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水溃沙研究进展论文的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特大洪水演变过程及不确定性研究项目专题(二)——溃决形成专题的试验数据和结论

特大洪水演变过程及不确定性研究项目专题(二)——溃决形成专题的试验数据和结论

特大洪水演变过程及不确定性研究项目专题(二)——溃决形成专题的试验数据和结论崔弘毅【摘要】特大洪水演变过程及不确定性研究项目专题(IMPACT)之WP2专题(即溃决形成专题)的重点是通过对大坝或防水堤的研究来提高预测溃决形成的能力.其核心工作是将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数据可以相互对照、比较以确定有效性和了解基本的溃决形成过程)与数字模型试验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另外,还考察了影响溃坝地址的各种因素,也对与溃坝模型相关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考察.【期刊名称】《大坝与安全》【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5页(P64-68)【关键词】溃决形成;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据【作者】崔弘毅【作者单位】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大坝安全监察中心,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81 概述特大洪水演变过程及不确定性研究项目专题(IMPACT)之WP2专题(即溃决形成专题)的重点是通过对大坝或防水堤的研究来提高预测溃决形成的能力。

其核心工作是将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数据可以相互对照、比较以确定有效性和了解基本的溃决形成过程)与数字模型试验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另外,还考察了影响溃坝地址的各种因素,也对与溃坝模型相关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考察。

研究过程包括了相当数量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数据校核工作。

本文主要回顾重点工作和其中要点。

2 现场数据和实验室数据2.1 目标和方法IMPACT项目WP2专题中建模工作的目的如下:(1)对大坝溃决过程有更好的了解;(2)为模型验证、校准和测试提供数据,优化建模工具性态;(3)为评估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间的规模效应提供数据和信息;(4)识别出最好的方法来模拟大坝溃决形成;(5)评估和量化现有溃决模型技术的不确定性水平。

该项研究分为3个子专题,即现场模型、试验模型和数字模型分析,见图1。

2.2 数据收集过程中收集了大量现场数据和试验数据。

煤矿采掘突水溃砂事故鱼刺图分析

煤矿采掘突水溃砂事故鱼刺图分析
因。
鱼 刺 图分析 的步 骤如 下 : ( 1 ) 确定分析对象 , 对 所 分 析 的事 故 要 全 面 了解 ,
因素 ; 许 延 春 认 识 到 含 粘 砂 土具 有 渗 漏 自愈性 , 漏 斗 出 口直径 是 砂 土 是 否 稳 定 的关 键 因素 。张 蓓 探 讨 了
地 质 钻孔 与 突水 溃 砂 流 量 、 流 速 和含 水 砂 层 厚 度 的 关
1 鱼 刺 图简介 鱼刺 图( F B F, F i s h B o n e F i g u r e ) 又 称 为 冈果 分 析 冈、 因果 图或 特性 要 素 图等 , 该方 法 由 日本 石 川馨先 生
在1 9 5 3 年首次 应用 , 后 来被 介绍 到其 他 国家 , 把它移 植
深 刻认 识 , 找 出问题将 产生 的后 果 。 ( 2 ) 分析原 因 , 采 用 头 脑 风暴 法 , 找 出 产 生 问题 或
事 故 的所有 可能 原 因( 因素 ) 。
系, 指 出突 水 溃 砂 流 量 与 含 水砂 层 厚 度 的平 方 根 成 正
比, 与通 道直 径 的平方 成 正 比 。
煤 矿 突 水 溃 砂 灾 害 发 生 的条 件 和机 理 复 杂 , 与 煤 层 上 覆 松 散 含 水 层 的规 模 和 性 质 、 地层构造 、 煤 层 采
对 性 的防 治措 施 , 该研 究对 浅 埋 煤 层 突 水 溃砂 灾 害 的 防治 和近松 散层 开采 决策具 有 指导 意 义。
故 发 生原 因 , 本 文在前 人 研究 的基础 上 , 采用 鱼 刺 图法
对 造 成 溃 砂 灾 害 的原 因进 行 梳理 分 类 , 并 提 了有 针
为厚 风 积 砂 。煤层 开采 产生 的垮落 断 裂带 势 必会 波 及 到上 覆 松 散风 积砂 层 , 使 其 大规 模 涌 人工 作 面 , 导 致 突 水 溃砂 事 故 的发 生 。矿 井 突水 溃砂 事 故对 煤 矿 的安 全 生产 造 成 严重 影 响 , 突 涌 的水砂 会 淤塞 T 作 面和 巷道 , 掩埋 机 械设 备 , 造 成 巨额 经济 损失 。

上湾煤矿51208面防止突水溃沙技术方案探讨

上湾煤矿51208面防止突水溃沙技术方案探讨
乙醇 胺 及 聚 丙 稀 酰胺 以 泵 压 4 O 50 a 注 . ~. 5 Mp 为
施 工 疏 放 水 钻 孑 . 含 水 层 水 进行 提 前 疏 放 L对 自 20 0 7年 3月 1 日至 1 月3 日 . 5 2 8 2 1 在 10 工作 面 井下 累计 施 工泄 水孔 6 6个 . 日最 大 涌 单 水 量 9 m/ , 孔 最 大 涌 水 量 为 4 . /。 从 7 53 单 h 9 m3 7 h 月 初 以 来 . 水 孔 水 量 稳 定 保 持 在 1 m/ 右 . 泄 5 S h左 截至 20 0 8年 2月 2 1日. 水 孔 涌 水 量 为 1 m/ 泄 l3 h 超 过 05 3 . .m/ 钻 孔 仅 有 4个 . 数 钻 孔 已 无 h的 多
又 随 机 在 注 浆 区 域 内施 工 两 个 钻 孔 进 行 注 浆 效
水或 淋水 表 明松散 层 中地下 水静 储 量 已基本
被 疏 干 . 在 各 孔 的 水 量 应 该 是 来 自补 给 量 累 现 计 泄 水 量 约 为 l . m3 63万
3疏 放 水 效 果 .
果验证 。从取 芯效果分 析 , 注浆 高度 范围 内水泥
固结 体 . 以用手 直接 掰碎 . 难 固结 体硬 度大 于原
松 散 层 沙 土 的 硬 度
度为 9 m. 1 . 观 孔含 水层厚 度为 71 观 2孔含 7 .m.
水 层 厚 度 为 61m. 3孑 含 水 层 厚 度 为 6 观 . 5 观 L m.
4孔 含 水 层 厚 度 为 26 根 据 1 月 2 日观 测 数 . m 1
较大 . 了将该处 的松散 层水泄 入井下 . 为 施 工 松 散 层 调 查 孔 3 .是 为 了查 明 松 散 个

浅埋煤层矿井突水溃沙灾害研究进展_范立民

浅埋煤层矿井突水溃沙灾害研究进展_范立民

ten meet with the dangers of the water inrush and sand inrush disaster during the mining period. With several years study and develop-
ment,great achieve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basic study,engineering practices and other areas. The present water inrush and sand in-
收稿日期: 2015 - 09 - 20; 责任编辑: 杨正凯 DOI: 10. 13199 / j. cnki. cst. 2016. 01. 002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计划) 资助项目( 2013CB227901) ; 陕西省科学技术推广计划资助项目( 2011TG - 01) 作者简介: 范立民( 1965—) ,男,山西曲沃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Tel: 029 - 87851129,E - mail: 498518851@ qq. com 引用格式: 范立民,马雄德. 浅埋煤层矿井突水溃沙灾害研究进展[J]. 煤炭科学技术,2016,44( 1) : 8 - 12.
Fan Limin,Ma Xiongde. Research progress of water inrush hazard in shallow buried coal seam mine [J].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6,44 ( 1) : 8 - 12.
摘 要: 我国西部煤矿区生态环境脆弱,近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时常会遇到突水溃沙灾害的威胁,经

浅埋煤层工作面突水溃沙风险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

浅埋煤层工作面突水溃沙风险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
沙层,具备了突水溃沙灾害发生的通道.

3 煤层采厚
煤层开采形成采空区,才能够具备水沙源溃入
的空间.而采动区空间的大小也决定了突水溃沙灾
浅埋煤层工作面突水溃沙风险评价及防治技术研究
Ai - mi
nAi
maxAi - mi
nAi
(
2)
maxAi -Ai
maxAi - mi
nAi
(
3)
反向指标 (指标数值越大,风险值越低)的归
建立工作面突水溃沙风险 (
VI)评价模型:
n
VI = ∑WiA′ixy
i=1
式中:VI———突水溃沙风险指数;
Wi ———指标权重;
3 实例研究

1 评价工作面地质概况
神东矿区哈拉 沟 煤 矿 22206 工 作 面 开 采 22 煤
层,煤层埋深 35~96 m, 属 典 型 的 浅 埋 煤 层, 煤
,
,
2.
ChinaCoa
lResearchInst
i
tute Chaoyang Be
i
ing100013,China;
j
3.
CCTEG Xi

anResearchInst
i
tute,Xi

an,Shaanxi710054,China)
Ab
s
t
r
a
c
t Ba
s
eduponana
l
s
i
sono
c
cu
一化公式为:
A′i =
式中:Ai———各指标的实际数值;
A′i ———各指标归一化值;
maxAi ———单一指标最大值;

基于渗流失稳的突水溃沙进展分析

基于渗流失稳的突水溃沙进展分析

基于渗流失稳的突水溃沙进展分析张潇;刘玉;司振华;侯广辉;何斌【摘要】阐述了突水溃沙的重要性及意义,对于突水溃沙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分别从突水溃沙、水沙流动及渗流失稳的角度去揭示突水溃沙机理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揭示突水溃沙机理研究方向.【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1页(P58)【关键词】突水溃沙;渗流;二相流;研究现状【作者】张潇;刘玉;司振华;侯广辉;何斌【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突水和溃沙事故对煤矿是重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一方面极度缺水,另一方面还会造成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沙在顶板采动裂隙或破碎岩体中运移初期是渗流,而后在合适的地质环境先会发生突变进而发生地质灾害。

突水溃沙是水、沙混合物在采动裂隙中运动失稳的体现。

本文从渗流失稳的角度研究突水溃沙现象,具体可分为突水溃沙、水沙流动和失稳机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突水溃沙方面杨伟峰等[1]、隋旺华等[2-3]从流体角度去研究,在不同条件下利用胶结砂层进行了室内研究突水溃沙机理试验,得到了不同压力条件的流动规律及突沙的临界水力坡度。

另外,隋旺华等[4]、许言春等[5]从突沙口结构去分析得到了不同的结论,他们认为突沙的初始位置至关重要。

2.2 水沙流动水沙在裂隙中的流动特性研究极为重要,水沙作为二相流动介质,而二相流的探讨研究,又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能源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科学领域。

研究的主要理论模型包括:连续介质模型、离散颗粒模型(颗粒轨道模型)、流体拟颗粒模型。

连续介质模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用来论述离散的沙粒的各种运动情况。

国内外溃坝风险后果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论文

国内外溃坝风险后果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论文

国内外溃坝风险后果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溃坝风险后果分析是水库大坝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

影响溃坝风险后果的因素多,作用机理复杂,导致不同研究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际后果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

从风险后果的内涵出发,建议风险后果可分为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3个基础类别;分析国外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明确从基于历史资料构建经验模型到基于致灾机理构建物理模型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溃坝风险后果评估现状,明确结合致灾机理的经验模型分析、半定量评价和区域损失叠加计算三类研究方法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应从加强致灾机理分析、注重准确性与实用性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重要作用和在应用中不断改进等4个方面采取措施,提高风险后果研究水平和实际应用效果。

关键词:溃坝; 风险评估; 风险后果; 损失; 影响;Abstract:Risk consequences analysis of dam breach isfundamental to risk assessment of reservoir dams. Multipl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mplex mechanisms lead to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actual consequences. It is suggested that risk consequ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categories: loss of life, economic los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based on their defini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applications abroad, the development trend that physical model based on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takes place of empirical model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is clarifi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status of dam breach risk consequences assessment in China,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ree main research methods, i.e. analysis based on empirical model and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semi-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superposition calculation of regional losses, are clarified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practicabilit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isk consequences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n be improved in four aspects, i.e., strengthening the analysis of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accuracy and practicabilit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t roles of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improving the research constantly during application.Keyword:dam breach; risk assessment; risk consequence; loss; impact;水库大坝产生防洪、供水、灌溉、发电和旅游等多种社会及经济效益,但其拦蓄洪水产生的巨大势能对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了很大威胁。

水化学和统计学基本方法在突水溃砂物源判别上的应用

水化学和统计学基本方法在突水溃砂物源判别上的应用

组含水层并不支持如此大规模 的突水事件。从水量上 分析 , 除了直罗组砂岩含水层 以外 , 开采煤层上部可能 提 供 突水 溃 砂 动力 源 的含 水层 还 包 括 白垩 系底 部砾 岩 含水 层 , 并且 , 由于 突 水 点 距 离 边 界 断 层 F D1 3仅
与本 次突水 的可能 ( 图1 ) 。
生3 次 突水 溃 砂 事 件 , 瞬 时 水砂 量 最 大 1 5 0 0 m。 / h , 淤 积 物 中混 有 磨 圆度 较 好 的 砂 泥 质胶 结 体 , 下 巷 淤 积 长 度 约1 0 0 0 m, 溃砂 量 超 过 2 0 0 0 0 m。 , 导 致 工 作 面推 采 线 和 下 巷设 备被 埋 。
1 8 煤含水层水具有相似 的化学特征 , 一般具有较高的 S O 离子 和 相对 低 的 Na + +K 离子 , 指示 2 个 含水 层 之 间存在密切的水 力联 系 , 但其水化学特征与直罗组砂
基金项 目: 国家 重点研发项 目( 2 O 1 6 Y F c 0 5 0 l 1 0 4 ) ; 国家 自 然 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 4 1 3 0 2 2 1 4 , 4 1 6 0 2 2 5 4 ) ; 中煤科工西 安研究 院面上项 目( 2 0 1 6 X A Y M S 1 0
1 . 2 突水 溃 砂 区水 文地质 条件 分 析
2 . 1 . 1 水化 学方 法分 析 突水水 源
采集 3 次 突水 水样 进行 水 化学 常规 离子 测 试 , 并 与
井 田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化学背景值 进行 比较 ( 表1 ) 。 为 了得 到 更 为 直 观 的对 比结 果 , 将 水 化 学 测 试 数 据 投 绘于 P i p e r 图中( 图2 ) 。可 以看 出 , 3 次 突水水 样水 化 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范立民. 神木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19(6):37~40.
FAN Limin.Environmental Geology in Shenmu Mining Area[J]. Hydrogeology & Engineering Geology,1992,19(6):37-40.
[3]范立民. 神府矿区矿井溃沙灾害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6,7(4):35~38.
[4]Fan Limin. Study on Geological Disaster from Water Inrush and Sand Bursting in Mine of Shenfu Mining Distrct.In:Groundwater Hazard Control and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echniqu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Mining Tech’96 Symposium. CCMRI. Xi’an.1996:154~161.
[5]范立民. 论保水采煤问题[J]. 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33(5):50-53.
FAN Limin. Discussing on coal mining under water-containing condition[J]. Coal Geology & Exploration,2005,33(5):50-53.
[6] 范立民,马雄德,冀瑞君. 西部生态脆弱矿区保水采煤研究与实践进展[J]. 煤炭学报,2015,40(8):1711-1717.
FAN Li-min,MA Xiong-de,JI Rui-jun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water-preserved coal mining in western eco-environment frangible are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5,40(8):1711-1717.
[6]王双明,黄庆享,范立民,杨泽元,申涛. 生态脆弱矿区含(隔)水层特征及保水开采分区研究[J].煤炭学报,2010,35(1):7-14.
WANG Shuangming,HUANG Qingxiang,FAN Limin,YANG Zeyuan,SHEN Tao.Study on overburden aquclude and water protection mining regionazation in the ecological fragile mining are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0,35(1):7-14.
[7]许延春,王伯生,尤舜武. 近松散含水层溃砂机理及判据研究[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2,32(1):63-69.
[8]杨伟峰. 薄基岩采动破断及其诱发水砂混合流运移特性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2009.
[9]隋旺华,董青红. 近松散层开采孔隙水压力变化及其对水砂突涌的前兆意义[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27(9):1908-1916.
Sui Wanghua,Dong Qinghong.Varia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its precursor significaneance for quicksand disasters deu to mining near unconsold ated formations[J] ,2008,V27(09): 1908-1916.
[10]隋旺华,梁艳坤,张改玲,董青红,杨滨滨. 采掘中突水溃砂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J].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1):5-9.
SUI Wang-Hua ,LIANG Yan-Kun,ZHANG Gai-Ling,DONG Qing-Hong,YANG Bin-Bin .Study Status and Outlook of Risk Evaluation on Water Inrush and Sand Inrush Mechanism of Excavation and Mining[J].CST,2011,39(11): 5-9.
[11]宋亚新. 哈拉沟煤矿22402工作面初采期溃水溃沙机理及防治技术[J]. 煤矿安全,2012,43(12):91-93.
[12]韩克勇. 上湾煤矿51208面防止突水溃沙技术方案探讨[J]. 中国煤炭工业,2012,(3):44-45.
[13]范立民. 榆神府矿区煤炭开采强度与地质灾害研究[J]. 中国煤炭,2014,40(5):52-55.
Fan Limin.On Coal mining intensity and geo-hazard in Yulin-Shenmu-Fugu mine area[J].China Coal,2014,40(5):52-55.
[14]王晓振,许家林,朱卫兵. 主关键层结构稳定性对导水裂隙演化的影响研究[J]. 煤炭学报,2012,37 (4): 606-612.
Wang Xiao-zhen,Xu Jia-lin,Zhu Wei-bing.Influence of primary key stratum structure stability on evolution of water flowing fracture[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7 (4): 606-612.
[15]许家林,朱卫兵,王晓振. 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J]. 煤炭学报,2012,37 (5): 762-769.
Xu Jia-lin,Zhu Wei-bing, Wang Xiao-zhen. New method to predict the height of fractured water-conducting zone by location of key strat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2,37 (5): 762-769.
[17]左建平,刘连峰,周宏伟,黄亚明. 不同开采条件下岩石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对比分析[J]. 煤炭学报,2013,38(8): 1319-1324.
Zuo Jianping,Liu Lianfeng,Zhouhongwei,Huang Yaming.Deformation failure mechanism and analysis of rock under different mining condition [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3,38(8): 1319-1324
[18]蒋泽泉,范立民. 神府矿区上覆采空区积水突水危险性分析[J]. 中国矿业,2014,23(9):102-106.
Jiang Zequan,Fan Limin.Evaluation of up-goaf water inrush possibility in Shenfu mining area[J]. China Mining Magazine,2014,23(9):102-106.
[19]范立民,张晓团,向茂西,等. 浅埋煤层高强度开采区地裂缝发育特征[J]. 煤炭学报,2015,40(6): 1442-1447.
Fan Limin,Zhang Xiaotuan,Xiang Maoxi,Zhang Hongqiang,Shen Tao .Ground Fissur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in Shallow Seam High Strength Exploration Area of YuShenfu coal mining are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5,40(6): 1442-1447.
[20]张蓓,张桂民,张凯,陈彦龙,张光辉.钻孔导致突水溃沙事故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32 (2): 219-226.
ZHANG Bei,ZHANG Gui-Min,ZHANG Kai et al. Water and sands bursting mechanism induced by geological borehole and control measures[J]. Journal of Mining & Safety Engineering, 2015, 32(2): 219-2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