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第1课时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第1课时)

《纪念白求恩》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整体阅读文本,理清“叙”和“议”的相关内容以及辩证关系,初步感知作者对白求恩精神的诠释。
2. 精读第2段,理解对比手法的恰当运用,体会精准恰当、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挺“古老”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这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我们都用这样一种方式去学——投影展示:共鸣—争鸣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快速导入,介绍学习议论文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方法上路,方向明确,指向清晰。
二、梳理白求恩精神1.找出首段和末段的记叙部分,感受、理解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
要求旁批:记叙。
⑴读首段中记叙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白求恩是哪国人?(加拿大人)什么职业?(医生)什么时候到中国?结合“注释一”看看。
(1938年初)他来干什么?(帮助中国抗日)(2) 读末段中记叙部分,并回答相关问题。
白求恩什么时候去世?(1939年,到咱们中国不到两年)特别指出:议论文当中的记叙,非常的凝练。
2. 那么他来中国是怎么工作的呢?投影展示1: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白求恩随部队辗转于荒凉的大西北,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用他的话说,过的完全是“高强度的生活”……在私人通信里,他偶尔述及1938年一年——其实不到一年的工作量:“去年我共行军3165英里,其中有400英里是徒步穿行于山西、陕西和河北三省。
我共做了 762个手术,检查了 1200名伤员。
我还重组了部队的卫生系统,写作和翻译了三本教科书,建立了一所医疗培训学校。
”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
如此繁重的工作,卓著的效绩,不要说一个人,就算一个小分队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投影展示2:在延安,外国专家很少。
白求恩的到来理应受到当局的礼遇,仅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便相当可观。
然而他谢绝了。
以下是他写给“军事指挥部聂将军处”的相关的信——亲爱的同志:今天晚上我收到了林大夫带给我的301元钱。
这笔钱中的100元好像是付给我的个人津贴,另外的102.20元似乎是用来偿还我在药品上的垫支,而剩下的98.80元似乎是用来支付我在纱布和药棉上的开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教案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反复朗读课文,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语言的简练和感染力。
2.对比朗读,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语言的简练和感染力。
教学难点: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和对比品味,感受毛泽东语言的简练和感染力。
在朗读中感受语言之美。
2.在实践对比中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默读第二、三段,用“”标出成语,在不懂意思的成语上边加“?”,并感受运用成语的好处。
2.学生交流划出的成语,通过合作学习了解成语意思。
讨论:说说运用成语的好处是什么?预设:成语言简意赅,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等成语把不少人对工作、同志、人民的不良态度形象的表现出来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益求精”等成语把白求恩对同志、工作的优秀态度形象的表现出来了,让读者深受感动,极富感染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积累材料的能力。
(二)画一画,改一改,比一比大声朗读第二、三段,用“~~~”划出双重否定句。
预设:(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2.把双重否定句改成肯定句,比较不同的效果。
预设:(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每个人都为之感动。
效果:用双重否定句,极其有力地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突出了白求恩精神的感染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背一背,比一比,想一想大声朗读第四段,比一比谁背得快。
纪念白求恩优质教案

纪念白求恩优质教案第一章:白求恩生平简介1.1 背景介绍讲述白求恩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
介绍白求恩是如何接触到医学并对医学产生兴趣的。
1.2 白求恩的医学事业描述白求恩在加拿大和英国接受医学教育的经历。
讲述白求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军医的工作经历。
介绍白求恩如何创立了现代医疗设备——输血机。
1.3 白求恩与中国讲述白求恩如何与中国结缘,并决定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描述白求恩在中国的医疗工作,以及他如何培训中国医生。
1.4 白求恩的贡献与影响强调白求恩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和贡献。
讲述白求恩对中国医疗事业的影响,以及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章:白求恩的医学理念2.1 医学人道主义讲述白求恩如何将医学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关注病患的身心健康。
强调白求恩的医学理念对于现代医学的影响。
2.2 医疗服务公平性描述白求恩如何倡导医疗服务公平性,关注弱势群体。
讲述白求恩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如免费为贫困病人治疗,来实现医疗服务公平性。
2.3 医学教育与培训介绍白求恩对于医学教育和培训的看法。
讲述白求恩如何通过实践和培训,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
2.4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强调白求恩如何将国际主义精神融入到医学事业中。
讲述白求恩如何跨越国界,为全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第三章:纪念白求恩的意义3.1 纪念白求恩的背景与原因讲述为什么我们要纪念白求恩,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2 白求恩的精神价值强调白求恩的精神价值,如奉献精神、人文关怀等。
讲述白求恩的精神对于医学界和社会的影响。
3.3 传承白求恩精神讲述如何传承白求恩的精神,将其融入到医学教育和实践中。
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以白求恩为榜样,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3.4 纪念活动与倡议介绍一些纪念白求恩的活动和倡议,如讲座、研讨会、纪念仪式等。
鼓励学生和医护人员参与这些活动,以更深入地了解白求恩的精神。
第四章:白求恩与当今医学4.1 当今医学面临的挑战讲述当今医学在技术、资源、公平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纪念白求恩教案

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职”一词,充分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中的两个“极端”,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摸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实。多变的句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到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一句中,“凡亲身...的工作的”是“军民”的定语,为了突出这一定语,把它们的位置后移了。“无不为之感动”,这一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结尾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峰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麻木不仁
漠不关心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三、整体感知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纪念白求恩,更要学习白求恩。
2、朗读课文(听播放录音)思考: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重点句:
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不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生平事迹,认识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中加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
2.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
3. 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1. 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2.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和赞扬。
2. 如何将白求恩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白求恩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和赞扬。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以及如何向他学习。
4. 案例分析:分析白求恩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精神。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将白求恩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2. 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如何将白求恩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白求恩生平事迹的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用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网络资源:如白求恩纪念馆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和视角。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讲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讨论白求恩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深入学习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回顾学生的表现和反应,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第一篇:纪念白求恩教案纪念白求恩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读准下列字音:隘、拈、冀、鄙、忱。
理解并运用“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见异思迁”“拈轻怕重”“精益求精”五个成语。
2.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写读书摘记,积累成语。
2.练习运用记叙、议论两种表达方式。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课文,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二、学法引导通读感知全文主要内容,然后用抉读法把握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再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能力迁移,最后通过朗读背诵来加深对白求恩崇高精神的理解并产生学习的愿望。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二)难点议论文中议论与记叙的关系。
(三)解决办法可以通过比较;讨论,读课文来解决。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课本前的插图《白求恩》。
2.投影片:①生字词;②与《截肢与输血》一文比较不同点的表格;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朗读课文。
本文虽是议论文,却写得很有感情,朗读要贯穿始终。
可分几种情况朗读,分析课文前找几个学生读全文;反复读重点语段,结束课文时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最后一段。
2.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归纳课文。
3.学生讨论如何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而写的,写于]939年12月21日。
(二)明确目标略(三)整体感知找四个学生轮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正音:隘(ài)拈(niān)冀(jì)鄙(bǐ)忱(chén)2.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名称:纪念白求恩教案及反思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所做出的贡献。
2. 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通过反思,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激发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1. 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介绍。
2. 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
3.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4. 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
5. 反思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3. 案例分析:分析白求恩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的思考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白求恩生平事迹和贡献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3. 学生对如何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白求恩精神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七、教学资源:1. 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资料。
2. 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贡献资料。
3. 与白求恩精神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白求恩的贡献和精神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对白求恩精神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合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白求恩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阐述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3.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发了学生对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的思考和行动。
十、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白求恩纪念馆,深入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的生平和事迹,认识到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2.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文章内容。
二、教学内容1. 白求恩的生平事迹介绍2. 白求恩的主要贡献和影响3. 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分析4. 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5. 相关阅读材料和拓展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以及他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以及相关阅读材料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 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介绍白求恩的贡献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3. 文章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阅读拓展:让学生阅读相关阅读材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白求恩的精神品质。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白求恩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对白求恩贡献和影响的认知,以及对白求恩精神品质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纪念白求恩》原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参考资料: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贡献和影响的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白求恩有初步了解。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比论证
活动三:文章语言特色
1、设问句
2、双重否定句
3、排比句
总结:
1、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白求恩精神
3、文章写作特点
4、文章语言特色
作业:
1、背诵最后一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到结束。
2、练习册 第 9 课
作业:1、抄写生字词;
2、课后练习1、2题。
3、背诵最后一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到结束
教学设计 八年级 语文科 设计者:龙嘉杰
课题:第九课《纪念白求恩》
第 2课时总ຫໍສະໝຸດ 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议论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2、学习文中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教学设计八年级 语文科 设计者:龙嘉杰
课题:第九课《纪念白求恩》
第1课时
总2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能力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理解并运用文中成语。
2、找出文章论点和分论点。
二、情感目标:
了解并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学习重点:
找出文章论点和分论点,白求恩同志的精神。
学习难点
文章论点和分论点
前置作业检查:
预习课文,找生字词,课堂听写。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要求
活动一、字词
1、根据课文下面注释找重点字词
2、听写词语
活动二、理清文章思路
1、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2、课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意义。
3、找出课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4、白求恩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它有哪些表现?
3、文章语言特色
二、情感目标:
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学习重难点:
学习文中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文章语言特色。
前置作业检查:
课后练习1、2题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及学生活动要求
活动一:文章写作特点分析
1、夹叙夹议的写法
2、两种典型论证方法
3、用词贴切,句式讲究
活动二:论证方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