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化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测试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说明了()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2.王圣志在《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
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
……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废除 B.农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时代C.农村已经转向了土地私有制D.规模经营土地成为发展方向3.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由此作出的决策是()A.设立海南岛经济特区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两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又实行“三权分置”,拉开了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序幕。
“两权分离”中的“两权”是指()A.所有权、承包权 B.经营权、承包权 C.自主权、承包权 D.所有权、经营权5.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
"全方位"主要是指()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A.调动职工积极性B.增强企业活力C.按劳分配D.实施“走出去”战略7.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2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实行改革开放C.思想得到了解放D.城镇化进程加快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 A2.某班历史探究活动课上,小倩同学收集到一幅上世纪80年代初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
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 ( )。
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解析“农村有了自己的地种”“20世纪80年代”两条信息结合在一块,可知当时农村已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B。
答案 B3.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解析一要注意题干中的“农民家庭”这一信息,二要注意“1978~1982年”时间信息。
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判断依据。
答案 A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④不对。
答案 A5.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国企改革前政企不分,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压抑了企业的活力,厂长们“松绑”的呼吁为的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 的历 史性 转折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
1、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129)78“年真5月理1标0日准,问《题光讨明论日”奠报定》思上想刊基载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因此,我国现阶段的开放与晚清的开放相比,在 背景、性质、目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截然的不同。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1.我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 A.深圳珠海的大发展 B.海南建省 C.上海浦东的开发 D.西部的开发
2、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个城市设置经济 特区,其中有一个是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 》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这个城市是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
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出 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成为《时代》周刊 评出的1985年“年度人物”(Man of TheYear)。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时作业9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拨乱反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完成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总而言之,它将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带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指的是(A) A.开启了改革开放的进程B.开始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C.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D.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项符合题意;1971年我国已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展开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B项与题意不符;C项是旧时期的结束,没有体现出新时期;D项始自十四大。
2.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情况对比表”。
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C)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属于“根源”,D项与粮食增产没有直接关系。
3.有学者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B)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解析:据材料“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特点,人民公社化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故A项排除;“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它改变了公社集体劳动的经营方式,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故D项错误。
《优化方案》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时作业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选择题1.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唱到:“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九大D.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解析:选B。
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应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2014·山东泰安检测)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
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
”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紧迫问题是()A.人口基数过大B.经济模式单一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解析:选B。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9年中国经济最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已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3.(2014·石家庄检测)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解析:选A。
“改社建乡、政社分开”是取消人民公社,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符合材料的改革创新,破除旧体制弊端,故A项正确;“革命委员会”是“文革”期间成立的集党政军于一体的权力机构,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倒退,故B项错误;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不符合中国实际,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故D项错误。
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3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docx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测试)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能在全国普遍推行,根本原因是()。
A.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满足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要求C.符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D.适应了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2•“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变化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一—《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坏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是()A.强调民主集中制B.纠正历史的冤假错案C.实事求是的精神D.正确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下列对此理解完全正确的是()A.从此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完全按照新时期的要求去进行B.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C.从此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政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哪次会议为起点正式开辟的?(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程首先是在()A.农村沿海地区 C.城市D.国营企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A.江苏、山东B.安徽、四川C.安徽、福建D.广东、四川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改革B.是符合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需要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表现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是(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D.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经营自主权11.我国建立的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①广东②江苏③福建④浙江⑤海南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1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C.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13.建国以后我国国民经济与主要工农业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最大的吋期是()A. 1949—1952 年B. 1953—1957C. 1968—1973 年D. 1979—1995 年14.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岀: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
高中历史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化作业人民版必修2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广汉县取消人民公社C.小岗村农民包产到户D.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等信息不符。
答案:A2(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属于“根源”,D项与粮食增产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了农民经营的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作用不符。
答案:A4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解析:B、C两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图中“1978~1982年”的时间信息;D项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A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原则之一是( )A.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B.加快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C.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D.进一步增强国营企业活力解析:自1984年开始,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我国加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符合题意。
(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测试

1.1982 年中共十二大指出: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
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
”这说明当时( )A.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2.2008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 个,是1949年的51.3 倍。
博物馆1893 个,是1949年的90.1 倍。
共有广播电台257座,而1949年只有49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277 座。
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6 部,而1978 年仅生产故事片4 部。
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
这表明( )A.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B. 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C. 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价D.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3.1982 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 个减为61 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5.1 万人减为3 万人。
而在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
由此可知(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B.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C.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D.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4.著名学者任世江认为,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是倒退。
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
该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B. 不符合农业现代化C. 完全没有实施的必要D. 是国家的错误决策5.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 ,粮食大增产。
”这首歌谣创作于( )A.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B.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6.1978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8月份人数达6709人,逃出1814 人,1979 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 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C.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D.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7.2001年至2005年底,我国修改了《对外贸易法》等3000 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覆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透明度、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施等各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
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广汉县取消人民公社
C.小岗村农民包产到户
D.第一批经济特区建立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故A项
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等信息不符。
答案:A
2( )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属于“根源”,D项与粮食增产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C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
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
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
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
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了农民经营的自主权,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作用不符。
答案:A
4右图是“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
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民走上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广泛开展
D.政企分开政策的实施与推广
解析:B、C两项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图中“1978~1982年”的时间信息;D项属于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A
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其主要原则之一是( )
A.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改造
B.加快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C.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
D.进一步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解析:自1984年开始,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我国加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61985~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
这种情况说明(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B.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
解析:我国计划性工业产品和商品品种的减少,说明了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性的提高,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均与社会主义改造相关,C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
71979年春,广东省请求中央允许在深圳、珠海、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
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解析: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出现在1979年后。
答案:A
8“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曾是上海市民的俗语,但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上海国有企业的改革
B.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
C.上海市开始对外开放
D.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解析:199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从而推动了上海浦东的迅速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其从1927年开始的“年度人物评选”具有世界影响力。
邓小平就曾两度当选《时代》周刊年度人物。
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当选为1978年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
材料二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
材料三
请完成:
(1)简要指出材料一中“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的事件及其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邓小平“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主要包括哪些重大现象?
(3)简要指出两期《时代》周刊中邓小平画像背景的变化及其反映的问题。
参考答案:(1)事件: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重大意义:成为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2)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相继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变化:前者以传统的自然景物为背景,后者以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背景。
反映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化建设迅速推进。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