甲基-1,3-二流戊环-2-叉氨 基)磷酸酯(含量>5%)
地安磷;二噻磷
O,O-二乙基-S-(乙基亚砜基甲基)二流 代磷酸酯
保棉丰;甲拌磷亚砜;异亚砜;3911亚砜
O,O-二乙基-S-(N-异丙基氨基甲酰甲 基)二流代磷酸酯(含量>15%)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O-乙基-S-[2-(二异丙氨基)乙基]甲基 硫代磷酸酯
维埃克斯;VXS
八氟异丁烯
全氟异丁烯
苯(基)硫醇
苯硫酚;巯基苯;硫代苯酚
苯胂化二氯
二氯苯胂
丙撑亚胺
2-甲基氮丙啶;2-甲基乙撑亚胺
丙二酸铊
丙二酸亚铊
丙腈
乙基氰
丙炔醇 丙酮氰醇 丙烯醛 碘化汞 碘甲烷 碘乙酸乙酯 迭氮(化)钠 丁腈 二(2-氯乙基)硫醚 二苯(基)胺氯胂 二丁基氧化锡 二氟化氧 二甲胺氰磷酸乙酯 二氯(二)甲醚 二氯化苄 二氯甲酰基丙烯酸 二氧化丁二烯 二乙基汞 番木鳖碱 氟 氟乙酸 氟乙酸钠 甲苯-2,4-二异氰酸酯 甲氟膦酸叔已酯 甲基苄基亚硝胺 甲基丙烯腈 甲基氟膦酸异丙酯 甲基磺酰氯 甲基肼 甲烷磺酰氟 藜芦碱 磷化锌 硫代磷酰氯 硫氰酸汞 硫酸三乙基锡 硫酸亚铊 六氟-2,3-二氯-2-丁烯 六氟丙酮 六氯环戊二烯 六亚甲基亚胺 氯 氯化钡 氯化汞 氯化甲氧基乙基汞 氯磺酸 氯甲基甲醚 氯甲酸甲酯 氯甲酸氯甲酯 氯甲酸乙酯 氯乙酸 马钱子碱 硼烷 羟基乙腈 氰 氰化碘 氰化钙
3-羟基-5-氨基甲基异噁唑

医药中间体一氯丙酮原材料

医药中间体一氯丙酮原材料

医药中间体一氯丙酮原材料
一氯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等领域。

其化学结构为CH3COCH2Cl,是丙酮的一种衍生物。

一氯丙酮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氯化丙酮和酰氯和氯化亚砜等方法。

制备一氯丙酮时需要注意保护,因为它具有刺激性和毒性。

随着医药工业的不断发展,一氯丙酮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其质量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和开发一些新的制备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一氯丙酮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医药工业的发展。

- 1 -。

一氯丙酮-异常工况处置卡

一氯丙酮-异常工况处置卡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灭火方法】:
1.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注意要求
1.消除所有点火源。
2.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
4.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5.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总经理
安全员
应急救援人员
2.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
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如果为大量泄漏,在初始隔离距离的基础上加大下风向的疏散距离。
一氯丙酮-异常工况处置卡
步骤
处置程序
负责人
发现异常
发现一氯丙酮泄漏
班组长
操作工
现场确认
报告
1.第一时间将事故信息报告班组长;

一氯丙酮-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一氯丙酮-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运输
安全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一氯丙酮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
一氯丙酮-危险化学品操作要领卡
项目
操作要求
一般
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设备。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操作
安全
打开一氯丙酮容器前,应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且无火花或引火源存在;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使用一氯丙酮的车间要有可靠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旦发生物品着火,应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砂土灭火。
⑥室内管道不应敷设在地沟中或直接埋地,室外地沟敷设的管道,应有防止泄漏、积聚或窜入其他沟道的措施。
设备罐内作业时注意以下事项:
①进入设备内作业,必须办理设备内作业许可证。入设备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隔离、清洗、置换的规定。做到物料不切断不进入;清洗置换不合格不进入;行灯不符合规定不进入;没有监护人员不进入;没有事故抢救后备措施不进入;
②入设备作业前30分钟取样分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及氧含量合格方可进入作业。视具体条件加强设备内通风;对通风不良环境,应采取间歇作业;

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项目工艺方案的选择

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项目工艺方案的选择

环氧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涂料、胶粘剂、农药等工业领域。

对于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项目,我们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工艺方案。

目前,环氧丙烷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直接氧化法、环氧化法和一氯丙酮法。

下面将对这三种工艺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1.直接氧化法:直接氧化法是将丙烯与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工艺方案具有简单、原料易得、产品纯度高等优点。

但是,由于直接氧化反应需要高温高压条件,存在催化剂寿命短、产品产率低、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2.环氧化法:环氧化法是将丙烯与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工艺方案具有原料适应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

同时,环氧化法还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和溶剂体系,实现对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制备。

这种工艺方案相对于直接氧化法,存在催化剂选择、工艺优化、产品分离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3.一氯丙酮法:一氯丙酮法是将丙烯与氯气进行反应生成1-氯-2-丙酮,经水解生成环氧丙烷。

这种工艺方案具有原料易得、反应产率高、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但是,一氯丙酮法存在安全隐患,因为氯气是有毒有害气体,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综合比较以上三种工艺方案,我们可以选择环氧化法作为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的工艺方案。

原因如下:1.环氧化法相对于直接氧化法的温和反应条件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环氧化法可以通过改变催化剂和反应溶剂体系,实现对环氧丙烷的选择性制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纯度。

3.一氯丙酮法虽然反应产率高,但氯气的安全隐患和使用成本较高,不利于长期稳定生产。

4.相对于直接氧化法和一氯丙酮法,环氧化法在工艺优化、催化剂选择、产品分离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和应用经验。

在选择环氧化法工艺方案时,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生产规模、原料供应、工艺设备等因素进一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实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选择环氧化法作为年产30万吨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方案,具有较多的优点和应用前景。

氯取代的丙酮信息表

氯取代的丙酮信息表
134°C
密度
1.43
闪点
64°C
1,1,3-三氯丙酮
中文别名
三氯丙酮
英文名称
1,1,3-Trichloroacetone
CAS号
921-03-9
分子式
C3H3Cl3O
分子量
161.41
EINECS号
213-063-6
结构式
熔点
9-11 °C(lit.)
沸点
172°C(lit.)
密度
1.512 g/mL at 20 °C(lit.)
CAS号
16995-35-0
分子式
C3H2Cl4O
分子量
195.85938
EINECS号
241-075-1
结构式
熔点
46℃
沸点
180~182℃
相对密度
1.624(15℃)[水=1]
2(空气=1)
蒸汽压
184 mm Hg ( 20 °C)
折光率
n20/D 1.359(lit.)
饱和蒸气压
53.32kPa(39.5℃)
燃烧热
1788.7kJ/mol
临界温度
235.5℃
临界压力
4.72MPa
闪点
1 °F
储存条件
Store at RT.
爆炸上限
13.0% (V/V)
引燃温度
465℃
爆炸下限
丙酮
中文别名
2-丙酮;醋酮;二甲(基)酮;二甲基酮;二甲酮;木酮;乙酮;丙酮
CAS号
67-64-1
分子式
C3H6O
分子量
58.08
结构式
熔点
-94 °C(li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PH值
无资料
用途
用作杀虫剂,催泪剂,也用于制药物等
溶解性
能与醇、醚和氯仿混和,溶10份水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无资料
分解产物
无资料
避免接触条件
无资料
禁配物
无资料
标识
CAS N0.
78-95-5
包装标志
剧毒品
UN编号
无资料
危险货物编号
61601
包装类别
无资料
一氯丙酮(剧毒化学品)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有极强的刺激性气味和催泪性
闪点(℃)
7.0
相对密度(水=1)
1.16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2
熔点(℃)
-44.5
爆炸下限(%)
无资料
沸点(℃)
120
爆炸上限(%)
无资料
饱和蒸汽压(kPa)
1.33
燃烧热(kj/kg)
无资料
临界温度(℃)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 Nhomakorabea氢、光气
灭火方法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无资料
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防护服(完全隔离)。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蒸发。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铁危编号
无资料
毒性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
职业接触限值
无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00mg/kg(大鼠经口)
140mg/kg(兔经皮)
LC50:262ppm,1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
无资料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在日光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催泪性极强的气体,是一种催泪性毒剂,误服与吸入会中毒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戴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废弃处置
无资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燃爆危险
易燃
环境危害
无资料
危险特性
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在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