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案(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说课稿第1篇】《纪念白求恩》说课稿1、说课标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一课,是毛泽东在1939年12月21日所作,此时距白求恩大夫逝世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本文是一篇结构清晰、论证明了的议论文,毛泽东在文中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的精神品质,他把对白求恩精神的评价提高到共产主义精神的高度,并把他的共产主义精神分析为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三个方面,号召全党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精神.无论何时,白求恩身上所具备的共产主义精神及其各种表现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目标的设计要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于议论文的学习,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2、梳理全文思路,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理解各自然段间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2、品味文中准确严密及生动的语言.情感目标:学习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有利于时代和人民的人.(三、)说重点难点重点:体会运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观点的好处,领悟作者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难点:理解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真正内涵.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议论文的文体常识了解不多,这篇课文是比较典型的议论文,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但对于相关文体知识比如论证方法等难以把握,学习本文要重点引导,同时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3、说教法和学法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教法:1.朗读法语文就是在读中获得提高的学科,以读促教,在读中学,使学生达到其义自现的程度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在学生阅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3.质疑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展示探究四、说教学过程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知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的,但缺乏对“议论”的逻辑认识和议论文的整体感知.鉴于是初学议论文,为避免空洞地学习文体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反复诵读,在对全文有了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后理清思路,提炼观点,进而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生动而系统地把握.(一)谈话导入1、师谈话:同学们,有一种爱它可以超越国界而成为永恒;有一种情它可以超越生死而惊天地泣鬼神;有一种精神它可以流芳百世,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师生共同走进白求恩的美丽心灵,感受他那大爱无边的高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2、简介白求恩诺尔曼·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因文中人物距离现在学生年代较远,所以对人物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加以介绍,便于学生学习文本.)3、明确学习方法:感知一篇,精读一段,背诵一节.我们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朗读.(二)、感知一篇1、就是感知这篇课文的内容及写法.请大家各自大声地、快速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注意:课文中叙述了白求恩医生哪些方面的情况.2、学生读后讨论明确:第1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2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第4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教师进一步明确全文思路,总结得出:全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一部分可以概括为:第一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白求恩同志具有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结合长短句句型转换练习,教师引导学生把四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句:“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具有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人.”3、师总结学法:我们第一个层次的学习,是通过一种方法——概括内容要点,来对全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板书:概括内容要点)(三)精读一段1、师:什么叫精读,就是反复地读,从各个角度去读,从各个侧面去读.老师准备把这个层次安排为这样几个内容:先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句式;又读课文,感知这一段的层次;还读课文,品味对比的手法,最后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好,现在开始,请大家把第2段作为重点段来品析.先读一遍,揣摩几个词语的含义.2、生读,精析比读、质疑解难3、师:作者在这一段话里,用了两处很有感情力度的词语来限定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它们是什么?(生找,并读句,师指导朗读)师评价:重音出来了,感情的力度就出来了.好,继续来.作者在这一段里用了4、很多贬义词来形容一些人的不纯粹,是哪些词?把它们找出来.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5、理解“拈轻怕重”等词意思,等等.6、作者在这一段里用了几个表示强调的句子来肯定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精神.这是一些什么样的句子,大家来找一找.A“从前线回来的人……所感动.”B“晋察冀边区的军民……无不为之感动.”师指导朗读:重音要读出来口“无不”、“没有一个不”比一般的语气要重,叫做双重否定句.(生读)7、师:我们理解了词语,知道了句式,又体会了作者的情感.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在这一段里面将白求恩医生的表现和另外一些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这个对比就很有力量.一正一反地说就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白求恩精神.把这些对比的句子再读一读.(生读)8、、再读细思考:对比,主要从哪些方面对比,我们要抓住哪些关键词语?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对比?(生读)师总结:通过精读,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含义,理解了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了句式,理解了各层次的意思,理解了对比的手法,这就是精读一一精心地品读.下面就要读出作者的情感,注意每个层次都要停顿一下,表示我们深刻理解.然后注意,读句式的时候,要注意情感,在读重要词语的时候,要读出重音.(生读全段)(四)背诵一节师:完成了第二个层次的学习,下面背诵最后一段.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用强烈的感情,向我们发出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号召.因此,我们背读这一段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感受它的层次;第二个问题是要读出它的情感.通过这一段的背读我们要感受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整篇文章的思想.特别是最后一个排比句.现在我们一起来大声背读,让我们读出那种景仰的心情.(生齐背)(五)拓展提升1、有人说,白求恩人家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一心为中国人着想,的确令人深深感动;但现在是科技发展迅猛、竞争日益激烈的和平年代,提“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已毫无意义,“毫不利己”是傻子,“专门利人”更傻.你认为他说的对吗?谈谈你的看法.师:白求恩精神的核心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死亡.医生是他的职业,救人是他的人生追求.心存宇宙,才会有大胸襟大境界;心底无私人生的土地才会宽广美丽.(六)练习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1、本文用精辟的话赞扬和评价白求恩的崇高精神.你能模仿下面示例为白求恩写颁奖词.示例:a、2003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新疆抗震救灾村党支书——达吾提*阿西木颁奖词:他隐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握紧心灵的伤口,在他那颗流血伤痛的心里还装着更多的村民.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对群众朴素的情感,在百姓中传播着温暖;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在危难的时候担当起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在废墟中挺起脊梁,他的坚强和无私为刚刚经历了噩梦的村民们撑起重建家园的希望.B、清香传得天心在——周月华、艾起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2、你能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物吗五、说板书设计《纪念白求恩》感知一篇——概括内容要点精读一段——品析表达手法背诵一节——感受课文主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说课稿第2篇】《纪念白求恩》说课稿1、说课标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要求:7-9年级的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12 纪念白求恩》优质精品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纪念白求恩》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的课文,本课主要介绍了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课文通过讲述白求恩大夫的医疗工作,展示了他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 学情分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了解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和精神,从而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和他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的援助。

2.难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以及如何将这种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平事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对白求恩大夫事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写作练习:以白求恩大夫为题材,写一篇心得体会,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图片:用于展示和加深学生对白求恩大夫的印象。

3.相关资料:包括白求恩大夫的著作、生平和事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白求恩大夫的事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版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版纪念白求恩教案第一章:白求恩生平简介1.1 白求恩的早年生活1.2 白求恩的医学事业1.3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1.4 白求恩在中国的援助工作第二章:白求恩的医学成就2.1 白求恩的医疗技术创新2.2 白求恩的医疗理念与实践2.3 白求恩对医学教育的贡献2.4 白求恩的国际医学交流与合作第三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3.1 白求恩的共产主义信仰3.2 白求恩援助中国的动机与意义3.3 白求恩在国际援助工作中的贡献3.4 白求恩的精神对当代的启示第四章:白求恩与中国的友谊4.1 白求恩在中国的工作与生活4.2 白求恩与中国的医疗合作4.3 白求恩在中国的影响与legacy 4.4 白求恩与中加友好关系的发展第五章:纪念白求恩的意义与方式5.1 白求恩纪念活动的历史与现状5.2 纪念白求恩的意义与价值5.3 当代对白求恩精神的传承与发扬5.4 个人层面的纪念白求恩的方式第六章:白求恩的医疗伦理与人文关怀6.1 白求恩的医疗伦理观念6.2 白求恩的人文关怀精神6.3 白求恩医疗实践中的人文关怀体现6.4 白求恩医疗伦理与人文关怀的现代意义第七章:白求恩与抗日战争时期的医疗救援7.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医疗困境7.2 白求恩组建医疗队的背景与动机7.3 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医疗救援工作7.4 白求恩医疗救援工作的历史评价第八章:白求恩与中国的医疗合作8.1 白求恩在中国的医疗实践8.2 白求恩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疗合作8.3 白求恩与中国的医疗事业的发展8.4 白求恩与中国的医疗合作的现代启示第九章: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医疗领域的传承9.1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医疗实践中的应用9.2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医学教育中的传承9.3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医疗改革中的启示9.4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医疗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章:纪念白求恩的活动与倡议10.1 国内外纪念白求恩的活动概述10.2 纪念白求恩的意义与价值10.3 个人与集体层面的纪念白求恩的活动10.4 倡导白求恩精神的倡议与行动第十一章:白求恩与全球医疗发展11.1 白求恩对全球医疗平等的贡献11.2 白求恩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11.3 白求恩全球医疗发展的战略思想11.4 白求恩全球医疗发展的当代价值第十二章:白求恩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12.1 白求恩对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认同12.2 白求恩在社会主义医疗事业中的实践12.3 白求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体系的启示12.4 白求恩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思想影响第十三章:白求恩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13.1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13.2 白求恩精神对当代医生的启示13.3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医疗改革中的作用13.4 白求恩精神在当代国际援助中的影响第十四章:白求恩纪念场所与文化遗产14.1 白求恩纪念场所的意义与作用14.2 白求恩在中国的纪念场所与活动14.3 白求恩纪念馆的教育功能与传播使命14.4 白求恩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第十五章:教案设计与教学实践15.1 纪念白求恩教案的设计原则15.2 纪念白求恩教案的教学目标与方法15.3 纪念白求恩教案的教学实践案例15.4 纪念白求恩教案的教学反思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纪念白求恩教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纪念白求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帮助他人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白求恩精神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求恩精神的基本概念。白求恩精神是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集中体现。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于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如何无私奉献,以及他的精神如何影响后人。
-对于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图解、例句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为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并提供指导性问题,帮助学生聚焦讨论,如“白求恩精神在当今社会有哪些体现?”或“你如何理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主要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白求恩同志生平事迹,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学习,以及白求恩精神的学习和传承。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了解文章背景,明确学习目的。
2.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理解并内化文章中的抽象概念,如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
-分析课文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2)把握分析以论文的方法(3)背诵精彩段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2)师生共同讨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及论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2)教育学生做白求恩式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设计思路学习本课要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对有些语文知识的学习,可通过赏析重点段落来完成,不要肢解课文。

教学课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人:简介白求恩生平事迹。

白求恩同志的死使人们无比悲痛,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文章。

白求恩大夫的感人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文章《纪念白求恩》。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画出你认为好的句子。

2.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

3.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主要事迹4.白求恩同志的这些表现分别是什么精神概括地讲,这些是一种什么精神5.在第二、三段中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7.找出文中的记叙语句,分析一下,记叙文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什么不同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纪念白求恩教案人教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2)把握分析议论文的方法(3)理解并背诵经典名句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自主、合作和探究,感知课文内容,分析议论文三要素,感受语言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学习白求恩精神,做白求恩式的人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理解纪念白求恩的意义;背诵、理解名句含义2、难点: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诵读跳皮筋的儿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听老师读儿歌时有什么感悟?教师导语:一名医生,一个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本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远涉重洋,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并为之牺牲。

他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么?毛泽东的这篇《纪念白求恩》会告诉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2、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步,听读课文,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

之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

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

第二步,自读课文,勾画出重要的语句,归纳各段要点。

同时,教师提示问题:写作本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纪念么?找到文中标明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三)讨论交流,问题探究。

问题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由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引出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学生自学教材75页,了解议论文常识)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教师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问题3、品味语言: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教师提示赏析方法:含义、修辞、传神词语、美妙的字等)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先指导诵读,读出排比句的气势,并解释理由,该句套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句式由短而长,语意丰满,气势磅礴,如同赞美诗一般,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字词。

教师帮助整理重点字词音形义: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见识不宽广。

鄙薄:轻视。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纪念白求恩》教案

(人教部编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纪念白求恩》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优秀品德。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毛泽东和诺尔曼·白求恩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熟记“隘、粹、拈”等字的读音,熟记“派遣、殉职”等词语的字形,理解“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成语的含义。

2.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1938年到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曾经说过,手术台就是我的阵地,他就是——白求恩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本课的主要人物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课本人物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课的重要人物,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白求恩(1890—1939),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医生。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2、学会圈点批注
难点:叙议结合的写法,议论文的要素
知识链接:
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白求恩(1890—1939),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学法指导:
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着统帅全文、纲举目张的作用。

论点要简洁、正确、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包括事例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词梳理】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殉.()职狭隘.()热忱.()派遣.()纯粹.()鄙.薄()倔.()强晋.察冀()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点读,一人一段。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
.....为他的精神所
.....佩服,没有一个不
感动。

”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再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3、“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句话采取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课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

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本文的体裁是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词梳理】
殉.( xùn)职狭隘.(ài )热忱.( chén )派遣.(qiǎn )
纯粹.(cuì)鄙.薄( bǐ)倔.(jué)强晋.察冀( jìn )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2、本文的中心论点:纪念白求恩,就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此处连用两个双重否定词,极其有力的强调了无一例外,每个人都佩服,每个人都感动的事实,这比一般的陈述句显得更斩钉截铁不可动摇。

2、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课文整体上是总——分——总的结构。

先概括白求恩的事迹,再分别阐述对他精神品格的理解,最后做总结,号=号召大家学习。

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最突出的特质,所以放在第一重点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他国际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所以紧接着来说;对技术的精益求精是具体业务的追求,放在后边说,也体现出先政治,后业务的认识原则。

3、用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一组排比,议论热情洋溢,语气非常流畅,收束非常有利,充分发挥“大有利于人民”这个意思,具体细微地分析阐述。

达标检测
1、B
2、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