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在小学教育中,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
然而,德育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和渗透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德育渗透现状分析2.1 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2.1.1 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小学英语教材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
- 2.1.2 师生关系冷漠: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关注,导致师生关系冷漠。
- 2.1.3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2.2 学生德育水平普遍较低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足,学生的德育水平普遍较低。
学生在道德行为、社交能力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合作精神、忽视规则、自私等。
3. 德育渗透的对策3.1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从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中融入有关品德和价值观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一篇英语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涉及的道德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等方式,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3.3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4 德育评价的引入引入德育评价,将德育水平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中,从而激励学生对自己的德育水平进行自我反思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4. 结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3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3篇第一篇一、注重教师形象,发挥示范导行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教师的言行举止无不在学生的视野之中,教师的世界观、言行、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学生。
教师应在教学中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例如: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用“Excuseme”;学生帮了你不忘对他说“Thank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
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教育。
二、以教材为载体,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是以教材教学为载体,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1.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小学阶段的英语课,所学的内容多贴近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
如:在教学“Thankyou”这一最为常用的礼貌用语时,教师应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告诉孩子们,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Thankyou”,接受别人赞美时要说“Thankyou”,收到礼物时要说“Thankyou”。
同理,如果碰到长辈主动问好:“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night!”要经常使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Sorry,Please,Excuseme,Thankyou”等常用语,并对经常使用这些用语的学生进行表扬。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是每个人应具有的高尚情感,特别是对于处在当今和平时代的小学生来说,其更需要灌输这样的爱国情感教育,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培养青少年的这种情感。
在学习“Countries”这一单元时,讲到“Whereareyoufrom?”时,学生会踊跃地回答“I’mfrom...”,这时我就会说:“WearefromChina,andweareallChinese.”然后问学生:“Doyoulikeourcountry?”并出示一个中国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英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

小学英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德育教学。
作为小学英语班主任,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进展,也要重视他们的品德培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将就小学英语班主任的德育教学进行探讨。
二、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小学英语班主任,我们需要将德育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
只有培养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德育教学的目标小学英语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 1.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和积极乐观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德育与英语教学的融合小学英语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将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融合起来: 1. 制定课堂规则:通过与学生制定课堂规则并主动执行,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和尊重他人。
2. 教育学生礼仪:在英语学习中,教育学生学会礼貌用语和行为,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
3. 弘扬友爱精神:通过合作学习和集体活动激发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引导学生思考: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关注学生情绪管理:在英语学习中,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五、德育教学的方法小学英语班主任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德育教学,如下: 1. 模范示范: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以影响和激励学生。
2. 规则引导:建立并执行课堂规则,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纪律和责任感。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情境下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小学英语英语课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英语英语课德育教育案例引言英语课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英语课还可以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英语课中的德育教育案例,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英语课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案例一:团队合作在英语课上进行小组活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们可以研究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分工,需要合作完成一段对话或对一个场景进行表演。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且共同努力达成目标。
案例二:文化交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通过研究英语,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
在英语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了解外国文化,并与其他地区的学生进行交流。
例如,可以通过与海外学校进行视频交流,学生们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文化、风俗惯和日常生活。
这样的交流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们的跨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培养他们的开放思维和包容性。
案例三:道德教育英语课也可以成为进行道德教育的场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阅读英语故事或观看英语影片,了解各种道德价值观。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诚实、友善和勇敢的故事,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这些美德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这样的教育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行为惯。
结论小学英语课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的场所,还可以在德育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合作学习、文化交流和道德教育,英语课可以帮助学生们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理解和道德意识。
这些德育教育案例可以为英语教师们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德育渗透进去,是每一位英语老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反映友善、关爱、助人为乐的故事或者歌曲,引发学生的共鸣。
通过分享这些故事或者歌曲中主人公的善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友善、关爱、助人的重要性。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学会互相帮助、关心和尊重别人。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情感的价值。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环保、节约能源的故事或者歌曲,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英语表达方式,如如何正确地使用水和电等,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环保和节约意识。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纪律、习惯的故事或者歌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规则。
通过和学生讨论和分享,让他们了解和领悟“遵守规则和习惯对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影响”的重要性。
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班级卫生日、礼仪大赛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素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活动,我们可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良好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也培养他们的德育素养,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情感、有社会责任感的好公民。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9篇第1篇示例: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我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英语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工具,是一种沟通的方式。
我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主动提问。
在教学中,我注重设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由表达,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我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深刻意义和积极价值观的英语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会选用一些关于友谊、团结、助人为乐等主题的课文,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友爱互助的价值观。
我也会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培养学生的礼貌和互助精神。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会不断强调学生要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培养他们的宽容和关爱之心。
我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也要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际交往能力入手。
在英语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我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英语学习中发现和表达美,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我会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各种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互助,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认为英语学科德育渗透要注重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
在英语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我会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的短片和故事,引导他们认识并理解各种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应对和管理情感的能力。
在英语学习中,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让他们能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全面、有计划地进行。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了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课文阅读、词汇讲解、口语训练等,向学生传递这些价值观。
例如,在教“hospital”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hospital”代表的是“医院”,它是一个充满爱心和关心的场所,医生护士要为病人治病、护理、关爱病人。
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知识,也使他们意识到关爱的价值。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合作意识英语教学不仅需要传授语言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增强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对话内容,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英语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例如,在教“中国节日”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文化传统,并告诉他们这些节日和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通过这些介绍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
浅谈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导言德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德育不仅仅是课外活动的内容,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在要求。
本文将从德育的概念和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出发,谈谈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如何将德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一、德育的概念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过程。
德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有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和统一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学生接受能力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相信和模仿。
2. 语言输入为主:小学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的输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3. 场景情境化:小学英语教学以情景和情境为主,通过情景的塑造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4. 教学形式活泼:小学英语教学形式多样,课堂氛围活泼。
以上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契机和条件。
三、德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英语课堂可通过教学内容、故事、歌曲等形式,在课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家庭”这一话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在学习节假日的英语活动时,可以告诉学生节日不仅是欢快的时刻,更是感恩家人、珍惜友情的时刻。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小学英语课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学习某个话题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角色扮演任务,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德育计划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
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
在我国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中,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影响和真、善、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英语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多教育的任务。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要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把教材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挖掘出来,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之一,引导学生和教育学生,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
此外,教师要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做到寓德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这既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的规律。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习俗风貌。
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
能项目,内容丰富。
这些语言材料的学习,为英语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切忌长篇大论。
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
语最初接触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学生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
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意因素,进行有机渗透
合理的道德培养本来就是和知识教育相互联系的,“文道统一,文以载道”是实现当前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教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其中还蕴涵了大量的德育因素,使我们在学好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有机渗透。
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热爱祖国的情感首当其位,这种情意应自然地体现在教学之中。
正如在教学“Where are you from ?”时,我在课堂中放了一段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录相,雄伟的音乐,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的鼓舞。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出“This is our country , China .”板书一个大大的“China”,并领着学生有感情的读:“I’m from China ,I love China , I’m Chinese .”爱国情感油然而发。
此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相互关心,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心。
例如在上“In the Park”时,我不仅让学生欣赏了大自然的美,还教育学生“We can not get the flowers in the park .”培养学生爱护绿化,保护大自然的思想。
在对话中,提醒学生多使用“Please”、“thank you”、“Excuse me”等文明用语,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在学习“Can I help you ?”时,告诉学生不仅售货员要这么招待顾客,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也应主动、热情地向对方提供帮助,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
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有意渗透。
我们从事的是研究人,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
在这门科学和艺术领域内,善于掌握和运用教育的时机与技巧,是每个班主任潜心研究的课题之一。
”其实,不仅是班主任,每个任课老师都应研究这个课题。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又蕴涵教育机智的事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选择好英
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的教育,使德育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渗透。
记得有一次课上,在教学“job”这个内容,我请学生依据实际情况“开火车”说说家人的工作,表现的机会到了,同学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My uncle is a boss .”气氛挺活跃的。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别别扭扭地说:“My mother is a cleaner .”这位学生的妈妈是一位街道清扫工。
其他学生偷偷地笑,而他则低着头,脸红红的,好像做了什么错事。
于是我说:“是的,你们家人的职业各不相同,有的体面过人,有的默默无闻,但只要是劳动着的就是光荣的,都值得我们尊敬。
”同学们深受教育。
在接下来的歌曲时间里,我请同学们把书上的歌词用实际情况替换,这位同学就这样自豪地唱道:“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cleaner , I love them so .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处处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够掌握它。
当学生学习上有了畏难情绪,我鼓励学生只有不怕困难,勇于前进才能取得胜利,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当学生遇上问题,我鼓励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当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我发动大家关心帮助,培养互相关爱的风气。
“教机”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抓住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意因素,我们就会开辟出一片思想教育的新天地。
四、以英语活动课为契机,将德育有机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表达技能,所以设计的情景不仅要有趣味性、情景性,更重要的是思
想性。
如在英语活动课中,我采用了游戏、竞赛、角色扮演、手工操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参加英语活动课其乐无穷,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同时让游戏活动成为德育渗透的主渠道,使活动课达到乐中求知的预期效果。
没有德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德育与智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刘勰先生说过:“夫情必先依于理,情得然后理真。
”英语的情景教学就是通过“创设景”到“激发情”进而“训练说”再“揭示理”,使思想教育有序地渗透到教学中去,以达到“融情于景,由情入理”。
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
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
让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英语德育计划
第四小学刘春梅
2008.3。