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江苏省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doc

合集下载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4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9年江苏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梦赏心亭①[南宋]刘克庄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②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

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

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南宋]萧山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②,伤心长春草③,其心耳,骚人赏。

自高如虚。

何实而胜?莫若王谢④高。

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

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

以调玉烛之明⑤,为时和赏;以补金瓯⑥之缺,为国寿赏。

此之谓大赏,高哉!亭前为张丽华⑦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

②未央:未尽。

③春草:指离愁。

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

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

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

⑥金瓯:指国土完固。

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

你告诉他()是正确的。

(2分)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

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

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

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

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

2019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9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试题汇编:

2019江苏省13市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文言文试题汇编:【一】(2018中考·江苏扬州卷·1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藩国名臣[明]朱国桢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3.翻译句子。

(6分)(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8中考·江苏苏州卷·11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7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19镇江)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①鱼苗二千。

比年②视之,头可一斤许,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

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

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③.伺之,见一獭④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余别畜鱼一千八百于塘桥池,池可二亩,一年有二斤者。

明年六月暴雨后,死而浮者三,各四斤许,明日浮者十七,又明日浮者二十四,急取粪清数桶入池中,乃止。

至冬则二年矣,举网捕之,余谓当得鱼数千斤,时有西乡人在旁曰:“可得三百斤耳。

”网之,果得三百斤。

余问其故,曰:“鱼多则水色带赤,此水色白,故知之。

”问鱼苗几何,余谓一千八百石。

西乡人曰:“多矣!此池止可畜二百石,入草六七担。

暑月大雨后,勿入草,草入鱼腹即胀,不能堪,头插泥中死矣。

夏热,鱼不甚长,春秋长躯,冬长脂,一年即大者五斤,小者四斤,一无所损。

若畜多即渐消谢,鱼亦不复长矣。

”西乡人盖养鱼为生者,故知之甚悉。

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盖亦畜多消谢耳。

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若非西乡人言,獭亦冤哉。

(选自明•冯汝弼《佑山杂说》,有改动)【注释】①畜(xǜ):富养。

②比年:到了一年。

③限(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

④獭(tǎ):水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头可一斤许.②网.之,果得三百斤③问鱼苗几何..④余始悟向.者园池之鱼(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②獭固食鱼,岂至数千斤?(3)“我”两次养鱼犯了同样的错误,这个错误是什么?(4)用自己的话....分条简述西乡人的养鱼经验。

【分析】参考译文:我家东因有一座小山,小山四面是池塘,(我)在里面蓄养了两千石鱼苗,到了一年的时候查看,每条鱼一斤左右,第二年两斤左右,第三年就有三斤的鱼了。

(可我)只收获了几条鱼,池塘里就没有剩余的鱼了。

只看见残缺的鱼身和腐烂的鱼骨散落在山隈我仔细探察,发现一只水獭藏在水沟中,(却)无法捕获它。

2019江苏省 中考专题测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 附答案.

2019江苏省 中考专题测试语文试卷:古诗文阅读 附答案.

初三复习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1)(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2019年栖霞区一模卷)【古诗阅读】陪润州①裴如晦学士游金山回作〔宋〕杨蟠试上蓬莱②第几洲,长云漠漠鸟飞愁。

海山乱点当轩出,江水中分绕槛流。

天远楼台横北固③,夜深灯火见扬州。

回船却望金陵④月,独倚牙旗⑤坐浪头。

(选自《宋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版)[注释]①润州:宋朝时润州行政区域为现在的镇江市。

②蓬莱:传说中海上仙山,喻指金山。

③北固:指北固山。

④金陵:唐宋时,金陵也指润州。

⑤牙旗:旗杆顶上饰有象牙的旗。

多为主将主帅所建,亦用作仪仗。

1.本诗前两联写金山胜景,首联用“长云漠漠鸟飞愁”写出金山山势的,颔联用“”“”两个动词性短语写出金山被江水环绕的地形特点。

(2分)2.这首诗尾联对江中明月的描写非常别致,请你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这幅画面。

(3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3-4题。

(2019年鼓楼一模卷)剑客行[南宋]陆游我友剑侠非常人,袖中青蛇生细鳞。

腾空顷刻已千里,手决风云惊鬼神。

荆轲专诸何足数,正昼①入燕诛逆虏。

一身独报万国雠,归告昌陵②泪如雨。

(选自《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集》,陈祖美主编,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注]①正昼:大白天。

②昌陵:永昌陵,宋太祖的陵墓。

3.下列对宝剑的描摹,手法与《剑客行》首联、颔联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

(《剑池》)B. 流尘冉冉琴谁鼓,渍血斑斑剑不磨。

(《琴剑》)C.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D.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4.诗中提及荆轲、专诸有何意?(3分)(三)古诗阅读。

(4分)(2019年浙江金华、丽水卷)遣意【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

酿黍:酿酒。

移橙:栽橙。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真题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常州)阅读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乙]少时阅唐宋以来诸诗家,不终卷,而己之才思涌出。

遂不能息心凝虑①,究极..本领。

不过如世之选家,略得大概..展玩②,始知其真才分、真境..而已。

晚年无事,取诸家全集,再三地。

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因窃.自愧悔:使数十年前,早从此寻绎③,得识各家独至之处,与之相上下④,其才高者,可以扩吾之才;其功深者,可以进吾之功;必将挫笼参会..⑤,自成一家。

惜乎老至耄⑥及,精力已衰,不复能与古人争胜。

然犹幸老而从事于此,虽不能力追,而尚能见到,差胜⑦于终身..不窥堂奥者。

(选自清•赵翼⑧《<瓯北诗话>小引》)[注释]①息心凝虑:静心思考。

②展玩:展读,赏玩。

③寻绎:探求推理。

④相上下:相比较。

⑤挫笼参会:吸收、综合和比较。

⑥耄:八九十岁。

⑦差胜:略微超过。

⑧赵翼:清代文学家,常州人,乾隆进士。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诗论专著,选文是这本书的自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教然后知困.②学学半...③究极..本领④再三..展玩⑤因窃.自愧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觉向之所见,犹仅十之二三也。

(3)请简要分析乙文的写作目的。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中“嘉肴”“大概”“参会”“终身”四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相同。

B.《论语》中的“温故知新”与甲文中的“教学相长”提示我们:学习方法灵活多样,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C.赵翼曾经评论说很多人读经典是“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从乙文的“愧悔”来看,他自己也犯过相同的错误。

2019年江苏省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精选三

2019年江苏省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精选三

2019 年江苏省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精选三2019 年中考真题精选(文言文阅读篇)一、2019 常州卷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乙】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①,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②.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③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④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⑤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⑥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⑦矣。

”(《史记·孔子世家》)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1注释】① 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

② 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

③ 所设行:措施和作为。

④ 用事:当政,掌权。

⑤ 徒役:服劳役的人。

⑥ 穷:走投无路、困厄。

⑦ 滥:不加节制,乱来。

1. 解释下列标红的词语。

①曲肱而枕之②威武不能屈③军于城父④士不可以不弘毅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 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

2019江苏省 中考专题测试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附答案.

2019江苏省 中考专题测试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附答案.

语文文言文2篇(一)(2019江西黑白卷改编)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16分)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里,延壤百里。

大臣谏者七十二人,皆死矣。

有诸御己者,谓其耦曰:“吾将入见于王。

”其耦曰:“以身乎?今子持草茅之人耳!”诸御己曰:“若与子同耕而比力也,至于说人主不与子比知矣。

”委其耕,入见庄王。

庄王谓之曰:“诸御己来,汝将谏耶?”诸御己曰:“君有义之用,有法之行,且己闻之,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君筑层台,延石千里,延壤百里,民之衅咎血成通于涂,然且未敢谏也,己何敢谏乎?顾臣愚,窃闻昔者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纣杀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

此三天子,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

”遂趋而出。

楚王遽而追之,曰:“己,子反矣!吾将用子之谏。

先日说寡人者,其说也,不足以动寡人之心,又危加诸寡人,故皆至而死矣。

今子说,足以动寡人之心,又不危加诸寡人,故将用子之谏。

”(选自《太平御览》,有删改)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臣谏者/七十二人B.己/何敢谏乎C.今/子持草茅之人耳D.故吾/将用子之谏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委.其耕,入见庄王(2)民之衅咎血成通于涂.(3)宣王杀杜伯而周室卑.(4)遂趋.而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且己闻.之②陶后鲜有闻.B.①然且未敢谏.也②上书谏.寡人者C.①窃.闻昔者桀杀关龙逢而汤得之②盗窃.乱贼而不作D.①故皆.至而死矣②皆.若空游无所依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1)土负水者平,木负绳者正.,君受谏.者圣.。

(2)此.三天子,皆不能尊贤用辩士之言.,故.身死而国亡.。

5.诸御己和“大臣谏者七十二人”劝谏的结果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2分)(二)(2019成都黑白卷改编)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16分)初十日过蒜岭驿,至榆溪。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

江苏省2019-2021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训练1.(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宫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拄杖偻.步偻:弯腰B.斩伐.其居伐:攻打C.绛衣素.带素:白色D.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2)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②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5)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分析】参考译文: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设宴取乐,突然听到有人说:“老臣冒死启奏。

”就看到在宫殿房梁上有一个白胡子老翁。

这老翁身高只有八九寸,他拄着拐杖,驼着背,样子十分苍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内容预览:江苏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南京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9.(4分)(1)季节(2)想要(3)停止(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B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每小题2分)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

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

(意对即可)淮安(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

(1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⒌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①朝服衣冠:②孰视之:③皆以美于徐公:④期年之后: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⒎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答:。

⒏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一) (16分)⒌ (4分)①朝服衣冠:穿戴②孰视之:通“熟”。

缜密,仔细,周详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④期年之后:一年⒍ (4分)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⒎(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⒏(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

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

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无锡二、阅读与赏析 (共49分)(一)(12分)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闾。

阖闾曰:“士之甚,勇之甚。

”将为之报仇。

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

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

”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与。

即拘昭公南郢(yǐng),三年然后归之。

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谁能伐楚乎?寡人愿为前列!”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

昭公闻子胥在吴,请救蔡。

子胥于是报阖闾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与,拘蔡公三牟,然后归之。

蔡公至河,曰:‘天下谁能伐楚者乎?寡人愿为前列。

’楚闻之,使囊瓦兴师伐蔡。

蔡非有罪,楚为无道。

君若有忧中国之事意者,时可矣。

”阖闾于是使子胥兴师,救蔡而伐楚。

楚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坟。

曰:“昔者吾先君无罪,而子杀之,今此以报子也!”囊瓦者何?楚之相也。

郢者何?楚王治处也。

⒎下列句中的“之”与“楚闻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至之市C.亲戚畔之D.怅恨久之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伍子胥父亲被楚王杀掉,但他在气愤之余仍能克制,不贸然报仇,显得异常冷静。

B.“诸侯不为匹夫报仇”的话,反映了伍子胥是胸有大志的人。

C.伍子胥攻打楚国,既为吴国灭了楚国,又报了杀父之仇,称得上是忠孝两全。

D.蔡昭公被放回就立即要攻打楚国,表现了他的草率与莽撞。

⒐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身干阖闾身:②被羔裘被:③天下谁能伐楚乎伐:④操鞭笞平王之坟笞:⒑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归之。

(2分)译:⑵囊瓦者何?楚之相也。

(2分)译:(一)(12分)⒎(2分)A。

⒏(2分)C。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逃跑到吴国攻打楚国,为吴国灭了楚国,称不上是忠。

⒐(4分)①身:亲自②被:穿着③伐:进攻④笞:抽打⒑ (4分)⑴(2分)就把蔡昭公拘禁在南郢,一直到三年以后才放他回去。

⑵(2分)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之相。

附文言文翻译:伍子胥的父亲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便挟着弓,亲自冒犯吴王阖闾。

阖闾说:“你非常够义气,也非常勇敢。

”就准备将替伍子胥报仇。

伍子胥说:“不能,诸侯不替一个人报仇。

我听说侍奉君主犹如侍奉父亲一样,损耗君主的德行,报杀父之仇,不可以。

”这样攻打出国的计划就暂且搁置。

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

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

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

蔡昭公听说伍子胥在吴国,便请求伍子胥解救蔡国。

伍子胥这时才向吴王阖闾禀报:“蔡昭公向南拜见楚平王,穿着羔裘皮衣,囊瓦就向蔡昭公索求羔裘皮衣,蔡昭公不给。

于是蔡昭公就被囚禁在南郢,三年以后才被放回去。

蔡昭公离开楚国来到黄河边,就举兵,说:‘天下谁能够攻打楚国呢?我一定参与!’楚国听说这件事,便派囊瓦兴师讨伐蔡国。

蔡国并没有罪过,是楚国无道。

君王如果有忧虑中国之事意的心思,现在正是时候。

”吴王阖闾于是派伍子胥率领部队,解救蔡国并讨伐楚国。

这时,楚平王已死了,伍子胥率领六千士卒,握住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

说:“从前我父亲没有罪过,你杀了他,如今我要用这种方法还报你!”囊瓦是什么人?他是楚国的丞相。

郢又是什么地方?就是楚王的治所。

扬州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16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

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有删节)【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

②休:美好。

③阴:树荫。

荫:遮蔽。

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

⑤裨(bǐ):使。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凄神寒骨()⑵悉皆怪石()⑶不可名状()⑷为之怅然()1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都邑之胜境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B.以裨形胜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C.乃疏凿芜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D.以其境过清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分)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2分)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2分)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二)10.(4分)⑴使……凄凉使……感到凄凉(凄清)⑵全,都。

⑶说出⑷失望,失意,惆怅11.(3分)C于是,就。

A结构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来/因;D它的/表推测语气,恐怕。

12.(6分)⑴(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得分点:“犬牙”,像狗地牙齿,1分;“差互”,相互交错,1分。

)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

(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

意思对即可。

)⑶(2分)因为溪在州城之右(的右边),就命名它为“右溪”。

(得分点:“为”,因为,1分;“命”,命名,1分。

意思对即可。

)若整体翻译不通顺,酌情扣分。

13.【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3分)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

(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

)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

)③景色都很优美。

(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