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理科综合化学实验部分(2)

合集下载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全国II卷)【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化学(全国II卷)【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化学学科第I 卷(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7、 【答案】A【解析】胆矾的化学式为425CuSO H O ⋅,故A 错。

湿法炼铜原理为CuSO 4+Fe=FeSO 4+Cu ,故B 、D 均对。

“熬之则成胆矾”是蒸发浓缩结晶的过程,故C 对。

8、 【答案】B【解析】由①可知,固体中不含碳酸钙;由②可知,固体中含KCl ;由③可知,固体中含MgSO 4,故选B 。

9、 【答案】C【解析】海水酸化,会发生反应H + + CO 32- == HCO 3-,CO 32-浓度减小,HCO 3-浓度增大,A 对。

珊瑚礁主要成分为CaCO 3,海水酸化可消耗CO 32-,促进CaCO 3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珊瑚礁减少,故B 正确。

CO 2引起海洋酸化,原理为H 2CO 3⇌H ++ HCO 3-,C 错。

太阳能、氢能为清洁能源,不会产生CO 2,不会引起海水酸化,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D 正确。

10、 【答案】D【解析】MPy 的芳香同分异构体只有苯胺(也叫氨基苯)一种,A 错误。

EPy 分子中含有亚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B 错。

VPy 的结构与乙烯不相似,不是乙烯的同系物,C 错。

反应②为醇的消去生成烯,D 对。

11、 【答案】C【解析】OH -在过程中存在消耗与生成,参与了该催化循环,A 正确。

该过程生成了H 2,H 2为清洁燃料,B 对。

该反应只有CO 2的生成,没有消耗,C 错。

该循环中,Fe 的成键数目有4、5、6的变化,D 对。

12、 【答案】C【解析】通电时,Ag 作阳极,失电子生成Ag +,进入WO 3薄膜中(电致变色层),W 元素化合价降低,总反应为xAg + WO 3 = AgxWO 3,故A 、B 、D 对,C 错。

13、 【答案】D【解析】由物质结构及成键数目可推知,W 为H ,Z 为Na ;Y 原子可成三个键,故为N ;总原子序数之和为24,故X 为B 。

湖南省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测试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1-35.5Ca-40F-56Ni-59S-32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合硫酸铁[Fe2(OH)x(SO4)y]n,是新型絮凝剂,可用来杀灭水中病菌B.韩愈的诗句“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富含糖类C.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火药,硫为纯阳”中硫为浓硫酸D.我国发射的“北斗组网卫星”所使用的光导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8.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乙烯为原料合成的部分产品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有①⑤⑥,加成反应有②③B.氯乙烯、聚乙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反应⑥的现象为产生砖红色沉淀D.可用乙醇萃取Br2的CCl4溶液中的Br29.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微溶于KOH溶液,热稳定性差。

实验室制备高铁酸钾的原理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甲所示装置制备并净化氯气B.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备高铁酸钾C.用图丙所示装置分离出高铁酸钾粗品D.用图丁所示装置干燥高铁酸钾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4.0gFe发生吸氧腐蚀生成Fe2O3·xH2O,电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B.标准状况下,11.2LS2溶于水,溶液中含硫粒子的数目大于0.5N AC.常温下,0.5LpH=14的Ba(OH)2溶液中Ba2+的数目为0.5N AD.分子式为C2H6O的某种有机物4.6g,含有C-H键的数目一定为0.5N A11.司替戊醇(d)用于治疗两岁及以上Dravet综合征相关癫痫发作患者,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2020年全国I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全国I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全国II卷理综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7.北宋XXX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信州铅山的苦泉可以制备胆矾,胆矾可以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熬制胆矾的过程是浓缩结晶过程,而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然而,胆矾的化学式应为CuSO4.8.对某白色固体混合物进行实验,发现混合物溶于水后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做焰色反应时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向溶液中加碱会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KCl和MgSO4.9.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海洋酸化,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酸化会导致海水中浓度增大或减小,促进CaCO3的溶解,从而导致珊瑚礁减少。

酸化的原理是CO2 + H2O ⇌H2CO3 ⇌ H+ + HCO3- ⇌ 2H+ + CO32-。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10.吡啶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以通过如下路线合成。

Mpy 只有两种芳香同分异构体,Epy中所有原子共平面,Vpy是乙烯的同系物。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除反应。

11.Fe(CO)5催化某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和消耗温室气体CO2.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未发生变化。

12.电致变色器件可以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实现节能。

当通电时,Ag+注入到无色WO3薄膜中,生成AgxWO3,器件呈现蓝色。

在该变化过程中,Ag为阴极,而Ag+由无色WO3向银电极迁移。

26.(14分)化学工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氯化合物是常用的灭菌消毒剂和化工原料。

以下是相关问题:1)如图(a)所示,氯气是制备一系列含氯化合物的主要原料。

离子膜只允许Cl-离子通过,氯气的逸出口是2号。

2)次氯酸是一元弱酸,具有漂白和杀菌作用。

其电离平衡体系中,HClO和ClO-的组成分数δ[δ(X)=,X为HClO或ClO-]与pH的关系如图(b)所示。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考查目标分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考查目标分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及考查目标分析作者:张道年周曼文王怀文张平王思毅陈胜廖伟梁来源:《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20年第12期【試题部分】(以原试卷题号为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ll C 12 N 14 O16 Na 23 Al 27CI 35.5 Fe 56 Ni 59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经历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 CuCO3),青色来自于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 (OH)2.2Cu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 . CuCO3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Cu(OH)2 . 2CuCO3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9.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 1(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A个中子B.1 mol重水比1 mol水多NA个质子C.12 g石墨烯和12 g金刚石均含有NA个碳原子D.1 L 1 mol . L-1 NaCI溶液含有28NA个电子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载通过0. 04 mol电子时,有0. 224 L(标准状况)O2参与反应B.正极区溶液的pH降低,负极区溶液的pH升高C.电池总反应为4VB2+11O2 +20OH+6H2O ==8B(OH)4 +4VO3D.电流由复合碳电极经负载、VB2电极、KOH溶液回到复合碳电极13.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

2020年全国Ⅱ卷理综高考题及答案--化学部分

2020年全国Ⅱ卷理综高考题及答案--化学部分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Ⅱ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 4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8.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 .KCl 、NaClB .KCl 、MgSO 4C .KCl 、CaCO 3D .MgSO 4、NaCl9.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大、23CO -浓度减小B .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C .CO 2能引起海水酸化,其原理为3HCO -H ++23CO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10.吡啶()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 )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由如下路线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Mpy 只有两种芳香同分异构体B .Epy 中所有原子共平面C .Vpy 是乙烯的同系物D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11.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12.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

2020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0年高考全国2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P 31 S 32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答案】D【解析】分析:A.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B.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C.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D.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B.根据示意图分析;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3. 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在光照条件下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四种氯代烃,结合有关物质的溶解性分析解答。

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

202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化学部分为第7~13题)1. 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 B. 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 C. 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D. 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2. 下列反应得到相同的产物,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①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B. 反应②是合成酯的方法之一C. 产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D. 产物的化学名称是乙酸异丙酯 3. 下列装置可以用于相应实验的是 制备2CO 分离乙醇和乙酸验证2SO 酸性 测量2O 体积A. AB. BC. CD. D4. 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 、X 、Y 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W 、X 、Y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简单离子2-X 与2+Y 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 的常见化合价有-1、-2 B. 原子半径大小为Y>X>W C. YX 的水合物具有两性D. W 单质只有4种同素异形体5. 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A. AB. BC. CD. D6. 室温钠-硫电池被认为是一种成本低、比能量高的能源存储系统。

一种室温钠-硫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将钠箔置于聚苯并咪唑膜上作为一个电极,表面喷涂有硫黄粉末的炭化纤维素纸作为另一电极。

工作时,在硫电极发生反应:12S 8+e -→12S 28−,12S 28−+e -→S 24−,2Na ++4x S 24−+2(1-4x)e -→Na 2S x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充电时Na +从钠电极向硫电极迁移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流动的方向是a→b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Na ++8xS 8+2e -→Na 2S x D. 炭化纤维素纸的作用是增强硫电极导电性能7. 一定温度下,AgCl 和Ag 2CrO 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II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解析

5ClO2-+4H+=4ClO2+Cl-+2H2O,每生成1molClO2,消 耗NaClO2为 =1.25mol
1.25
NaHCO3+NaHSO4=CO2↑+Na2SO4+H2O ClO-+Cl-+2H+=Cl2↑+ H2O
203
加热液体,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超过三颈烧瓶的2/3,三颈烧瓶中已经加入100m的水,1.5mL甲苯,4.8g高
解析
电解原理两个字:阳-氧 A.通电时,Ag电极有Ag+生成,故Ag电极为阳极,故A 项正确;
B.通电时电致变色层变蓝色,说明有Ag+从Ag电极经 固体电解质进入电致变色层,故B项正确; C.过程中,W由WO3的+6价降低到AgxWO3中的+(6-x) 价,故C项错误;当然可以假设x为1,更便于解题。 D.该电解池中阳极即Ag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xAg-xe-= xAg+,而另一极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WO3+xAg++xe- = Agபைடு நூலகம்WO3,故发生的总反应式为:xAg + WO3=AgxWO3,故D项正确;
锰酸钾,应选用250mL的三颈烧瓶,故答案为:B
B
球形
无油珠说明不溶于水的甲苯已经被完全氧化
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MnO2 苯甲酸升华而损失
86.0%
C
重结晶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将Cl—氧化。加入适量的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是为了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避免在用盐酸酸化时,产生氯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2月理科综合化学实验部分(2)1.(17分)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OH H C CaCl 5226 。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 乙醚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沸点(℃) 34.7 78.5 118 77.1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较多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 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和浓硫酸,B 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试回答:(1)A 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若用同位素O 18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O 18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 中球型管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前向B 中溶液滴加几滴酚酞,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B 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过滤分离出__________;再加入(此空从下列选项中选择)________,然后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A .五氧化二磷B .碱石灰C .无水硫酸钠D .生石灰2.(12分)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丢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

为确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现操作如下:①量取25.00mL 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乙溶液15.00mL ,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24mL 。

②另取15.00mL 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甲溶液25.00mL ,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112mL 。

上述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根据上述操述及实验数据填空:(1)写出上述过程所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甲是 ,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少量溶解忽略不计)(3)将n mL 的甲溶液与等体积的乙溶液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混合,产生的气体体积为V mL(标准状况),则V的取值范围为。

3.(14分)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11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b;(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4)当D中产生(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CO2,而不是SO2;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则装置D的作用为4.(10分)实验室可通过多条途径得到氮气,常见的三种方法是: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逸出氮气。

下列是进行实验进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其它必要的仪器如: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等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1)方法一制氮气;氨气是用浓氨水跟生石灰反应得到,此反应最好选用(填仪器的编号)作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要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氮气(可含有少量的水),还使用上述仪器中的(填仪器的编号,并按气流方向人左向右列出)。

(2)在制取氮气的三种方法中,方法一和方法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常被联合使用。

这两种方法与方法三相比,其优越性在于。

5.(16分)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名称分子式颜色、状态溶解性(g)熔点(℃)密度(g/cm3)乙二酸H2C2O4 ——8.6(20℃)189.5 1.900二水合乙二酸H2C2O4·2H2O 无色晶体——101.5 1.650 注:表中“——”是尚未有具体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1)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二酸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说明二乙酸的酸性比碳酸。

(2)向盛有5mL乙二酸饱和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滴硫酸化的0.5%(质量分数)的KMnO4 溶液,振荡,观察到现象为;说明二乙酸有。

(3)向A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二酸,按图一连接好装置,加热3—5min,在B试管中有油状、香味液体产生。

该现象说明发生了反应(填有机反应类型)。

在B试管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的目的是;导管在液面上的原因是。

图一图二图三(4)图二是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装置,用此装置可制备的气体是(填标号)。

A.O2 B.H2 C.Cl2 D.NH3 E.CH2=CH2 F.CH≡CH图二试管中略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

已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H2O+CO2↑+CO↑。

用图三加热草酸晶体,175℃验证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是中学化教材中给出的实验装置图,但有人认为该装置不合理。

请你根据草酸晶体的某些物理常数和实验目的...........,指出图三不合理的原因。

答:。

该装置也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因为。

参考答案1.(17分)(1)6分制乙酸、催化剂、吸水剂(或干燥剂)(3分)(不标O 18或标错扣3分)(2)8分(2分)冷凝蒸气、防止倒吸(3分)(3分)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状液体(1分);下层溶液颜色变浅(2分)(3)3分乙醇(1分)C (2分)2.(共12分)(1)CO 32-+2H +=CO 2↑+H 2O ,CO 32-+H +=HCO 3-,HCO 3-+H +=CO 2↑+H 2O (不按上述顺序书写或未写CO 32-+2H +=CO 2↑+H 2O 也给4分)(共4分)(2)盐酸(或HCl )0.8mol ·L -1 1.0mol ·L -1(不要求有效数字位数)(各2分)(3)n V 96.80≤≤或[0,8.96n](2分)第(2)题提示:根据两种不同操作中,Na 2CO 3与HCl 量分别相同,产生CO 2量却不同,说明盐酸不足。

由操作①:mol molmL mL CO n 01.022400224)(121=⋅÷=-据反应:O H CO NaCl HCl CO Na 223222+↑+=+0.02MOL 0.01MOL 18.0025.002.0)(-⋅=÷=L mol L mol HCl c由操作②:mol molmL mL CO n 005.022400112)(122=⋅÷=- 设:15mLNa 2CO 3溶液中Na 2CO 3的物质的量为x 据反应:332NaHCO NaCl HCl CO Na +=+x xNaHCO 3+HCl=NaCl+CO 2↑+H 2O0.005mol 0.005mol0.005mol+x=0.02molx=0.015molc(Na 2CO 3)=0.015mol ÷0。

015L=1mol ·L -1第(3)题提示:据反应: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2/14/5108.0101)()(313132>=⨯⨯⋅⨯⨯⋅=----Ln L mol L n L mol HCl n CO Na n 说明Na 2CO 3过量n(CO 2)=1/2n(HCl)=1/2×0.8mol ·L -1×n ×10-3L=4n ×10-4mol则CO 2最大生成量为V (CO 2)=22400mL ·mol -1×4n ×10-4mol=8.96n mL据反应:Na 2CO 3+HCl=NaCl+NaHCO 3 由于1/14/5)()(32>=HCl n CO Na n 说明Na 2CO 3过量 则CO 2最小生成量为V (CO 2)=0mL则0≤V ≤8.96n3.(10分)(1)E (2分) CaO+NH 3·H 2O=NH 3↑+Ca(OH)2(2分)E →F →A →C →D (4分,若没答出E 也给4分)(2)Cu 和CuO 可以循环使用,避免因使用有毒的物质NaNO 2而造成污染。

(2分)4.(共14分)(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止水夹a 和b ,关闭止水夹c ,用手捂热(或微热)圆底烧瓶A ,若C 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或热源)后,C 处导管内有水上升,则证明A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答案合理均给分)(3分)(2)③①②(3)品红溶液褪色(2分)(4)A (2分)除去SO 2并检验SO 2已被除净(4分)5.(16分)(1)有无色气体放出(1分);强(1分) (2)溶液紫红色褪去(1分);还原(1分)(3)酯化(1分);吸收未反应的醇和酸,并更好地分层(1分);防止倒吸(1分)(4)A 、D (2分,只选A 或D1分,只要有错选,则0分。

);固体表面吸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凝成水滴,如管口向上,水滴会流下并使试管炸裂。

(2分)(1)草酸晶体的熔点低,未分解之前就已熔化并流到试管中,不能完成分解实验。

(2)该装置只能检验一种分解产物(CO 2),不能检验是否有其它分解产物。

(3)在未洗气的情况下通入石灰水,还可能因草酸蒸气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草酸钙沉淀,对实验有干扰。

注:该空共4分,只要能答出2项即得满分,只写1项得2分,其它答案合理则给分。

反应有CO 生成,而该装置测有处理措施,导致环境污染。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