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
浪潮InCloud Rail1000超融合一体机白皮书

线性扩展:利用软件定 义的计算和存储可以 轻松实现系统随不断 增长的业务需要弹性 扩充。
关键技术
集成 InCloud Manager 的全局管 理、智能交付、业务审 批等云管理功能。
IT 资源虚拟化:基于 服务器虚拟化的 INCLOUD RAIL 可快 速实现 IT 资源虚拟 化。
INCLOUDRAIL 对客户的价值
INCLOUD RAIL 是浪潮开发的新一代超融合架构系统,面向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Smart Data
Center),基于硬件重构平台和软件定义的系统,具有去耦合,可重构,自动化,整体性,弹性化等特点, 可以帮助客户快速构建云数据中心,降低复杂性,降低 TCO 及灵活服务交付。
弹性化
通过增加 INCLOUD RAIL 设备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的线性扩展,并且可以快速融入到现有环境中。
规格配置
类型 处理器 高速缓存 QPI 总线速率 内存
磁盘
网络控制器
电源
软件定义计算 软件定义存储
云管理平台
2U4N 融合架构系统 每节点支持 2 个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 E5-2650 v3CPU 15MB 7.2GT/s 每节点 16 个内存插槽,128G-192G 内存, 支持高级内存纠错,内存镜像,内存热备等高级功能 每节点标配 4 块 1.2TB 7200 转 SAS 硬盘,64G SATADOM 卡,VMware 产品配 置 1 块 SSD;浪潮虚拟化产品配置两块 SSD,去除 300G 系统盘 每节点配置 1 个高性能千兆以太网控制器(双口)和 1 个万兆以太网控制器(双 口),支持虚拟化加速,网络加速,负载均衡,冗余等高级功能 标配大功率高效白金级电源,1+1 冗余,支持 PMbus,睿能 SmartPower 功耗管 理技术 支持浪潮服务器虚拟化 InCloud Sphere 和 VMware vSphere 基于 X86 架构的浪潮自研分布式存储软件 InCloud Storage,极大提高存储读写 IOPS;支持 VMwareVSAN 选择配置浪潮云管理平台 InCloud Manager,实现业务的自动感知,资源的智能 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交付
超融合技术白皮书

深信服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修订记录深信服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文档密级:内部第1章、前言 (8)1.1IT时代的变革 (8)1.2白皮书总览 (9)第2章、深信服超融合技术架构 (11)1.1超融合架构概述 (11)1.1.1超融合架构的定义 (11)1.2深信服超融合架构组成模块 (11)1.2.1.1系统总体架构 (11)1.2.1.2aSV计算虚拟化平台 (12)1.2.1.2.1概述 (12)1.2.1.2.2aSV技术原理 (13)1.2.1.2.2.1aSV的Hypervisor架构 (14)1.2.1.2.2.2Hypervisor虚拟化实现 (17)1.2.1.2.3aSV的技术特性 (25)1.2.1.2.3.1内存NUMA技术 (25)1.2.1.2.3.2SR-IOV (26)1.2.1.2.3.3Faik-raid (27)1.2.1.2.3.4虚拟机生命周期管理 (28)1.2.1.2.3.5虚拟交换机 (29)1.2.1.2.3.6动态资源调度 (30)1.2.1.2.4aSV的特色技术 (30)1.2.1.2.4.1快虚 (30)1.2.1.2.4.2虚拟机热迁移 (31)1.2.1.2.4.3虚拟磁盘加密 (32)1.2.1.2.4.4虚拟机的HA (33)1.2.1.2.4.5多USB映射 (33)1.2.1.3aSAN存储虚拟化 (35)1.2.1.3.1存储虚拟化概述 (35)1.2.1.3.1.1虚拟后对存储带来的挑战 (35)1.2.1.3.1.2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发展 (35)1.2.1.3.1.3深信服aSAN概述 (36)1.2.1.3.2aSAN技术原理 (36)1.2.1.3.2.1主机管理 (36)1.2.1.3.2.2文件副本 (37)1.2.1.3.2.3磁盘管理 (38)1.2.1.3.2.4SSD读缓存原理 (39)1.2.1.3.2.5SSD写缓存原理 (45)1.2.1.3.2.6磁盘故障处理机制 (49)1.2.1.3.3深信服aSAN功能特性 (60)1.2.1.3.3.1存储精简配置 (60)1.2.1.3.3.2aSAN私网链路聚合 (61)1.2.1.3.3.3数据一致性检查 (61)1.2.1.4aNet网络虚拟化 (61)1.2.1.4.1网络虚拟化概述 (61)1.2.1.4.2aNET网络虚拟化技术原理 (62)1.2.1.4.2.1SDN (62)1.2.1.4.2.2NFV (63)1.2.1.4.2.3aNet底层的实现 (64)1.2.1.4.3功能特性 (68)1.2.1.4.3.1aSW分布式虚拟交换机 (68)1.2.1.4.3.2aRouter (68)1.2.1.4.3.3vAF (69)1.2.1.4.3.4vAD (69)1.2.1.4.4深信服aNet的特色技术 (69)1.2.1.4.4.1网络探测功能 (69)1.2.1.4.4.2全网流量可视 (70)1.2.1.4.4.3所画即所得业务逻辑拓扑 (70)1.2.2深信服超融合架构产品介绍 (71)1.2.2.1产品概述 (71)1.2.2.2产品定位 (71)第3章、深信服超融合架构带来的核心价值 (73)1.1可靠性: (73)1.2安全性 (73)1.3灵活弹性 (73)1.4易操作性 (73)第4章、超融合架构最佳实践 (74)第1章、前言1.1 IT时代的变革20 世纪90 年代,随着Windows 的广泛使用及Linux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出现奠定了x86服务器的行业标准地位,然而x86 服务器部署的增长带来了新的IT 基础架构和运作难题,包括:基础架构利用率低、物理基础架构成本日益攀升、IT 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对关键应用故障和灾难保护不足等问题。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目录2.1系统架构 (2)2.1.1统一管理 (3)2.1.2深度融合 (4)2.1.3弹性扩容 (5)2.1.4预集成 (5)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2.2.1分布式机头 (6)2.2.2分布式缓存 (6)2.2.3精简配置 (7)2.3高性能SSD存储 (8)2.4高速IB交换网络 (9)2.5可靠网络设计 (9)3.1 E9000机框 (10)3.2 E9000刀片 (11)3.3 10GE交换 (14)3.4 InfiniBand交换 (15)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1 引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vxrail白皮书

vxrail白皮书VxRail是一种基于VMware软件定义技术和Dell EMC硬件的超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它的设计旨在提供简单、高效和强大的IT基础设施,以支持企业的现代化工作负载。
本白皮书将介绍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架构、功能和优势。
我们将详细解释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和组件,并探讨它如何提供高性能、可靠性和弹性,以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是由计算、存储和网络组件组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它采用了软件定义存储(SDS)和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以提供高度集成的虚拟化环境。
在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中,计算节点由多个物理服务器组成,每个服务器配有强大的多核处理器、大内存容量和高速存储驱动器。
这些计算节点共享统一存储池,以提供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存储性能。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管理平台,用于部署、监视和维护整个基础设施。
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并轻松实现资源弹性伸缩和自动化操作。
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包括:1. 高性能:VxRail采用了最新的硬件技术和优化的软件算法,以提供卓越的计算和存储性能。
它支持高密度虚拟机部署和密集的I/O工作负载,可以满足企业的高性能需求。
2. 可靠性:VxRail具有多层次的数据保护功能,包括快照、备份和容灾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确保企业的数据始终安全可靠。
3. 弹性:VxRail超融合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计算和存储资源,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工作负载。
4. 简化管理:VxRail提供了一套直观、易用的管理工具,使管理员能够轻松地配置、监视和维护整个基础设施。
它还支持自动化操作,可以大大减少日常管理工作量。
5. 兼容性:VxRail完全兼容VMware软件定义技术,包括vSphere、vSAN和NSX等。
它还与Dell EMC的其他解决方案集成,包括备份和恢复、复制和数据保护等。
云计算实验室 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白皮书 _V3

领先的企业级OpenStack云服务提供商超融合一体机产品白皮书智网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目录1智网未来 (1)1.1公司简介 (1)1.2业务模式 (1)2超融合一体机解决方案 (3)2.1产品概述 (3)2.2系统架构 (4)2.2.1深度融合 (5)2.2.2预集成 (5)2.2.3自动化运维管理 (6)2.2.4弹性扩容 (7)2.2.5智能资源调度 (7)2.2.6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 (8)2.3云平台基础功能模块 (9)2.3.1云主机 (9)2.3.2镜像 (11)2.3.3云硬盘 (12)2.3.4网络 (13)2.3.5安全 (14)2.4云平台高级功能模块 (15)2.4.1监控告警 (15)2.4.2子账号 (16)2.4.3数据库 (16)2.4.4应用栈 (16)2.4.5计费系统 (16)2.4.6工单 (17)2.4.7企业专享云 (17)2.4.8回收站 (17)3超融合一体机典型应用场景 (19)4超融合一体机产品规格 (20)1 智网未来1.1 公司简介智网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国内领先的企业级OpenStack云服务提供商。
总部位于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园区,拥有行业内最专业的研发、运营和服务团队,对云计算、虚拟化、IaaS有着深入理解和多年研发运营经验。
智网未来以OpenStack为契机,与包括Oracle、Canonical、宝德、世纪互联、东软等公司在内的国内外各大软硬件厂商及IT服务提供商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OpenStack服务生态体系,为企业提供基于OpenStack的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融合计算等解决方案,为IDC企业提供联合运营服务。
此外,还为客户提供OpenStack的架构咨询、设计、实施、培训、运维等一条龙服务。
截至目前,智网未来已经部署物理服务器超过2000台,运行云主机的规模超过10000台,客户遍及高校、科研院所、新媒体、医疗、IDC、电力、公众服务等领域,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思科HyperFlex 超融合白皮书

思科 HyperFlex 系统超融合多云平台对您来说,能够因应业务步伐灵活调整的基础设施不可或缺。
无论您要在多云环境中部署企业应用还是容器,都是如此。
采用 Intel® Xeon® 可扩展处理器的思科 HyperFlex™ 系统可提供强大而易用的超融合解决方案,满足您在应用、云及规模方面的任何需求。
思科HyperFlex 系统以思科统一计算系统™(思科 UCS®)为基础,可将云环境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随增长,随投资”消费模式与本地基础设施的优势结合到一起。
• 适应任何应用:最新版思科 HyperFlex 软件支持多虚拟机监控程序的虚拟化和容器化部署,并已针对众多企业应用进行测试和验证。
• 适应任何云准备:该平台包括用于应用性能监控、应用布置和云移动性的工具,以便您可以设计如何部署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业务需求将其置于所需的任何位置。
• 适应任何规模准备:此版本的可扩展性更强,具有更大的集群和逻辑可用性区,可有效缓解节点和组件故障的影响。
拉伸式集群可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之间进行持续部署,而且通过基于云的部署,您可以将设备运送至任何地方并从云端进行安装。
采用 Intel® Xeon®可扩展处理器的思科HyperFlex™ 系统挑战:形势瞬息万变全数字化业务转型由应用提供支持。
如今,您必须支持更广泛的应用部署模式:• 传统企业应用当前维护的是一些整体式组件,但正在向可扩展性更高的、更加类似云环境的组件模式(如表示层)过渡。
• 大数据和分析应用现在日渐普遍,需要具有大量高性能存储的横向扩展架构。
• 基于微服务的原生云架构需要虚拟化和容器化部署。
开发人员正在创建这些应用,以便可通过自动部署和扩展跨多个云运行。
降低复杂性是支持现有应用和新应用、确保服务交付、保持对数据的控制并获得必要性能的唯一方式。
上述要求推升了对超融合解决方案的需求,因为这是交付IT 组织必须提供的广泛支持的最佳方式之一。
FusionCube HCI超融合方案白皮书

华为FusionCube HCI 超融合方案白皮书技术白皮书前言前言概述本文档介绍了华为FusionCube 3.2 虚拟化超融合基础设施(FusionCube Hyper-converged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FusionCube 3.2 HCI)的产品价值、产品架构、高性能、线性扩展、系统安全以及系统可靠性。
借助本手册,您可以全面了解FusionCube 产品。
读者对象本文档主要适用于以下工程师:●营销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维护工程师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注意”不涉及人身伤害。
技术白皮书目录目录前言 (ii)1产品概述 (1)2产品价值 (2)3产品架构 (4)3.1FusionSphere 场景架构 (5)3.1.1架构 (5)3.1.2典型配置 (6)3.1.3组网 (9)3.1.4工作原理 (9)3.2 Vmware 场景架构 (10)3.2.1 架构 (11)3.2.2 典型配置 (11)3.2.3 组网 (14)3.2.4 工作原理 (15)4分布式存储 (16)4.1架构概述 (17)4.2关键业务流程 (20)4.2.1数据路由 (20)4.2.2IO 路径 (21)4.2.3Cache 机制 (23)4.3存储管理 (25)4.3.1存储集群管理 (25)4.3.2存储服务化 (26)4.4数据冗余 (26)4.4.1多副本 (26)4.4.2Erasure Code (27)4.5特性介绍 (28)4.5.1SCSI/iSCSI 块接口 (28)4.5.3 快照 (31)4.5.4共享卷快照 (32)4.5.5一致性快照 (32)4.5.6链接克隆 (33)4.5.7多资源池 (34)4.5.8QoS (35)4.5.9存储双活 (35)4.5.10存储异步复制 (36)5硬件设备平台 (38)5.1机架服务器平台 (38)5.1.1RH1288 V3 机架服务器 (38)5.1.2RH2288H V3 机架服务器 (39)5.1.3RH5885H V3 机架服务器 (40)5.1.4 1288H V5 机架服务器 (41)5.1.5 2288H V5 机架服务器 (42)5.1.6 2488 V5 机架服务器 (43)5.1.7 2488H V5 机架服务器 (44)5.2 E9000 刀片服务器平台 (44)5.2.1 E9000 机框 (44)5.2.2 E9000 刀片 (45)5.2.3 高性能交换板 (50)5.3 高密服务器平台X6800/X6000 (53)5.3.1 X6800 机框 (53)5.3.2 X6800 服务器节点 (54)5.3.3 X6000 机箱 (58)5.3.4 X6000 服务器节点 (59)6安装部署和运维管理 (61)6.1自动化部署 (61)6.1.1FusionCube Builder (61)6.1.2系统初始化 (63)6.1.3设备自动发现 (64)6.2统一运维管理 (65)6.2.1业务发放管理 (66)6.2.2一键式运维 (67)6.2.3Call Home (70)7性能和可扩展性 (72)7.1系统高性能 (72)7.1.2分布式SSD Cache 加速 (73)7.1.2.1Read/Write Cache (74)7.1.2.2大块Pass Throught (76)7.1.3硬件加速 (77)7.2线性扩展 (77)7.2.1存储平滑扩容 (78)7.2.2性能线性扩展 (78)7.2.3一键式扩容 (79)7.3FusionCube 分布式存储相对于传统SAN 的性能优势 (80)7.3.1更高的性能 (80)7.3.2线性Scale-up/Scale-out (81)7.3.3大池POOL (83)7.3.4SSD Cache vs SSD Tier (84)8系统可靠性 (86)8.1数据可靠性 (86)8.1.1块存储集群可靠性 (86)8.1.2数据一致性 (87)8.1.3数据冗余保护 (87)8.1.4快速数据重建 (88)8.1.5数据存储多路径 (88)8.2硬件可靠性 (89)8.3系统亚健康增强 (89)8.4备份与恢复 (93)8.5容灾恢复 (95)8.5.1双活解决方案 (96)8.5.2异步复制解决方案 (97)9系统安全 (98)9.1系统安全威胁 (98)9.2总体安全框架 (99)9.2.1网络安全 (100)9.2.2应用安全 (101)9.2.2.1权限管理 (101)9.2.2.2Web 安全 (101)9.2.2.3数据库加固 (102)9.2.2.4日志管理 (102)9.2.3 主机安全 (103)9.2.3.1 操作系统加固 (103)技术白皮书 1 产品概述1 产品概述随着数据不断增长以及互联网业务的兴起,新兴业务的激增、业务数据呈现几何倍数增加,传统服务器+存储的架构已经无法很好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分布式、云化技术应运而生。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目录2.1系统架构 (2)2.1.1统一管理 (3)2.1.2深度融合 (4)2.1.3弹性扩容 (5)2.1.4预集成 (5)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2.2.1分布式机头 (6)2.2.2分布式缓存 (6)2.2.3精简配置 (7)2.3高性能SSD存储 (8)2.4高速IB交换网络 (9)2.5可靠网络设计 (9)3.1 E9000机框 (10)3.2 E9000刀片 (11)3.3 10GE交换 (14)3.4 InfiniBand交换 (15)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1 引言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融合架构技术白皮书缩写和约定英文缩写英文全称中文解释Hypervisor Hypervisor 虚拟机管理器(和VMM同义)VMM VMM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虚拟机监视器HA HighAvailability 高可用性vMotion vMotion 实时迁移DRS 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duler 分布式资源调度RAID Redundant Arrays ofIndependent Disks 磁盘阵列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Second 每秒读写(I/O)操作的次数VM Virtual Machine 虚拟机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软件定义网络NFV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网络功能虚拟化目录1前言 (3)1.1IT时代的变革 (3)1.2白皮书总览 (4)2超融合技术架构 (5)2.1超融合架构概述 (5)2.1.1超融合架构的定义 (5)2.2超融合架构组成模块 (5)2.2.1系统总体架构 (5)2.3aSV计算虚拟化平台 (6)2.3.1概述 (6)2.3.2aSV技术原理 (7)2.3.3aSV的技术特性 (17)2.3.4aSV的特色技术 (21)2.4aSAN存储虚拟化 (24)2.4.1存储虚拟化概述 (24)2.4.2aSAN技术原理 (25)2.4.3aSAN存储数据可靠性保障 (35)2.4.4aSAN功能特性 (41)2.5aNet网络虚拟化 (42)2.5.1网络虚拟化概述 (42)2.5.2aNET网络虚拟化技术原理 (43)2.5.3aNet功能特性 (48)2.5.4aNet的特色技术 (50)3超融合架构产品介绍 (52)3.1产品概述 (52)3.2产品定位 (52)4超融合架构带来的核心价值 (54)4.1可靠性 (54)4.2安全性 (54)4.3灵活弹性 (54)4.4易操作性 (54)5超融合架构最佳实践 (55)1 前言1.1 IT时代的变革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 Windows 的广泛使用及 Linux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出现奠定了x86服务器的行业标准地位,然而x86 服务器部署的增长带来了新的IT 基础架构和运作难题,包括:基础架构利用率低、物理基础架构成本日益攀升、IT 管理成本不断提高以及对关键应用故障和灾难保护不足等问题。
随着X86 服务器性能的提升,通过将x86 系统转变成通用的共享硬件基础架构,充分挖掘硬件的潜力,提高硬件的利用效率,有效的降低硬件和运营成本,并且简化运维降低管理成本,最终帮助用户把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转移到对业务的投入上。
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向构建新一代数据中心方向发展,关键以虚拟化为基础,实现管理以及业务的集中,对数据中心资源进行动态调整和分配,重点满足企业关键应用向X86 系统迁移对于资源高性能、高可靠、安全性和高可适应性上的要求,同时提高基础架构的自动化管理水平,确保满足基础设施快速适应业务的商业诉求,支持企业应用云化部署。
云计算其实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而是在一个新理念的驱动下产生的技术组合。
在云计算之前,企业部署一套服务,需要经历组网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选型,下单,付款,发货,运输,安装,部署,调试的整个完整过程。
这个周期在大型项目中需要以周甚至月来计算。
在引入云计算后,这整个周期缩短到以分钟来计算。
IT 业有一条摩尔定律,芯片速度容量每 18 个月提升一倍。
同时, IT 行业还有一条反摩尔定律,所有无法追随摩尔定律的厂家将被淘汰。
IT 行业是快鱼吃慢鱼的行业,使用云计算可以提升 IT 设施供给效率,不使用则会拖慢产品或服务的扩张脚步,一步慢步步慢。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场几十年未见的企业级数据中心革命性转变中,究其核心,这一转变是由“软件”基础设施的崛起而驱动。
虚拟机、虚拟网络和存储设备能够以高速自动化的方式分配与重新配置,不会受到非动态设置的硬件基础设施的限制,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模型下,用户首先考虑的是应用,根据应用的模式便可灵活的调配其所需的IT基础架构资源,也就是通过软件化的方式实现硬件资源调配。
的超融合架构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下的一套非常成熟的解决方案,除满足上面所述的虚拟化,标准化和自动化诉求外,秉承公司产品的优秀基因,向您提供简单易用,安全可靠的产品。
1.2 白皮书总览本书介绍的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在前言部分,给您对云计算,云平台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对本文档的阅读给出指导。
第二章、讲述超融合架构中的主要功能模块,各个功能模块的技术细节介绍。
第三章、介绍超融合架构涵盖的产品。
第三章、向您介绍超融合架构中的技术在为客户带来的核心价值。
第四章、分享超融合架构在客户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并给出超融合架构产品的体验途径,非常欢迎您来试用。
2 超融合技术架构2.1 超融合架构概述2.1.1 超融合架构的定义超融合基础架构,是一种将计算、网络和存储等资源作为基本组成元素,根据系统需求进行选择和预定义的一种技术架构,具体实现方式上一般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节点(x86服务器)中融入软件虚拟化技术(包括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虚拟化),而每一套单元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构建统一的资源池。
2.2 超融合架构组成模块2.2.1 系统总体架构超融合架构图超融合架构在基于底层基础架构(标准的X86硬件)上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软件化,通过这种软件化的方式,即计算虚拟化aSV、存储虚拟化aSAN、网络虚拟化aNet,构建了数据中心里所需的最小资源单元,通过资源池中的最小单元,提供了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中所需的全部资源。
后续章节,会针对超融合架构中的三大功能模块:aSV、aSAN、aNet所涵盖的产品技术来做详细说明。
2.3 aSV计算虚拟化平台2.3.1 概述计算资源虚拟化技术就是将通用的 x86 服务器经过虚拟化软件,对最终用户呈现标准的虚拟机。
这些虚拟机就像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系列化的产品一样,具备系列化的硬件配置,使用相同的驱动程序。
虚拟机的定义: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是由虚拟化层提供的高效、独立的虚拟计算机系统,每台虚拟机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具有处理器、内存、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和BIOS,因此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虚拟机中的运行方式与它们在物理服务器上的运行方式没有什么区别。
虚拟机与物理服务器相比:虚拟机不是由真实的电子元件组成,而是由一组虚拟组件(文件)组成,这些虚拟组件与物理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无关,关键与物理服务器相比,虚拟机具有以下优势:抽象解耦1.可在任何 X86 架构的服务器上运行;2.上层应用操作系统不需修改即可运行;分区隔离1.可与其他虚拟机同时运行;2.实现数据处理、网络连接和数据存储的安全隔离;封装移动1.可封装于文件之中,通过简单的文件复制实现快速部署、备份及还原;2.可便捷地将整个系统(包括虚拟硬件、操作系统和配置好的应用程序)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之间进行迁移,甚至可以在虚拟机正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迁移;的超融合架构解决方案中的计算虚拟化采用aSV虚拟化系统,通过将服务器资源虚拟化为多台虚拟机。
最终用户可以在这些虚拟机上安装各种软件,挂载磁盘,调整配置,调整网络,就像普通的 x86 服务器一样使用它。
计算虚拟化是超融合的架构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对于最终用户,虚拟机比物理机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很快速的发放,很方便的调整配置和组网。
对于维护人员来讲,虚拟机复用了硬件,这样硬件更少加上云平台的自动维护能力,这样整个IT系统的成本显著降低。
2.3.2 aSV技术原理Hypervisor架构Hypervisor是一种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可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共享一套基础物理硬件,因此也可以看作是虚拟环境中的“元”操作系统,它可以协调访问服务器上的所有物理设备和虚拟机,也叫虚拟机监视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
Hypervisor是所有虚拟化技术的核心。
非中断地支持多工作负载迁移的能力是Hypervisor的基本功能。
当服务器启动并执行Hypervisor时,它会给每一台虚拟机分配适量的内存、CPU、网络和磁盘,并加载所有虚拟机的客户操作系统。
虚拟化技术架构Hypervisor,常见的 Hypervisor 分两类:Type-I(裸金属型)指 VMM 直接运作在裸机上,使用和管理底层的硬件资源,GuestOS 对真实硬件资源的访问都要通过 VMM 来完成,作为底层硬件的直接操作者,VMM 拥有硬件的驱动程序。
裸金属虚拟化中Hypervisor直接管理调用硬件资源,不需要底层操作系统,也可以理解为Hypervisor被做成了一个很薄的操作系统。
这种方案的性能处于主机虚拟化与操作系统虚拟化之间。
代表是VMware ESX Server、Citrix XenServer和Microsoft Hyper-V,Linux KVM。
Type-II 型(宿主型)指 VMM 之下还有一层宿主操作系统,由于 Guest OS 对硬件的访问必须经过宿主操作系统,因而带来了额外的性能开销,但可充分利用宿主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驱动和底层服务来进行内存管理、进程调度和资源管理等。
主机虚拟化中VM的应用程序调用硬件资源时需要经过:VM内核->Hypervisor->主机内核,导致性能是三种虚拟化技术中最差的。
主机虚拟化技术代表是VMware Server(GSX)、Workstation和Microsoft Virtual PC、Virtual Server等。
由于主机型Hypervisor的效率问题,的aSV采用了裸机型Hypervisor中的Linux KVM虚拟化,即为Type-I(裸金属型)。
KVM(Kenerl-based Virtual Machine)是基于linux内核虚拟化技术,自linux2.6.20之后就集成在linux的各个主要发行版本中。
它使用linux自身的调度器进行管理,所以相对于xen,其核心源码很少。
KVM是基于硬件虚拟化扩展(Intel VT- X )和 QEMU 的修改版,KVM属于Linux kernel的一个模块,可以用命令modprobe去加载KVM模块。
加载了该模块后,才能进一步通过工具创建虚拟机。
但是仅有KVM模块是不够的。
因为用户无法直接控制内核去做事情,还必须有一个运行在用户空间的工具才行。
这个用户空间的工具,我们选择了已经成型的开源虚拟化软件QEMU,QEMU也是一个虚拟化软件,它的特点是可虚拟不同的CPU,比如说在x86的CPU上可虚拟一个power的CPU,并可利用它编译出可运行在power上的CPU,并可利用它编译出可运行在power上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